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B列车总线磷化液配方MVB车辆总线
第一章
1.网络控制系统和传统的控制系统有什么不同
传统控制系统采用一对一的设备连线,按控制回路的信号传递进行连线。网络化控制系统则借助网络在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各单元之间传递信息,通过网络连接形成控制系统。
(1)实现牵引控制,即牵引特性曲线的实现和牵引功能的优化。(2)实现列车牵引的黏着控制,使列车在各种运用条件下都能保持轮轨间的牵引力,并尽可能的是机车运用在轮轨间的牵引力实现最大化。(3)实现列车运用过程中各种可能需要的功能关联和电路连接,机逻辑控制功能。(4)实现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信息处理。即进行故障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记录,并为列车乘务员提供故障的现场处理和排除的信息提示。(5)提供列车运行的状态信息。 3.列车控制系统功能:(1)牵引、制动控制;(2)速度调节;(3)故障检测与记录;(4)保护。
4.目前城轨车辆和动车组大都采用动力分散的编组方式,其电器设备分散布置在多个车辆上,如何使各设备的动作与控制指令协调一致?列车用计算机控制通信网络。 5.列车通信网络的定义:列车通信网络是一个安装在列车上的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负责对整列车各部分信息的采集与传递,对整列车进行控制、监测、故障诊断以及为旅客提供信息服务。
6.列车通信网络的特点:(1)工作环境恶劣,可靠性要求高;(2)实时性要求高(时间的准确性、传递的快速性);(3)网络节点的自动配置(列车总线)。
第二章
1. 什么是信号,形式有哪些: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的表示形式,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什么是数据,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的区别
数据是传递信息的实体,通信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传送之前必须先将信息用数据表示出来。用于描述连续变化量的数据称为模拟数据,用于描述不连续变化量的(离散值)称为数字数据。
3. 简述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举例说明
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以及噪声源组成。普通的电话、广播、电视等都属于模拟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噪声源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钟同步组成。计算机通信、数字电话以及数字电视都属于数字通信系统
4.什么是数据通信速率,包括哪两种
数据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用数据传输速率来衡量,数据传输速率越高,系统的有效性越好,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两个角度来定义数据传输的速率。
5.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终端及其附属设备互相连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通信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及网络协议三部分组成)
6.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指装有操作系统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7.通信线路(介质):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无线(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8.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距离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按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点到点网络;按网络的使用范围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9.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树形拓扑、环形拓扑、网状拓扑、混合型拓扑
10.介质访问控制方式:CSMA/CD、令牌访问控制方式(令牌环方式、令牌传递总线方式)
11.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指信息传输速度的快慢)、可靠性(指接收信息的可靠程度,及信息传输“质量”的好坏)
对于模拟通信系统来说,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用信道带宽和输出信噪比来衡量;对于数字通信系统来说,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用数据传输速率和误码率来衡量。
12.数字数据的调制:幅移键控法、频移键控法、相移键控法
13.模拟数据的编码:脉冲编码调制技术(步骤:脉冲、编码、调制)
水平多关节机器人14.数据的传输又称通信方式,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
数据代码传输的顺序分为:串行传输(发送端的并/串变换和接收端再通过串/并变换,数据是一位一位传送,适用于远距离或数据量少的通信)、并行传输(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个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一次传送多位数据,适用于近距离大数据通信)
按数据传输的同步方式分为:同步传输(以固定的时钟节拍来发送数据信号)、异步传输(每个字符都独立传输)
按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关系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传输
15.通信网络中节点的连接方式:点对点的连接、多点连接
16.数据传输的基本形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宽带传输
17.三种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常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和储存交换。
18.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连接策略 | 优点 | 缺点 |
电路交换 | 快速。适用于不允许传输延迟的情况 | 由于网络线路是专用的,所以其他路由不能使用。和电话通话一样,通信双方必须同时参与 |
报文交换 | 路由是非专用的,完成一个报文传输后,可以立刻被重新使用。接收方无须立即接受报文 | 通常报文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由于中间节点必须存储报文,所以报文过长,也会产生问题。报文尾部仍沿用原先设定的路由,而不管网络状况是否已经改变5g怎么做 |
分组交换 | 当发生阻塞时,分组交换网络的数据报方式会为报文的不同分组选择不同的路由,因此能更好地利用网络 | 由于每个分组被单独传送,费用将相应增加。必须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在数据报方式中,分组可能不按次序到达 |
| | |
19.信道复用的目的是让不同的计算机连接到相同的信道上,共享信道资源。
四种信道复用方式: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多路复用WDM、码分多址复用。
20.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无线电传输
21.通信信道中的噪声分为热噪声和冲击噪声。
22.协议:为了在网络节点间正确传输、交换网络数据信息而设立的规则、约定与标准称为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交换规则)
23.ISO/OSI参考模型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分层及每层功能,服务与层间接口,协议
24.OSI各层的主要功能:硼硅酸盐玻璃
层次 | 功能(高到低) |
应用层 | 为应用进程提供网络应用的接口服务,如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等 |
表示层分合闸电磁铁 | 数据的公共表示、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
会话层 | 会话管理、会话方式、数据交换和异常报告、错误的恢复 |
传输层 | 向上层提供可靠、透明的传输服务 |
网络层 | 通信子网中的路由选择、拥塞控制、计费信息管理等 |
数据链数层 | 成帧、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
物理层 | 为数据比特流的传输提供机械特性、电气特性、规程特性应力传感器和功能特性 |
| |
25.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26.计算机通信为什么要进行差错处理?常用的差错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答:1)计算机通信进行传输差错处理的目的是:保证信息传输的正确性。保证传输质量降低误码率。 2)常用的差错处理方法有:(1)反馈重发法;(2)前向纠错法(3)混合纠错法。
27.常见的网络物理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
28.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好处
对网络进行层次划分就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通常把一组相近的功能放在一起,形成网络的一个结构层次。
29.什么是同步方式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交换数据时需要高度的协同工作。为了正确的解释信号的频带。接收方必须确切地知道信号应当何时接收和何时结束,因此定时是至关重要的。在数据通信 中,定时的因素称为同步。
第三章
1.微机控制系统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I/O通道:指在计算机和工业对象(过程)之间所设置的信息传递和转换的连接装置。
I/O通道的分类:
检测通道(输入通道):①模拟量输入通道(AI)②数字量输入通道(DI)
控制通道(输出通道):①模拟量输出通道(AO)②数字量输出通道(DO)
3.AI工作过程:即指A→D,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4.AO功能:D→A,把计算机输出的控制量转化为模拟量,并输出到控制回路中,完成对执行机构的控制。主要由DAC完成。(基本结构:由DAC和输出保持器组成)
5.DI任务:把被控对象的开关量、脉冲量或编码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
6.DO任务: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控制信号按执行器(或控制回路)的要求进行输出。
7.为什么要设置接口电路?(1)CPU与外设两者的信号线不兼容,在信号线功能定义、逻辑定义和时序关系上都不一致;(2)两者的工作速度不兼容,CPU速度高,外设速度低;(3)若不通过接口,而由CPU直接对外设的操作实施控制,就会使CPU处于穷于应付与外设打交道之中,大大降低CPU的效率;(4)若外部设备直接由CPU控制,也会使外设的硬件结构依赖于CPU,对外设本身的发展不利。
8.接口电路中的信息:数据信息(数字量、模拟量、开关量)、状态信息、控制信息
9.接口的基本功能:数据缓冲功能、端口选择功能、信号转换功能、接受和执行CPU命令的功能、可编程功能、中断管理功能、返回外设状态的功能、数据宽度与数据格式转换的功能
10.接口基本结构:端口、地址译码电路、数据缓冲器与锁存器
11.接口电路:无条件传送方式的接口电路、查询传送方式输入接口电路、中断方式输入接口电路
12.微机控制系统: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来实现工业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生产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13.微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决策、实时控制输出
14.控制方式:在线方式或联机方式、离线方式或脱机方式
15.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工业控制机硬件:硬件是指计算机本身及外围设备。
软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过程输入接口、过程输出接口、人机接口、计算机主机、存储器
软件(软件是指能完成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
系统软件:是专门用来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程序,包括操作系统、监控管理程序、语言处理程序和故障诊断程序等;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用户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各种程序
16.计算机控制系统类型: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分级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集散型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