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导管吸氧操作标准

阅读: 评论:0

鼻导管吸氧操作标准(总5页)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标准
                                                            2016年12月修订
项目
操作流程
操作标准
分值
评价细则
扣分
2分
报告姓名
操作项目
语言流畅
2分
1.紧张,不自然,语言不流畅
2.着装不符合医院要求
-1
-1
衣帽整齐
举止符合要求
27分
双人查对
双人查对医嘱,打印单,核对床号姓名、吸氧方式、吸氧流量
4分
3.未双人查对
4.未核对吸氧方式、吸氧流量
-2
-2
个人准备
七步洗手法洗手
戴口罩
4分
5.未洗手
6.洗手步骤有误
7.未戴口罩
8.戴口罩方法有误
-1
-1
-1
-1
物品准备
无菌盘、氧气表、湿化瓶、碗、棉签、弯盘、纱布、灭菌注射用水、一次性鼻导管两个、单、贴纸标、手表
11分
9.少任何一项
-1
检查物品质量
检查一次性使用物品的名称、有效期
2分
10.未检查
-2
检查液体质量
倾倒液体置容器内
检查灭菌注射用水的有效期及质量,冲洗瓶口后向碗内倒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
6分
11.检查方法不正确
12.未冲洗瓶口
-1
-1
湿化瓶内倒入2∕3或1∕2的灭菌水、连接氧气表(灭菌水过多会造成误吸,过少会引起患者鼻咽部干燥)
13.倒入过多或过少
14.未连接氧气表
-2
-2
36分
携用物至床旁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腕带(至少两种),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舒适卧位
5分
15.核对不正确
16.未解释操作目的
17.未取舒适卧位
-2
-2
-1
评估患者缺氧程度
通过神志,呼吸困难表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值,口唇和甲床等判断缺氧程度。评估患者鼻腔有无阻塞,粘膜有无破损
7分
18.未评估
19.评估不全面
-4
-3
清洁患者鼻腔
取两根棉签蘸少许灭菌注射用水,分别清洁湿润两个鼻腔
2分
20.未清洁湿润鼻腔
-2
将氧气装置固定于带上
方法为:将氧气吸入器进气插头插入与其配套的医用气源接头内,当听到“咔嚓”声响,说明接头已锁住,并且打开流量表再关闭
4分
21.固定方式不正确
22.未检查是否通气
-2
-2
注明时间
连接鼻导管
用贴纸标签注明日期时间贴于湿化瓶装置上
4分砂轮修整器
23.未贴标签
24.未连接鼻导管
-2
-2
取出吸氧管与氧流量表出口接头相连
调节氧流量
检查管道通畅
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将鼻导管放入盛水的碗内,如果有气泡溢出表明管路通畅
4分
25.调节氧流量不正确
26.未检查
-2
-2
固定鼻导管
将吸氧管头插入病人鼻孔,导管绕过双耳至下颌锁住或至头顶锁住,鼻导管的固定翼向下放置。
2分
27.固定不正确
-2
宣教注意事项
①不要自行调节或摘下鼻导管(关闭氧流量)。
②在饮水或吃饭时可以暂停吸氧,告知护士关闭氧气。
③病房内禁止吸烟,或有明火以防发生火灾。
④如果出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⑤睡眠、翻身时,避免管路扭曲、受压、打折。
8分
28.宣教少一条
-2
12分
整理床单位
垃圾分类处理
感谢病人的配合,如有不适及时呼叫,将呼叫器放于伸手可及之处
2分
29.未整理床单位
30.未安置呼叫器
-1
-1
整理用物,垃圾分类处理
2分
31.处理垃圾不正确
-2
洗手、记录
七步洗手法洗手
单上记录时间并签全名,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病人吸氧时间、方式、流量及病人的反应
5分
32.未洗手
33.未记录或记录不全
-2
-3
继续巡视病房
中经常观察病情并遵医嘱调节氧流量(低流量为1-2L∕min)
3分
34.未巡视患者
-3
复合硅微粉
16分
芯片怎么烧录程序
核对医嘱
接到停止医嘱后,核对医嘱
2分
35.未核对
-2
个人准备
洗手
戴口罩
2分
36.未洗手
37.未戴口罩
-1
-1
准备用物
盘、无菌棉签、盛有灭菌水的碗、弯盘
2分
38.未准备用物
-2
携用物至床旁
核对床号、姓名、腕带,观察病人吸氧后效果,向病人做好解释
4分
39.未核对
40.未解释
-2
-2
停止吸氧
先摘下鼻导管,再关闭流量表(以免意外造成患者呼吸道损伤)
卸下吸氧装置方法为:用右手握住氧气表及湿化甁,左手拇指和食指摁住气源接头锁套并向后推动,使气源接头解锁,将吸入器向后退出,此时气源接头自动关闭
2分
41.方法不对
-2
清洁鼻腔
用湿润棉签清洁患者鼻腔
2分
42.未清洁鼻腔
-2
整理床单位
防止冷凝水
整理床单位,感谢配合,如有不适及时呼叫,呼叫器放于易取处
2分
43.未整理床单位
44.未安置呼叫器
-1
-1
后7分
垃圾分类处理
整理用物,分类处理用物
2分
45.垃圾分类错误
-2
洗手、记录
七步洗手法洗手
单记录停止吸氧时间并签全名,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停止吸氧时间,病人吸氧后效果
5分
46.未洗手
47.未记录或记录不全
-2
-3
氧气吸入技术相关知识点
一、概念 :氧气吸入法是常用的改善呼吸的技术之一,通过给氧,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从而纠正由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它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方法。 
二、吸氧的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三、注意事项:
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2.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3.湿化瓶每次用后均须清洗、消毒。
绝对式角度编码器4.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5. 抽取血气分析标本时,应停止吸氧,否则,应告知检验科患者吸氧流量。
四、氧气浓度与流量的关系: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五、氧疗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低浓度氧疗:又称控制性氧疗,吸氧浓度低于40%。应用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中等浓度氧疗:吸氧浓度为40%~60%主要用于有明显通气/灌流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散障碍的病人,特别是血红蛋白浓度很低,或心输出量不足者,如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等。
3、高等浓度氧疗: 吸氧浓度为60%以上。应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心肺复苏后的生命支持阶段。
4、高压氧疗:指在特殊的加压舱内以2-3Kg/c㎡的压力给予100%的氧吸入。主要适用于一
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等。
六、氧疗的副作用及预防:
1、 氧中毒 长时间、高浓度的氧吸入可致肺实质改变。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吸入,定期监
    测血气分析
2、肺不张 呼吸道堵塞吸入高浓度氧后,氧气更易吸收,形成吸收性肺不张。 控制吸氧浓度,鼓励患者多翻身、经常更换体位,加强排痰。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持续吸入未经湿化且浓度较高的氧气,支气管粘膜则因干燥气体的直接刺激而产生损害 加强吸入气体中的湿化,定期做雾化吸入。
4、眼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仅限于新生儿或早产儿)与吸入氧的浓度、持续时间有关 维持吸氧浓度在40%以下,控制PaO2在100-120mmHg。冲床冲头
5、呼吸抑制 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吸入高浓度的氧之后 低流量持续给氧,维持PaO2在60mmHg。
七、缺氧的定义:
缺氧(hypoxia):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缺氧是临床各种疾病中极常见的一类病理过程,脑、心等生命重要器官缺氧也是导致机体死亡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为低氧血症(hypoxemia)
八、缺氧的分类:
1、低张性缺氧:低张性缺氧指由 Pa O2 明显降低并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当 Pa O2 低于 8kPa (60mmHg)时,可直接导致CaO2和SaO2 明显降低,因此低张性缺氧也可以称为低张性低 氧血症。
2、血液性缺氧:血液性缺氧指 Hb 量或质的改变,使CaO2减少或同时伴有氧合 Hb 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由于 Hb 数量减少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因其 Pa O2 正常而CaO2减低,又称等张性缺氧。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0:31: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93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吸氧   患者   吸入   缺氧   病人   导管   氧气   治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