短视频五大特征带来生动表达

阅读: 评论:0

輿论场Forum
站在风口浪尖上,短视频行业何去何从?审美疲劳与变现
焦虑下,流量与正能量如何兼顾?围绕"短视频”话题,本刊邀 请业内人士分享经验、探讨做法
短视频五大特征带来生动表达
在内容方面,新闻类短视频具有“新、短、快、实、美”五大特征
饱和攻击文/宋建武郭沛沛
、r /
前短视频已成为公众记录生活和自我表达的一 ~打种新的内容形式和媒体手段。精短、直观、便
I 捷的视听传播形态,使短视频平台正在成为社
会信息交互的主要场所。新闻类短视频的五大特征
相较于传统电视机构制作的、通常被结构化为节目
卷帘门控制箱
的视频内容而言,短视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 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的新的内容呈现方式。“短”是其
基本特征,一般认为,短视频的时长不超过5分钟,且构 成独立信息单元,以满足用户使用碎片化时间获得资讯 及娱乐的需求。
在内容方面,新闻类短视频具有“新、短、快、实、
美”五大特征。
“新”是指新闻类短视频应当具有新闻性,是对具
有社会意义和公共价值的事件或其他新近发生的社会 与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新发现、新事物所作出的记 录和报道。
“短”是短视频在时长上的衡量维度。短视频简洁明 了的内容,有助于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利用碎片化的时 间接受信息;短视频简短精练且相对完整的形式适合用
于新闻报道,有利于社会整体传播效率的提升。这既是
当下移动传播带来的必然趋势,也是用户的必然选择。
“快”是讲求时效。新闻类短视频的上传和发布都 应该是快节奏的,从事件发生到相关短视频在公共平 台上出现,新闻类短视频要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送达
用户。
“实”是对短视频拍摄场景的要求。新闻类短视频
作为真实场景的视频记录手段,应当在现场实景连续拍 摄记录,用最真实的画面为用户营造在场感,而不是事 后摆拍或者刻意的炫技。
“美”是审美要求,是指短视频的内容要符合社会 主义主流价值观,表达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
足公众的审美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
有保障、更可持续”,新闻类短视频应该体现的,就是
这样的审美价值。
2018年,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媒体融合奖项,“短 视频新闻”成为新增的6个评选项目之一。荣获“短视
频新闻” 一等奖的作品《柳州融水突围记[广西日报记
充电器测试系统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 画画》就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特性。2017年7月,广西柳
州水灾发生后,《广西日报》柳州记者站站长進贻照在皮尔斯电子
通讯、交通、电力、供水均中断的情况下,用短视频记录 下了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村受灾情况,并历经数十小时,
突破40余处塌方,突围出来,将已与外界失联超过24小
时的杆洞村情况进行了报道。
这些视频没有精美的画面,没有炫目的制作技巧, 没有字正腔圆的播音语言,甚至由于自然条件和环境限
悬空板
制,画面都不能保证基本的平稳。虽然画面出现一定的 抖动和模糊,但却不妨碍它们是最真实的记录、最生动 的表达。这使得该作品脱颖而出,在全体评委投票中高 居榜首。
构建新型主流媒体平台的作用
短视频作为公众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新工具吸引了
60 I
2019.1
加纳小伙Forster(福斯*寺)万万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能像《水浒传》中的李逵一样,刮起_阵"黑旋风"。至少认识他的几百万中国人,都叫他"嶋人李逵”。短短一年,因为一系列四川话搞笑短视频,福斯特成为"最X的外国人"—上过中央电视台,抱过亿万级流量爆款短视频,全网坐拥千万级粉丝。供图/视觉中国
相当数量的用户参与,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主要传播手段和互联网舆论引导的新阵地,一些短视频平台
也已借此时机成为公共信息传播新的重要渠道。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在利用这一新手段生产优质的新闻产品的同时,更应该思考的是,主流媒体在深度融合进程中,能否借助短视频这一新技术新应用,构建自主可控的平台。
媒体融合的本质是主流媒体的互联网化,其关键在于自主可控平台的建设。目前主流媒体已充分认识到建设自主可控平台的重要性,纷纷开放部分入口和权限给其他媒体和用户,近年来尤其注重在视频生产和传播方面搭建自主可控平台。如新华社在2017年2月19日推出的智能新闻在线生产系统“现场云”,截至2018年2月12B,该平台入驻机构已达2400多家,覆盖全国省级、地市级媒体,入驻记者、编辑12000多人;人民日报社“人民视频”组建的“人民拍客”系统,目前VIP拍客超过400人,年均可生产短视频内容5万余条,为新闻报道贡献了大量视频素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属的原中央电视台也开通了央视新闻移动网,聚合了一大批省级和副省级城市的专业电视机构所生产的新闻内容。目前,这些主流媒体的视频平台开放入驻的对象仍以PGC、GGC为主,UGC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从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兴起的过程看.为每一个社会个体成员提供记录和表达的空间,给予以往最没有表达能力的体记录生活、表达感受的能力,从而吸引到海量用户.是这些平台得以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这些平台的成长告诉我们,互联网空间不应该仅仅是专业精英炫技的场所,它所具备的草根性、原发
性等特性,正是人民众力量的体现。这也是主流媒体在构建自主可控平台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会通过网络走众路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众办报”,这些理念,都要求主流媒体充分认识到人民众的力量,按照互联网规律,遵循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开放平台,在PGC、GGC的基础之上,逐步加大开放UGC所占比例,真正做到“众办报”.让每一个用户都能成为平台的“记者”,让平台具有随时触达“第一现场”的可能。
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境内(江安村)突发山体滑坡,造成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湖,网上有关灾情的珍贵现场视频资料并不是由专业媒体记者拍摄,而是由就近最先到达现场的白玉县公安局民警提供的;2018年中央电视台有关我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相关报道视频,部分素材也来源于快手平台。这些事例说明,只有构建起人民众普遍参与的自主可控平台,才能够第一时间向公众提供现场感十足的新鲜资讯,得到人民众的喜爱。IE
(宋建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项目首席专家;郭沛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媒介融合推动新型传播体系的构建研究”[批准号: 14AZD039]课题成果)
61
酸雨采样器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07:5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13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视频   平台   新闻   媒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