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翔;卢志平;李明
【摘 要】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区域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对先进制造业进行布局.本文从先进制造业的总产值、增加值、内部结构以及空间布局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广西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对广西先进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年(卷),期】2016(015)012
【总页数】2页(P22-23)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自主创新;产业优势
【作 者】吴翔;卢志平;李明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制造业企业逐渐衰落,先进制造业应运而生[1]。先进制造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之一,支持和引导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2010年,我国工信部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提升产品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广西自治区政府也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区域内制造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另外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也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国家和政府大力扶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广西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广西工业化进程加速,使得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有了更大空间和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制造业企业逐渐衰落,先进制造业应运而生[1]。先进制造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之一,支持和引导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2010年,我国工信部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与升
级,提升产品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广西自治区政府也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区域内制造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另外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也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国家和政府大力扶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广西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广西工业化进程加速,使得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有了更大空间和机遇。
(一)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分析。随着经济和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广西先进制造业在迅速地成长和壮大,所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在不断地上升。2007年,广西先进制造业总产值仅有 1022.10 亿元,2014 年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达 4656.54 亿元,约为2007年的 4.56倍(见图1)。作为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先进制造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在广西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成为推动着广西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析。2014年是广西先进制造业快速增长的一年,广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29亿元,同比增长17.4%,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6.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的12.3%高5.1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
速度最快,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6.5%。其次为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速度为17.6%,化工化学制造业增长速度为11.2%,医药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为9.2%,航天设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为7.7%,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速度较慢,增速为5.6%。
(三)先进制造业内部结构分析。截至 2014 年末,广西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达 4656.54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 22.56%,实现利润 226.105亿元,从业人员有32.49万人。工业总产值最高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高达1024. 50 亿元,约占整个先进制造业总产值的 22%,其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为966.21 亿元,占先进制造业总产值的 20.75%,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总产值最少,为42.74亿元。在从业人员方面,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 8.5万人,占整个先进制造业从业人数的26.23%,其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约占总从业人数的26.08%;实现利税最高额的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为 204.31 亿元和 96.89 亿元。
(四)先进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广西围绕优势特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建设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生物工程及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使得区域内先进制造的空间布局初步形成,有效支撑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2014年底,广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0多家,其制造技术、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较强,使“广西制造和创造”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南宁、柳州、 桂林等地区的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等经济指标增速为15%,强有力拉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高新区的推动下,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车、电子系列终端产品、工程机械、生物制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加快。现已形成了玉林装备制造(内燃机)产业基地,柳州汽车产业基地和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
(一)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先进制造业的高技术特点,决定了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注重技术创新,重视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开发[2]。2014年广西的专利授权量为9,664件,科技课题1,078个,重大项目40个,科研经费近4.4亿元,推进扶持新能源汽车、铝资源技术的实施,培育重点项目和科技园区,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西政府加大了对科研资源和力量的投入,实施的“科教兴桂”和“人才强桂”战略,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广西在区域科技发展格局中仍处于落后态势,从2014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看,广西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排在全国第27位,和发达省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广西自治区内研发资金、人才、设备等都相对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也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这是制约广西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经济实力在省内较强,而且聚集了众多科研高校的技术人才、其产业结构较为高端,区域内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柳州,制造企业规模大,工业化程度较高,技术水平先进,信息化基础设备较为完善,使得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大大超出了广西的平均水平之上。但来宾市、河池市等地区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经济发展相当缓慢,其先进制造业发展明显低于广西的平均水平。广西各个区域内发展的巨大差异显现出先进制造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南宁、柳州对于周边城市的福射带动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较快但比重较低。从近几年看,广西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从总量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比全国平均水平的10.6%低3.2个百分点。从先进制造业内部结构来看,广西地区目前还是以资源型企业为主,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发展还比较缓慢,低端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自主创新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发达省份存在较大的差距,科技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整合,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地区的制造业发展基本上走的是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道路。
(一)培养大型制造业企业,鼓励技术创新。广西低端、低技术制造业企业占比比较高,大多企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为主,具有较强实力和研发能力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数量少,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广西先进制造业也存在技术进步缓慢,产品更新换代能力较差,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先进制造业对于价值链中高端环节的需求不足,是造成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性不强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环节均来自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和设计等部门。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制造业部门加大科技投入,吸收最新科技成果,掌握研发技术,了解市场最新需求,提升产品性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积极参与东盟国家合作。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沟通我国与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位于中国——东盟贸易区的核心地带,区位优势突出。广西应全力打好“东盟牌”,充分利用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些平台,实施外向型发展策略,扩大与东盟各国之间经贸往来和合作东盟的产业结构与我国西南地区相比较,表现为竞争性和互补性并存。因此,政府应利用地缘上的有利条件和自由
贸易区制度安排方面的便利,积极培育和发展东盟各国比较稀缺的先进制造业。我国在机电,建筑材料、化工产品等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而东盟国家在石油、天然气、橡胶等资源性产品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广西应重点发展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建材业和石油加工业等,实现广西省与东盟双方产业合作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