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汇总

阅读: 评论:0

四年级下册
1运动与力
活动目的:探究怎样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材料:风车、易拉罐、文具盒等。
活动过程:
1.吹气或者用手煽风,观察风车的运动状态。
2.用力推静止的易拉罐,观察易拉罐的运动状态。
3.用力拉或者用手推静止的文具盒,观察文具盒的运动状态。
活动现象:
1.用力吹纸风车,静止的纸风车会动起来。
2.易拉罐原来是静止的,用手使劲碰一下,易拉罐开始滚动,它的运动状态就改变了,用手挡一下滚动的易拉罐,易拉罐就停止了。
3.文具盒原来是静止的,用手使劲碰一下文具盒,文具盒开始滑动,它的运动状态就改变了,用手挡一下滑动的文具盒,文具盒就停止了。
活动结论:改变物体运动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2小球的运动
活动目的:探究物体的运动路线。
活动材料:小球、硬纸板、弹力绳、橡皮筋等。
活动过程:抛小球,抛出去让它自由下落;推小球,让它在桌面上滚
动;拿起小球,让它直接下落;弹力绳连接小球,使小球来回运动;用纸板拍击小球等,观察小球的运动路线。
活动发现:小球的运动路线有时是直线,有时是曲线。
活动结论: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运动的形式
活动目的:探究物体的运动形式。
活动材料:小木块、钢尺、风车等。
活动过程:
1.在桌面上推小木块。
2.把钢尺一端按在桌子上,另一端露出桌面,用手拨动。
3.用嘴吹风车或拿着风车轻轻跑动,让风车转起来,观察现象。
活动结论:物体运动的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
4 声音的产生
活动目的: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材料:钢尺、音叉、杯子、空塑料瓶等。
活动过程:
1.把钢尺一端放在桌面上,另一端露出来,用手轻轻拨动,观察现象。
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现象。
3.将一杯水倒入另一杯水里,观察水面有什么现象。
4.嘴对着塑料瓶口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
活动现象:钢尺的另一端振动,并且发出声音;水面振动,并且发出声音;瓶口振动,并且发出声音。
活动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 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
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玻璃钟罩、抽气机等。
实验步骤:
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把闹钟放在真空的玻璃钟罩内是否能听到声音。
2.用手指轻轻敲桌面或桌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否听到声音。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在水槽中;将耳朵贴在水槽上,能否听到声音。
注意事项:将耳朵贴在桌面上时,要堵住另一只耳朵,一定不能用力敲击桌子,以免损伤耳朵。
实验现象:除了在真空玻璃钟罩内听不到声音外,其余都能听到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实验器材: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音叉、音叉锤。
实验过程:
1.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抵住材料的音叉。
2.仔细听比较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现象:
使用铝箔听不到音叉的声音,感受不到音叉的振动。
使用木质米尺听到音叉的声音较小,感受到音叉轻微的振动。
使用棉线听到音叉的声音较高,感受到音叉较强的振动。
使用尼龙绳听到音叉的声音高,感受到音叉强烈的振动。
实验结论:
声音在四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依次是:铝箔、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
6声音的变化
实验目的:明白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
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钉有钉子的木板、试管、烧杯。
实验步骤:
1.用手把尺子压在桌子的边沿,先将尺子伸出桌面长一些,再将尺子伸出桌面短一些,用同样的力分别用手拨动尺子,仔细听声音的高低变化。
2.将尺子伸出桌面一定距离,先轻后重拨动按在桌上的钢尺,仔细听声音强弱变化。
3.用同样的力依次敲击 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的同一位置,仔细听声音强弱变化。
4.用同样的力拨动绑在两个钉子之间的橡皮筋,先拨动松弛时的橡皮筋,再拨动紧绷时的橡皮筋,仔细听声音高低变化。
5.用嘴分别在装有不同水量的试管口吹气,仔细听声音的强弱、高低变化。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17:08: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86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声音   运动   音叉   观察   物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