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利文献申请人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0910056275.6
  • 20090811
  • CN101996179A
  • 20110330
  • 上海汉光知识产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唐向东;魏国柱
  • G06F17/30
  • G06F17/30

  •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333号5幢609室
  • 中国,CN,上海(3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专利文献申请人分析的系统和方法。其通过矩阵列表直观地显示涉及所分析的技术和功效的专利的信息,专利所达到的功效为矩形列表的一个轴,所采用的技术为矩形列表的另一轴,矩形列表每一单元格内所显示的是同时涉及对应技术和功效的专利的申请人以及对应申请人申请专利的数量,单击该单元格导出包含对应专利文件详细信息的专利道路分析窗口。通过该分析系统,可使使用者快速、直观地得到涉及所关注的技术手段和功能效果的专利按申请人的分布情况以及专利的其他相关信息。
权利要求

1.一种专利文献申请人分析系统,包括一专利数据库,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专利采集模块,从专利数据库采集专利数据;

专利加工模块,根据预设条件删除专利采集模块采集的专利数据中不相关的专利;

专利标引模块,对专利加工模块加工的专利数据按技术和功效两个分类进行标引;

申请人专利量计算模块,选择技术和功效分类并按技术和功效计算不同申请人的专利量;

结果显示模块,具有矩阵图显示界面,矩阵图的一轴为技术,另一轴为功效,显示按技术和功效分布的不同申请人的申请量。

2.依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文献申请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库内存储的数据包括专利著录项目、专利摘要、专利全文链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文献申请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图包括复数单元格,每一单元格内所显示的是同时涉及横轴及纵轴对应项目的申请人及申请量;

4.依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文献申请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显示模块包含专利技术道路分析窗口导出单元,专利技术道路分析窗口包含专利详细著录项目以及全文连接。

5.一种专利文献申请人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专利数据库中检索专利,建立专题数据库;

2)数据采集模块采集专题数据库中的数据;

3)数据加工模块根据预设条件删除不相关数据;

4)专利标引模块按技术和功效两大类设置标引分类关键词并对加工后的数据执行标引;

5)申请人专利量计算模块选择计算所考虑的技术和功效分类并计算不同申请人的申请量;

6)显示模块以矩阵表格的形式显示计算结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利分析系统和方法,特别是对专利申请人的分析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作为一种知识产权不仅能给持有人带来丰厚的回报,还有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对于科技领域的工作人员来说,及时掌握业内现有技术状况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还有利于确定工作方向。实际当中,技术领域划分往往比较细,而同一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又往往集中在几家公司,专利权利也集中在这几家公司当中,所以针对所关注的技术手段与功能效果对专利申请人进行分析就显得很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利文献申请人分析的系统和方法,其通过矩阵表格的形式清晰地显示某一领域内,同时涉及对应技术手段和功能效果的专利的申请人以及对应申请人的申请数量。

为了实现对专利申请人进行分析的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利文献申请人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专利数据库,该系统还包括:

专利采集模块,从专利数据库采集专利数据;

专利加工模块,根据预设条件删除专利采集模块采集的专利数据中不相关的专利;

专利标引模块,对专利加工模块加工的专利数据按技术和功效两个分类进行标引;

申请人专利量计算模块,选择技术手段和功能效果分类项目并按技术和功效计算不同申请人的专利量;

结果显示模块,该结果显示模块具有矩阵图显示界面,矩阵图的一轴为技术,另一轴为功效,显示按技术和功效分布的不同申请人的申请量。

数据库内存储的数据包括专利著录项目、专利摘要、专利全文链接。

所述矩阵图包括复数单元格,每一单元格内所显示的是同时涉及横轴及纵轴对应项目的申请人及申请量;

显示模块包含专利技术道路分析窗口导出单元,专利技术道路分析窗口包含专利详细著录项目以及全文连接。

为了实现对专利申请人的分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专利文献申请人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专利数据库中检索专利,建立专题数据库;

2)数据采集模块采集专题数据库中的数据;

3)数据加工模块根据预设条件删除不相关数据;

4)专利标引模块按技术和功效两大类设置标引分类关键词并执行标引;

5)申请人专利量计算模块选择计算所考虑的技术和功效分类并计算不同申请人的申请量;

6)显示模块以矩阵表格的形式显示计算结果。

上述各步骤都是通过显示在客户端计算机的工作界面得以实施。

通过该分析系统,可使使用者快速、直观地得到涉及所关注的技术手段和功能效果的专利按申请人的分布情况以及专利的其他相关信息。

附图说明

图一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二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尽阐述。

如图所示:依照本发明的系统包括下述部分

1)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所存储的专利数据通常在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提供的专利文献库中进行检索,由此形成专题数据库,也可将各专利文献库的数据都下载至本地,形成本地的专利数据库后,再在本地专利数据库内进行检索,由此形成专题数据库,数据库内存储数据包括专利著录项目和专利摘要以及专利全文链接;

2)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数据库中的数据,即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专题导入;

3)数据加工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加工,加工方法包括分类删除、检索删除、逐项删除、日期修正四类,以这四类加工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删除不相关数据;

4)数据标引模块,用于对数据按预设的技术手段和功能效果两个分类进行标引,该模块包括用于添加和删除技术手段和功能效果对应的标引关键词的添加单元和删除单元。以关于沉管隧道的专题为例,技术手段分类下的标引关键词包括地基处理、防火、防水、浮力设计、干坞、管段、接头、地震设计及设备。以地基处理手段为例,又可以分为钢管桩档墙、灌砂法、模袋混凝土法、注浆法和桩基法。功能效果标引关键词包括安全性好、防水性好、防止坍塌、降低成本、结构形式简洁、抗震性能好、施工效率高、施工制作精度高。标引的方法有自动标引、手动标引和半自动标引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只使用其中几种,上述标引方法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已经很熟悉,故不再阐述;

5)申请人专利量计算模块,用于对标引过的数据进行计算。申请人专利量计算模块包含计算项目选择单元,使用者可以利用该单元选择计算时所考虑的项目,计算时可以选择一项技术手段和全部功能效果为计算考虑项目,可以选择一项技术手段和一项功能效果为计算考虑项目,也可以选择全部技术手段和全部功能效果为计算考虑项目,还可以选择全部技术手段和一项功能效果为计算考虑项目。以本实施例为例,可以只选择地基处理也可以选择所有技术手段,同样的,在选择功能效果时,可以选择一项功能效果,或者选所有功能效果作为计算所考虑的项目;

6)数据显示模块,该模块以矩形图的形式显示计算结果。该模块包含显示格式选择单元,利用该单元可以设置矩形表格的一轴表示专利的技术手段,另一轴表示专利的 功能效果。如果申请人专利量计算模块选择全部技术手段为计算所考虑的技术手段,所有功能效果为计算所考虑的功能效果,则结果显示矩阵表格的一个轴上标出所有技术手段项目,另一轴标出所有功能效果项目,每一单元格内标出同时涉及对应技术手段和功能效果的专利的申请人及申请量,如果申请人专利量计算模块只选择了一种技术手段和一种功能效果,则结果显示矩阵表格的一轴标出该技术手段的子分类项目,另一轴标出该功能效果的项目,每一单元格内标出同时涉及所选技术手段和功能效果的专利的申请人及申请量。专利显示模块还包含专利技术道路分析窗口导出单元,单击任一单元格,导出该单元格内所对应的专利技术道路分析窗口,窗口内显示对应各专利的详细著录并包含全文链接按钮。

数据采集模块、专利加工模块、专利标引模块和申请人专利量计算模块组成分析模块。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专利文献申请人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专利数据库中检索专利,建立专题数据库;

2)数据采集模块采集专题数据库中的数据;

3)数据加工模块根据预设条件删除不相关数据;

4)专利标引模块按技术和功效两大类设置标引分类关键词并执行标引;

5)申请人专利量计算模块选择计算所考虑的技术和功效分类并计算不同申请人的申请量;

6)显示模块以矩阵表格的形式显示计算结果。

在上述步骤中,用户通过显示在客户端计算机的工作界面执行各步操作。

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系统和方法可以快速得到特定领域内按技术手段和功能效果分布的专利申请人以及对应申请人的申请数量。便于本领于技术人员快速得到涉及所关心的技术手段和功能效果的专利的集中程度以及发展水平。实施例用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作出的任何改动和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限制为准。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23:4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56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