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周期:
1、正线、到发线路和道岔的钢轨探伤周期:
年通过总重(Mt) | 年探伤遍数 |
75/Kg/m 60Kg/m | 50Kg/m | 43Kg/m |
≥80 | 10 | | |
50~80 | 8 | 10 | |
25~50 | 7 | 8 | 哺乳衫 9 |
8--25 | 6糖蜜酒精 | 7 | 8 |
>8 | 5 | 6 | 7 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
| | | |
2、下列情况,探伤周期应适当缩短:
1、冬季、桥梁上、隧道内、小半径曲线、大坡道及钢轨状态不良地段。
2、伤损数量出现异常, 连续两个探伤周期内都发现疲劳伤损(如核伤、鱼鳞伤、螺孔裂纹、水平裂纹等)的地段。
3、无缝线路焊缝除按规定周期探伤外,还必须每半年至少一次用专用仪器进行焊缝全断面探伤。
4、大修换轨初期(60Kg/m钢轨为累计通过总重50Mt.,50Kg/m钢轨为累计通过总重25Mt.Km/Km)和超大修周期地段。
5、其它站线、专用线和道岔的钢轨探伤每半年不少于一次。
6、隧道内、大型桥梁的钢轨探伤每月不少于一遍。
永磁同步电机反电动势
二、检查方式及内容:
1、使用路局探伤车;超声波钢轨探伤仪;手工检查等方式进行检查。
2、普通钢轨探伤(含接头、道岔、曲线钢轨、隧道钢轨、道口钢轨、桥梁钢轨、站专线钢轨、再用轨钢轨、成段更换钢轨)。
3、钢轨焊缝探伤。
1、探伤人员应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加强学习提高探伤技能。认真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标准作业程序操作,做到不漏探、不错判,安全生产。
2、探伤人员应熟悉钢轨伤损的分类,轻、重伤钢轨的标准,了解管内钢轨的类型、焊头及运用情况和疲劳程度,易出现缺陷的部位,运用仪器对伤损进行综合判断分析,作出正确结论。
3、探伤执机人员应符合TB/T2154.3规定,还须取得铁道部门无损检测考核委员会颁发的资格证书。
4、探伤人员应了解本单位管辖范围内各种钢轨类型几何尺寸、钢轨轻、重伤的标准,伤损钢轨分类及其缺陷分布规律等基础知识。
5、在线路上进行探伤作业,一个探伤工区配备二台钢轨探伤仪上道作业时,每个班组必须
不少于8人,单台仪器作业(含焊缝探伤仪)不少于5人,了望条件较差地段必须增设防护联络员,人员不足时禁止上道作业。
扁平足鞋垫6、各探伤作业班组应设立安全值日一名,并距探伤小车前后各800米处设置专人防护,显示停车手信号,并随车移动,防护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合格资格者担任,探伤作业时,要集中精力,随车人员要注意防护人员的信号。双线地段探伤仪推行方向应迎着来车方向,邻线来车时,要暂停检查。随机携带必备的防护用品和对讲机,隧道探伤时应配备照明器具。
7、进入桥梁或长大隧道,探伤前应和巡守人员联系,掌握列车运行情况。大桥上探伤时,应沿步行板走行,避免踩空、冬季注意防滑。
8、大修施工地段探伤,要注意施工车辆的来往和线路上散放的机具、配件,防止绊脚和碰坏仪器。
9、焊接接头全断面探伤时,应设专人防护。担负打磨、铲渣、除锈人员应戴上防护镜。凡拆除的扣件、夹板应及时恢复,并按要求拧紧、锁定。
10、为防止漏检,以仪器检查为主,手工检查为辅,但严禁用手工检查代替仪器检查。手工检查时,应按“一看、二敲、三照、四卸”的方法进行。
11、探伤作业时应严格执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3. 2. 3条、第3. 2. 5条的规定下道避车。在隧道、桥梁避车时,人员、仪器同时进入避车洞、台。
12、酷暑季节,应采取措施,预防中暑。冬季高寒地区要有防寒保暖措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若遇恶劣天气,停止作业。
四、设备、备品要求
1、探伤车间根据探伤周期和工作量配齐钢轨探伤仪,为保证仪器设备检测维修工作正常进行,还应配有相应的检修仪器、设备及工具。
2、超声波钢轨探伤仪是精密电子仪器,必须加强维护保养。探伤仪应有计划的轮换使用,不能长期闲置。暂不使用的仪器,应每月进行一次开机和充电,并做好记录。
3、上道作业的仪器要保证完整无缺、性能良好,无故障。严禁仪器带“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