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控制项目 | 控制要求 |
1 | 测量放样 | 每10m为一个断面在边桩上标出填高,再在撞扁 打入竹桩,做好标记用以控制填高厚度。 |
2 | 填料选择 | 基床底层用A、B组填料,工厂化生产。质量应 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 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 进行检验。每10000m3或土性变化明显时检验一 次颗粒级配曲线,检查填料颗粒粒径、级配是否 满足压实要求。 |
3 | 填料运输 | 采用大型自卸车运输,并应保证运输能力,运料 车不能在新铺且未碾压成型的层面上行驶。 |
4 | 填料填筑 | 为防止填料“集料窝”现象,应进行网格布料, 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料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 度并划分网格。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 得混填。采用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填筑时,分成 压实厚度不宜大于30cm。分层填筑最小厚度不 宜小于10cm。 |
5 | 碾压 | 压实顺序应按先中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 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按照试验段确定的 压实参数控制压实速度和压实遍数,各种压路机 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各区段交接处,应互 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m,沿 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 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
填料 | 压实标准 | 改良细粒土 | 砂类土及细砾 土 | 随时类及粗砾 土 |
A、B组填料及 改良土 | 地基系数K 30 (MPa/m) | 三110 | 三130 | 三150 |
动态变形模量 Evd (MPa) | 三40 | 三40 | 三40 | |
压实系数K | 三 0.95 | |||
孔隙率n | - | <28% | <28% |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 |
1 | 中线至边缘距离 | +50、 0mm |
2 | 宽度 | 不小于设计值 |
3 | 横坡 | 士0.5% |
4 | 平整度 | 不大于15mm |
5 | 厚度 | ±30mm |
序号 | 控制项目 | 控制要求 |
1 | 测量放样 | 每10m为一个断面在边桩上标出填高,再在撞扁 打入竹桩,做好标记用以控制填高厚度。 |
2 | 填料选择 | 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工厂化生产。质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和片状碎石含 量不大于20%;质软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 过 10%。 |
3 | 填料运输 | 采用大型自卸车运输,并应保证运输能力,运料 车不能在新铺且未碾压成型的层面上行驶。 |
4 | 填料填筑 | 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压实标准是否 符合要求。上层开铺前,下承层表面用洒水车适 当洒水,保证其湿润,以增强上下层的结合。施 工中应随时拉线检查线路纵坡和横坡。 |
5 | 碾压 | 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采用重 型光轮压路机碾压,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参数 控制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各区段交接处应 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m, 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 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
6 | 整修养护 | 基床表层顶面整修完成后,应严格控制车辆通 行,做好基床表面的保护工作,防止表层扰动破 坏。 |
填料 | 压实标准 | ||
地基系数k30 (MPa/m) | 动态变形模量Evd (MPa) | 孔隙率n | |
级配沙砾石或级 | 三190 | 三55 | <18% |
配碎石 |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 |
1 | 中线高程 | 士 10mm |
2 | 路肩高程 | 士 10mm |
3 | 中线至路肩边缘 | +20、 0mm |
4 | 宽度 | 不小于设计值 |
5 | 横坡 | 士0.5% |
6 | 平整度 | 不大于10mm |
7 | 厚度 | -20mm |
序号 | 控制项目 | 控制要求 |
1 | 施工准备 | 开挖前先做好堑顶截、排水设施,开挖段排水保 持通畅,排出的水不得损害路基及周边设施。 |
2 | 测量放样 | 根据地面高程、设计坡率准确定出坡顶开挖线; 用坡度尺,确定开挖面 |
3 | 路堑开挖 | 1、土质路堑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开挖一级,加固防护 一级,严禁一挖到底再进行防护。不得乱挖超挖, 严禁掏底开挖。经常检查边坡开挖坡度,纠正偏 差,避免超挖、欠挖。用挖掘机将坡面整理平顺, 无明显的局部高低差。高路堑边坡开挖按照设计 图设置边坡平台,且平台面应有向路基侧沟排水 的坡度。 需设防护的边坡,按设计要求及时支护,不得长 期暴露,造成坡面坍塌。在挖方时先预留一定厚 度的保护层,支护时才刷坡,边刷坡边支护。 路堑挖至设计后,要根据路基设计图及时作好截 水渗沟 |
2、石质路堑 开挖及爆破应按岩性、产状、边坡高度选择石方 方法,严格控制药量。爆破后,应确保边坡和堑 顶山体稳定,基床和边坡平顺、不破碎、不松动; 凹凸不平处采用混凝土补齐。 挖方边坡应从开挖面向下分级清刷边坡,下挖 2〜3m时,应对新开挖边坡刷坡,清刷后的边坡 不应陡于设计规定。 基床应将表面做成向两侧的4%排水破,做到表面 平顺,肩棱整齐,对凹凸不平处以同等级防护混 凝土补齐。 | ||
4 | 爆破 | 遵守国家爆破安全规程,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宜 采用松动爆破,炮孔直径38〜150mm,深度W 15mm。 |
5 | 路堑基床表层 | 基床底层表面做成向两侧4%的排水坡,施工时, 其上宜保留0.5m厚土待基床表层施工前开挖。 当基床范围内有Ps<1.5MPa或6 o<0.18MPa的 土层时,应进行土质改良和加固处理。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 |
1 | 边坡点位置 | 士 100mm |
2 | 平台位置 | 士 100mm |
3 | 平台宽度 | ±50mm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 |
1 | 路肩高程 | 士 10mm |
2 | 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 +20mm 0 |
3 | 宽度 | 不小于设计值 |
4 | 横坡 | ±0.5% |
5 | 平整度 | 不大于10mm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 |
1 |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厚度 | -20mm |
2 | 基床表层底部砂垫层厚度 | 不小于设计值 |
3 | 边坡坡率 | 不陡于设计值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 | |
石质沟 | 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沟 | ||
1 | 沟底中心位置 | +50mm 0 | +50mm 0 |
2 | 沟底高程 | ±20mm | 士 10mm |
3 | 净空尺寸(上下宽深度) | ±20mm | ±20mm |
4 | 边坡坡率(偏陡量) | 5%设计值 | 5%设计值 |
5 | 铺砌厚度 | -10mm | -10mm |
6 | 沟底坡度 | ±5%设计值 | ±5%设计值 |
7 | 沟底平整度 | 20mm | 10mm |
8 | 平台宽度 | ±50mm | ±50mm |
9 | 沟顶高程 | 0 -20mm | |
防护形式 | 技术要求 |
路堤边坡拱 形骨架护坡 | ①路堤边坡拱型骨架净距3mX3m,支骨架为L型,宽0.4m,主骨架为U 型,宽0.6m,骨架嵌入路堤边坡深0.6m,外露截水槽0.1m。条形基础, 顶宽0.4m,高1.1m (外露地面不小于0.5m)。骨架、截水槽、基础均以 C25混凝土现浇。 ②沿骨架护坡长每隔10〜15m (3〜4个完整拱)设一道伸缩缝,缝宽 0.02m,缝内沿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深0.2m。 ③便于养护,当防护长度大于300m时应在适当位置(如桥头、涵洞等) 处设宽0.6m的C25混凝土踏步,大于500m时每隔300m左右设一道踏步。 ④路堤骨架应从路肩至坡脚自上往下布置,最下一拱至护脚顶面不应 大于3.0m;拱型骨架内喷播植草或客土喷播植草间种紫穗槐、夹竹桃 等乡土灌木。 |
路堑边坡拱 形骨架护坡 | ①路堑边坡拱型骨架净距3mX3m,支骨架为L型,宽0.4m,主骨架为U 型,宽0.6m, 一般土质、全风化岩或软质岩骨架嵌入路堑边坡深度为 0.6m,膨胀土(岩)时骨架嵌入边坡深0.8m,外露截水槽0.1m。耳强 式基础,一般土质、全风化岩或软质岩路堑底宽1m;膨胀土(岩)路 堑底宽1.5m,与侧沟平台衔接。堑顶设1.0m宽,0.3m厚帽石,骨架、 截水槽、基础均以C25混凝土现浇。 ②路堑骨架应从侧沟平台至堑顶自下往上布置,最上一拱至帽石底面 不应大于3.0m。 ③土质路堑拱形骨架内喷播并间种紫穗槐、夹竹桃等灌木,软质岩及 植物不易成活的全风化岩路堑骨架内先客土厚0.3m,在进行喷播植草 间种灌木防护。 ④骨架内填土坡面应与骨架表面保持一致。骨架与截水槽同时施工, 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其边缘回填好,夯击密实,防止表水侵入冲毁 骨架。 ⑤其他伸缩缝、检查踏步等要求与路堤边坡拱形骨架护坡相同。 |
本文发布于:2023-05-06 16:0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98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