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电连接设备和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电连接设备和用电器。


背景技术:



2.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以下简称“lcdi装置”)是一种用电火灾安全保护装置,其主要结构是带有插头的电源线,主要功能是检测供电插头到负载电器(例如空调机、除湿机)之间的电源线火线、零线等与导线防护层(屏蔽)之间发生泄漏电流,并切断用电设备电源,阻止火灾的产生,以提供安全保护。因此,lcdi装置能够防止因电源线中的火线(l线)、零线(n线)、地线老化、磨损、挤压或动物啃咬等造成的电源线损伤、绝缘强度下降引起的电弧故障火灾。
3.现有的lcdi装置当漏电检测线(屏蔽线)开路、断路不具有保护功能时,产品仍能正常工作。存在发生火灾或其它用电安全的隐患。
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对漏电检测线进行检测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其包括:
6.开关模块,其被配置为控制电源线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
7.漏电检测模块,其包括第一漏电检测线和第二漏电检测线,所述第一漏电检测线包覆所述电源线中的第一载流线,并且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第一载流线的第一漏电电流信号,所述第二漏电检测线包覆所述电源线中的第二载流线,并且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第二载流线的第二漏电电流信号;
8.检测监控模块,其与所述漏电检测模块、所述第一载流线以及第二载流线耦接,用于生成开路检测信号以检测所述第一漏电检测线和所述第二漏电检测线是否存在开路故障;以及
9.测试模块,其包括至少一个测试开关,所述测试开关耦接于所述第一漏电检测线或所述第二漏电检测线,其中,所述测试开关为常闭开关,当所述测试开关断开时,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还包括:驱动模块,其耦接到所述开关模块、所述漏电检测模块和所述检测监控模块,并且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漏电检测线和/或所述第二漏电检测线检测到漏电流信号时,驱动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电力连接。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还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漏电检测线和/或所述第二漏电检测线发生开路故障时,驱动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电力连接。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监控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电阻与所述漏电检测模块、所述第一载流线以及所述第二载流线耦接。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
14.螺线管,其被配置为产生用于驱动所述开关模块的电磁力;以及
15.至少一个半导体元件,耦合至所述螺线管和所述检测监控模块,其在漏电故障信号和/或开路故障信号的作用下使所述螺线管产生所述电磁力以驱动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电力连接。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
17.比较单元,其被配置为产生门限信号;
18.其中,当所述检测监控模块输出的信号低于所述门限信号时,所述比较单元防止所述半导体元件控制所述螺线管驱动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电力连接;
19.当所述第一漏电电流信号、所述第二漏电电流信号、所述开路检测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所述门限信号时,所述比较单元生成所述漏电故障信号或所述开路故障信号。
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比较单元选自以下各项中的一项:稳压管、触发管、比较器、tvs管、光耦合器。
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导体元件选自以下各项中的一项:可控硅、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和光电耦合元件。
2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
23.半桥整流单元,其耦接到所述螺线管和所述半导体元件,其被配置为向所述螺线管提供经整流处理的驱动信号;或者
24.全桥整流单元,其耦接到所述螺线管和所述半导体元件,其被配置为向所述螺线管提供经整流处理的驱动信号。
2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连接设备,其包括:壳体;以及根据第一方面的各实施例中任一个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所述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容纳在所述壳体中。
26.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用电器,其包括:负载设备;以及电连接设备,其耦合在供电线路与所述负载设备之间,用于向所述负载设备供电,其中,所述电连接设备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各实施例中任一个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
27.在本实用新型中,两根漏电检测线分别被设置为包覆一根载流线并与检测监控模块、测试模块、驱动模块以及开关模块形成漏电检测回路,因此,能够单独地对两根载流线上的漏电情况或两根漏电检测线的断路情况进行检测。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在未发生漏电故障的情况下,用于脱扣的半导体元件的触发极偏置电压,使lcdi正常工作时更加可靠稳定。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28.参考附图示出并阐明实施例。这些附图用于阐明基本原理,从而仅仅示出了对于理解基本原理必要的方面。这些附图不是按比例的。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特征。
2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架构图;
30.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原理图;
31.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原理图;
32.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原理图;以及
33.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在以下优选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所附的附图。所附的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实施例。示例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或者逻辑性的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
35.在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前,首先对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部分术语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36.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连接”、“耦合”或“耦接”及类似术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一个”、“一组”或者“一”等类似的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37.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及类似术语应该被理解为是开放性的术语,即“包括/包含但不限于”,表示还可以包括其他内容。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等等。
38.本实用新型主要关注以下技术问题:如何提高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3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提供了一种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包括:开关模块,控制电源线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漏电检测模块,包括包覆第一载流线的第一漏电检测线,其采集第一载流线上的第一漏电电流信号,包覆第二载流线的第二漏电检测线,其采集第二载流线上的第二漏电电流信号;检测监控模块,与漏电检测模块、第一载流线以及第二载流线耦接,用于生成开路检测信号以检测第一漏电检测线和第二漏电检测线是否存在开路故障;测试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测试开关,测试开关耦接于第一漏电检测线或第二漏电检测线,其中,测试开关为常闭开关,当所述测试开关断开时开关模块断开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
40.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架构图。如图1中示出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100包括开关模块103、漏电检测模块104、测试模块105、检测监控模块106和驱动模块107。开关模块103控制电源线的输入端101与输出端102之间的电力连接。漏电检测模块104包括第一漏电检测线和第二漏电检测线。第一漏电检测线包覆电源线中的第一载流线,并采集第一载流线上的第一漏电电流信号,第二漏电检测线包覆电源线中的第二载流线,并采集第二载流线上的第二漏电电流信号。检测监控模块106与漏电检测模块104、第一载流线以及第二载流线耦接,用于生成开路检测信号以检测第一漏电检测线和第二漏电检测线是否存在开路故障。测试模块105耦接在漏电检测模块104与检测监控模块106之间,控制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驱动模块107耦合到开关模块103、漏电检测模块104和检测监控模块106,并用于当第
一漏电检测线和/或第二漏电检测线检测到漏电流信号时,驱动开关模块10断开电力连接。在该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100中,两根漏电检测线分别包覆一根载流线并与测试模块、检测监控模块以及驱动模块形成漏电检测回路。因此,该装置100能够单独地对两根载流线上的漏电情况或两根漏电检测线的断路情况进行检测。
41.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07还用于当第一漏电检测线和/或第二漏电检测线发生开路故障时,驱动开关模块103断开电力连接。通过设置驱动模块107,一方面可以在检测到漏电流信号时断开电力连接;另一方面可以检测第一漏电检测线和第二漏电检测线是否发生故障(如开路或断路),并在发生故障时断开电力连接;从而提高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100的可靠性。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监控模块106包括至少一个电阻,该电阻与漏电检测模块104、第一载流线以及第二载流线耦接。检测监控模块106用于调控输出到驱动单元的控制信号,以防止引起驱动模块107的误脱扣。
43.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07包括螺线管和至少一个半导体元件。螺线管产生用于驱动开关模块103的电磁力,该半导体元件耦合至螺线管和检测监控模块106,其在漏电故障信号和/或开路故障信号的作用下使螺线管产生电磁力以驱动开关模块103断开电力连接。半导体元件可以是可控硅、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或光电耦合元件。
44.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07还包括:比较单元,其被配置为产生门限信号;当检测监控模块106输出的信号低于门限信号时,比较单元防止半导体元件控制螺线管驱动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电力连接;当第一漏电电流信号、第二漏电电流信号、开路检测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所述门限信号时,比较单元生成漏电故障信号或开路故障信号。比较单元选自以下各项中的一项:稳压管、触发管、比较器、tvs管、光耦合器。
45.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07还包括半桥整流单元或全桥整流单元。半桥整流单元耦接到螺线管和半导体元件,用于向螺线管提供经整流处理的驱动信号;全桥整流单元耦接到螺线管和半导体元件,用于向螺线管提供经整流处理的驱动信号。
46.示例一
47.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原理图。在本示例中,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包括开关模块103、漏电检测模块104、测试模块105、检测监控模块106以及驱动模块107。如图2所示,开关模块103包括复位开关reset,其用于控制电源线的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电源线包括第一载流线11(hot,火线)、第二载流线12(white,零线)和第三载流线13(gnd,地线)。漏电检测模块104至少包括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第一漏电检测线141包覆第一载流线1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包覆第二载流线1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漏电检测线141和第二漏电检测线142中每根线的第一端为远离负载load的一端,在图2中位于左侧;第二端为靠近负载load的一端,在图2中位于右侧。
48.如图2中示出的,第一漏电检测线141和第二漏电检测线142串联连接。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的第一端连接到检测监控模块106的电阻r5的一端,形成连接点a,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载流线11。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的第一端经由测试模块105(例如,测试开关test)连接到检测监控模块106的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到驱动模块107的可控硅scr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1和d2的阳极。在驱动模块107中,稳压管zd1的一端
通过电阻r2连接到连接点a,稳压管zd1的另一端连接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电容c2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和阴极。可控硅scr的阴极还连接到二极管d1和d2的阳极,其阳极连接到二极管d2的阴极和螺线管sol的一端。螺线管sol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载流线12和复位开关reset。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到第一载流线11和复位开关reset。
49.当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均正常工作(未开路)时,第一载流线11的电流流经电阻r5-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第一漏电检测线141-测试开关test-电阻r6-电容d2-螺线管sol至第二载流线12的回路。通过对电阻r5和r6的阻值进行设置,使得a点的电压低于稳压管zd1的门限电压,从而将可控硅scr控制极的电压限制在极低水平,保证可控硅scr不会触发导致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误脱扣。此时,开关模块103处于闭合状态,产品正常通电使用。
50.当第一载流线11产生漏电电流信号(第一漏电电流信号)或第二载流线12产生漏电电流信号(第二漏电电流信号)时,a点电位上升,电流通过第一载流线11-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电阻r2-稳压管zd1触发可控硅scr导通,螺线管sol上将产生较大的电流,形成足够大的磁场,驱动开关模块103的复位开关reset脱扣,进而切断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因此,该装置可以独立地检测第一载流线11和第二载流线12上的漏电电流信号。
51.当第一漏电检测线141或第二漏电检测线142开路或断路时,电阻r6失去分压功能,a点电位上升,电流通过第一载流线11-电阻r5-电阻r2-稳压管zd1触发可控硅scr导通,螺线管sol驱动开关模块103的复位开关reset脱扣,进而切断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因此,该装置可以独立地检测第一漏电检测线141和第二漏电检测线142是否发生故障。
52.还可以通过测试模块105来对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其它模块进行故障测试。在该实施例中,当本装置所有元件均正常工作且第一漏电检测线141与第一载流线11之间,第二漏电检测线142与第二载流线12之间未发生漏电时,稳压管zd1不能触发可控硅scr导通,产品正常工作。
53.当按下测试开关test使得测试开关test断开时,电阻r6失去分压功能,a点电位上升,电流通过第一载流线11-电阻r5-电阻r2-稳压管zd1触发可控硅scr导通,螺线管sol驱动开关模块103的复位开关reset脱扣,进而切断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测试开关test来检测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54.示例二
55.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第二示例的原理图。与图2的实施例相比,区别主要在于检测监控模块106的电阻r3的一端通过连接全桥整流单元db连接到第一载流线11,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测试模块105(例如,测试开关test)连接到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的第一端;与第一漏电检测线141串联连接的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的第一端连接到检测监控模块106的电阻r2的一端,该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到驱动模块107的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以及电阻r1的一端,形成连接点a;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全桥整流单元db、可控硅scr的阳极以及电阻r3的一端;可控硅scr的阴极通过连接全桥整流单元db连接到螺线管sol。
56.当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均正常工作(未开路)时,第一载流线
11的电流流经全桥整流单元db-电阻r3-测试开关test-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电阻r2-三极管q1-全桥整流单元db-螺线管sol至第二载流线12。电流流经三极管q1时,使得该三极管q1导通,从而将可控硅scr的控制极的a点的电压限制在极低水平,保证可控硅scr不会触发导致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误脱扣。此时,开关模块103处于闭合状态,产品正常通电使用。
57.当第一载流线11产生漏电电流信号(第一漏电电流信号)且第二载流线12处于上半周时,电流经第二载流线12流经全桥整流单元db-电阻r3-测试开关test-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一载流线11,通过调整电阻r3、电阻r2的阻值使当第一漏电电流信号超过设定阈值时,流经电阻r2的电流不能驱动q1,q1处于截止状态,a点电位升高,电流经第二载流线12-全桥整流单元db-电阻r1触发可控硅scr驱动螺线管sol使开关模块103断开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
58.同理,当第二载流线12产生漏电电流信号(第二漏电电流信号)且第一载流线11处于上半周时,电流经第一载流线11流经全桥整流单元db-电阻r3-测试开关test-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第二载流线12,通过调整电阻r3、电阻r2的阻值使当第二漏电电流信号超过设定阈值时,流经电阻r2的电流不能驱动三极管q1,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a点电位升高,电流经第一载流线11-全桥整流单元db-电阻r1触发可控硅scr驱动螺线管sol使开关模块103断开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
59.由此,该装置可以独立地检测第一漏电检测线141和第二漏电检测线142是否发生故障。
60.当第一漏电检测线141或第二漏电检测线142开路或断路时,没有电流通过电阻r2驱动三极管q1,使得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则a点电位升高,电流经载流线-全桥整流单元db-电阻r1触发可控硅scr驱动螺线管sol使开关模块103断开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
61.还可以通过测试模块105对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其它模块进行故障测试。在该实施例中,当本装置所有元件均正常工作且第一漏电检测线141与第一载流线11之间,第二漏电检测线142与第二载流线12之间未发生漏电时,三极管q1正常工作不能触发可控硅scr导通,产品正常工作。
62.当按下测试开关test使得测试开关test断开时,没有电流通过电阻r2驱动三极管q1,使得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则a点电位升高,电流经载流线-全桥整流单元db-电阻r1触发可控硅scr驱动螺线管sol使开关模块103断开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测试开关test来检测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63.示例三
64.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第三示例的原理图。在图4的实施例中,漏电检测模块104包括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连接线21。第一漏电检测线141包覆第一载流线1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包覆第二载流线12。与图2的实施例类似,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连接线21中每根线的第一端为远离负载load的一端,在图4中位于左侧;第二端为靠近负载load的一端,在图4中位于右侧。
65.如图4中示出的,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的第二端、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的第二端与连
接线21的第二端相连。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的第一端连接到检测监控模块106的电阻r5的一端,连接线21的第一端连接到测试模块105(例如,测试开关test)的一端,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的第一端连接到检测监控模块106的电阻r4的一端,测试模块105的另一端与检测监控模块106的电阻r1的一端连接,并形成连接点a。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均与驱动模块107中的电阻r3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可控硅scr的阴极、二极管d2和d1的阳极连接。驱动模块107的电阻r2的一端连接到连接点a,其另一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可控硅scr的控制极连接,电容c1并联在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与阴极之间;可控硅scr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均与螺线管sol的一端连接。
66.当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均正常工作(未开路)时,第二载流线12的电流流经螺线管sol-电阻r1-测试开关test-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电阻r5-二极管d2-螺线管sol-第一载流线11的回路;类似地,第二载流线12的电流流经螺线管sol-电阻r1-测试开关test-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电阻r4-二极管d2-螺线管sol-第一载流线11的回路。通过调整电阻r1、r4和r5的阻值使a点电压降低,则经电阻r2、r3分压后使可控硅scr控制极的电压处于极低水平,保证可控硅scr不会触发引起装置脱扣。此时开关模块103处于闭合状态,装置正常通电使用。
67.当第一载流线11产生漏电电流信号(第一漏电电流信号)或第二载流线12产生漏电电流信号(第二漏电电流信号)时,a点电位升高,当漏电电流信号超过设定阈值时,电流经载流线-电阻r2触发可控硅scr驱动螺线管sol使开关模块103断开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
68.当至少其中一条漏电检测线断路开路或断路时,a点的电位升高,电流经第二载流线12-螺线管sol-电阻r1-电阻r2触发可控硅scr驱动螺线管sol使开关模块103断开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
69.还可以通过测试模块105对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其它模块进行故障测试。在该实施例中,当本装置所有元件均正常工作且第一漏电检测线141与第一载流线11之间,第二漏电检测线142与第二载流线12之间未发生漏电时,电阻r2不能触发可控硅scr导通,产品正常工作。
70.当按下测试开关test使得测试开关test断开时,a点的电位升高,电流经第二载流线12-螺线管sol-电阻r1-电阻r2触发可控硅scr驱动螺线管sol使开关模块103断开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测试开关test来检测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71.示例四
72.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的第四示例的原理图。在图5的实施例中,漏电检测模块104包括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连接线21和22。第一漏电检测线141包覆第一载流线1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包覆第二载流线1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连接线21和22中每根线的第一端为远离负载load的一端,在图5中位于左侧;第二端为靠近负载load的一端,在图5中位于右侧。
73.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的第二端与连接线21的第二端相连,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的第二端与连接线22的第二端相连。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的第一端连接到检测监控模块106的电阻r5的一端,形成连接点a。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的第一端连接到检测监控模块106的电阻
r51的一端,形成连接点b。连接线21的第一端依次连接测试模块105的测试开关test1、检测监控模块106的电阻r6,连接线22的第一端依次连接测试模块105的测试开关test2、检测监控模块106的电阻r61。
74.检测监控模块106的电阻r6和r61均连接到驱动模块107的电容c1、c2、c11、c22、可控硅scr1的阴极、可控硅scr11的阴极、二极管d2和d1的阳极;驱动模块107的电阻r2设置在a连接点与稳压管zd1的阴极之间,电容c1设置在稳压管zd1的阴极与电阻r6之间;稳压管zd1的阳极耦接到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电容c2并联在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与阴极之间,可控硅scr1的阳极连接到螺线管sol。驱动模块107的电阻r21设置在b连接点与稳压管zd11的阴极之间,电容c11设置在稳压管zd1的阴极与电阻r6之间;稳压管zd11的阳极耦接到可控硅scr11的控制极,电容c21并联在可控硅scr11的控制极与阴极之间,可控硅scr11的阳极连接到螺线管sol。
75.当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连接线21和22均正常工作(未开路或断路)时,第一载流线11的电流流经r5-第一漏电检测线141-连接线21-测试开关test1-电阻r6-二极管d2-螺线管sol至第二载流线12的回路。通过对电阻r5和r6的阻值进行设置,a点被限制在较低电位,该低电位低于zd1的门限电压,从而将scr1控制极的电压限制在一极低水平,保证scr1不会触发引起装置的误脱扣。类似地,第二载流线12的电流流经r51-第二漏电检测线142-连接线22-测试开关test2-电阻r61-二极管d2-螺线管sol至第一载流线11的回路。通过对电阻r51和r61的阻值进行设置,b点被限制在较低电位,该低电位低于zd11的门限电压,从而将scr11触发极的电压限制在一极低水平,保证scr11不会触发引起装置的误脱扣。此时,开关模块103处于闭合状态,产品正常通电使用。
76.当第一载流线11发生泄露电流时,a点电位上升,通过第一载流线11-第一漏电检测线141-电阻r2-稳压管zd1触发可控硅scr1,驱动螺线管sol使开关模块103断开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同理当第二载流线12发生泄漏电流时,b点电位上升,通过第二载流线12-第二漏电检测线142-电阻r21-稳压管zd11触发可控硅scr11,驱动螺线管sol使开关模块断开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
77.当第一漏电检测线141开路或操作测试开关test1使其断开时,r6失去分压功能,a点电位上升,通过第一载流线11-电阻r5-电阻r2-稳压管zd1触发可控硅scr1,驱动螺线管sol使开关模块103切断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
78.同理当第二漏电检测线142开路或操作测试开关test2使其断开时,电阻r61失去分压功能,b点电位上升,通过第二载流线12-电阻r51-电阻r21-稳压管zd11触发可控硅scr11,驱动螺线管sol使开关模块103切断输入端line与输出端load之间的电力连接。
7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连接设备,包括:壳体;以及根据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个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该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容纳在所述壳体中。
80.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用电器,包括:负载设备;以及电连接设备,其耦合在供电线路与负载设备之间,用于向负载设备供电,电连接设备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个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
81.因此,虽然参照特定的示例来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其中这些特定的示例仅仅旨在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可以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改变、增
加或者删除。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包括:开关模块,其被配置为控制电源线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漏电检测模块,其包括第一漏电检测线和第二漏电检测线,所述第一漏电检测线包覆所述电源线中的第一载流线,并且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第一载流线的第一漏电电流信号,所述第二漏电检测线包覆所述电源线中的第二载流线,并且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第二载流线的第二漏电电流信号;检测监控模块,其与所述漏电检测模块、所述第一载流线以及第二载流线耦接,用于生成开路检测信号以检测所述第一漏电检测线和所述第二漏电检测线是否存在开路故障;以及测试模块,其包括至少一个测试开关,所述测试开关耦接于所述第一漏电检测线或所述第二漏电检测线,其中,所述测试开关为常闭开关,当所述测试开关断开时,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还包括:驱动模块,其耦合到所述开关模块、所述漏电检测模块和所述检测监控模块,并且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漏电检测线和/或所述第二漏电检测线检测到漏电流信号时,驱动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电力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还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漏电检测线和/或所述第二漏电检测线发生开路故障时,驱动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电力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监控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电阻与所述漏电检测模块、所述第一载流线以及所述第二载流线耦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螺线管,其被配置为产生用于驱动所述开关模块的电磁力;以及至少一个半导体元件,耦合至所述螺线管和所述检测监控模块,其在漏电故障信号和/或开路故障信号的作用下使所述螺线管产生所述电磁力以驱动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电力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比较单元,其被配置为产生门限信号;其中,当所述检测监控模块输出的信号低于所述门限信号时,所述比较单元防止所述半导体元件控制所述螺线管驱动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电力连接;当所述第一漏电电流信号、所述第二漏电电流信号、所述开路检测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所述门限信号时,所述比较单元生成所述漏电故障信号或所述开路故障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单元选自以下各项中的一项:稳压管、触发管、比较器、tvs管、光耦合器。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元件选自以下各项中的一项:可控硅、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和光电耦合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半桥整流单元,其耦接到所述螺线管和所述半导体元件,其被配置为向所述螺线管提供经整流处理的驱动信号;或者全桥整流单元,其耦接到所述螺线管和所述半导体元件,其被配置为向所述螺线管提供经整流处理的驱动信号。10.一种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设备包括:壳体;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所述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容纳在所述壳体中。11.一种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器包括:负载设备;电连接设备,其耦合在供电线路与所述负载设备之间,用于向所述负载设备供电,其中,所述电连接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电源线漏电检测保护装置,包括:开关模块,控制电源线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漏电检测模块,包括包覆第一载流线的第一漏电检测线,采集第一载流线上的第一漏电电流信号,包覆第二载流线的第二漏电检测线,采集第二载流线上的第二漏电电流信号;检测监控模块,与漏电检测模块、第一载流线以及第二载流线耦接,用于生成开路检测信号以检测第一漏电检测线和第二漏电检测线是否存在开路故障;测试模块,包括耦接于第一漏电检测线或第二漏电检测线的至少一个测试开关,且测试开关为常闭开关,当测试开关断开时开关模块断开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力连接。该装置对两条载流线和检测线进行检测,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安全性高。成本低且安全性高。成本低且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

李成力 陈龙 聂胜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益而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8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2-11-30 13:2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58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模块   螺线管   检测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