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瞄准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和瞄准镜。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瞄准镜包括
棱镜身、棱镜支架和棱镜组,棱镜组固定在棱镜支架中,而由于需要进行弹道和风向调节,棱镜支架可控制转摆地设置在镜身中。具体地,瞄准镜通过球头运转结构进行棱镜支架的活动安装,球头运转结构包括上述镜身、棱镜支架和限位件,棱镜支架具有球
头部,镜身内形成球窝部,球头部放置到球窝部内;球头部的上侧设有沿棱镜支架的轴向延伸的限位槽,限位件固定在球窝部上,限位件的一部分位于限位槽内。其中,球窝部分为上下隔断布置的两个不完整半球窝构成,两个不完整半球窝均具有接触面,当球头部安装到球窝部内,球头部的表面与两个半球窝结构的接触面接触配合。
3.现有的该种球头运转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在实际零件加工时通常会有加工误差,比如球头部半径尺寸偏差过大,半球窝结构内有毛刺、两个半球窝结构的
球心位置有偏差或者球窝半径有偏差,出现该些加工误差后,球头部在球窝部内摆动时,球头部的球形和球窝部的球心则始终不会重合,在拧动弹道或者风向调节旋钮时,瞄准镜的中心点没有按照预设的目标方向移动而无规则乱飘,无法使弹着点和瞄准镜中心点重合,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允许加工误差而依然保证球头部与球窝部紧密接触配合的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允许加工误差而依然保证球头部与球窝部紧密接触配合的瞄准镜。
6.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提供的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包括镜身、棱镜支架和限位件,棱镜支架设置在镜身内,棱镜支架具有球头部,镜身内形成球窝部,球窝部包括球头放置位,球头部活动地设置在球头放置位中,球头部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沿棱镜支架的轴向延伸,限位件固定在镜身上且位于限位槽内;球窝部包括三个定位点;在镜身的轴向的投影上,三个定位点沿球窝部的周向有间隔地设置在球窝部的外周,球窝部的球心位于三个定位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内,限位件设置于两个定位点之间的间隔处;定位点包括接触面,接触面朝向球头放置位,三个接触面位于同一球面上,三个接触面与球头部的表面配合。
7.由上述方案可见,球窝部不设置覆盖程度较大的不完整半球窝,而是只留出三个接触程度较小的定位点,三个定位点能确定唯一的球心,即使有接触面不平整或没加工到位而使球窝部的球心的位置发生微量偏移且使安装到球窝部内的球头部的球心位置也同样发生细微便宜,但是装配后球头部依旧可以紧贴三个定位点而实现稳定的调节功能,因此,球窝部半径可允许有更大的误差,不会出现以往的因为接触面有毛刺或者球窝半径偏
差过大而导致卡死的问题,零件的容错率更高。
8.进一步的方案是,在镜身的轴向的投影上,三个定位点呈等腰三角形布置,或三个定位点呈正三角形布置。
9.由上可见,此设置下更有效保证球头部的位置能被三个定位点完全约束,且更利于镜身与棱镜支架之间处于更稳定的受力状态。
10.进一步的方案是,在镜身的轴向的投影上,两个定位点设置在球心的上方,一个定位点设置在球心的下方,或,在镜身的轴向的投影上,两个定位点设置在球心的下方,一个定位点设置球心的上方。
11.由上可见,此设置使三个定位点能避让镜身和棱镜支架上的其他结构而进行设置,更利于内部结构布置,使瞄准镜结构更紧凑。
12.再进一步的方案是,两个定位点设置在球心的上方,一个定位点设置在球心的下方;限位件设置在位于球心的上方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间隔处。
13.由上可见,由于三个定位点尺寸较小,对应地相邻的定位点之间形成较大间隔,因此,利用间隔设置其他配合结构,此设置在保证彼此不干涉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各个配合结构的完整性。
14.进一步的方案是,在镜身的周向上,接触面经过的角度小于25度。
15.再进一步的方案是,在镜身的周向上,接触面经过的角度小于15度。
16.进一步的方案是,在镜身的径向的投影上,接触面经过的角度小于25度。
17.由上可见,由于三个定位点能有效稳定球头部,因此,定位点可以设置更小的尺寸,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定位点与球头部的接触程度而提升容错率;另外,从概率上分析,球窝部和球头部接触程度越小,加工误差部分产生配合关系的概率也就越低,也能从另一层面提升对加工误差的容错率。
18.进一步的方案是,限位槽沿棱镜支架的轴向贯穿球头部。
19.由上可见,此设置利于限位件进入限位槽,利于装配。
20.进一步的方案是,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还包括风向调节机构和弹道调节机构;棱镜支架还包括推动部,沿棱镜支架的轴向,推动部和球头部依次设置;推动部的外周设置有相互垂直的弹道调节配合面和风向调节配合面;弹道调节结构设置在镜身与弹道调节配合面之间,风向调节机构设置在镜身与风向调节配合面之间。
21.由上可见,由于球头部360度可转摆,通过风向调节机构以及弹道调节机构与推动部的配合可分别实现棱镜支架的水平角度调节和俯仰角度调节。
22.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提供的瞄准镜包括球头运转结构;球头运转结构采用上述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瞄准镜实施例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瞄准镜实施例轴向视角的剖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瞄准镜实施例径向视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参见图1至图3,各图中建立统一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系中x轴方向为瞄准镜的镜身1的轴向,y轴方向为水平方向,z轴方向为竖直方向。瞄准镜包括镜身1、棱镜支架2、棱镜组29、风向调节机构31、弹道调节机构32、风向调节支撑结构33、弹道调节支撑结构34以及限位件4,棱镜组29固定安装在棱镜支架2中,棱镜支架2活动地安装在镜身1内,风向调节机构31和风向调节支撑结构3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镜身1的相对两侧并抵接在棱镜支架2的水平两侧,弹道调节机构32和弹道调节支撑结构3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镜身1的相对两侧并抵接在棱镜支架2的竖向两侧,限位件4固定在镜身1上并限制棱镜支架2。其中,镜身1、棱镜支架2、风向调节机构31、弹道调节机构32和限位件4构成本发明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
27.为实现棱镜支架2的全角度活动安装,棱镜支架2上具有球头部21而镜身1内形成球窝部11,球头部21和球窝部11配合能形成近似于球铰的连接方式。其中,棱镜组29固定于球头部21中。
28.首先,球窝部11并非具有完整球窝内表面的球窝结构,球窝部11主要包括三个定位点12以及形成于三个定位点12内周的球头放置位110。球头放置位110为球头部21放置的所在位置,如图2所示,在镜身1的轴向的投影上,三个定位点12沿球窝部11的周向有间隔地设置在球窝部11的外周,球窝部11的球心o位于三个定位点12所构成的等腰三角形100内,其中,两个定位点12设置在球心o的上方,一个定位点12设置在球心o的下方。
29.每个定位点12上均设置有一个朝向球头放置位110而用于与球头部21的表面211接触配合的接触面121,三个定位点12的三个接触面121位于同一个球面上。参见图2和图3,无论在镜身1的轴向投影上还是在镜身1的径向投影上都可以看出,接触面121的幅度较小。进一步地,在镜身1的周向上,接触面121经过的角度a小于15度,在镜身1的径向的投影上,接触面121经过的角度b小于25度。
30.参见图2和图3,在镜身1的在周向上,由于定位点12的延伸幅度较小,相邻的两个定位点12之间形成了较大的间隔13,而限位件4则设置在位于球心o的上方的两个定位点12之间的间隔13处。限位件4为沿竖向设置的限位螺钉,球头部21上设置有沿棱镜支架2的轴向贯穿的限位槽212,当球头部21安装到球头放置位110中,限位件4的下端伸入限位槽212中。
31.参见图2和图3,棱镜支架2还包括推动部22,球头部21和推动部22沿棱镜支架2的轴向且沿图示的x轴负向依次设置;推动部22的外周设置有相互垂直的弹道调节配合面222和风向调节配合面221,风向调节配合面221位于推动部22的水平方向上的侧部上,弹道调节配合面222位于推动部22的竖直方向上的侧部上。而在镜身1的轴向且沿图示的x轴负向上,风向调节机构31、弹道调节机构32、风向调节支撑结构33和弹道调节支撑结构34等结构布置在球窝部11的后方,将棱镜支架2沿x轴负向插入镜身1,当球头部21到达球头放置位110内的同时,推动部22到达风向调节机构31、弹道调节机构32、风向调节支撑结构33和弹道调节支撑结构34的内周,完成瞄准镜的装配后,风向调节机构31和风向调节支撑结构33分别抵接在推动部22的水平两侧,且风向调节机构31的风向调节螺钉的端部抵接在风向调节配合面221,弹道调节机构32和弹道调节支撑结构34分别抵接在推动部22的水平两侧,且弹道调节机构32的弹道调节螺钉的端部抵接在弹道调节配合面222。
32.背景技术中,当半球窝的内表面或者球头部的表面出现加工误差时,球头部在球
窝部内摆动时,球头部的球形和球窝部的球心则始终不会重合,在拧动弹道或者风向调节旋钮时,瞄准镜的中心点没有按照预设的目标方向移动而无规则乱飘,其主要原因在于以往的球窝部的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不完整半球窝具有较大的覆盖程度。较大的覆盖程度是指在镜身的轴向投影以及径向投影下,特别是镜身的轴向投影下,半球窝的内表面经过的角度较大。
33.而若单纯地减小半球窝的覆盖程度,虽然可以解决误差引起的松动或卡死问题,但两点支撑不具有充分的覆盖程度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球头部松脱问题。因此,现有的球窝部只能以更高的加工精度进行处理。
34.而本实用新型中的球窝部11在三点定位的原理下,只留出三个接触程度较小的定位点12,此设置下,即使接触面121不平整或没加工到位而使球心位置发生偏移,装配到球窝部的球头部的球心也发生细微的位置偏移,但装配后球头部21依旧可以紧贴三个定位点12而实现稳定的调节功能,因而不会在调节时出现无规则飘动以至于无法正常使用。
35.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
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包括镜身、棱镜支架和限位件,所述棱镜支架设置在所述镜身内,所述棱镜支架具有球头部,所述镜身内形成球窝部,所述球窝部包括球头放置位,所述球头部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球头放置位中,所述球头部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棱镜支架的轴向延伸,所述限位件固定在所述镜身上且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窝部包括三个定位点;在所述镜身的轴向的投影上,三个所述定位点沿所述球窝部的周向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球窝部的外周,所述球窝部的球心位于三个所述定位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内,所述限位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定位点之间的间隔处;所述定位点包括接触面,所述接触面朝向所述球头放置位,三个所述接触面位于同一球面上,三个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球头部的表面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身的轴向的投影上,三个所述定位点呈等腰三角形布置,或三个所述定位点呈正三角形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身的轴向的投影上,两个所述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球心的上方,一个所述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球心的下方,或,在所述镜身的轴向的投影上,两个所述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球心的下方,一个所述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球心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球心的上方,一个所述定位点设置在所述球心的下方;所述限位件设置在位于所述球心的上方的两个所述定位点之间的间隔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身的周向上,所述接触面经过的角度小于25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身的周向上,所述接触面经过的角度小于15度。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身的径向的投影上,所述接触面经过的角度小于25度。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棱镜支架的轴向贯穿所述球头部。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还包括风向调节机构和弹道调节机构;所述棱镜支架还包括推动部,沿所述棱镜支架的轴向,所述推动部和球头部依次设置;所述推动部的外周设置有相互垂直的弹道调节配合面和风向调节配合面;所述弹道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镜身与所述弹道调节配合面之间,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镜身与所述风向调节配合面之间。10.瞄准镜,包括球头运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运转结构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瞄准镜的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和瞄准镜,三点定位球头运转结构包括镜身、棱镜支架和限位件,棱镜支架设置在镜身内,棱镜支架具有球头部,镜身内形成球窝部,球窝部包括球头放置位,球头部活动地设置在球头放置位中,球窝部包括三个定位点;在镜身的轴向的投影上,三个定位点沿球窝部的周向有间隔地设置在球窝部的外周,球窝部的球心位于三个定位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内;定位点包括接触面,接触面朝向球头放置位,三个接触面与球头部的表面配合。本实用新型允许球窝部或球头部具有更大的加工误差,能在具有加工误差时依然保证球窝部与球头部的紧密配合,保证风向调节和弹道调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和弹道调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和弹道调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技术研发人员:
廖惟宇 黄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珠海天峰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2
技术公布日:
20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