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减排项目必须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结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
3.汽车在燃油后形成汽车尾气,尾气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气体还含有大量的热量,内燃机将大多数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但是尾气中还是含有较多的热量排放至空气中,传统的废气中的热量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进行处理,大量的热量排放,加剧温室效应,同时浪费能源,不利于能量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回收装置,方便对排放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提升热量回收利用的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左侧连通有导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右侧连通有出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内腔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介质导入管、盘管和介质导出管,所述介质导入管的一端贯穿至排气管的内腔并与盘管的左端连通,所述盘管的另一端与介质导出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导出管远离盘管的一端依次贯穿盘管和排气管并向外延伸。
6.优选的,所述盘管成螺旋状设置,所述盘管固定于排气管的内腔。
7.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内腔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有吸热环,所述盘管嵌设于吸热环的内腔。
8.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外侧固定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9.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内径大于导气管和出气管的内径,所述出气管内腔的横截面面积从左至右依次递增。
10.优选的,所述介质导入管和介质导出管远离盘管的一端均贯穿固定箱并向下延伸,所述介质导入管和介质导出管的内腔均嵌设有控制阀。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气管的右端连通排气管,同时排气管的内径大于导气管,方便导气管内的废气在经过排气管后,降低流动速度,使废气在排气管的内腔停留更多的时间,方便换热器对热量进行交换,同时提升热量回收的效率,避免热量随废气快速通过排气管排放至空气中,无法对多余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通过介质导出管贯穿盘管的内圈,方便介质导出管在输送介质时,还可以对沿途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提升余热回收的效率。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盘管形状的设置,方便增加盘管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加速余热的回收利用,通过吸热环的配合,可以对换热器未能及时吸收的热量进行吸收,将热量储存在吸热环内,然后再缓慢的释放热量被盘管吸收,防止余热未能及时吸收而被排出。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气管、导气管和出气管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排气管;2、导气管;3、出气管;4、换热器;41、介质导入管;42、盘管;43、介质导出管;5、吸热环;6、固定箱;7、通孔;8、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排气管1,排气管1的左侧连通有导气管2,排气管1的右侧连通有出气管3,排气管1的内腔设置有换热器4,换热器4包括介质导入管41、盘管42和介质导出管43,介质导入管41的一端贯穿至排气管1的内腔并与盘管42的左端连通,盘管42的另一端与介质导出管43的一端连通,介质导出管43远离盘管42的一端依次贯穿盘管42和排气管1并向外延伸,通过在导气管2的右端连通排气管1,同时排气管1的内径大于导气管2,方便导气管2内的废气在经过排气管1后,降低流动速度,使废气在排气管1的内腔停留更多的时间,方便换热器4对热量进行交换,同时提升热量回收的效率,避免热量随废气快速通过排气管1排放至空气中,无法对多余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通过介质导出管43贯穿盘管42的内圈,方便介质导出管43在输送介质时,还可以对沿途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提升余热回收的效率。
21.盘管42成螺旋状设置,盘管42固定于排气管1的内腔,通过盘管42设置成螺旋状,方便延长盘管42的长度,提升盘管42对废气中热量吸收的效率,同时增加盘管42的稳定性。
22.排气管1的内腔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有吸热环5,盘管42嵌设于吸热环5的内腔,通过吸热环5的配合,可以对换热器4未能及时吸收的热量进行吸收,将热量储存在吸热环5内,然后再缓慢的释放热量被盘管42吸收,防止余热未能及时吸收而被排出。
23.排气管1的外侧固定有固定箱6,固定箱6的表面开设有通孔7,通过固定箱6和通孔7的配合,避免在废气通过排气管1时产生空气震动,造成排气管1内声响过大,可以降低废气经过排气管1产生的声响。
24.排气管1的内径大于导气管2和出气管3的内径,出气管3内腔的横截面面积从左至右依次递增,通过对排气管1、导气管2和出气管3内径的设置,方便对流动的废气速率进行控制,延长废气在排气管1内停留的时间,有效的对热量进行回收利用。
25.介质导入管41和介质导出管43远离盘管42的一端均贯穿固定箱6并向下延伸,介
质导入管41和介质导出管43的内腔均嵌设有控制阀8,通过控制阀8的配合,方便对介质导入管41和介质导出管43内的介质进行控制,防止盘管42破损,造成介质流出,方便进行维修。
26.具体使用时,使用者将介质导入管41和介质导出管43连接入介质收集箱内,然后介质通过介质导入管41导入至盘管42内,然后在盘管42的内腔流动并通过介质导出管43流回介质收集箱内,当导气管2内有内燃机工作产生的废气流出时,废气经过导气管2进入排气管1,随后废气在排气管1内放缓流动速度,同时废气与盘管42接触,然后盘管42对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将热量传导至内腔的介质中,使介质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环5缓慢吸收废气中的热量储存起来,然后在缓慢的传导给盘管42,同时热量被盘管42内的介质吸收,随后通过介质导出管43流回介质收集箱内对热量进行重新利用。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排气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1)的左侧连通有导气管(2),所述排气管(1)的右侧连通有出气管(3),所述排气管(1)的内腔设置有换热器(4),所述换热器(4)包括介质导入管(41)、盘管(42)和介质导出管(43),所述介质导入管(41)的一端贯穿至排气管(1)的内腔并与盘管(42)的左端连通,所述盘管(42)的另一端与介质导出管(43)的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导出管(43)远离盘管(42)的一端依次贯穿盘管(42)和排气管(1)并向外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42)成螺旋状设置,所述盘管(42)固定于排气管(1)的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1)的内腔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有吸热环(5),所述盘管(42)嵌设于吸热环(5)的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1)的外侧固定有固定箱(6),所述固定箱(6)的表面开设有通孔(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1)的内径大于导气管(2)和出气管(3)的内径,所述出气管(3)内腔的横截面面积从左至右依次递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导入管(41)和介质导出管(43)远离盘管(42)的一端均贯穿固定箱(6)并向下延伸,所述介质导入管(41)和介质导出管(43)的内腔均嵌设有控制阀(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属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左侧连通有导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右侧连通有出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内腔设置有换热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气管的右端连通排气管,同时排气管的内径大于导气管,方便导气管内的废气在经过排气管后,降低流动速度,使废气在排气管的内腔停留更多的时间,方便换热器对热量进行交换,同时提升热量回收的效率,避免热量随废气快速通过排气管排放至空气中,无法对多余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通过介质导出管贯穿盘管的内圈,方便介质导出管在输送介质时,还可以对沿途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提升余热回收的效率。余热回收的效率。余热回收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李然军 李航 李新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创兴阳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28

技术公布日:

2022/10/20

本文发布于:2022-11-30 03:4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47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排气管   介质   废气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