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及跨域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310014460.5
  • 20130115
  • CN103929378A
  • 20140716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周红昌;陈杰;蔡璞;董晓杰;尹晟宇
  • H04L12/923
  • H04L12/923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振兴路赛格科技园2栋东403室
  • 广东(44)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何平;邓云鹏
摘要
一种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源网络数据中心发送的跨域路由申请请求;选取源网络数据中心中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零的第一通信设备和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对应的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中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零的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指令;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成功建立通信链路后,为建立的通信链路分配配额链路带宽,为通信链路分配的配额链路带宽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未分配网卡带宽中较小的未分配网卡带宽;将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源网络数据中心。上述方法可提高通信设备的资源利用率。此外,还提供一种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
权利要求

1.一种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源网络数据中心发送的跨域路由申请请求;

选取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中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零的第一通信设备和跨域 路由申请请求对应的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中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零的第二通信设 备;

向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指令;

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成功建立通信链路后,为建立的通信链路 分配配额链路带宽,为所述通信链路分配的配额链路带宽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通 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未分配网卡带宽中较小的未分配网卡带宽;

将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选取的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的未分配网卡带宽最大的通信设 备;

选取的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的未分配网卡带宽最大的通 信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或所述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不存在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零 的通信设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选取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和所述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之间已经建立的通信链 路中实际使用链路带宽未达到配额链路带宽的通信链路;

重新分配选取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为该通信链路的实际使用链路带 宽;

向所述选取的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指令;

在通信设备成功建立通信链路后,为建立的通信链路分配配额链路带宽, 该配额链路带宽小于等于所述选取的通信链路重新分配前的配额链路带宽与重 新分配后的配额链路带宽的差值;

将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选取的通信链路为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和所述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之间已经建立 的通信链路中配额链路带宽与实际使用链路带的差值最大的通信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通信链路上的传输任务完成后,回收传输任务完成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 路带宽,检查该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之间是否还有未完成传输任务的其它 通信链路,若是,则增加所述其它通信链路的配额带宽。

6.一种跨域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源网络数据中心向全网管理模块发送跨域路由申请请求;

全网管理模块为所述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

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向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传输文件;

目的网络数据中心接收源网络数据中心传输的文件;

全网管理模块为所述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的步骤按照权利要求 1至5任一所述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分配通信链路。

7.一种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网络数据中心发送的跨域路由申请请求;

通信链路分配模块,用于选取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中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 零的第一通信设备和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对应的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中未分配网卡 带宽大于零的第二通信设备;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指 令;

配额带宽分配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成功建立通信链 路后,为建立的通信链路分配配额链路带宽,为所述通信链路分配的配额链路 带宽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未分配网卡带宽中较小的未 分配网卡带宽;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还用于将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所述源 网络数据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选取的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的未分配网卡带宽最大的通信设 备;

选取的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的未分配网卡带宽最大的通 信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或所述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不存在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零 的通信设备时:

所述通信链路分配模块还用于选取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和所述目的网络数 据中心之间已经建立的通信链路中实际使用链路带宽未达到配额链路带宽的通 信链路;

所述配额带宽分配模块还用于重新分配选取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为 该通信链路的实际使用链路带宽;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选取的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发送通信 链路建立指令;

所述配额带宽分配模块还用于在通信设备成功建立通信链路后,为建立的 通信链路分配配额链路带宽,该配额链路带宽小于等于所述选取的通信链路重 新分配前的配额链路带宽与重新分配后的配额链路带宽的差值;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还用于将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所述源 网络数据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其特征在 于,选取的通信链路为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和所述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之间已经 建立的通信链路中配额链路带宽与实际使用链路带的差值最大的通信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配额带宽分配模块还用于当通信链路上的传输任务完成后,回收传输 任务完成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检查该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之间是 否还有未完成传输任务的其它通信链路,若是,则增加所述其它通信链路的配 额带宽。

12.一种跨域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网络数据中心,用于向全网管理模块发送跨域路由申请请求;

全网管理模块,用于为所述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

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还用于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向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传输文 件;

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用于接收源网络数据中心传输的文件;

所述全网管理模块包括权利要求7至11任一所述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 路分配系统中的模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 法和系统,以及涉及一种跨域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网络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是基于Internet网络的、包含多 台服务器的网络基地。同一网络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组成局域网,网络数据中心 内部任意两台服务器之间可以在局域网内进行通信。不同网络数据中心的服务 器之间的通信可称为跨域通信。有些网络数据中心之间设有网络专线,不同网 络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可通过网络专线进行通信。然而网络专线的成本非常昂贵, 因此通常在网络数据中心中设置与互联网连接的通信设备,某一网络数据中心 的服务器需要与另一网络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进行通信时,需要在两个网络数据 中心的通信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链路,需要通信的两台服务器使用该通信链路进 行通信。

传统的方法中,一个通信任务通常独占两台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导致通信 设备的资源利用率不高。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通信设备资源利用率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 信链路分配方法。

一种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源网络数据中心发送的跨域路由申请请求;

选取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中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零的第一通信设备和跨域 路由申请请求对应的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中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零的第二通信设 备;

向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指令;

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成功建立通信链路后,为建立的通信链路 分配配额链路带宽,为所述通信链路分配的配额链路带宽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通 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未分配网卡带宽中较小的未分配网卡带宽;

将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通信设备资源利用率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 信链路分配系统。

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当接收到跨域路由申请请求时, 分别选取源网络数据中心和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的一台还剩余有未分配网卡带宽 的通信设备,命令选取的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新的通信链路,并为通信链路分配 一定的配额链路带宽,为执行通信任务做准备。上述方法可使得某一网络数据 中心的通信设备可与其它网络数据中心的多台通信设备之间建立多条链路,同 一通信设备可同时执行多个通信任务,从而可提高通信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一种跨域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源网络数据中心向全网管理模块发送跨域路由申请请求;

全网管理模块为所述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

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向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传输文件;

目的网络数据中心接收源网络数据中心传输的文件;

全网管理模块为所述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的步骤按照上述的跨 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分配通信链路。

一种跨域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源网络数据中心,用于向全网管理模块发送跨域路由申请请求;

全网管理模块,用于为所述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

所述源网络数据中心还用于根据所述通信链路向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传输文 件;

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用于接收源网络数据中心传输的文件;

所述全网管理模块上述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中的模块。

上述跨域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高效率的利用通信设备的资源,从而可加 快跨域数据传输的整体传输速度。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回收已有通信链路配额链路带宽建立新的通信链路的 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跨域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网络数据中心在全网管理模块的协调下传输文件 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两个网络数据中心在全网管理模块的协调下传输文件 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跨域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源网络数据中心发送的跨域路由申请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包括源网络数据中心标识、目的网络 数据中心标识。源网络数据中心为预传输文件的网络数据中心,而目的网络数 据中心则为源网络数据中心预将文件传输至的目的地。

步骤S102,选取源网络数据中心中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零的第一通信设备 和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对应的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中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零的第二 通信设备。

源网络数据中心和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为与互联网连接的服务 器,具有互联网IP地址。一个网络数据中心包含至少一台通信设备。

通信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链路,需要为该通信链路分配网卡带宽。通信设备 的未分配网卡带宽为该通信设备的网卡带宽与已经分配给该通信设备建立的通 信链路的网卡带宽的差值。例如,某一通信设备与其它通信设备建立了两条通 信链路,为该两通信链路分配的网卡带宽分别为20M和30M,若该通信设备的 网卡带宽为100M,则该通信设备的未分配网卡带宽为50M。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维护各网络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信息表,通信设备信 息表用于记录通信设备所属的网络数据中心、通信设备标识(通信设备的IP地 址)、网卡带宽、已分配网卡带宽和/或未分配网卡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选取的第一通信设备为源网络数据中心的未分配网卡带 宽最大的通信设备;选取的第二通信设备为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的未分配网卡带 宽最大的通信设备。

未分配网卡带宽最大的通信设备为最空闲的通信设备,本实施例中,选取 最空闲的通信设备建立通信链路,可加快在该通信链路上执行的传输任务的传 输速度,并提高通信设备的整体资源利用率。

步骤S103,向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指定通信链路使用的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并指定 通信链路使用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通信设备的一个端口只供一条通信链 路使用。进一步的,将包含第一通信设备标识、通信链路使用的第一通信设备 的端口号、第二通信设备标识、通信链路使用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的通信 链路建立指令发送给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

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可根据通信链路建立指令建立通信链路,该 通信链路使用通信连接指令中包含的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和第二通信设备的端 口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文件。

步骤S104,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成功建立通信链路后,为建立 的通信链路分配配额链路带宽,为通信链路分配的配额链路带宽小于等于第一 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未分配网卡带宽中较小的未分配网卡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取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未分配网卡带宽 中较小的未分配网卡带宽作为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剩余上限带 宽。进一步的,可分配剩余上限带宽的预设百分比作为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 额链路带宽。预设百分比小于等于100%。例如,若剩余上限带宽大于20兆时, 可分配剩余上限带宽的80%作为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若剩余上 限带宽小于等于20兆时,可分配剩余上限带宽即为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 路带宽。

步骤S105,将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源网络数据中心。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给源网络数据中心的通信链路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 备标识、通信链路使用的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第二通信设备标识、通信链 路使用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及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第一通信设备标 识可为第一通信设备的IP地址,第二通信设备标识可为第二通信设备的IP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还包括步骤:建 立通信链路信息表,用于记录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标识、通信链路使用的 两端通信设备的端口号、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通信链路的实际使用链路 带宽。每当网络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新的通信链路后,可生成链路标 识,将链路标识与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相关信息对应存储至通信链路信息表, 并根据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更新上述通信设备信息表中该新建立 的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的已分配网卡带宽和/或未分配网卡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还包括步骤:根 据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上报的通信链路的流量数据统计通信链路的实 际使用链路带宽,并更新通信链路信息表中通信链路的实际使用链路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根据某一时间段内通信链路的流量数量统计该时间段 内通信链路的最大流量和/或平均流量,进一步根据统计的最大流量和/或平均流 量计算实际使用链路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取某一时间段内通信链路的最大流量为该时间段内通 信链路的实际使用链路带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计算通信链路数据流量的平稳性,根据平稳性设置 实际使用链路带宽。具体的,可计算最大流量和平均流量的方差,方差小于阈 值说明流量平稳,可取平均流量为实际使用链路带宽,而若方差大于等于阈值 说明流量不平稳,可取最大流量为实际使用链路带宽。

本实施例中,根据通信链路数据流量的平稳性设置实际使用链路带宽,可 缩小实际使用链路带宽与各个时刻的流量的差距,使得实际使用链路带宽尽可 能真实地反映通信链路的流量情况,从而有助于回收合适数量的通信链路的配 额链路带宽,以将回收的配额链路带宽分配给其它通信链路,从而可提高通信 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当接收到跨域路由申请请求时, 分别选取源网络数据中心和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的一台还剩余有未分配网卡带宽 的通信设备,命令选取的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新的通信链路,并为通信链路分配 一定的配额链路带宽,为执行通信任务做准备。上述方法可使得某一网络数据 中心的通信设备可与其它网络数据中心的多台通信设备之间建立多条链路,同 一通信设备可同时执行多个通信任务,从而可提高通信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源网络数据中心或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不存在未分配网 卡带宽大于零的通信设备时,即步骤S102未选取到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零的通 信设备后,如图2所示,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还包括回收已 有通信链路配额链路带宽建立新的通信链路的步骤,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选取源网络数据中心和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之间已经建立的通信 链路中实际使用链路带宽未达到配额链路带宽的通信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选取的通信链路为源网络数据中心和目的网络数据中心 之间已经建立的通信链路中配额链路带宽与实际使用链路带宽的差值最大的通 信链路。

步骤S202,重新分配选取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为该通信链路的实际 使用链路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将选取的通信链路的重新分配后的配额链路带宽发送 给源网络数据中心,并更新通信链路信息表中该通信回路的配额链路带宽,以 及更新选取的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在通信设备信息表中的已分配网卡带宽 和/或未分配网卡带宽,减少已分配网卡带宽和/或增加未分配网卡带宽,减少和 /或增加的量等于选取的通信链路重新分配前的配额链路带宽与重新分配后的配 额链路带宽的差值。

步骤S203,向选取的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指定待建立的通信链路使用的两端通信设备的端口号。 新指定的端口号与通信设备原有的通信链路使用的端口号不重复。将两端通信 设备标识、待建立的通信链路使用的两端通信设备的端口号的通信链路建立指 令发送给两端通信设备。两端通信设备可根据通信链路建立指令建立新的通信 链路。

步骤S204,在通信设备成功建立通信链路后,为建立的通信链路分配配额 链路带宽,该配额链路带宽小于等于选取的通信链路的重新分配前的配额链路 带宽与重新分配后的配额链路带宽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计算选取的通信链路的重新分配前的配额链路带宽与 重新分配后的链路带宽的差值,进一步,可分配该差值的预设百分比作为新建 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预设百分比小于等于100%。例如,若上述差值 大于20兆时,可分配该差值的80%作为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若 该差值小于等于20兆时,可分配该差值即为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

在步骤S204之后,可根据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更新该通信链 路两端的通信设备在通信设备信息表中的已分配网卡带宽和/或未分配网卡带 宽。

步骤S205,将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源网络数据中心。

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重新分配选取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 路带宽为该通信链路的实际使用链路带宽,回收通信链路的多余的配额链路带 宽,将回收的配额链路带宽分配给其它新建立的通信链路,可提高通信设备整 体的资源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还包括步骤:检 测通信链路上的传输任务是否完成,当通信链路上的传输任务完成后,回收传 输任务完成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检查该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之间 是否还有未完成传输任务的其它通信链路,若是,则增加其它通信链路的配额 带宽。

可根据传输任务完成的通信链路的配额带宽更新该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 备在通信设备信息表中的已分配网卡带宽和/或未分配网卡带宽,并删除通信链 路表中该通信链路对应的记录。在一个实施例中,其它通信链路增加的配额带 宽为两端的通信设备的较小未分配网卡带宽的预设百分比。预设百分比小于等 于100%。

上述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将传输任务已完成的通信链路的配额 链路带宽回收,将回收的配额链路带宽分配给该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上的 其它通信链路,可增加通信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如图3所示,一种跨域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源网络数据中心向全网管理模块发送跨域路由申请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跨域路由申请请求中包括源网络数据中心标识、目的网 络数据中心标识。

步骤S302,全网管理模块为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全网管理模 块为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的步骤按照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跨域数据 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方法分配通信链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3,源网络数据中心根据通信链路向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传输文件。

步骤S304,目的网络数据中心接收源网络数据中心传输的文件。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网络数据中心在全网管理模块的协调下传输文件 的示意图。网络数据中心包括主控模块、传输控制模块、存储设备和通信设备。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跨域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源网络数据中心的主控模块接收文件传输客户端下发的传输任 务信息。

传输任务信息中包括待传输文件标识、源端机器标识、源端存储路径、目 的端机器标识和目的端存储路径。源端机器标识为源网络数据中心中存储待传 输文件的存储设备的IP地址,源端存储路径为待传输文件在源端机器中的文件 路径,目的端机器标识为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中待传输文件将要传输至的存储设 备,而目的端存储路径为待传输文件在目的端机器中将要存放的路径。

步骤S502,源网络数据中心的主控模块向全网管理模块发送跨域路由申请 请求。

跨域路由申请请求中包含源网络数据标识、目的端机器标识对应的目的网 络数据标识。

步骤S503,全网管理模块为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

具体的,全网管理模块选择已有的或建立新的适合源网络数据中心向目的 网络数据中心传输文件的通信链路,将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源网络 数据中心的主控模块,其具体过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 信链路分配方法中的步骤,在此不再赘述。通信链路信息包括属于源网络数据 中心的第一通信设备标识、通信链路使用的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属于目的 网络数据中心的第二通信设备标识、通信链路使用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及 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

在全网管理模块为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的过程中,若源网络数 据中心的通信设备和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接收到通信链路建立指令, 则根据通信链路建立指令建立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使用通信连接指令中包含 的通信设备的端口在通信设备之间传输文件。

步骤S504,源网络数据中心的主控模块将传输任务信息和通信链路信息发 送给源网络数据中心的传输控制模块。

步骤S505,源网络数据中心的传输控制模块根据传输任务信息和通信链路 信息,将传输任务信息中待传输文件和目的地信息传送给通信链路上属于源网 络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

源网络数据中心的传输控制模块从源端机器标识对应的存储设备的源端存 储路径读取待传输文件,将待传输文件以及目的端机器标识和目的端存储路径 传送给第一通信设备中通信链路使用的端口,传输控制模块读取和传送文件的 速度与通信链路信息中包含的配额链路带宽相匹配。

步骤S506,通信链路上属于源网络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将接收的数据发送 给通信链路上属于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

第一通信设备将从传输控制模块接收的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中通信链 路使用的端口上。

步骤S507,通信链路上属于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将待传输文件发 送到目的地信息对目的地。

第二通信设备将待传输文件发送至目的端机器标识对应的存储设备的目的 端存储路径下。

上述跨域数据传输方法,高效率的利用通信设备的资源,从而可加快跨域 数据传输的整体传输速度。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 包括数据接收模块601、通信链路分配模块602、数据发送模块603和配额带宽 分配模块604,其中:

数据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源网络数据中心发送的跨域路由申请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包括源网络数据中心标识、目的网络 数据中心标识。源网络数据中心为预传输文件的网络数据中心,而目的网络数 据中心则为源网络数据中心预将文件传输至的目的地。

通信链路分配模块602用于选取源网络数据中心中未分配网卡带宽大于零 的第一通信设备和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对应的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中未分配网卡带 宽大于零的第二通信设备。

源网络数据中心和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为与互联网连接的服务 器,具有互联网IP地址。

通信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链路,需要为该通信链路分配网卡带宽。通信设备 的未分配网卡带宽为该通信设备的网卡带宽与已经分配给该通信设备建立的通 信链路的网卡带宽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还包括信息记录 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维护各网络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信息表,通信设备信 息表用于记录通信设备所属的网络数据中心、通信设备标识(通信设备的IP地 址)、网卡带宽、已分配网卡带宽和/或未分配网卡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链路分配模块602选取的第一通信设备为源网络数 据中心的未分配网卡带宽最大的通信设备;选取的第二通信设备为目的网络数 据中心的未分配网卡带宽最大的通信设备。

未分配网卡带宽最大的通信设备为最空闲的通信设备,本实施例中,选取 最空闲的通信设备建立通信链路,可加快在该通信链路上执行的传输任务的传 输速度,并提高通信设备的整体资源利用率。

数据发送模块603用于向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建立 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链路分配模块602可指定通信链路使用的第一通信 设备的端口号,并指定通信链路使用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通信设备的一 个端口只供一条通信链路使用。数据发送模块603可将包含第一通信设备标识、 通信链路使用的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第二通信设备标识、通信链路使用的 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的通信链路建立指令发送给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 备。

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可根据通信链路建立指令建立通信链路,该 通信链路使用通信连接指令中包含的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和第二通信设备的端 口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文件。

配额带宽分配模块604用于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成功建立通信 链路后,为建立的通信链路分配配额链路带宽,为通信链路分配的配额链路带 宽小于等于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未分配网卡带宽中较小的未分配网 卡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额带宽分配模块604可选取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 设备的未分配网卡带宽中较小的未分配网卡带宽作为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 设备之间的剩余上限带宽。进一步的,可分配剩余上限带宽的预设百分比作为 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预设百分比小于等于100%。例如,若剩余 上限带宽大于20兆时,可分配剩余上限带宽的80%作为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 额链路带宽,若剩余上限带宽小于等于20兆时,可分配剩余上限带宽即为新建 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

数据发送模块603还用于将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源网络 数据中心。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给源网络数据中心的通信链路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 备标识、通信链路使用的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第二通信设备标识、通信链 路使用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及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第一通信设备标 识可为第一通信设备的IP地址,第二通信设备标识可为第二通信设备的IP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信息记录模块还用于建立通信链路信息表,通信链 路信息表用于记录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标识、通信链路使用的两端通信设 备的端口号、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通信链路的实际使用链路带宽。每当 网络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新的通信链路后,信息记录模块可生成链路 标识,将链路标识与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相关信息对应存储至通信链路信息表, 并根据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更新上述通信设备信息表中该新建立 的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的已分配网卡带宽和/或未分配网卡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还包括流量统计 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根据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上报的通信链路的 流量数据统计通信链路的实际使用链路带宽,上述信息记录模块还用于根据流 量统计模块统计的实际使用链路带宽更新通信链路信息表中通信链路的实际使 用链路带宽。在一个实施例中,流量统计模块可根据某一时间段内通信链路的 流量数量统计该时间段内通信链路的最大流量和/或平均流量,进一步的,根据 统计的最大流量和/或平均流量计算实际使用链路带宽。在一个实施例中,流量 统计模块可取某一时间段内通信链路的最大流量为该时间段内通信链路的实际 使用链路带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流量统计模块可计算通信链路数据流量的 平稳性,根据平稳性设置实际使用链路带宽。具体的,流量统计模块可计算最 大流量和平均流量的方差,方差小于阈值说明流量平稳,可取平均流量为实际 使用链路带宽,而若方差大于等于阈值说明流量不平稳,可取最大流量为实际 使用链路带宽。本实施例中,根据通信链路数据流量的平稳性设置实际使用链 路带宽,可缩小实际使用链路带宽与各个时刻的流量的差距,使得实际使用链 路带宽尽可能真实地反映通信链路的流量情况,从而有助于回收合适数量的通 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以将回收的配额链路带宽分配给其它通信链路,从而 可提高通信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当接收到跨域路由申请请求时, 分别选取源网络数据中心和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的一台还剩余有未分配网卡带宽 的通信设备,命令选取的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新的通信链路,并为通信链路分配 一定的配额链路带宽,为执行通信任务做准备。上述方法可使得某一网络数据 中心的通信设备可与其它网络数据中心的多台通信设备之间建立多条链路,同 一通信设备可同时执行多个通信任务,从而可提高通信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源网络数据中心或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不存在未分配网 卡带宽大于零的通信设备时,即通信链路分配模块602未选取到未分配网卡带 宽大于零的通信设备后:

通信链路分配模块602还用于选取源网络数据中心和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之 间已经建立的通信链路中实际使用链路带宽未达到配额链路带宽的通信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链路分配模块602选取的通信链路为源网络数据中心和 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之间已经建立的通信链路中配额链路带宽与实际使用链路带 宽的差值最大的通信链路。

配额带宽分配模块604还用于重新分配选取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为 该通信链路的实际使用链路带宽。在一个实施例中,配额带宽分配模块604可 将选取的通信链路的重新分配后的配额链路带宽发送给源网络数据中心,并更 新通信链路信息表中该通信回路的配额链路带宽,以及更新选取的通信链路两 端的通信设备在通信设备信息表中的已分配网卡带宽和/或未分配网卡带宽,减 少已分配网卡带宽和/或增加未分配网卡带宽,减少和/或增加的量等于选取的通 信链路重新分配前的配额链路带宽与重新分配后的配额链路带宽的差值。

数据发送模块603还用于向选取的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发送通信链路 建立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链路分配模块602可指定待建立的通信链路 使用的两端通信设备的端口号。新指定的端口号与通信设备原有的通信链路使 用的端口号不重复。数据发送模块603可将两端通信设备标识、待建立的通信 链路使用的两端通信设备的端口号的通信链路建立指令发送给两端通信设备。 两端通信设备可根据通信链路建立指令建立新的通信链路。

配额带宽分配模块604还用于在通信设备成功建立通信链路后,为建立的 通信链路分配配额链路带宽,该配额链路带宽小于等于选取的通信链路的重新 分配前的配额链路带宽与重新分配后的配额链路带宽的差值。在一个实施例中, 配额带宽分配模块604可计算选取的通信链路的重新分配前的配额链路带宽与 重新分配后的链路带宽的差值,进一步,可分配该差值的预设百分比作为新建 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预设百分比小于等于100%。例如,若上述差值 大于20兆时,可分配该差值的80%作为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若 该差值小于等于20兆时,可分配该差值即为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

信息记录模块还用于根据新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更新该通信链 路两端的通信设备在通信设备信息表中的已分配网卡带宽和/或未分配网卡带 宽。

数据发送模块603还用于将建立的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源网络 数据中心。

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重新分配选取的通信链路的配额链 路带宽为该通信链路的实际使用链路带宽,回收通信链路的多余的配额链路带 宽,将回收的配额链路带宽分配给其它新建立的通信链路,可提高通信设备整 体的资源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还包括检测模块 (图中未示出),用于检测通信链路上的传输任务是否完成。配额带宽分配模块 604还用于当通信链路上的传输任务完成后,回收传输任务完成的通信链路的配 额链路带宽,检查该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之间是否还有未完成传输任务的 其它通信链路,若是,则增加其它通信链路的配额带宽。

信息记录模块可根据配额带宽分配模块604回收的配额链路带宽更新通信 设备信息表中相应通信设备的已分配网卡带宽和/或未分配网卡带宽,并删除通 信链路表中该通信链路对应的记录。在一个实施例中,其它通信链路增加的配 额带宽为两端的通信设备的较小未分配网卡带宽的预设百分比。预设百分比小 于等于100%。进一步的,信息记录模块可根据增加的配额带宽更新通信设备信 息表中其它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的已分配网卡带宽和/或未分配网卡带宽, 并更新通信链路信息表中其它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

上述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将传输任务已完成的通信链路的配额 链路带宽回收,将回收的配额链路带宽分配给该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上的 其它通信链路,可增加通信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如图7所示,一种跨域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源网络数据中心701、全网管理 模块702和目的网络数据中心703,其中:

源网络数据中心701用于向全网管理模块发送跨域路由申请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跨域路由申请请求中包括源网络数据中心标识、目的网 络数据中心标识。

全网管理模块702用于为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全网管理模块 702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跨域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分配系统中的模块,在此 不再赘述。

网络数据中心703还用于根据通信链路向目的网络数据中心703传输文件。

网络数据中心703用于接收源网络数据中心传输的文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源网络数据中心包括主控模块、传输控制模块、存储设 备和第一通信设备;目的网络数据中心包括第二通信设备,第一通信设备和/或 第二通信设备的数量可为多台,其中:

源网络数据中心的主控模块接收文件传输客户端下发的传输任务信息。

其中,传输任务信息中包括待传输文件标识、源端机器标识、源端存储路 径、目的端机器标识和目的端存储路径。源端机器标识为源网络数据中心中存 储待传输文件的存储设备的IP地址,源端存储路径为待传输文件在源端机器中 的文件路径,目的端机器标识为目的网络数据中心中待传输文件将要传输至的 存储设备,而目的端存储路径为待传输文件在目的端机器中将要存放的路径。

源网络数据中心的主控模块向全网管理模块发送跨域路由申请请求。

其中,跨域路由申请请求中包含源网络数据标识、目的端机器标识对应的 目的网络数据标识。

全网管理模块为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

具体的,全网管理模块选择已有的或建立新的适合源网络数据中心向目的 网络数据中心传输文件的通信链路,将通信链路的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源网络 数据中心的主控模块。通信链路信息包括通信链路上的第一通信设备标识、通 信链路使用的第一通信设备的端口号、通信链路上的第二通信设备标识、通信 链路使用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端口号及通信链路的配额链路带宽。

在全网管理模块为跨域路由申请请求分配通信链路的过程中,若源网络数 据中心的第一通信设备和目的网络数据中心的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通信链路建 立指令,则根据通信链路建立指令建立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使用通信连接指 令中包含的通信设备的端口在通信设备之间传输文件。

源网络数据中心的主控模块将传输任务信息和通信链路信息发送给源网络 数据中心的传输控制模块。

源网络数据中心的传输控制模块根据传输任务信息和通信链路信息,将传 输任务信息中待传输文件和目的地信息传送给通信链路上的第一通信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源网络数据中心的传输控制模块从源端机器标识对应的 存储设备的源端存储路径读取待传输文件,将待传输文件以及目的端机器标识 和目的端存储路径传送给第一通信设备中通信链路使用的端口,传输控制模块 读取和传送文件的速度与通信链路信息中包含的配额链路带宽相匹配。

通信链路上的第一通信设备将接收的数据发送给通信链路上的第二通信设 备。

具体的,第一通信设备将从传输控制模块接收的数据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 中通信链路使用的端口上。

通信链路上的第二通信设备将待传输文件发送到目的地信息对目的地。

具体的,第二通信设备将待传输文件发送至目的端机器标识对应的存储设 备的目的端存储路径下。

上述跨域数据传输系统,高效率的利用通信设备的资源,从而可加快跨域 数据传输的整体传输速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 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 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 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 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 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 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21:3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8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