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郫县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
高二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检测时间90分钟。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在机读卡和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45小题,1—35每小题1分,36—45每小题2分,共55分。
1. 人体的体液指的是:
A.组织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丙烯酸酯胶
.O2、CO2、血红蛋白、H+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4.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卵针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C.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D.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5.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心肌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②
D.③中CO2浓度低于④中CO2浓度
6.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7.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糖尿病 D.细胞代谢紊乱
8. 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在突触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电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9. 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内为负电位
10.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刺激 B.反射弧 C.反射 D.条件反射
11.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2. 右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就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那么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13. 如图是缩手反射弧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B处受刺激后,C处先兴奋,D处后兴奋
B.兴奋在由B→C→D的传导过程中经过了3个突触
C.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位于突触中
D.图2是图1中B的一段,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适当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4.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胰岛素和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15. 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
A. 不能运动;没有感觉 B. 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
C. 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 D. 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听不懂别人谈话
16. 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起子.激素C直接参与靶细胞的物质氧化分解过程,使机体产热量增加
B.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通过反馈调节使激素A、B含量下降
C.寒冷刺激时,激素B分泌量增加,作用于靶细胞后立即失活
D.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毛细血管I、Ⅱ均有分布
17.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18. 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②为B细胞 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
C.细胞⑤为靶细胞 D.细胞④为浆细胞
19. 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为外负内正
C.②的结构决定了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20. 下列有关反射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B.在人体进行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C.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唾液腺一起构成效应器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21.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神经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曲轨侧卸式矿车.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22. 右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若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只向A方向传递
B.兴奋能传到A,引起反射活动
C.兴奋不能传到B
D.兴奋能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23. 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经过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伤,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排尿
24. 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25. 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A.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横向切片D.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26.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表所示,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名称依次是
注射的激素 | 注射后的反应 |
a激素 | 低血糖,甚至昏迷 |
b激素 |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
c激素 | 怎么自制纳米胶带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
|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27.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尿量增加
28. 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大量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活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活动都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