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
扬州职业大学 纺织服装系 09现纺
摘要
目前生产的大豆蛋白质纤维是短纤维,纤维截面是不规则的哑铃状,纵向不光滑、有凹槽,其中蛋白质含量为23% ~25%,其余主要为PVA,蛋白质主要呈不连续的团块状分散在连续的PVA介质中。这种组成和结构使它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导湿透气性,由于大豆蛋白质本身易泛黄,纤维呈米黄,较难漂白。耐干热性较好,但耐湿性较差,在100t以上水浴中收缩较大,这和聚乙烯醇纤维类似,耐酸性较好、耐碱稍差,其中的蛋白质容易水解,PVA也是易溶胀。因此,在染时要注意湿热碱液处理。 大豆蛋白纤维分子的化学结构
大豆蛋白纤维是由聚乙烯醇和大豆蛋白双组分构成。聚乙烯醇属于碳链高聚物,大分子呈碳一碳链连接,其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羟基,平均一个大分子有1 400—1 800个。由于羟基的极性作用,使得碳分子链的柔曲性降低,属刚性偏强的大分子。大豆蛋白属于天然杂链高聚物,大分子由酰胺键相互连接,链段长度较小,属于柔性链。由于大豆蛋白大分子具有体积较大的支链,因此大分子的构象呈 一螺旋形。
理化性能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单纤断裂强度比羊毛、棉、蚕丝的强度都高,仅次于涤纶等高强度纤维,纤维纤度小DPf达到0.9dtex,织物手感柔软,悬垂性好。因大豆蛋白纤维的初始模量偏高,沸水收缩率低,故织物尺寸稳定性好,而且吸湿透气,具有优良的舒适性,并能抑菌抗菌,防紫外线、远红外和负氧离子发射四种保健功能一种良好的纺织用纤维。
在合成纤维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超天然的纤维一大豆蛋白纤维的主要原料来自于自然界的
大豆粕,原料丰富且具有可再生性,不会对资源造成掠夺性开发。在大豆蛋白纤维生产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辅料、助剂均无毒,且大部分助剂和半成品纤维均可回收重新使用。提取蛋白后留下的残渣还可以作为饲料,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豆蛋白纤维是以榨过油的大豆豆粕为原料,利用工程技术,提取出豆粕中的球蛋白,制成一定浓度的蛋白质纺丝液,再通过添加功能性助剂,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经湿法纺丝而成。成。大豆蛋白质纤维通常是先将大豆脱脂成豆粕并粉碎成脱脂豆粕粉,然后用碱提酸沉等方法分离出大豆蛋白,再将分离蛋白溶解纺丝, 具体生产过程分如下几个环节:
大豆蛋白纤维操作过程
(1)脱脂
大豆脱脂方法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通常在油脂下进行。压榨法又分为普通压榨和螺旋压榨两种。
(2)分离
所谓分离大豆蛋白从制品角度讲就是一种高纯度的大豆制品。分离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90
%以上。国内外生产分离大豆蛋白
疗法主要是碱提酸沉法,所以,还要进行打浆和回调以提高蛋白质的分散性和最终产品适用性。
(3)干燥
采用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的浆料浓度通常在12% ~20%之间,视黏度而定,喷塔进风温度160~170℃ 为宜,塔体温度95~ 100℃ ,排潮温度85~90℃。干燥后的分离蛋白经检验即可供给下道
(4)纺丝
大豆蛋白质纤维生产为湿法纺丝工艺,与其他湿法纤维生产有相同之处,分为浆液制备及纺丝和后处理两个阶段。再经干燥、上油、卷曲切断、打包后整理
大豆纤维染整
前处理
1.退浆
大豆纤维和纱线的前处理比较简单,主要去除纤维、纱线制造加工中添加的上油剂、抗静电剂、润滑剂、素等杂质。主要通过精练、漂白即可。
2.大豆纤维纱与针织物的精练和漂白
(1)氧漂(中深)
纯碱 3-6g/l 30%的双氧水 10-30g/l 硅酸钠或其他双氧水稳定剂 2-4g/l 渗透剂 0.5-1.0g/l 净洗剂 2g/l 室温升温至90-95℃,处理60min。
(2)还原剂漂白
保险粉 3~8G/L 纯碱 2~4G/L 精练剂 1~2G/L PH值保持11,漂白温度 92~95℃,保温时间60~80分钟。 染中、浅时,氧漂+还原漂,氧漂后须洗干净后再进行还原漂。
3.增白
增白剂 0.3~0.8G/L 盐(元明粉) 5~15G/L 增白温度 70~80℃,保持温度时间不低于30分钟。
注意:如果对白度要求较高,氧化剂漂白后,可再用还原剂漂白,并用荧光增白剂增白。
染整技术
1.染料的选择
经多数单位试验的结果,比较适合大豆纤维染的染料是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和活性染料染。直接染料对大豆纤维有很好的染效果,但水洗牢度差,一般不易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