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疗法是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各种致病因子,达到疾病的目的。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通过血管途径使患者血液流经灌流器,经血液灌流器内吸附剂的吸附作用而得到净化,灌流后的血液再经过管路返回体内。其是最早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吸附疗法,主要用于清除身体内源或外来毒素及逾量的药物,方法和操作都非常简单。 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是将抗原、抗体等具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作为作为配基,与载体结合,制成吸附柱,当全血或血浆通过吸附柱时,利用这些配基的特异性吸附性能,选择或特异性的清除血液中的内源性致病因子,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病情的目的。免疫吸附疗法是近15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吸附技术,用于一些传统方法难以奏效的疾病,如SLE、RA等。1.全血吸附和血浆吸附 广义上的血液吸附分为血液(全血)吸附和血浆吸附。全血吸附和血浆吸附的耗材、副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全血吸附与血浆吸附的比较
| 全血吸附 | 血浆吸附 |
接触质 杜邦导电银浆 | 全血(血浆+血细胞) | 血浆 |
主要设备 | 一个泵+一个吸附柱 正弦波发生器 | 两个泵+一个血浆分离器+一个吸附柱 |
吸附柱 | ①吸附剂粒径较大;②过滤网网孔较大;③吸附剂多为树脂、碳化树脂、活性炭等强度较高的吸附剂 | ①吸附剂粒径较小; ②过滤网网孔较小; ③吸附剂为软载体及离子交换树脂 |
影响疗效因素 | 吸附剂相关因素、血液流速、时间 | 制造业采购 吸附剂相关因素、血浆分离器相关因素、血浆流速、时间 |
优点 | 文具盒生产过程①设备要求较低,操作相对简单; ②成本较低。 | 不与血细胞接触,对血液系统影响小,副作用少。 |
缺点 | ①与血细胞接触,对血液系统有影响,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较多; ②对吸附柱的生物相容性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包膜处理。 | ①增加了血浆分离器,操作相对复杂,费用高; ②体外循环血量较大,增加了出现低血压的风险。 |
| | 便携式高压氧舱 |
2.吸附原理
HA树脂吸附原理
HA树脂血液灌流器的吸附剂是经独特工艺(调节树脂孔径到特定的区间;调整树脂分子基团极性;调整膜孔及亲脂性)处金刚石磨头
理的中性大孔吸附树脂,其吸附能力主要取决于三维网状结构的分子筛作用和树脂分子基团的电荷引力及亲脂疏水特性,对分
子结构中有亲脂疏水基团(如带苯环或环状结构)的目标物质具有相对特异的吸附性能。
分子筛作用原理
吸附(嵌顿):≈筛孔大小的物质---相对特异
通过筛孔孔道:﹤筛孔大小的物质---不吸附水及小分子物质
掠过 树脂:﹥筛孔大小的物质---不吸附蛋白及血液有型成分
DNA免疫吸附原理:
DNA免疫吸附以球形炭化树脂为载体,小牛胸腺DNA抗原为配基,特异性结合SLE患者体内的抗核抗体。
3.吸附动力学
吸附过程
血液吸附的吸附过程可以看成液相—固相间的吸附,吸附过程受如下四个步骤控制:被吸附物质分子在血液中的扩散过程、
膜扩散、孔扩散、在吸附剂表面活性位置上的吸附。
吸附平衡
在一定的条件下,当血液与固体吸附剂接触时,血液中的吸附质即被吸附剂吸附,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吸附质在两相中的
分配达到一个定值,实际上是达到了动态平衡,称之为吸附平衡。如血液中吸附质的浓度高于平衡浓度,吸附过程继续进行;
如血液中吸附质的浓度低于平衡浓度时,吸附剂上的部分吸附质将被解吸,最终又达到新
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是决定吸附过
程的方向和进行程度的基础。
从临床的角度上考虑,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便,血液灌流过程要求时间越短而又发挥最佳的吸附效能,一般应控制
在2~3小时完成。因为缩短吸附时间,达不到饱和而产生浪费;长时间吸附,除了浪费时间、精力外,也不会增加吸附效果。
4.临床应用
| 常用模式 | 适应症 |
中毒领域 | HP HP+HD | 各种毒物或药物中毒 |
肾病领域 | HP+HD | 尿毒症并发症(如末梢神经病变、顽固性瘙痒、渗出性心包炎、淀粉样变等) |
肝病领域 | HP PE+HP | 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药物或毒物导致的各种肝损害 |
危重症领域 | HD+HP CRRT+HP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免疫性疾病 | HP+HD HP |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