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单元、地板结构及地暖地板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暖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板单元、地板结构及地暖地板。


背景技术:



2.地暖是建筑物常见的一种采暖形式,地暖单元埋设在地板下方,使用时地暖单元发热,热量透过地板,以地面辐射散热的方式使室内升温。现有的地暖施工方式是,首先在底层铺设挤塑板和反射膜,起到支撑和隔热的作用,避免热量向下传递,然后在挤塑板和反射膜上方铺设地暖管道,并通过水泥/砂石垫层将地暖管道固定,待水泥/砂石垫层凝固或半凝固后,再在上方铺设地板。此方式使挤塑板、反射膜、水泥/砂石垫层、地暖管和地板等结构层固结为一个整体,当地暖管出现泄露或其他需要维修的情况时,需要破坏地板和水泥/砂石垫层,施工难度大,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板单元、地板结构及地暖地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地暖施工完成后挤塑板、反射膜、水泥/砂石垫层、地暖管和地板等结构层固结为一个整体,当地暖管出现泄露或其他需要维修的情况时,需要破坏地板和水泥/砂石垫层,施工难度大,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板单元,包括层叠对合的底板模块和面板模块,所述底板模块和所述面板模块的对合面均通过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凸出部形成为锯齿面,所述底板模块和所述面板模块通过锯齿插接的方式连接;所述面板模块的对合面和/或所述底板模块的对合面开设有与地暖单元适配的地暖管槽,所述地暖管槽和所述凸出部在上下方向上相错开。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模块包括层叠设置的支撑板和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形成所述底板模块的对合面。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支撑板沿厚度方向贯通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底板模块还包括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以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支撑板的连接组件。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面板模块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导热板和装饰面板,所述第二导热板背离所述装饰面板的一侧形成所述面板模块的对合面。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面板模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设有向外凸出的卡接部,所述第二侧缘设有与所述卡接部相适配的卡接槽。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部的横断面在远离所述面板模块的方向上逐渐收缩。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凸出部横断面为三角形。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地暖管槽内壁设有地热反射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中地板单元包括底板模块和面板模块,面板模块设置在底板模块上方,相邻的两个凸出部之间形成限位槽,底板模块和面板模块通过彼此的凸出部和限位槽插接限位,底板模块和面板模块至少其中之一开设有用于容置地暖单元的地暖管槽。
15.如此设置,一方面,底板模块和面板模块安装后通过接触面传递力和热量,结构强度高,支撑稳定,传热效率高,有助于地暖单元的热量传递至面板模块。另一方面,面板模块和底板模块插接限位,当需要维修地暖单元时,方便将面板模块拆除,不会破坏面板模块和底板模块,节约了成本,也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同时也降低了施工和维修的难度,节约了维修时间。
16.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板结构,包括多个如上述任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地板单元,多个所述地板单元沿板面延伸方向相互拼接,且所述地暖管槽相连通。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板结构具有与地板单元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8.在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暖地板,包括所述地板结构,以及容置于所述地暖管槽内的地暖单元。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暖地板包括底板模块、地暖单元和面板模块三部分,底板模块和面板模块插接配合,当地暖单元出现泄露或其他需要维修的情况时,方便将面板模块拆除并维修或更换地暖单元,能够保证在不破坏地板、不产生建筑垃圾的情况下对地暖单元进行维修与更换,降低了施工和维修的难度,节约时间,减少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板单元的装配爆炸图;
21.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板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地板单元的配合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模块另一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暖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地板单元;
28.10、底板模块;11、支撑板;12、第一导热板;121、凸出部;122、限位槽;123、地暖管槽;13、连接组件;
29.20、面板模块;21、第二导热板;22、装饰面板;221、卡接部;222、卡接槽;
30.2、地暖地板;30、地暖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固定”、“固设”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
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于”、“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多个”指两个及以上数量。“至少一个”指一个及以上数量。“若干”指一个及以上数量。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3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板单元1、地板结构及地暖地板2进行说明。
35.请参阅图1至图5,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地板单元1,包括层叠对合的底板模块10和面板模块20,底板模块10和面板模块20的对合面均通过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凸出部121形成为锯齿面,底板模块10和面板模块20通过锯齿插接的方式连接;面板模块20的对合面和/或底板模块10的对合面开设有与地暖单元30适配的地暖管槽123,地暖管槽123和凸出部121在上下方向上相错开。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板单元1包括底板模块10和面板模块20,面板模块20设置在底板模块10上方,相邻的两个凸出部121之间形成限位槽122,底板模块10和面板模块20通过彼此的凸出部121和限位槽122插接限位,底板模块10和面板模块20至少其中之一开设有用于容置地暖单元30的地暖管槽123。
37.如此设置,一方面,底板模块10和面板模块20安装后通过接触面传递力和热量,结构强度高,支撑稳定,传热效率高,有助于地暖单元30的热量传递至面板模块20。另一方面,面板模块20和底板模块10插接限位,当需要维修地暖单元30时,方便将面板模块20拆除,不会破坏面板模块20和底板模块10,节约了成本,也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同时也降低了施工和维修的难度,节约了维修时间。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模块10和面板模块20均为板状结构,其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板材叠压而成的复合结构,其形状可以是方形、三角形或其它形状。当具有多层时,多层板材之间可以通过胶粘、螺钉、压合等方式连接。
39.底板模块10的上表面和面板模块20的下表面分别设有多个凸出部121,多个凸出部121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凸出部121之间形成限位槽122。面板模块20叠设于底板模块10的上方,凸出部121容置于对应的限位槽122内,并与限位槽122的内壁接触配合,
40.底板模块10设置在下方,起支撑作用,底板模块10可以采用水泥板、玻璃钢板等强度高,保温效果好的材料制作,既能够提供稳固的支撑,又能够防止地暖单元30的热量向下传递,减小热量损耗。面板模块20设置在上方,起美观和支撑作用,面板模块20可以采用木材、陶瓷、石材等装饰效果好,同时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的材料制作。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模块10和面板模块20的对合侧(即底板模块10的上表面和面板模块20的下表面)分别设有多个凸出部121,对凸出部121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制,其可以是三角形、梯形或其他条状结构,凸出部121插接配合,使得底板模块10能够对面板模块20支撑和限位。
42.地暖管槽123和凸出部121在上下方向上相错开,地暖管槽123是地暖单元30的安装容置空间。为了提高底板模块10与面板模块20的连接强度和支撑的稳定性,凸出部121可
以覆盖于底板模块10和/或面板模块20地暖管槽123开设区域之外的全部区域。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板模块20和底板模块10至少其中之一的对合侧开设有地暖管槽123,地暖管槽123的设置至少存在以下三种方式:
44.方式一:如图1所示,地暖管槽123开设于底板模块10上表面,凸出部121覆盖于底板模块10地暖管槽123开设区域之外和全部区域,和面板模块20的下表面全部区域。
45.方式二:地暖管槽123开设于面板模块20的下表面,凸出部121覆盖于面板模块20地暖管槽123开设区域之外和全部区域,和底板模块10的上表面全部区域。
46.方式三:地暖管道开设于底板模块10上表面和面板模块20下表面,二者对合后形成地暖单元30的容置空间,凸出部121覆盖于二者地暖管槽123开设区域之外和全部区域。
47.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底板模块10包括层叠设置的支撑板11和第一导热板12,第一导热板12背离支撑板11的一侧形成底板模块10的对合面。
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模块10包括支撑板11和第一导热板12,支撑板11的材质具体可以是发泡砼,发泡砼可以代替现有地板结构中的挤塑板,具有以下优点:
49.(1)强度高、质量轻,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轻质、减荷有需要的领域。
50.(2)保温隔热性能好,热阻大,导热系数小,能够有效阻隔热量向下传递,减小热量损失。
51.(3)隔音性能好,属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
52.(4)低弹抗震,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具有对冲击荷载良好的吸收和分散作用,并可有效降低建筑物荷载。建筑物荷载越小,抗震能力越强。
53.(5)安全、防火、耐久性能佳,抗风压、耐冲击、耐候性好;不燃,防火性能极佳;性能稳定、寿命长,保质期与建筑主体寿命基本相同。
54.(6)生产预制简便,易于施工,施工前测量建筑施工面积,提前进行预制,施工时直接进行安装,省工、省时、省料、成本低。
55.第一导热板12具体可以采用豆石砼,具有以下优点:
56.(1)散热面分布均匀,散热面积大,导热快。
57.(2)热稳定性强,在受热时不会开裂、鼓起。
58.(3)能够减少地暖单元和第一导热板12之间的摩擦,延长地暖系统的使用寿命。
59.(4)支撑板11和第一导热板12均可预制生产,为施工提供方便,环保性能好。
60.当然,第一导热板12和支撑板11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例如水泥板、石板、木板、铝合金板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61.地暖管槽123可以在第一导热板12制作时直接成型,也可以通过后续加工得到。使用时,地暖单元铺设在地暖管槽123内,可以通过锁紧组件例如卡扣、胶粘等方式固定。
62.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热板12和支撑板11沿厚度方向贯通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安装孔,底板模块10还包括穿设于安装孔以连接第一导热板12和支撑板11的连接组件13。
63.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板12和支撑板11通过连接组件13连接固定为一体结构,连接组件13具体可以是螺栓、双头螺柱、铆钉、榫卯结构等,采用机械结构进行连接,与现有技术中胶粘固定相比,能够避免胶水中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散发危害人体健康。
64.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面板模块2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导热
板21和装饰面板22,第二导热板21背离装饰面板22的一侧形成面板模块20的对合面。地暖管槽123可以在第二导热板21制作时直接成型,也可以通过后续加工得到。
65.本实施例中面板模块20包括第二导热板21和装饰面板22,二者可以通过卡接、粘接、螺钉连接、铆钉连接等方式连接固定。第二导热板21具体可以选用豆石砼、水泥板、木板等,装饰面板22可以是木板、大理石板、瓷砖地板等,并根据需要在表面设置花纹或纹路。
66.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面板模块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第一侧缘设有向外凸出的卡接部221,第二侧缘设有与卡接部221相适配的卡接槽222。
67.本实施例中多个面板模块20通过卡接部221和卡接槽222配合实现固定,此安装结构相对于传统粘合剂粘合的连接方式,具有拆装方便的优点,在维修地暖单元30时不会造成破坏。
68.卡接部221和卡接槽222的形状相适配,对卡接部221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制,具体可以是伸出面板模块20侧面的三角形、方形、半圆形等。卡接部221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热板21上,也可以设置在装饰面板22上。
69.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卡接部221的横断面在远离面板模块20的方向上逐渐收缩,在安装时起导向作用,安装更加轻松省力。
70.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凸出部121横断面为三角形。
71.本实施例中多个凸出部121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锯齿状,面板模块20和底板模块10的锯齿相互咬合,一方面,提高了地板单元1的抗变形能力,使用寿命长,另一方面,凸出部121和限位槽122接触配合,增大了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热量传递效率。
72.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地暖管槽123内壁设有地热反射膜。地热反射膜设于地暖单元30的下方,能够防止地暖单元30工作时的热量向下散失,提高地板结构的保温效果。
73.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地板结构,包括多个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地板单元1,多个地板单元1沿板面延伸方向相互拼接,且地暖管槽123相连通,地板结构具有与地板单元1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74.请参阅图6,在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暖地板2,包括地板结构,以及容置于地暖管槽123内的地暖单元30。
7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暖地板2包括底板模块10、地暖单元30和面板模块20三部分,地暖单元30可以是热水管或电发热管等。底板模块10和面板模块20插接配合,当地暖单元30出现泄露或其他需要维修的情况时,方便将面板模块20拆除并维修或更换地暖单元30,能够保证在不破坏地板、不产生建筑垃圾的情况下对地暖单元30进行维修与更换,降低了施工和维修的难度,节约时间,减少维修成本。
76.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各部分可以进行自由地组合或删减以形成不同的组合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各个组合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在此说明之后,可以认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已经记载了各个组合实施例,能够支持不同的组合实施例。
7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地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对合的底板模块和面板模块,所述底板模块和所述面板模块的对合面均通过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凸出部形成为锯齿面,所述底板模块和所述面板模块通过锯齿插接的方式连接;所述面板模块的对合面和/或所述底板模块的对合面开设有与地暖单元适配的地暖管槽,所述地暖管槽和所述凸出部在上下方向上相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模块包括层叠设置的支撑板和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形成所述底板模块的对合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支撑板沿厚度方向贯通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底板模块还包括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以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支撑板的连接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模块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导热板和装饰面板,所述第二导热板背离所述装饰面板的一侧形成所述面板模块的对合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模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设有向外凸出的卡接部,所述第二侧缘设有与所述卡接部相适配的卡接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的横断面在远离所述面板模块的方向上逐渐收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横断面为三角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暖管槽内壁设有地热反射膜。9.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地板单元,多个所述地板单元沿板面延伸方向相互拼接,且所述地暖管槽相连通。10.地暖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中的所述地板结构,以及容置于所述地暖管槽内的地暖单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板单元、地板结构及地暖地板,地板单元包括层叠对合的底板模块和面板模块,底板模块和面板模块的对合面均通过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凸出部形成为锯齿面,底板模块和面板模块通过锯齿插接的方式连接;面板模块的对合面和/或底板模块的对合面开设有与地暖单元适配的地暖管槽,地暖管槽和凸出部在上下方向上相错开。底板模块和面板模块安装后通过接触面传递力和热量,支撑稳定,传热效率高;另一方面,面板模块和底板模块插接限位,当需要维修地暖单元时,方便将面板模块拆除,不会破坏面板模块和底板模块,节约了成本,也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同时也降低了施工和维修的难度,节约了维修时间。节约了维修时间。节约了维修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

武媛媛 兰建超 赵志超 胡彦博 高凯 李自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河北中科朗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2-11-29 16:5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34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模块   底板   所述   地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