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在现象 地下工程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一般设置在结构变形和位移等部位,如地下室与车道联结处。不少变形缝有不同程度的渗漏水。 2.分析原因 (1) 设计未能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查容易等基本要求。变形缝构造形式和材料未根据工程特点、地基或结构变形情况以及水压、水质和防水等级等条件去确定。 (2)施工无构造详图。 (3)原材料未能抽样复检。 (4)金属止水带焊缝不饱满,橡胶或塑料止水带接头没有挫成斜坡并粘结搭接。 (5)变形缝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3.预防措施 (1) 地下工程的变形缝宜设置在结构截面的突变处、地面荷载的悬殊段和地质明显不同的地方,不得设置在结构的转角处。 (2) 地下工程宜尽量减少变形缝。当必须设置时,应根据该工程地下水压、水质、防水等级、地基和结构变形情况,选择合适的构造形式和材料。当地下水压大于 0.03MPa,环境温度在 50℃以下,且不受强氧化剂作用,变形量较大时,可采用埋人式橡胶止水带和表面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相结合的防水。变形缝内还可嵌止水条止水。当环境温度高于 50℃处的变形缝,应采用 1~2mm 厚,中间呈半圆形的金属止水带,并在金属止水带两边缘上下铺贴石棉水泥布,再压扁铁扭紧螺母。有油类侵蚀的地方,可选用相应的耐油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无水压的地下工程,则常用卷材防水层防水。变形缝的宽度宜为 24~40mm。 ’ (3)地下防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地下水位低于防水混凝土以下 500mm 以上,并应排除地下水。 4.治理方法 (1)如发现变形缝渗漏水,对可卸式止水带,可揭开盖板,扔开螺母,将压铁及表面式止水带拆卸,清除缝内填塞物。 (2) 在变形缝渗漏水部位缝内嵌入 BW 止水条,每隔 1~2m 处预埋注浆管,用速凝防水胶泥封缝。 (3) 采用颜水试水的方法,确定注浆方量。然后采用丙凝注浆,注浆顺序先底板,次侧墙,后顶板。纳米网 (4) 注浆后 2~3d,应认真检查,对不密实处,可作第二次丙凝注浆,直到不渗漏水为止。注浆管可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填实。 |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0:40: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13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