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家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机组件、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2.参考图1,现有浴霸结构具有
壳体100、设于壳体100内的风机组件和设于壳体100上朝向下侧的吹风口604。风机组件包括电机201和叶轮200,以及包裹在叶轮200外侧的蜗壳400,蜗壳400内部空间形成风机组件的
风道500。
3.因采用离心风机,所以空气受离心风机带动贴近蜗壳400内壁移动,因此气流在风道500内的分布不均匀,气流吹出时往往也是呈局部聚集式吹出,吹风范围受限。现有的吹风口604在浴霸面板上,对应浴霸的短边设置,但是由于离心风气输出的气流聚集性强,因此在吹风口604的出风范围内,也难易均匀分布。通过我司不断实验尝试,即使将现有的吹风口604的长度边长、面积变大,气流仍然呈局部聚集状吹出,吹风范围小,且吹风均匀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机作为动力输出源导致吹风范围小、吹风均匀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及吹风装置。
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风机组件,包括:
7.叶轮;
8.蜗壳,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相互独立的风道,每个
所述风道均适配相互独立的
出风口,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朝向相同。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叶轮能够产生流动的风流,因为蜗壳具有轴向设置的多个相互独立的风道,因此叶轮转动产生的气流在风道处产生分流,即气流在吹出先进行分流,并从多个不同的出风口吹出,增加了吹风范围。进一步的,至少两个出风口的朝向相同,即至少两个出风口组合形成更大的出风口,即在增加整体出风面积的同时,每个出风口均有气流吹出,提高了吹风均匀性。
10.进一步设置:所述风道包括:风道单元,所述风道单元包括基板、以及设于基板上的围合部,所述围合部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或设于所述缺口上的延伸部形成所述出风口。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叶轮产生的气流根据围合部的形状,从缺口或缺口的延伸部引流出风。
12.进一步设置:风道单元还包括:透孔,设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透孔设于所述围合部围成的空间中,相邻所述风道单元叠放,所述透孔连通相邻所述风道单元。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风道单元的透孔之间相互接通,一个叶轮所产生的气流可通过透孔传递。
14.进一步设置:还包括:
15.导风件,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导风件的入口端,所述导风件的出口端为条形、直线形、曲线形、折线形的一种或多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风将的出口端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并且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提供出风的多样性。
17.进一步设置:所述导风件的入口端设有多个高度不同的导风口,不同所述导风口适配不同所述出风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适配不同高度的导风口,在空间利用上更为合理。
19.进一步设置:所述风道有三条,三个所述出风口朝向相同。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道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多个风道具有多个出风口,形成的出风口朝向相同,可以连续成长条形的出风口,增加出风效率。
21.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吹风装置,包括:
22.壳体,上述的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
23.吹风口,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吹风口沿所述箱体长度方向和/或所述箱体宽度方向延伸,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连通同一所述吹风口。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的长边和宽边均可以具有连续成长条形的出风口,可增加不同方向的出风功能,并且增加出风量。
2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吹风装置,包括:
26.壳体,上述的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
27.导风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风道可拆卸连接、或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风道一体成型。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风件可以一体成型在壳体内,也可以独立的安装在壳体内,根据不同规格需要设定。
29.进一步设置:所述导风件对应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且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风件与风机组件位置接近,形成互通的通道小,降低风流损失。
31.进一步设置:所述吹风装置为浴霸或取暖器。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吹风装置应用至浴霸或取暖器上,改善出风范围,出风均匀,提高舒适性。
附图说明
33.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下的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上层风道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36.图4是中间层风道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37.图5是下层风道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38.图中,100、壳体;200、叶轮;201、电机;300、出风口;400、蜗壳;401、基板;402、围合部;403、缺口;404、透孔;405、延伸部;500、风道;600、导风件;601、入口端;602、出口端;603、导风口;604、吹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41.一种风机组件,如图2所示,包括叶轮200和蜗壳400。
42.蜗壳400内部具有轴向依次的多个相互独立的风道500。每个风道500具有与风道500适配的出风口300,出风口300之间相互独立设置。在蜗壳400内设置带动叶轮200自转的电机201,由电机201带动叶轮200旋转,叶轮200的叶片产生气流。
43.蜗壳400内部的风道500的独立,具体指的是在内部分层设置,风道500为多个分层空间,每层空间都对应有一个出风口300。
44.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风道500至少包括一个风道单元,风道单元包括基板401、以及设于基板401上的围合部402,所述围合部402上设有缺口403,所述缺口403或设于所述缺口403上的延伸部405延伸形成所述出风口300。具体的,如图2所示,围合部402为设于基板401上且垂直于基板401向上延伸的环形壁,环形壁并未闭合具有缺口403,由风轮转动产生的气流在环形壁的包围下转动运动,并从缺口403处吹出。在环形壁的缺口403上具有延伸部405,延伸部405能够引导并改变气流的吹出位置,在图2视角下,不同层的围合部402的缺口403均朝向同侧吹出,并在同侧方向上形成条状出风。
45.围合部402可以与是环形壁相接的一段弯折的板,也可以是多段弯折的板,弯折可以是圆弧弯曲,也可以是棱角弯折,形成改变除气流吹出位置的通道即可。
46.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基板401上设有透孔404,透孔404位于围合部402的包围范围内,透孔404用于通过叶轮200。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整个蜗壳400内部形成容纳叶轮200的空间,三层风道单元叠放后,最顶部的风道单元上由封盖封闭,在蜗壳400内形成独立的空间,叶轮200和电机201安装在最底层的风道单元的基板401上,并且在图2视角下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穿过第二层、第三层风道单元的透孔404,此时每层风道单元内均具有部分叶轮200。此时叶轮200在电机201的带动下转动产生的气流,相对均匀的在不同风道单元内运动,并分别通过不同风道单元的出风口300吹出,使各个出风口300吹出的气流量更均匀,进一步的多个出风口300组合形成的整体吹风区间吹风更加均匀。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叶轮200仅穿过部分透孔404,结合图2,安装在最底层风道单元上的叶轮200仅穿过上方第二层风道单元的基板401,但是未到达,且未穿过更上一层的第三层风道单元的基板401。
4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风机组件还包括导风件600,导风件600具有用于适配出风口300的导风口603,以及用于出风的出口端602。在图2视角下,导风件600具有开设导风口603的端面,本实施例中,多个导风口603位于导风件600的同一面上。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导风口603位于导风件600的不同面上。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风机组件不包含导风件600,直接通过朝向相同的出风口300吹出均匀的多段出风。
48.本实施例中,导风件600的多个出口端602排列成一条直线,从而形成条形或直线形的出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导风件600的多个出口端602排列构成曲线、或折线形。
49.对于不同导风口603的排列方式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不同导风口603的高度不同。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不同导风口603的高度相同,此时需构成出风口
300的延伸部405改变形状进行适配。
50.对于本实施例风机组件的具体应用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5,上述实施例的风机组件用于构建吹风装置,吹风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具有能够容纳吹风装置的空间,壳体100的表面具有配合出风口300的吹风出口。
51.具体的,本实施例以取暖器为例,对吹风装置的具体实施结构进行阐述,在实际应用中,风机组件可应用于除取暖器、浴霸外的其他吹风装置上。
52.其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100为长方体,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壳体100为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棱柱体等其他形状。上述实施例中构成蜗壳400的风道单元,其中位于最底部的风道单元基板401与壳体100的底面一体成型。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蜗壳400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00上。
53.进一步的,壳体100顶部开口,并通过面板封闭。图2视角下,面板封闭壳体100顶部开口的同时,还封闭了叠放至最上方的风道单元。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面板与风道单元一体成型。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最上方的风道单元具有封闭盖板(图中未示出),该封闭盖板与用于封闭壳体100顶部开口的面板相互独立。
54.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面板上开设有吹风出口,导风件600一端连接蜗壳400的出风口300,另一端连通吹风出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舍去导风件600,直接在壳体100的侧面开设吹风出口进行出风。
55.对于导风件600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风件600夹设于壳体100的内侧壁与蜗壳400之间。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导风件600设于壳体100与面板之间、或导风件600设于壳体100外侧。
56.具体的,壳体100面板上的吹风出口形状可以是直线型、曲线型、或折线形。
57.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200);蜗壳(400),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相互独立的风道(500),每个所述风道(500)均适配相互独立的出风口(300),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300)朝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500)包括:风道(500)单元,所述风道(500)单元包括基板(401)、以及设于基板(401)上的围合部(402),所述围合部(402)上设有缺口(403),所述缺口(403)或设于所述缺口(403)上的延伸部(405)形成所述出风口(3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风道(500)单元还包括:透孔(404),设于所述基板(401)上,且所述透孔(404)设于所述围合部(402)围成的空间中,相邻所述风道(500)单元叠放,所述透孔(404)连通相邻所述风道(500)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件(600),所述出风口(300)连通所述导风件(600)的入口端(601),所述导风件(600)的出口端(602)为条形、直线形、曲线形、折线形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600)的入口端(601)设有多个高度不同的导风口(603),不同所述导风口(603)适配不同所述出风口(300)。6.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500)有三条,三个所述出风口(300)朝向相同。7.一种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权利要1-6任一所述的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100)内;吹风口(604),设于所述壳体(100)上,所述吹风口(604)沿所述箱体长度方向和/或所述箱体宽度方向延伸,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300)连通同一所述吹风口(604)。8.一种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权利要求4或5的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100)内;导风件(600),设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导风件(600)与所述壳体(100)和/或所述风道(500)可拆卸连接、或所述导风件(600)与所述壳体(100)和/或所述风道(500)一体成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600)对应所述壳体(100)的内壁设置,且所述导风件(600)位于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壳体(100)内壁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装置为浴霸或取暖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机组件、吹风装置,涉及家居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叶轮;蜗壳,具有轴向的且依次设置的多个分层的出风口,出风口朝向同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具有一个叶轮,能够产生流动的风流,风流通过分层的出风口向外分层输送,并且可以根据出风口的位置和数量设定决定向外排出的形状,即,一个风源向多出出风口输送风流。一个风源向多出出风口输送风流。一个风源向多出出风口输送风流。
技术研发人员:
张心予 刘晋锋 刘一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17
技术公布日:
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