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压敏胶黏带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胶黏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压敏胶黏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一些行业中,例如汽车、建筑以及航空航天等,已经开始使用云母基复合材料。云母基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电绝缘性优良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家用电器、防火电缆、冶金、3c电子产品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以上领域都会面临高温短路的风险。
3.双面胶(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是以纸、布、聚酯薄膜为基材,再把弹性体型压敏胶或树脂型压敏胶均匀涂布在上述基材上制成的卷状胶粘带,由基材、胶粘剂、离型纸(膜)或者硅油纸三部分组成。其中云母基复合材料压敏胶黏带主要适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贴合。由于云母基复合材料这类材料的表面能低,难以粘结以及应用环境成本的高昂,贴合段的良率对厂商的生产成本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影响,普通双面胶由于其粘接强度低、耐高温性能差导致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问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4113249046a公开了一种新型双面胶带,包括第一离型层、第一压敏胶层、基材层、第二压敏胶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设置在压敏胶层上方,所述第一压敏胶层设置在基材层上方,所述第二压敏胶层设置在基材层下方,所述第二离型层设置在第二压敏胶层下方,该发明采用后固化型丙烯酸uv压敏胶制得的第一压敏胶层和第二压敏胶层,涂布成胶带初期初粘性高、剥离强度低,方便定位和返工,经uv光照射后,胶粘程度提高、剥离强度急剧爬升达到牢固粘接的作用,同时耐温性也大大提高;该发明以pet薄膜、pi薄膜、pvc薄膜、tpu薄膜或无纺布作为基材层,具有极好的模切性,可避免模切时溢胶、拉丝等问题,生产良率高。但该发明的双面胶带的耐高温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不适合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
5.因此,在本领域中,期望开发一种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压敏胶黏带。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压敏胶黏带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涉及的压敏胶黏带通过将云母基复合材料及被贴物贴合起来,从而起到耐高温绝缘作用保护被贴物,使得被贴物受到外部冲击时不会轻易被破坏,降低安全隐患。本发明的压敏胶黏带主要用于将云母基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被贴物贴合。
7.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压敏胶黏带,所述压敏胶黏带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离型层、第一丙烯酸胶层、基材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
9.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各自独立地包括如下组分:
[0010][0011]
所述增粘树脂包括氢化石油树脂。
[0012]
在本发明中,通过控制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中增粘树脂的种类以及交联剂的用量,使得制备的压敏胶黏带同时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以及优异的耐高温性能,适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与与金属材料的贴合。
[0013]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中,增粘树脂的用量可以为10份、15份、20份、25份、30份、35份、40份、45份或50份等。
[0014]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中,光引发剂的用量可以为0.1份、0.2份或0.3份等。
[0015]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中,交联剂的用量可以为0.1份、0.2份、0.3份、0.4份或0.5份等。
[0016]
若交联剂的用量过少,胶层交联密度低,持粘力降低,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胶层内聚破坏,若交联剂的用量过多,胶层交联密度高,持粘力增加,但是剥离力和初粘降低。
[0017]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所述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完全相同。
[0018]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原料包括(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和4-丙烯酰吗啉。
[0019]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烷基的碳数为1~18(例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或18等)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或具有脂环式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
[0020]
优选地,所述烷基的碳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酯、(甲基)丙烯酸正戊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己基酯、(甲基)丙烯酸正辛基酯、(甲基)丙烯酸异辛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癸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月桂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21]
优选地,所述具有脂环式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或(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22]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月桂基酯或(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优选丙烯酸-2-乙基己酯。
[0023]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原料还包括链转移剂和引发剂。
[0024]
优选地,所述链转移剂包括正十二烷基硫醇。
[0025]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包括1-羟基环己基。
[0026]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
[0027]
80-85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1-3份丙烯酸、10-15份4-丙烯酰吗啉、0.01-0.02份链转移剂、0.1-0.3份引发剂。
[0028]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29]
在保护性气体(例如氮气)保护下,将配方量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4-丙烯酰吗啉、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混合,uv固化,得到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
[0030]
优选地,所述uv固化为在uv灯(365nm、1mw/cm2)下照射5min。
[0031]
优选地,所述增粘树脂包括氢化c5石油树脂、氢化c9石油树脂或氢化c5/c9共聚石油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氢化c5/c9共聚石油树脂。优先选用三井化学ftr系列的增粘树脂。
[0032]
相比于其他增粘树脂,本发明采用氢化石油树脂作为增粘树脂,用于增加对低表面能材料的的剥离力。
[0033]
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包括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6-二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苯甲酰基二乙氧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苯偶姻烷基醚(例如苯偶姻甲醚、苯偶烟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或正丁基苯偶姻醚等)、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丙烷-1-酮、对叔丁基三氯苯乙酮、对叔丁基二氯苯乙酮、苄基、苯乙酮、噻吨酮(例如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或2,4-二异丙基噻吨酮等)、樟脑醌、3-香豆素酮、蒽醌类(例如蒽醌、2-乙基蒽醌、α-氯蒽醌或2-叔丁基蒽醌等)、萘嵌戊烷、4,4
’‑
二甲氧基苄基或4,4
’‑
二氯苄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34]
优选地,所述交联剂包括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羟甲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三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四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五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六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或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进一步优选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0035]
在本发明中,所述(甲基)

指的是相应的化合物中可以有甲基,也可以没有甲基,例如(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丙烯酸酯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包括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其他还有(甲基)的情况含义相同,不再一一赘述。
[0036]
优选地,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10-100μm,例如10μm、20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或100μm等,优选为30-80μm。
[0037]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所述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厚度完全相同。
[0038]
优选地,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剥离力各自独立地为10-50n,例如10n、15n、20n、25n、30n、35n、40n、45n或50n等,优选为10-35n。
[0039]
优选地,所述离型层的材质包括离型膜或离型纸,优选离型膜。
[0040]
优选地,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25-125μm,例如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55μm、60μm、65μm、70μm、75μm、80μm、85μm、90μm、95μm、100μm、105μm、110μm、115μm、120μm或125μm等,优选为30-90μm。
[0041]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材质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聚乙烯)、pc(聚碳酸酯)、亚克力、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p(聚丙烯)或pa(聚酰胺)中的任意一种。
[0042]
优选地,所述基材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的pet、pe、pc、亚克力、pmma、pp、pa等,也可以是单面或双面带涂层的pet、pe、pc、亚克力、pmma、pp、pa等。
[0043]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100μm,例如12μm、15μm、20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或100μm等。
[0044]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的压敏胶黏带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
(1)将配方量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和交联剂混合,分别得到第一丙烯酸胶层的胶水液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胶水液;
[0046]
(2)在离型层二上涂布第二丙烯酸胶层的胶水液,而后复合基材,固化,然后在基材的另一面涂布第一丙烯酸胶层的胶水液,复合离型层,固化,然后将离型层二去除,得到所述压敏胶黏带。
[0047]
优选地,步骤(2)所述固化为紫外光固化。
[0048]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9]
在本发明中,通过控制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中增粘树脂的种类以及交联剂的用量,使得制备的压敏胶黏带同时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剥离力为:6.2-15.7n/25mm)以及优异的耐高温性能,适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与与金属材料的贴合。
附图说明
[0050]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压敏胶黏带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其中,1-离型层、2-第一丙烯酸胶层、3-基材层、4-第二丙烯酸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0053]
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中所用原料的厂家或牌号的信息如下:
[0054]
氢化c5/c9共聚石油树脂:三井化学ftr6100;
[0055]
氢化c5石油树脂:伊士曼化工regalrez r1125;
[0056]
氢化c9石油树脂:荒川化学arkon p90。
[0057]
实施例1
[0058]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压敏胶黏带,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压敏胶黏带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离型层1、第一丙烯酸胶层2、基材层3和第二丙烯酸胶层4;
[0059]
其中,离型层的材质为离型膜,厚度为100μm;基材层的材质为pet,厚度为12μm;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厚度均为60μm;
[0060]
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均包括如下组分:
[0061][0062]
其中,增粘树脂为氢化c5/c9共聚石油树脂;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交联剂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原料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4-丙烯酰吗啉、正十二烷基硫醇和1-羟基环己基。
[0063]
压敏胶黏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4]
(1)在装有通氮气、温度计及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加入84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2份丙烯酸、14份4-丙烯酰吗啉、0.01份正十二烷基硫醇和0.1份1-羟基环己基,搅拌机转速160rpm,氮气流量800ml/min搅拌40min后置于uv灯(365nm、1mw/cm2)下照射5min,冷却至室温,得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取100份(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然后再加入配方量的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得到第一丙烯酸胶层的胶水液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胶水液;
[0065]
(2)在离型膜二(厚度为50μm)上涂布第二丙烯酸胶层的胶水液,而后复合基材,用紫外光(365nm,6mw/cm2)固化5min(1800mj/cm2),然后在基材的另一面涂布第一丙烯酸胶层的胶水液,复合离型层,再次用紫外光(365nm,6mw/cm2)固化5min(1800mj/cm2),然后将离型层二去除,得到所述压敏胶黏带,在23℃和50%相对湿度下储存。
[0066]
实施例2
[0067]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压敏胶黏带,所述压敏胶黏带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离型层、第一丙烯酸胶层、基材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
[0068]
其中,离型层的材质为离型膜,厚度为100μm;基材层的材质为pet,厚度为12μm;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厚度均为60μm;
[0069]
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均包括如下组分:
[0070][0071]
其中,增粘树脂为氢化c5/c9共聚石油树脂;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交联剂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原料为84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正丁酯)、2份丙烯酸、14份4-丙烯酰吗啉、0.01份正十二烷基硫醇和0.1份1-羟基环己基。
[0072]
压敏胶黏带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73]
实施例3
[0074]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压敏胶黏带,所述压敏胶黏带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离型层、第一丙烯酸胶层、基材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
[0075]
其中,离型层的材质为离型膜,厚度为25μm;基材层的材质为pet,厚度为50μm;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厚度均为60μm;
[0076]
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均包括如下组分:
[0077][0078]
其中,增粘树脂为氢化c5/c9共聚石油树脂;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原料为84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异冰片基酯)、2份丙烯酸、14份4-丙烯酰吗啉、0.01份正十二烷基硫醇和0.1份1-羟基环己基。
[0079]
压敏胶黏带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80]
实施例4
[008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压敏胶黏带,所述压敏胶黏带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离型层、第一丙烯酸胶层、基材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
[0082]
其中,离型层的材质为离型膜,厚度为125μm;基材层的材质为pet,厚度为100μm;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厚度均为100μm;
[0083]
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均包括如下组分:
[0084][0085]
其中,增粘树脂为氢化c5/c9共聚石油树脂;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交联剂为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原料为84份(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乙酯)、2份丙烯酸、14份4-丙烯酰吗啉、0.01份正十二烷基硫醇和0.1份1-羟基环己基。
[0086]
压敏胶黏带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87]
实施例5
[008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中,交联剂的用量为0.2份,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89]
实施例6
[009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中,增粘树脂的用量为10份,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91]
实施例7
[009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中,增粘树脂为氢化c5石油树脂,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93]
实施例8
[009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中,增粘树脂为氢化c9石油树脂,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95]
对比例1
[0096]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中,增粘树脂的用量为5份,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97]
对比例2
[0098]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中,增粘树脂的用量为60份,交联剂的用量为0.1份,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99]
对比例3
[0100]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中,交联剂的用量为0.05份,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0101]
对比例4
[010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中,交联剂的用量为0.6份,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0103]
对比例5
[010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中,增粘树脂为酚醛树脂(牌号为荒川ty-803l),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0105]
对实施例以及对比例制备的压敏胶黏带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0106]
(1)剥离力:采用gb/t2792-1998的方法测试压敏胶黏带与表1中各种基材的剥离力;
[0107]
(2)保持力:采用gb/t4851-1998的方法测试压敏胶黏带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保持力。
[0108]
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109]
表1
[0110][0111]
备注:表1中的“10000+”指的是测试进行到10000分钟时,压敏胶黏带与云母基复合材料仍没有发生剥离脱落,测试仪器会自动停止,故没有具体的测试结果。
[0112]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6提供的压敏胶黏带对云母基复合材料均具有较好的粘结力(剥离力:6.2-15.7n/25mm)和保持力。
[0113]
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7-8提供的压敏胶黏带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剥离力均明显下降。
[0114]
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1提供的压敏胶黏带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剥离力明显下降,对比例2提供的压敏胶黏带对云母基复合材料的保持力明显下降,这说明当增粘树脂的用量在合适的范围内,制备的压敏胶黏带对云母基复合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粘结力和保持力。
[0115]
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3提供的压敏胶黏带对云母基复合材料的保持力明显下降,对比例4提供的压敏胶黏带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剥离力明显下降,这说明当交联剂的用量在合适的范围内,制备的压敏胶黏带对云母基复合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粘结力和保持力。
[0116]
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5提供的压敏胶黏带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剥离力明显下降。
[0117]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压敏胶黏带及其制备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
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压敏胶黏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黏带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离型层、第一丙烯酸胶层、基材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各自独立地包括如下组分:所述增粘树脂包括氢化石油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胶黏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原料包括(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酸和4-丙烯酰吗啉;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烷基的碳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或具有脂环式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地,所述烷基的碳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酯、(甲基)丙烯酸正戊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己基酯、(甲基)丙烯酸正辛基酯、(甲基)丙烯酸异辛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癸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月桂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具有脂环式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或(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原料还包括链转移剂和引发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敏胶黏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树脂包括氢化c5石油树脂、氢化c9石油树脂或氢化c5/c9共聚石油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氢化c5/c9共聚石油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敏胶黏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包括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6-二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苯甲酰基二乙氧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苯偶姻烷基醚、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丙烷-1-酮、对叔丁基三氯苯乙酮、对叔丁基二氯苯乙酮、苄基、苯乙酮、噻吨酮、樟脑醌、3-香豆素酮、蒽醌类、萘嵌戊烷、4,4
’‑
二甲氧基苄基或4,4
’‑
二氯苄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敏胶黏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包括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羟甲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
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三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四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五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六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或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敏胶黏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10-100μm,优选30-80μm;优选地,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剥离力各自独立地为10-50n,优选为10-35n。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敏胶黏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的材质包括离型膜或离型纸;优选地,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25-125μm。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敏胶黏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材质包括pet、pe、pc、亚克力、pmma、pp或pa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100μm。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敏胶黏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配方量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增粘树脂、光引发剂和交联剂混合,分别得到第一丙烯酸胶层的胶水液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胶水液;(2)在离型层二上涂布第二丙烯酸胶层的胶水液,而后复合基材,固化,然后在基材的另一面涂布第一丙烯酸胶层的胶水液,复合离型层,固化,然后将离型层二去除,得到所述压敏胶黏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固化为紫外光固化。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的压敏胶黏带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压敏胶黏带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离型层、第一丙烯酸胶层、基材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所述第一丙烯酸胶层和第二丙烯酸胶层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各自独立地包括如下组分:(甲基)丙烯酸聚合物100份;增粘树脂10-50份;光引发剂0.1-0.3份;交联剂0.1-0.5份;所述增粘树脂包括氢化石油树脂。本发明制备的压敏胶黏带同时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以及优异的耐高温性能,适用于云母基复合材料与与金属材料的贴合。料与与金属材料的贴合。料与与金属材料的贴合。


技术研发人员:

李仕祺 邹学良 朱玲玲 陈洪野 吴小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2-11-24 23:3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丙烯酸   甲基   丙烯酸酯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