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轻烃裂解加热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


背景技术:



2.目前世界95%乙烯生产采用蒸汽热裂解工艺,大致流程如下:石脑油或者轻质原料等原料和稀释蒸汽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对流段预热后送至辐射段炉管,在高温、短停留时间、低烃分压、无氧环境下发生c-c键、c-h键断裂等一次和二次反应,经急冷冷却、压缩碱洗、加氢、精馏分离等产生乙烯、丙烯等化工基础原料。现在越来越多装置采用轻烃(乙烷、丙烷、丁烷)裂解制备乙烯,装置特点有择性高、乙烯收率高、流程短、设备投资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在乙烯行业中具有很高的评价。
3.热裂解反应主要发生在辐射段炉管内部,炉管内部反应温度在830℃-840℃,辐射段炉管出口的裂解气温度也在830℃,为了快速冷却裂解气,同时回收裂解气高位热量,装置中通常使用急冷器进行冷却裂解气,同时副产超高压蒸汽。
4.乙烯装置通常设有除氧器、锅炉给水泵,界区外的脱盐水在除氧器完成热力或者化学除氧后,经过锅炉给水泵进行加压至15mpag左右,变成超高压锅炉给水。超高压锅炉给水在裂解炉对流段回收烟气余热,预热后的超高压锅炉给水进入裂解炉汽包,并通过降液管进入急冷器,在急冷器中与高温裂解气进行换热,产生超高压蒸汽和水混合物,在热虹吸作用下,通过升气管返回至裂解炉汽包,经过气液分离后,产生超高压蒸汽。进入裂解炉对流段的超高压锅炉给水温度越高,产生的超高压蒸汽越多,就会节省部分燃料气。为充分利用装置蒸汽资源,需要设计和制造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设计提供了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加热蒸汽入口、蒸汽凝液出口、自紧密封检修孔、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放空口、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排放口、加热蒸汽侧放空口,加热蒸汽侧排放口,加热蒸汽开车排放口、加热蒸汽运行排放口、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安全阀接口、加热蒸汽侧安全阀接口和液位计接口,所述的壳体内设有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管线、折流板和加热蒸汽挡板。
7.优选地: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位于超高压锅炉给水泵之后,裂解炉超高压汽包之前,利用加热蒸汽将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至合适温度。
8.所述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位于锅炉给水侧下部,同时位于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下部,与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管线焊接连接,采用下进的方式,以便充分加热超高压锅炉给水。
9.优选地: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位于锅炉给水侧上部,同时位于超高压锅炉给水挡
板上部,与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管线焊接连接,采用上出的方式,以便充分加热超高压锅炉给水。
10.优选地:加热蒸汽入口位于蒸汽侧顶部,同时位于加热蒸汽挡板正上方,与加热蒸汽入口管线法兰连接,入口加热蒸汽挡板可以有效降低加热蒸汽对于管束的热冲击,采用上进的方式,以便充分加热超高压锅炉给水。
11.优选地:蒸汽凝液出口位于蒸汽侧底部,与加热蒸汽凝液管线法兰连接,采用下进的方式,以便充分加热超高压锅炉给水。
12.优选地:凝液紧急排放口位于蒸汽侧底部,与加热蒸汽凝液紧急管线法兰连接,可以紧急排放壳层中过多的水,防止管束破损,引起加热装置超压。
13.优选地:自紧密封检修孔位于锅炉给水侧中部,与锅炉给水侧自紧密封连接,当超高压锅炉给水进入封头时,由于受到锅炉给水压力作用,实现自紧密封。。
14.优选地: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放空口位于锅炉给水侧顶部,与放空阀法兰连接,可以在设备投停用期间,进行水侧排气。
15.优选地: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排放口位于锅炉给水侧顶部,与排放阀法兰连接,可以在设备投停用期间,进行水侧排凝。
16.优选地:加热蒸汽侧放空口位于蒸汽侧顶部,与放空阀法兰连接,可以在设备投停用期间,进行蒸汽侧排气。
17.优选地:加热蒸汽侧排放口位于蒸汽侧底部,与排放阀法兰连接,可以在设备投停用期间,进行蒸汽侧排凝。
18.优选地:加热蒸汽开车排放口位于蒸汽侧顶部,与放空阀法兰连接,可以在设备投用期间,进行蒸汽不凝气排放。
19.优选地:加热蒸汽运行排放口位于蒸汽侧顶部,与排放管线连接,可以在设备正常运行期间,进行蒸汽不凝气排放。
20.优选地:超高压锅炉给水侧安全阀接口位于锅炉给水侧顶部,与排放安全阀法兰连接,可以防止锅炉给水侧超压。
21.优选地:加热蒸汽侧安全阀接口位于蒸汽侧顶部,与排放安全阀法兰连接,可以防止加热蒸汽侧超压。
22.优选地:液位计接口位于蒸汽侧中部,上下接口与液位计法兰连接,可以有效指示壳层液位。
23.优选地:折流板位于蒸汽侧内部,与锅炉给水管线连接,可以加大加热蒸汽换热效率。
24.优选地: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位于锅炉给水侧内部,与水侧封头和管板焊接连接,实现水侧系统分离,减缓超高压锅炉给水的冲刷。
25.优选地:加热蒸汽挡板位于蒸汽侧内部,与蒸汽侧壳体焊接连接,可以减少加热蒸汽对于管束的冲刷。
2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27.与传统的加热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装置非常适用于超高压是系统加热,尤其是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可以有效提高超高压锅炉给水进入裂解炉区温度,降低裂解炉燃料气消耗,提高裂解炉汽包产汽量;也可以有效防止超高压系统泄漏;同时也可以实现设备和
工艺操作安全;同时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装置结构简单,设备投资较少,方便操作和维护,非常适用于轻烃裂解制烯烃装置。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30.图中:1-超高压锅炉给水泵,2-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2-1壳体,3-裂解炉超高压汽包,4-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5-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6-加热蒸汽入口, 7-蒸汽凝液出口,8-凝液紧急排放口,9-自紧密封检修孔,10-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放空口,11-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排放口,12-加热蒸汽侧放空口,13-加热蒸汽侧排放口,14-加热蒸汽开车排放口,15-加热蒸汽运行排放口,16-超高压锅炉给水侧安全阀接口,17-加热蒸汽侧安全阀接口,18-液位计接口,19-折流板,20-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21-加热蒸汽挡板;22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31.实施例1
32.如图1所示:
33.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包括壳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1上设有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4、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5、加热蒸汽入口6、蒸汽凝液出口7、自紧密封检修孔9、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放空口10、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排放口11、加热蒸汽侧放空口12,加热蒸汽侧排放口13,加热蒸汽开车排放口14、加热蒸汽运行排放口15、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4、安全阀接口16、加热蒸汽侧安全阀接口17和液位计接口18,所述的壳体2-1内设有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20、管线22、折流板19和加热蒸汽挡板21;所述的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4位于锅炉给水侧下部,同时位于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20下部,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4与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管线焊接连接;所述的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5位于锅炉给水侧上部,同时位于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20上部,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5与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管线焊接连接;所述的加热蒸汽入口6 位于蒸汽侧顶部,同时位于加热蒸汽挡板21正上方,加热蒸汽入口6与加热蒸汽入口管线法兰连接;所述的蒸汽凝液出口7位于蒸汽侧底部,所述的蒸汽凝液出口7与加热蒸汽凝液管线法兰连接;所述的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放空口10位于锅炉给水侧顶部,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放空口10与放空阀法兰连接;所述的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排放口11位于锅炉给水侧底部,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排放口11与排放阀法兰连接;所述的加热蒸汽侧放空口12位于蒸汽侧顶部,加热蒸汽侧放空口12与放空阀法兰连接;所述的加热蒸汽侧排放口13位于蒸汽侧底部,加热蒸汽侧排放口13与排放阀法兰连接;所述的加热蒸汽侧安全阀接口17位于蒸汽侧顶部,加热蒸汽侧安全阀接口17与排放安全阀法兰连接;所述的液位计接口18 位于蒸汽侧中部;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4采用下进的方式,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 5采用上出的方式,壳体上还设有凝液紧急排放口8,凝液紧急排放口8位于蒸汽侧底部,凝液紧急排放口8与加热蒸汽凝液紧急管线法兰连接,所述的壳体 2-1上还设有自紧密封检修孔9,自紧密封检修孔9位于锅炉给水侧中部,自紧密封检修孔9与锅炉给水侧自紧密封连接,所述的加热蒸汽开车排放口14位于蒸汽侧顶部,加热蒸汽开车排放口14与放空阀法兰连接,所述的加热蒸汽运行排放口15位于蒸汽侧顶部,加热蒸汽运行排放口15
与排放管线连接,所述的折流板19位于蒸汽侧内部,折流板19与管线22连接,所述的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20位于锅炉给水侧内部,所述的加热蒸汽挡板位于蒸汽侧内部,与蒸汽侧壳体2-1焊接连接,所述的超高压锅炉给水侧安全阀接口16位于锅炉给水侧顶部,超高压锅炉给水侧安全阀接口16与排放安全阀法兰连接。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超高压锅炉给水泵1的超高压锅炉给水经过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4进入水侧封头,然后在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20分隔作用下进入管线22,在壳层内部与加热蒸汽和蒸汽凝液进行换热,然后由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5流经至裂解炉超高压汽包3。加热蒸汽由加热蒸汽入口6经过加热蒸汽挡板21进入壳层,加热蒸汽释放的显热和潜热共同加热管束中的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蒸汽凝液由蒸汽凝液出口7和凝液紧急排放口8流出。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包括壳体(2-1),所述的壳体(2-1)上设有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4)、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5)、加热蒸汽入口(6)、蒸汽凝液出口(7)、自紧密封检修孔(9)、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放空口(10)、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排放口(11)、加热蒸汽侧放空口(12),加热蒸汽侧排放口(13),加热蒸汽开车排放口(14)、加热蒸汽运行排放口(15)、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4)、安全阀接口(16)、加热蒸汽侧安全阀接口(17)和液位计接口(18),所述的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放空口(10)位于锅炉给水侧顶部,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放空口(10)与放空阀法兰连接,所述的加热蒸汽入口(6)位于蒸汽侧顶部,同时位于加热蒸汽挡板(21)正上方,加热蒸汽入口(6)与加热蒸汽入口管线法兰连接;所述的蒸汽凝液出口(7)位于蒸汽侧底部,所述的蒸汽凝液出口(7)与加热蒸汽凝液管线法兰连接,所述的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排放口(11)位于锅炉给水侧底部,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排放口(11)与排放阀法兰连接,所述的液位计接口(18)位于蒸汽侧中部,所述的加热蒸汽侧放空口(12)位于蒸汽侧顶部,加热蒸汽侧放空口(12)与放空阀法兰连接,所述的加热蒸汽侧排放口(13)位于蒸汽侧底部,加热蒸汽侧排放口(13)与排放阀法兰连接,所述的加热蒸汽侧安全阀接口(17)位于蒸汽侧顶部,加热蒸汽侧安全阀接口(17)与排放安全阀法兰连接,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5)与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管线焊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1)内设有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20)、管线(22)、折流板(19)和加热蒸汽挡板(21),所述的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4)位于锅炉给水侧下部,同时位于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20)下部,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4)与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管线焊接连接,所述的折流板(19)位于蒸汽侧内部,折流板(19)与管线(22)连接,所述的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20)位于锅炉给水侧内部,所述的加热蒸汽挡板(21)位于蒸汽侧内部与蒸汽侧壳体(2-1)焊接连接,所述的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5)位于锅炉给水侧上部,同时位于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20)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4)采用下进的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5)采用上出的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还设有凝液紧急排放口(8),凝液紧急排放口(8)位于蒸汽侧底部,凝液紧急排放口(8)与加热蒸汽凝液紧急管线法兰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1)上还设有自紧密封检修孔(9),自紧密封检修孔(9)位于锅炉给水侧中部,自紧密封检修孔(9)与锅炉给水侧自紧密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蒸汽开车排放口(14)位于蒸汽侧顶部,加热蒸汽开车排放口(14)与放空阀法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蒸汽运行排放口(15)位于蒸汽侧顶部,加热蒸汽运行排放口(15)与排放管线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高压锅炉给水侧安全阀接口(16)位于锅炉给水侧顶部,超高压锅炉给水侧安全阀接口(16)与排放安全阀法兰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烃裂解装置中超高压锅炉给水加热器,属于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超高压锅炉给水出口、加热蒸汽入口、蒸汽凝液出口、自紧密封检修孔、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放空口、超高压锅炉给水侧排放口、加热蒸汽侧放空口,加热蒸汽侧排放口,加热蒸汽开车排放口、加热蒸汽运行排放口、超高压锅炉给水入口、安全阀接口、加热蒸汽侧安全阀接口和液位计接口,所述的壳体内设有超高压锅炉给水挡板、管线、折流板和加热蒸汽挡板,可以有效利用装置蒸汽资源,降低裂解炉对流段热负荷,减少裂解炉燃料气消耗,副产更多超高压蒸汽,主要应用于轻烃裂解锅炉给水加热方面。热方面。热方面。


技术研发人员:

佘兴金 郭媛 杨池 张士印 薛苗 李建亮 张成龙 李金楼 尚朝晖 程强 胡鹏 孟祥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30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01:3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蒸汽   锅炉   所述   挡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