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井用切口环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井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井用切口环。


背景技术:



2.沉井法是在地下建筑物设计位置上,预制好底部带刃脚的井筒,在其掩护下,随着井内的掘进和出土,井筒靠其自重克服井筒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经过混凝土封底,形成一个地下空间,然后再利用该空间进行下一步施工,从而达到目标功能。该方法存在的缺点如下:出土效率低,各处出土不同步,且沉井压在掌子面上,预制沉井筒易偏斜,易发生塌方。
3.现有的沉井法施工中的沉井一般为整体结构,底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结构强度有限,且管片周围无提吊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井用切口环,该切口环采用分块设计,便于吊装和运输。切口环结构稳定,强度高,抗浮能力强,可提吊,其止逆板设计具有防止塌方的功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沉井用切口环,所述切口环整体呈环状,由若干个切口环单元拼接而成;所述切口环单元呈弧形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切口环单元包括外壳体、内壳体、上法兰和刃脚板;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均为弧形结构,外壳体位于外侧,内壳体位于内侧,上法兰覆盖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上沿,外壳体和内壳体下沿连接有刃脚板。
7.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内壳体、上法兰和刃脚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刃脚板自内向外倾斜,构成楔形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切口环单元的外壳体下沿外侧设有耐磨护板。
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外壁设有止逆板;所述止逆板截面呈倒置的“l”形;所述止逆板固定在耐磨护板和外壳体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上法兰上设有若干混凝土浇筑口和定位销孔;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连接有竖向筋板,且竖向筋板上设有用于混凝土流动的孔槽。
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上设有钢绞线出口;所述刃脚板上设有钢绞线固定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上设有若干凹槽。
13.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切口环单元之间采用螺接方式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5.1、切口环采用分块设计,方便吊装和运输。
16.2、切口环单元由外壳体、内壳体、上法兰和刃脚板焊接呈整体,切口环单元之间采用螺接方式固定,切口环内浇筑高强度混凝土,整体结构强度高,满足较深超大直径管片的下沉。
17.3、切口环内设置钢绞线固定结构,可实现整体的吊装。
18.4、止逆板设计,实现掘进过程井筒的壁后保压,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塌方,提高施工安全性。
19.5、内壳体上的凹槽设计,采用高强度混泥土对井筒封底后,保证井筒稳定性更高和抗浮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切口环单元的外侧示意图。
22.图3为切口环单元的内侧示意图。
23.图4为切口环单元的底侧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局部d的放大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7.其中,外壳体1、内壳体2、上法兰3、耐磨护板4、止逆板5、刃脚板6、钢绞线固定结构7、混凝土浇筑口8、定位销孔9、竖向筋板10、钢绞线出口11、凹槽12、切口环a、拉力油缸系统b、钢绞线c。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9.实施例:
30.如图1~图6所示,一种沉井用切口环,切口环整体呈环状,由若干个切口环单元拼接而成,切口环单元为弧形结构;切口环单元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上法兰3和刃脚板6;外壳体1和内壳体2均为弧形结构,外壳体1位于外侧,内壳体2位于内侧,上法兰3覆盖在外壳体1和内壳体2上沿,外壳体1和内壳体2下沿连接有刃脚板6,刃脚板6自内向外倾斜,构成楔形结构;外壳体1、内壳体2、上法兰3和刃脚板6连接处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31.切口环单元的外壳体1下沿外侧焊接有耐磨护板4,耐磨护板4分为上下两部;外壳体1外壁设有止逆板5,止逆板5截面呈倒置的“l”形(基坑内的膨润土挤压外壳体1和止逆板5上沿,避免塌方),耐磨护板4上部与外壳体1之间留有间隙,止逆板5固定在耐磨护板4上部与外壳体1之间的间隙内;止逆板5采用紧固螺钉固定在耐磨护板上部;
32.相邻两个切口环单元之间采用螺接方式连接;
33.在上法兰3上设有若干混凝土浇筑口8和定位销孔9,定位销孔9用于定位连接上部预制管片;外壳体1和内壳体2之间连接有竖向筋板10,竖向筋板10起到加强作用,在竖向筋板10上设有用于混凝土流动的孔槽;
34.外壳体1上设有钢绞线出口11,在刃脚板10上设有钢绞线固定结构7;
35.内壳体1上设有若干凹槽12,井筒封底时,浇筑的混凝土在凹槽内,固结后混凝土与切口环形成可靠整体。
36.如图7所示,施工时,在立井的施工位置先挖一个基坑,将切口环单元逐个吊放置基坑内,然后拼装成完整的切口环a,切口环单元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再对连接处进行焊接。整圆完成后,通过混凝土浇筑口8向切口环a内浇筑混凝土,该浇筑过程中采用塑料管等预留出钢绞线出口11和钢绞线固定结构7的位置,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在基坑外安装拉力油缸系统b,拉力油缸系统b伸出钢绞线c,钢绞线c穿过钢绞线出口11并连接钢绞线固定结构7;此时即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下沉式单元。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沉井用切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环整体呈环状,由若干个切口环单元拼接而成;所述切口环单元呈弧形结构;所述切口环单元包括外壳体、内壳体、上法兰和刃脚板;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均为弧形结构,外壳体位于外侧,内壳体位于内侧,上法兰覆盖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上沿,外壳体和内壳体下沿连接有刃脚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用切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壳体、上法兰和刃脚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刃脚板自内向外倾斜,构成楔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用切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环单元的外壳体下沿外侧设有耐磨护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沉井用切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外壁设有止逆板;所述止逆板截面呈倒置的“l”形;所述止逆板固定在耐磨护板和外壳体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用切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上设有若干混凝土浇筑口和定位销孔;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连接有竖向筋板,且竖向筋板上设有用于混凝土流动的孔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用切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设有钢绞线出口;所述刃脚板上设有钢绞线固定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用切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上设有若干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用切口环,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切口环单元之间采用螺接方式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井用切口环,切口环整体呈环状,由若干个切口环单元拼接而成;切口环单元呈弧形结构;切口环单元包括外壳体、内壳体、上法兰和刃脚板;外壳体和内壳体均为弧形结构,外壳体位于外侧,内壳体位于内侧,上法兰覆盖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上沿,外壳体和内壳体下沿连接有刃脚板。本实用新型一种沉井用切口环采用分块设计,便于吊装和运输。切口环结构稳定,强度高,抗浮能力强,可提吊,其止逆板设计具有防止塌方的功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

任俊杰 靳党鹏 杨辉 王舜 于毅鹏 郭炳洋 冯治和 郝大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7

技术公布日:

2022/11/8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18:4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10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切口   壳体   所述   外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