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911333962.8
  • 20191223
  • CN111008897A
  • 20200414
  • 集奥聚合(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崔晶晶;孙孟昊
  • G06Q40/02
  • G06Q40/02 G06F16/9535

  • 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双桥乳品厂)3号楼116室
  • 北京(11)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李绩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信用卡申请请求被银行拒绝的申请人信息;步骤S2,采用预设的雷达决策引擎对所述申请人的信息进行评分,获取相应的评分结果;步骤S3,将所述评分结果与预设标准进行比对,如果高于所述预设标准,则将对应的申请人信息打回银行,进行在此审查导流操作;如果高于所述预设标准,则向对应的申请人推荐与其评分结果匹配的金融渠道。本发明可以解决了现有存在的审查错误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信用卡申请请求被银行拒绝的申请人信息;

步骤S2,采用预设的雷达决策引擎对所述申请人的信息进行风险信用评分,获取相应的信用结果,并以分数的形式返回结果;

步骤S3,将所述评分结果与银行设置的预设标准进行比对,如果高于所述预设标准,则将对应的申请人信息打回银行,进行在此审查导流操作;如果低于所述预设标准,则向对应的申请人推荐与其评分结果匹配的金融渠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步骤S1中,所述申请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所在地、手机号、家庭地址和其他信用信息,并且将所述姓名以数字编号进行替代,以保护所述申请人的个人隐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申请人的信息,在已注册的金融渠道信息中,筛选与所述申请人匹配的金融渠道作为推荐内容,生成链接地址,发送至所述申请人的终端设备上,以由所述申请人通过点击该链接地址进行查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地址中存储有向申请人推荐的多家金融渠道的对应链接,申请人点击选中后跳转到该金融渠道对应的服务页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向所述申请人推荐的内容,按照匹配度的优先级高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即申请人与其他金融公司的匹配度,推荐排名越靠前表示两者匹配度越高。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

随着现在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信用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去银行并不能成功的办理信用卡,银行因为一次审查而拒绝了用户的申请也有着不低的错误可能,此外除了银行,我国还存在着许多合法的小型贷款渠道或平台公司,但这个渠道或平台公司并不为人们所熟知。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信用卡申请请求被银行拒绝的申请人信息;

步骤S2,采用预设的雷达决策引擎对所述申请人的信息进行评分,获取相应的评分结果;

步骤S3,将所述评分结果与预设标准进行比对,如果高于所述预设标准,则将对应的申请人信息打回银行,进行在此审查导流操作;如果低于所述预设标准,则向对应的申请人推荐与其评分结果匹配的金融渠道。

进一步,在所步骤S1中,所述申请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所在地,手机号,并且将所述姓名以数字编号进行替代,以保护所述申请人的个人隐私。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申请人的信息,在已注册的金融渠道信息中,筛选与所述申请人匹配的金融渠道作为推荐内容,生成链接地址,发送至所述申请人的终端设备上,以由所述申请人通过点击该链接地址进行查看。

进一步,所述连接地址中存储有向申请人推荐的多家金融渠道的对应链接,申请人点击选中后跳转到该金融渠道对应的服务页面。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3中,向所述申请人推荐的内容,按照匹配度的优先级高低的顺序进行排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通过在银行,申请人和其他渠道或平台公司之间的连接,为三者提供了一个桥梁,使用基于雷达技术的决策引擎对申请人进行评分,高分者会被银行捞回进行再次审查导流操作,低分者会收到本平台为其推荐的合理的不同优先级的其他渠道或平台公司,大大的解决了现有存在的审查错误的问题。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的架构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信用卡申请请求被银行拒绝的申请人信息。

具体的,在信用卡申请中,当申请人在银行申请信用卡被拒时,该申请人的信息资料将会在银行进行留存。银行定期将这部分被拒的申请人信息采用本发明的雷达决策引擎进行导流操作。

在本步骤中,申请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所在地,手机号、家庭地址和其他信用信息,并且将姓名以数字编号进行替代,以保护申请人的个人隐私。

需要说明的是,决策引擎为保护申请人个人隐私,将其姓名以数字编号进行替代,然后根据其个人资料,如年龄,所在地,手机号等信息进行评分。

步骤S2,采用预设的雷达决策引擎对申请人的信息进行评分,获取相应的评分结果。例如,当评分达到60分及以上,则判断为合格;60分以下判断为不合格。

步骤S3,将评分结果与预设标准进行比对,如果高于预设标准,则将对应的申请人信息打回银行,进行在此审查导流操作;如果低于预设标准,则向对应的申请人推荐与其评分结果匹配的金融渠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提到的预设标准,根据银行的不同,标准也设置不同。

具体的,银行通过本平台的雷达决策引擎综合申请人的信息资料进行评分,当评分高于预设标准时,银行会对申请人进行导流操作,即可以为其办理信用卡。决策引擎根据申请人的资料对其进行评分并将高分者打回银行,进行导流。分值高的一部分人会导流回银行进行再次审查,降低了一次审查的产生错误的可能性。

另外,当评分结果低于预设标准时,本发明则根据申请人的评分结果,为其推荐不同优先级的其他信用卡办理渠道或其他贷款平台,即未导流回银行的申请人推荐合理的其他渠道或平台。

具体的,根据申请人的信息,在已注册的金融渠道信息中,筛选与申请人匹配的金融渠道作为推荐内容,生成链接地址,发送至申请人的终端设备上,以由申请人通过点击该链接地址进行查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连接地址中存储有向申请人推荐的多家金融渠道的对应链接,申请人点击选中后跳转到该金融渠道对应的服务页面。

决策引擎根据申请人的个人资料进行合理的推荐,如公司贷款限制的年龄,还款期限,所在地等信息。决策引擎会在平台内注册过的公司里将符合条件的公司为申请人进行推荐,并生成一个短链接地址发送到申请人的手机上,申请人可随时随地通过点击链接进入网页查看,当在推荐公司中选择了之后,可以点击申请直接跳转到该公司的服务页面,简单快捷。

需要说明的是,向申请人推荐的内容,按照匹配度的优先级高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即决策引擎会通过对申请人资料和其他公司资料的匹配程度,为申请人提供不同优先级的公司渠道。

具体来说,本发明不仅仅是为申请人推荐了可用的其他渠道或平台公司,而是推荐了最合理,匹配度最高的几家公司。决策引擎通过相应的算法,利用申请人资料和注册的公司资料进行合理的匹配,推荐给申请人的公司将按照优先级高低的顺序进行排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雷达技术的银行卡拒件导流方法,通过在银行,申请人和其他渠道或平台公司之间的连接,为三者提供了一个桥梁,使用基于雷达技术的决策引擎对申请人进行评分,高分者会被银行捞回进行再次审查导流操作,低分者会收到本平台为其推荐的合理的不同优先级的其他渠道或平台公司,大大的解决了现有存在的审查错误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15:4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0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