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Q40/02
1.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 外网应用服务器、业务服务网关、公安证件认证系统、银行系统和制领卡机具;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人机交互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移动终端通过外网应用服 务器与业务服务网关通信连接,用于申请人发送办理换卡不换号业务的请求,确 认和修改个人信息;
所述外网应用服务器,用于移动终端与业务服务网关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业务服务网关位于银行内网系统,与外网应用服务器、公安证件认证系 统和银行系统对接;
所述公安证件认证系统,用于与业务服务网关进行联网核查,验证申请人办 理IC卡的民事权利;
所述银行系统包括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和银行卡系统,用于存储客户信息,审 核授权并办理换卡不换号业务;
所述制领卡机具,用于制作目标卡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和电子地图模块。
3.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 1~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移动终端发送办理换卡不换号业务的请求至外网应用服务器,外网 服务器把该请求发送给业务服务网关;
所述办理换卡不换号业务的请求包括申请人姓名、证件号和银行卡号;
步骤二、业务服务网关响应该请求,根据申请人姓名和证件号与公安证件认 证系统进行联网审核;
公安证件认证系统返回审核结果给业务服务网关,审核结果包括申请人姓名 与证件号的匹配结果,及相应证件的联网照片是否存在的信息;
步骤三、联网审核成功后,业务服务网关将申请人的银行卡号发送至银行账 户管理系统;
步骤四、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查询得到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并将申请人的个人 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供申请人确认;
步骤五、申请人确认个人信息后,业务服务网关根据卡号向银行卡系统申请 制卡文件;
步骤六、银行卡系统响应业务服务网关发送的制卡文件申请,生成个人化的 制卡文件,并将个人化的制卡文件发送给业务服务网关;
步骤七、申请人在制领卡机具网点领卡时,制领卡机具扫描申请人证件,发 起领卡请求到业务服务网关,业务服务网关通过公安证件认证系统进行联网审 核,得到相应证件的联网照片,返回给制领卡机具;制领卡机具同时抓拍制领人 现场照片,扫描证件正反面图片;制卡机具组织联网照片、现场照片和证件正反 面图片,制成电子凭证;
步骤八、电子凭证被银行工作人员审核后,授权制领卡机具发起的领卡请求;
步骤九、发起的领卡请求被授权后,制领卡机具从业务服务网关下载个人化 的制卡文件,并根据个人化的制卡文件制作目标卡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二中,业务服务网关把外网服务器送达的请求数据转换成公安系统 的特有格式的请求包,并发送给公安证件认证系统,从而与公安证件认证系统进 行联网审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二中,公安证件认证系统返回的审核结果包括以下五种:
00:公民身份号码与姓名一致,且存在照片;
01:公民身份号码与姓名一致,但不存在照片;
02:公民身份号码存在,但与姓名不匹配;
03:公民身份号码不存在;
04:其他错误;
05:输入的参数错误;
如果返回的审核结果为“00”,则联网审核成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三中,业务服务网关将申请人的银行卡号转换成银行账户系统特有 格式,并发送至银行账户管理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四中,通过预留手机号码进行短信认证后,移动终端能修改除证件 信息(证件号码、证件地址)外的其它个人信息,通过业务服务网关更新至银行 账户管理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七中,业务服务网关利用移动终端上的定位模块,把离申请人最近 的制领卡机具网点推荐给移动终端;或者申请人利用移动终端上的电子地图模块 查询距离最近的制领卡机具网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芯片卡)系统及方法。
根据央行的要求,2014年10月底前全国POS终端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于年底前关闭在其他线下渠道终端上的金融IC卡降 级交易。从明年开始,经济发达地区新发行以人民币结算的银行卡应为芯片卡, 磁条卡将逐步停发。
面对如此巨大的“换芯”需求,各个银行都积极的改造自身卡系统,大力发 展自助发卡渠道来满足大发卡量要求。广大客户都希望可以换卡不换号,但是现 有系统要能够满足“换卡不换号”的特点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管理成本,要求申 请人来回往返于银行网点,通过预约与人工登记的方式来管理。
(1)申请人都要求本人持有效证件到银行专门网点相应的业务人员进行 业务预约。
(2)申请制卡信息要求汇总,分批,再分网点的方式下收集到制卡中心, 卡片制好后,再分批次的方式把卡再发放到各网点各经办人员,各经办人员再通 知各申请人到指定网点的指定人员去领卡。
可以看出现有申办“磁条卡换IC卡换卡不换号”业务要求申请人两次到网 点中心,同时要有专门的业务人员收录卡片信息、制录IC卡、发放IC卡。整个 过程低效、高人工成本并且缺少电子化审核信息。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磁条卡换IC卡且换卡不换号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移动互联 网的磁条卡换IC卡(芯片卡)系统及方法,效率高、成本低并且通过电子化审核, 快捷方便,安全性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外网应用服务 器、业务服务网关、公安证件认证系统、银行系统和制领卡机具;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人机交互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移动终端通过外网应用服 务器与业务服务网关通信连接,用于申请人发送办理换卡不换号业务的请求,确 认和修改个人信息;
所述外网应用服务器,用于移动终端与业务服务网关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业务服务网关位于银行内网系统,与外网应用服务器、公安证件认证系 统和银行系统对接;
所述公安证件认证系统,用于与业务服务网关进行联网核查,验证申请人办 理IC卡的民事权利;
所述银行系统包括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和银行卡系统,用于存储客户信息,审 核授权并办理换卡不换号业务;
所述制领卡机具,用于制作目标卡片。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和电子地图模块。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方法,采用上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 磁条卡换IC卡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移动终端发送办理换卡不换号业务的请求至外网应用服务器,外网 服务器把该请求发送给业务服务网关;
所述办理换卡不换号业务的请求包括申请人姓名、证件号和银行卡号;
步骤二、业务服务网关响应该请求,根据申请人姓名和证件号与公安证件认 证系统进行联网审核;
公安证件认证系统返回审核结果给业务服务网关,审核结果包括申请人姓名 与证件号的匹配结果,及相应证件的联网照片是否存在的信息;
步骤三、联网审核成功后,业务服务网关将申请人的银行卡号发送至银行账 户管理系统;
步骤四、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查询得到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并将申请人的个人 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供申请人确认;
具体地,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将申请人的个人信息返回给业务服务网关,业务 服务网关再通过外网应用服务器把个人信息返回给移动终端;
其中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包括申请人的手机号码、地址和职业;
步骤五、申请人确认个人信息后,业务服务网关根据卡号向银行卡系统申请 制卡文件;
步骤六、银行卡系统响应业务服务网关发送的制卡文件申请,生成个人化的 制卡文件,并将个人化的制卡文件发送给业务服务网关;
步骤七、申请人在制领卡机具网点领卡时,制领卡机具扫描申请人证件,发 起领卡请求到业务服务网关,业务服务网关通过公安证件认证系统进行联网审 核,得到相应证件的联网照片,返回给制领卡机具;制领卡机具同时抓拍制领人 现场照片,扫描证件正反面图片;制卡机具组织联网照片、现场照片和证件正反 面图片,制成电子凭证;
步骤八、电子凭证被银行工作人员审核后,授权制领卡机具发起的领卡请求;
步骤九、发起的领卡请求被授权后,制领卡机具从业务服务网关下载个人化 的制卡文件(包括IC卡制卡脚本、发卡行脚本、卡界面),并根据个人化的制卡 文件制作目标卡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业务服务网关把外网服务器送达的请求数据转换 成公安系统的特有格式的请求包,并发送给公安证件认证系统,从而与公安证件 认证系统进行联网审核。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公安证件认证系统返回的审核结果包括以下五种:
00:公民身份号码与姓名一致,且存在照片;
01:公民身份号码与姓名一致,但不存在照片;
02:公民身份号码存在,但与姓名不匹配;
03:公民身份号码不存在;
04:其他错误;
05:输入的参数错误;
如果返回的审核结果为“00”,则联网审核成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业务服务网关将申请人的银行卡号转换成银行账 户系统特有格式,并发送至银行账户管理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通过预留手机号码进行短信认证后,移动终端能 修改除证件信息(证件号码、证件地址)外的其它个人信息,通过业务服务网关 更新至银行账户管理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七中,业务服务网关利用移动终端上的定位模块,把离 申请人最近的制领卡机具网点推荐给移动终端;或者申请人利用移动终端上的电 子地图模块查询距离最近的制领卡机具网点。
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现有磁条卡换IC卡换卡不换号效率低、高人工成本并且缺少电 子化审核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芯片卡)系 统及方法。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换卡不换号信息的预填,通过业务服务网关连接银 行、公安等系统进行信息的查询与审核,最终通过制领卡机具现场发放个人IC 卡。整个过程都通过信息化系统自动完成,用户随时随地的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 行信息预约与修改自己客户信息,并通过地图标记服务到距离最近的领卡机具 或者网点。整个过程简单、有效同时所有信息都形成电子化,效率高、成本低并 且通过电子化审核,快捷方便,安全性高。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图3为现有换卡不换号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换卡不换号流程图。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系统,包 括移动终端、外网应用服务器、业务服务网关、公安证件认证系统、银行系统和 制领卡机具;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人机交互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移动终端通过外网应用服 务器与业务服务网关通信连接,用于申请人发送办理换卡不换号业务的请求,确 认和修改个人信息;
所述外网应用服务器,用于移动终端与业务服务网关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业务服务网关位于银行内网系统,与外网应用服务器、公安证件认证系 统和银行系统对接;
所述公安证件认证系统,用于与业务服务网关进行联网核查,验证申请人办 理IC卡的民事权利;
所述银行系统包括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和银行卡系统,用于存储客户信息,审 核授权并办理换卡不换号业务;
所述制领卡机具,用于制作目标卡片。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和电子地图模块。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方法, 采用上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磁条卡换IC卡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移动终端发送办理换卡不换号业务的请求至外网应用服务器,外网 服务器把该请求发送给业务服务网关;
所述办理换卡不换号业务的请求包括申请人姓名、证件号和银行卡号;
步骤二、业务服务网关响应该请求,根据申请人姓名和证件号与公安证件认 证系统进行联网审核;
公安证件认证系统返回审核结果给业务服务网关,审核结果包括申请人姓名 与证件号的匹配结果,及相应证件的联网照片是否存在的信息;
步骤三、联网审核成功后,业务服务网关将申请人的银行卡号发送至银行账 户管理系统;
步骤四、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查询得到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并将申请人的个人 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供申请人确认;
具体地,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将申请人的个人信息返回给业务服务网关,业务 服务网关再通过外网应用服务器把个人信息返回给移动终端;
其中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包括申请人的手机号码、地址和职业;
步骤五、申请人确认个人信息后,业务服务网关根据卡号向银行卡系统申请 制卡文件;
步骤六、银行卡系统响应业务服务网关发送的制卡文件申请,生成个人化的 制卡文件,并将个人化的制卡文件发送给业务服务网关;
步骤七、申请人在制领卡机具网点领卡时,制领卡机具扫描申请人证件,发 起领卡请求到业务服务网关,业务服务网关通过公安证件认证系统进行联网审 核,得到相应证件的联网照片,返回给制领卡机具;制领卡机具同时抓拍制领人 现场照片,扫描证件正反面图片;制卡机具组织联网照片、现场照片和证件正反 面图片,制成电子凭证;
步骤八、电子凭证被银行工作人员审核后,授权制领卡机具发起的领卡请求;
步骤九、发起的领卡请求被授权后,制领卡机具从业务服务网关下载个人化 的制卡文件(IC卡制卡脚本、发卡行脚本、卡界面),并根据个人化的制卡文件 制作目标卡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业务服务网关把外网服务器送达的请求数据转换 成公安系统的特有格式的请求包,并发送给公安证件认证系统,从而与公安证件 认证系统进行联网审核。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公安证件认证系统返回的审核结果包括以下五种:
00:公民身份号码与姓名一致,且存在照片;
01:公民身份号码与姓名一致,但不存在照片;
02:公民身份号码存在,但与姓名不匹配;
03:公民身份号码不存在;
04:其他错误;
05:输入的参数错误;
如果返回的审核结果为“00”,则联网审核成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业务服务网关将申请人的银行卡号转换成银行账 户系统特有格式,并发送至银行账户管理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通过预留手机号码进行短信认证后,移动终端能 修改除证件信息(证件号码、证件地址)外的其它个人信息,通过业务服务网关 更新至银行账户管理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七中,业务服务网关利用移动终端上的定位模块,把离 申请人最近的制领卡机具网点推荐给移动终端;或者申请人利用移动终端上的电 子地图模块查询距离最近的制领卡机具网点。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换卡不换号的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换卡不换号流程图。 对比图3和图4可见,本发明的整个过程都通过信息化系统自动完成,整个过程 简单、有效同时所有信息都形成电子化,效率高、成本低并且通过电子化审核, 快捷方便,安全性高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 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 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01:5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3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