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电连接器能够连接两个有源器件,以用于传输电流或信号,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领域。电连接器通常是由壳体、绝缘体和端子三大部分组成。
3.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每个端子通常都是一端设置一个连接
触点,另一端设置一个对应的引脚,为了满足充电或者数据传输等不同的插接使用需求,端子还会设置多个,而且多个端子中会有一些功能相同的端子,如
正极端子、
负极端子等,这样的结构也会使得引脚的数量较多,进而使得引脚排布较为密集,不便于后续的焊线等操作,生产加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引脚数量较多,以使得引脚排布较为密集,不便于后续的焊线等操作,生产加工较为不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7.壳体;
8.绝缘体,
所述绝缘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插舌部和连接部,所述插舌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9.端子,所述端子包括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cc端子;
10.所述正极端子由第一正极触点、第二正极触点和正极引脚组成,所述第一正极触点和所述第二正极触点电连接,并均设于所述插舌部的第一侧壁上,所述正极引脚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电连接;
11.所述负极端子由第一负极触点、第二负极触点和负极引脚组成,所述第一负极触点和所述第二负极触点电连接,并均设于所述插舌部的第二侧壁上,所述负极引脚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电连接;
12.所述cc端子由电连接的cc触点和cc引脚组成,所述cc端子设有两件,两件所述cc端子的cc触点分别设于所述插舌部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
13.可选的,所述端子还包括数据端子,所述数据端子包括电连接的数据触点和数据引脚,所述数据端子设有两件,两件所述数据端子的数据触点均设于所述插舌部的第一侧壁或者第二侧壁上。
14.可选的,所述正极引脚、所述负极引脚、所述cc引脚和所述数据引脚均伸出至所述连接部外,且所述正极引脚、所述负极引脚、所述cc引脚和所述数据引脚并列、间隔排布。
15.可选的,该电连接器还包括卡勾,所述卡勾设有两件,两件所述卡勾均设于所述插舌部上,两件所述卡勾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和所述第二负极触点对应连接,且所述第一负极触点和所述第二负极触点分别设于所述插舌部的第二侧壁的两侧上。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正极触点、所述第二正极触点和所述正极引脚一体冲压成型,所述第一负极触点、所述第二负极触点和所述负极引脚一体冲压成型。
17.可选的,所述绝缘体为热固性塑胶材质或者电木材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通过将功能相同的第一正极触点和第二正极触点电连接,并共有一个正极引脚,同时也将功能相同的第一负极触点和第二负极触点电连接,并共有一个负极引脚,从而就能够使得该电连接器中正极引脚、负极引脚和cc引脚的总数量变得更少,并少于第一正极触点、第二正极触点、第一负极触点、第二负极触点和cc触点的总数量,进而就能够使得正极引脚、负极引脚和cc引脚之间的间距变得更大,以便于后续的焊线等操作,方便生产加工的进行;同时,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上均设有两个触点,也能够满足多种不同的外部连接公头的插接使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舌部一端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25.上述图中:2、壳体;3、绝缘体;31、插舌部;32、连接部;4、端子;41、正极端子;411、第一正极触点;412、第二正极触点;413、正极引脚;42、负极端子;421、第一负极触点;422、第二负极触点;423、负极引脚;43、cc端子;431、cc触点;432、cc引脚;44、数据端子;441、数据触点;442、数据引脚;5、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其中,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处理描述形成一定的顺序,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或步骤是能够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的,且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或步骤完成
时,对应处理可以被终止,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前面所述的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9.请结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30.壳体2;
31.绝缘体3,绝缘体3包括相互连接的插舌部31和连接部32,插舌部31设于壳体2内,连接部32与壳体2固定连接;
32.端子4,端子4包括正极端子41、负极端子42和cc端子43;
33.正极端子41由第一正极触点411、第二正极触点412和正极引脚413组成,第一正极触点411和第二正极触点412电连接,并均设于插舌部31的第一侧壁上,正极引脚413与第一正极触点411电连接;
34.负极端子42由第一负极触点421、第二负极触点422和负极引脚423组成,第一负极触点421和第二负极触点422电连接,并均设于插舌部31的第二侧壁上,负极引脚423与第一负极触点421电连接;
35.cc端子43由电连接的cc触点431和cc引脚432组成,cc端子43设有两件,两件cc端子43的cc触点431分别设于插舌部31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
36.根据上述方案,通过将功能相同的第一正极触点411和第二正极触点412电连接,并共有一个正极引脚413,同时也将功能相同的第一负极触点421和第二负极触点422电连接,并共有一个负极引脚423,从而就能够使得该电连接器中正极引脚413、负极引脚423和cc引脚432的总数量变得更少,并少于第一正极触点411、第二正极触点412、第一负极触点421、第二负极触点422和cc触点431的总数量,进而就能够使得正极引脚413、负极引脚423和cc引脚432之间的间距变得更大,以便于后续的焊线等操作,方便生产加工的进行;同时,正极端子41和负极端子42上均设有两个触点,也能够满足多种不同的外部连接公头的插接使用。
37.具体的,为了使得该电连接器能够具有数据传输的功能,以方便使用,端子4还包括数据端子44,数据端子44包括电连接的数据触点441和数据引脚442,数据端子44设有两件,两件数据端子44的数据触点441均设于插舌部31的第一侧壁或者第二侧壁上。
38.具体的,为了方便对正极引脚413、负极引脚423、cc引脚432和数据引脚442进行焊线操作,以满足使用需求,正极引脚413、负极引脚423、cc引脚432和数据引脚442均伸出至连接部32外,且正极引脚413、负极引脚423、cc引脚432和数据引脚442并列、间隔排布。
39.具体的,为了便于提高该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该电连接器还包括卡勾5,卡勾5设有两件,两件卡勾5均设于插舌部31上,两件卡勾5分别与第一负极触点421和第二负极触点422对应连接,且第一负极触点421和第二负极触点422分别设于插舌部31的第二侧壁的两侧上。
40.本实施例中,第一正极触点411、第二正极触点412、cc触点431和数据触点441均置
于第一负极触点421和第二负极触点422之间,则通过将两个独立的卡勾5分别设置在两侧的第一负极触点421和第二负极触点422上,就能够避免卡勾5与中间位置的第一正极触点411、第二正极触点412、cc触点431和数据触点441发生短路的风险,进而提高该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41.具体的,为了便于提高正极端子41和负极端子42的稳定性和电连接性能,并方便加工操作,以便于使用,第一正极触点411、第二正极触点412和正极引脚413一体冲压成型,第一负极触点421、第二负极触点422和负极引脚423一体冲压成型。
42.具体的,为了实现更佳的绝缘性能,以降低第一正极触点411、第二正极触点412、第一负极触点421、第二负极触点422、cc触点431和数据触点441之间产生短路的风险,绝缘体3为热固性塑胶材质或者电木材质。
43.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绝缘体(3),所述绝缘体(3)包括相互连接的插舌部(31)和连接部(32),所述插舌部(31)设于所述壳体(2)内,所述连接部(32)与所述壳体(2)固定连接;端子(4),所述端子(4)包括正极端子(41)、负极端子(42)和cc端子(43);所述正极端子(41)由第一正极触点(411)、第二正极触点(412)和正极引脚(413)组成,所述第一正极触点(411)和所述第二正极触点(412)电连接,并均设于所述插舌部(31)的第一侧壁上,所述正极引脚(413)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411)电连接;所述负极端子(42)由第一负极触点(421)、第二负极触点(422)和负极引脚(423)组成,所述第一负极触点(421)和所述第二负极触点(422)电连接,并均设于所述插舌部(31)的第二侧壁上,所述负极引脚(423)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421)电连接;所述cc端子(43)由电连接的cc触点(431)和cc引脚(432)组成,所述cc端子(43)设有两件,两件所述cc端子(43)的cc触点(431)分别设于所述插舌部(31)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4)还包括数据端子(44),所述数据端子(44)包括电连接的数据触点(441)和数据引脚(442),所述数据端子(44)设有两件,两件所述数据端子(44)的数据触点(441)均设于所述插舌部(31)的第一侧壁或者第二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引脚(413)、所述负极引脚(423)、所述cc引脚(432)和所述数据引脚(442)均伸出至所述连接部(32)外,且所述正极引脚(413)、所述负极引脚(423)、所述cc引脚(432)和所述数据引脚(442)并列、间隔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勾(5),所述卡勾(5)设有两件,两件所述卡勾(5)均设于所述插舌部(31)上,两件所述卡勾(5)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触点(421)和所述第二负极触点(422)对应连接,且所述第一负极触点(421)和所述第二负极触点(422)分别设于所述插舌部(31)的第二侧壁的两侧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411)、所述第二正极触点(412)和所述正极引脚(413)一体冲压成型,所述第一负极触点(421)、所述第二负极触点(422)和所述负极引脚(423)一体冲压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3)为热固性塑胶材质或者电木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绝缘体,绝缘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插舌部和连接部,插舌部设于壳体内,连接部与壳体固定连接;端子,端子包括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CC端子;正极端子由第一正极触点、第二正极触点和正极引脚组成,第一正极触点和第二正极触点电连接,并均设于插舌部的第一侧壁上,正极引脚与第一正极触点电连接;负极端子由第一负极触点、第二负极触点和负极引脚组成,第一负极触点和第二负极触点电连接,并均设于插舌部的第二侧壁上,负极引脚与第一负极触点电连接;CC端子由电连接的CC触点和CC引脚组成,CC端子设有两件,两件CC端子的CC触点分别设于插舌部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上。上。
技术研发人员:
卢苏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莞市一宸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2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