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4.12.17
∙【字 号】南政综〔2014〕265号
∙【施行日期】2014.12.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民政综合规定
正文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政综〔2014〕26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南平市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17日
南平市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
为积极培育和促进我市产业龙头做大做强,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文〔2014〕26号)精神,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创建全国绿发展示范区目标定位,打响绿生态品牌。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调结构转方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升级、龙头带动,着力强化规划引导,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着力加快项目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壮大企业发展规模;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要素保障,增强企业发展动力。通过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大、产业拉动力强、效益好、主业突出、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的大中型企业和集团,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为推进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产业经济总量提供重要支撑。 二、主要目标
(一)产业实力显著增强。龙头企业发展快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平均增速。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育形成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生物产业、竹产加工、纺织箱包、特现代农业、旅游养生、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九大产业集,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100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10家;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5个(食品加工、旅游养生、机电制造、生物产业、竹产加工),其中超千亿元产业集3个(食品加工、旅游养生、机电制造)。 (二)产业效益大幅提升。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有效提高。力争到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含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下同)5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以上。龙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明显提升,至2020年力争达到3%,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
三、实施重点
着力做大做强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竹产加工、纺织箱包、旅游养生等传统产业及特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生物产业、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型
升级、技术创新、“两化”融合、市场开拓,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促进产业优化、延伸、集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一)食品加工
力争到2020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25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4家。
1. 肉鸡。以圣农集团为龙头,创建武夷学院圣农食品学院,将其建设成为全省食品行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壮大肉鸡宰杀和熟食品加工规模,有效带动肉鸡养殖业发展,延伸开发肉鸡种苗繁育、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鸡内脏生物提取加工等技术,加强要素保障,加快肉鸡产业发展做大。
2. 酿酒。大力培育名优酒类品牌,重点发展福矛酒业为代表的一批酿酒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和酒庄管理模式,支持顺昌、建阳等地发挥葡萄资源优势,积极策划和推进葡萄酒庄开发项目;扶持具有闽北特的黄酒、果酒、茶酒发展。
3. 茶。重点发展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品和茶保健品,提取和利用茶多酚、茶多糖、儿茶素等茶有效成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重点扶持武夷星等一批
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4. 笋制品、油茶、果蔬。整合发展笋、油茶、果蔬资源,突出发展油茶产业,重点发展精制食用茶油、医药保健用茶油、美容化妆品用茶油及茶皂素提取等精深加工产品;笋制品以清水笋、软包装笋及即食笋系列为主,开发笋竹生化产品和科技含量高的下游产品;大力发展果蔬贮运保鲜、脱水蔬菜、速冻果蔬、果蔬脆片等产品;大力发展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产品精深加工。
5. 畜禽(除肉鸡外)。重点加快邵武肉牛、武夷白鹅规模化养殖和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强乳制品奶源基地标准化、生态绿化建设,扩大优质高产奶牛养殖规模,鼓励发展酸奶、乳饮料、脱脂奶粉等乳制品。发展生态养猪,扶持发展一批速冻水饺、香肠、火腿肠等猪肉深加工项目,培植猪肉制品加工品牌。
6. 粮食。重点发展精制米加工,提高优质米的比重;努力开发高规格淀粉糖、小包装大米、食品加工专用米;鼓励开发地方风味米、营养米、大米淀粉、特米粉、大米蛋白、营养糙米及发芽糙米制品;鼓励深度利用米糠资源开发米糠多糖、膳食纤维、米糠油,运用稻壳生产脱剂和硅胶;重视面粉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发展食品专用粉、营养强化
面粉、预混合面粉等产品。加快粮食转化加工,发展粮食物流园区。
(二)机电制造
力争到2020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20家,产值超100亿元产业集3个(电线电缆、铝材及深加工、汽车配件)。
1. 电线电缆。以太阳电缆为龙头,打造福建省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特种电线电缆,壮大电线电缆产业集;坚持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加快完善产业协作配套,提高产品就地配套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突出品牌优势,提升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检测水平,抢占高端市场。
2. 电子。以南孚电池、欧浦登光学为龙头,着力发展新型电池、智能化触摸屏、光学、电子机械加工设备等。新上一批与南孚电池相配套的电池配套组件协作生产项目,实施南孚电池差别化发展战略。加快欧浦登光学大干明晶特种玻璃研发生产、光学生产以及南方精雕数控生产、虹润电子仪表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欧浦登光学有限公司与日本夏普公司面板生产合作。
3. 新材料新能源。以金柏夷新能源、海源新材料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大功率锂电池和新型复合材料产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强强合作,积极引进产业链延伸配套的新材料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项目,打造武夷新区集大功率锂电池、新材料汽车配件和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