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拮抗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阅读: 评论:0

醛固酮拮抗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高修仁 黄至斌
来源:《上海医药》2013年第17
        摘要:人们对醛固酮致病作用的认识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相关指南推荐使用醛固酮拮抗剂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却仅有10年的时间。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发表的更新指南又将醛固酮拮抗剂心力衰竭的适用人扩展到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级患者。本文概要介绍醛固酮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循证医学证据和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 醛固酮拮抗剂 螺内酯 伊普利酮 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7-0015-05
        醛固酮拮抗剂已被有关指南推荐心力衰竭。本文概要介绍醛固酮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循证医学证据和注意事项等。
        1 对醛固酮致病的认识史
        早在50年前,LuetscherJohnson就观察到在患有心力衰竭的成年人和孩子的尿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潴留钠离子特性的类固醇激素。随后,Davis[1]通过选择性的静脉血采样和液相谱法分析,确认此物质是心力衰竭时由肾上腺过度分泌的激素,命名为醛固酮。以后研究发现,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尽管最大限度地阻断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但血清醛固酮水平仍然升高(这就是所谓的醛固酮逃逸现象),且其升高程度与疾病的严重性和预测的死亡率相关[2]。研究认为醛固酮是一个可促进心室和血管重塑以及心力衰竭进展的强有力的介质。
        醛固酮是一种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其病理性增加与肾上腺分泌增多、组织器官自分泌
和肝脏清除率下降等有关[3]。在心力衰竭患者中,促进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包括血管紧张素、血清钾浓度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等,而醛固酮对心脏具有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新近进行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实验证实,心脏特异性的11β-羟基固醇2型脱氢酶的过度表达和盐皮质激素受体的激活会导致心脏的向心性重塑、心肌纤维化并诱发动物早期死亡[4],但给予醛固酮拮抗剂可使重塑得以改善、生存率亦得到提高。

本文发布于:2023-05-06 02:33: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91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醛固酮   拮抗剂   治疗   心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