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5G11/20 B02C4/02
1.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开口向上的一号空腔,所述一号空腔后侧的所述外壳内设有二号空腔,所述二号空腔后壁上固设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前侧面安装有向前延伸至所述一号空腔内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一号空腔前侧面内的一号转动轴,位于所述一号空腔内的所述一号转动轴上设有一号碾碎轮,所述一号空腔右侧设有与所述二号空腔连通的三号空腔,所述一号空腔前侧设有与所述三号空腔连通的四号空腔,位于所述一号转动轴右侧的所述二号空腔前壁内设有向前延伸至所述一号空腔内的一号矩形孔,所述四号空腔后壁内设有向后延伸至所述一号空腔内与所述一号矩形孔对称的二号矩形孔,所述二号空腔后壁内左右滑动连接有一号滑块并且所述四号空腔前壁内左右滑动连接有二号滑块,所述一号滑块前侧面内转动连接有通过所述一号矩形孔与二号矩形孔转动连接于所述二号滑块后侧面内的二号转动轴,位于所述一号空腔内的所述二号转动轴上设有与所述一号碾碎轮尺寸相等的二号碾碎轮,位于所述二号空腔内的所述一号转动轴与所述二号转动轴通过传动装置进行联动,所述三号空腔内设有能够控制所述一号滑块与所述二号滑块滑动的碾碎调节装置,位于所述一号碾碎轮下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后壁内设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前侧面安装有向前延伸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一号空腔前壁内的三号转动轴,所述三号转动轴上安装有特制传送带,所述一号空腔下侧设有二号空腔,所述二号空腔内设有能够使本发明抬高的抬高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制传送带的一端固设于所述三号转动轴上并且绕于所述三号转动轴上,所述三号转动轴右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右壁内设有向右贯通的三号矩形孔,所述三号矩形孔右侧设有中空的圆盘,所述特制传送带末端向右通过所述三号矩形孔并张开环设于所述圆盘的内环面上,位于所述特制传送带下侧的所述三号矩形孔前后壁内转动连接有四号转动轴,所述特制传送带内的等间距设有多个撕裂排料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特制传送带内的一个撕裂排料机构为例,所述撕裂排料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特制传送带内的裂口,所述裂口向右撕裂所述特制传送带形成断带,所述裂口左侧的所述特制传送带内固设有一号永磁体,所述断带的左侧面内固设有二号永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三号矩形孔上侧的所述外壳右壁内固设有能够被所述圆盘触发的一号传感器,位于所述三号矩形孔上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右壁上固设有能够被断带触发的二号传感器,所述二号传感器上侧固设有一号电磁铁,本发明设有能够控制所述二号电机与所述一号电磁铁的遥控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一号电机右侧的所述二号空腔后壁内的一号连轴,所述一号连轴上安装有一号齿轮并且所述一号连轴的前侧末端安装有与所述一号转动轴连接的一号同步带,所述一号连轴右侧的所述二号空腔后壁内转动连接有二号连轴,所述二号连轴位于所述二号转动轴的左侧并且所述二号连轴上设有与所述一号齿轮啮合的二号齿轮,所述二号连轴与所述二号转动轴之间的所述二号空腔后壁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三号滑块,所述三号滑块的上侧面通过一号弹簧连接于所述二号空腔的顶壁并且所述三号滑块的前侧面内转动连接有三号连轴,所述二号连轴、三号连轴与所述二号转动轴之间通过二号同步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碾碎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右侧的一号把手,所述一号把手左侧固设有向左延伸至所述三号空腔内的五号转动轴,位于所述三号空腔内的所述五号转动轴上安装有轴套并且位于所述轴套左侧的所述五号转动轴上安装有三号齿轮,位于所述三号齿轮左侧的所述五号转动轴末端固设有一号锁死块,所述三号空腔左壁内设有与所述一号锁死块配合的一号锁死槽,所述三号空腔右壁内转动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二号空腔内的一号螺纹轴,所述一号螺纹轴与所述一号滑块螺纹连接能够使所述一号滑块在所述一号矩形孔的横向范围内左右滑动,所述一号螺纹轴上安装有与所述三号齿轮啮合的四号齿轮,所述三号空腔右壁内转动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四号空腔内的二号螺纹轴,所述二号螺纹轴与所述二号滑块螺纹连接能够使所述二号滑块在所述二号矩形孔的横向范围内左右滑动,所述二号螺纹轴上设有与所述三号齿轮啮合的五号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抬高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一号空腔下侧的五号空腔,所述五号空腔内左右对称设有两根支撑柱,以位于左侧的支撑柱为例,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于所述五号空腔的上下壁内并且所述支撑柱向上延伸至所述一号空腔内、向下延伸至所述外壳下侧,位于所述外壳下侧的所述支撑柱下侧末端固设有转动连接于脚架,所述脚架设有前后对称的支撑脚并且所述支撑脚抵接于地面,位于所述五号空腔内的所述支撑柱上螺纹连接有环圈,所述环圈的外环面固设有一号锥齿轮,所述五号空腔右壁内转动连接有六号转动轴,所述六号转动轴上设有与所述两个一号锥齿轮分别啮合的二号锥齿轮,所述六号转动轴位于所述一号锥齿轮的下侧,所述五号空腔左壁内设有向左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环壁内设有二号锁死槽,所述六号转动轴向左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外壳左侧固安装有二号把手,位于所述外壳左侧的所述六号转动轴上安装有锁死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六号转动轴内的两个位置对称的一号滑槽,以位于上侧的一号滑槽为例,所述一号滑槽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左侧一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一号滑槽内左右滑动连接有四号滑块,所述四号滑块内设有向上开口的二号滑槽,所述二号滑槽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五号滑块,所述五号滑块通过二号弹簧与所述二号滑块下侧面连接,所述五号滑块上侧面的左侧设有按压块,所述五号滑块上侧面的右侧设有与所述二号锁死槽配合的二号锁死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一号碾碎轮下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前后壁内固设有向右下倾斜的一号挡板,位于所述二号碾碎轮上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右壁上铰接有二号挡板,所述二号挡板的下侧面设有多个滚珠防止所述二号挡板与所述二号碾碎轮之间出现滑动摩擦。
10.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当需要本发明工作时将本发明搬动至窗台或阳台处并开展安装工作,首先转动二号把手,二号把手转动时通过六号转动轴带动二号锥齿轮转动,二号锥齿轮通过相啮合的一号锥齿轮带动环圈转动,此时与环圈螺纹连接的支撑柱能够上下运动并使本发明的外壳相对于地面上下调整位置,直至三号矩形孔的下侧面高于窗台时,工作人员用手按压按压块并向右推动,此时四号滑块向右滑动直至运动到一号滑槽右侧末端时松开手,此时由于二号弹簧的弹力使五号滑块向上滑动并带动二号锁死块位于二号锁死槽内,此时本发明完成安装并且此时按压块仍位于外壳的左侧;
第二步 当本发明需要调整碾碎轮之间的距离时工作人员向右拉动一号把手直至轴套抵接于三号空腔的右壁,此时转动一号把手,一号把手转动时带动三号齿轮,三号齿轮转动时通过带动相啮合的四号齿轮与五号齿轮使一号螺纹轴与二号螺纹轴转动,一号螺纹轴与二号螺纹轴转动时带动一号滑块与二号滑块同步向左或向右滑动,此时二号碾碎轮能够左右运动并调整与所述一号碾碎轮之间的距离,当一号滑块左右运动时由于一号弹簧的弹力会使三号滑块上下滑动以带动三号连轴上下滑动,防止二号同步带脱落,当调整完成后向右推动一号把手直至一号锁死块位于一号锁死槽内,当运输废物的楼层较低时碾碎轮之间的距离可以拉长以减小本发明进行碾碎工作的能耗并且减少碾碎的噪声,当楼层较高是碾碎轮之间的距离需要减少以降低废物下落的势能;
第三步 通过遥控器使二号电机通电,此时三号转动轴转动并使圆盘能够拉动特制传送带通过窗台或阳台向下运动,当圆盘运动至地面时通过遥控器是二号电机断电并使一号电磁铁通电,此时对应位置的特制传送带内的二号永磁体被吸引并触发二号传感器,此时特制传送带出现裂口并且二号传感器释放信号使一号电机通电,一号电机通电时带动一号转动轴使一号碾碎轮转动,一号转动轴转动时通过一号同步带使一号连轴转动,一号连轴通过相啮合的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使二号连轴转动,二号连轴转动时通过二号同步带使二号转动轴转动并带动二号碾碎轮转动,此时将建筑装修垃圾放入一号空腔,进入一号空腔的垃圾被碾碎轮碾碎后通过一号挡板滑动至特制传送带被撕开的裂口中并通过特制传送带滑动至低处,二号挡板的作用为防止二号碾碎轮的左右运动使垃圾直接通过二号碾碎轮的右侧向下运动,由于二号电机限制转速使两个碾碎轮的转速得以限制,使得进入特制传送带的建筑垃圾不会有过大的冲击力并冲破其他撕裂排料结构内的两个永磁体使垃圾离开特制传送带,保证了本发明的安全;
第四步 当本发明完成垃圾运输工作时通过遥控器使二号电机反转,此时特制传送带拉动圆盘向上复位直至圆盘触发一号传感器,一号传感器释放信号使一号电机与二号电机断电,此时本发明完成复位。
本发明涉及废物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及其使用方法。
高层楼房在进行装修施工时会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目前建筑垃圾常用的运输方法包括塔吊吊运、电梯运输以及垃圾管道运输,但是其都不适用于已经完成建筑施工的小区内:塔吊吊运以及垃圾管道的建设成本过高,电梯运输建筑垃圾可能会使电梯壁面受损,所以小区内装修垃圾的运输问题亟待解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开口向上的一号空腔,所述一号空腔后侧的所述外壳内设有二号空腔,所述二号空腔后壁上固设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前侧面安装有向前延伸至所述一号空腔内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一号空腔前侧面内的一号转动轴,位于所述一号空腔内的所述一号转动轴上设有一号碾碎轮,所述一号空腔右侧设有与所述二号空腔连通的三号空腔,所述一号空腔前侧设有与所述三号空腔连通的四号空腔,位于所述一号转动轴右侧的所述二号空腔前壁内设有向前延伸至所述一号空腔内的一号矩形孔,所述四号空腔后壁内设有向后延伸至所述一号空腔内与所述一号矩形孔对称的二号矩形孔,所述二号空腔后壁内左右滑动连接有一号滑块并且所述四号空腔前壁内左右滑动连接有二号滑块,所述一号滑块前侧面内转动连接有通过所述一号矩形孔与二号矩形孔转动连接于所述二号滑块后侧面内的二号转动轴,位于所述一号空腔内的所述二号转动轴上设有与所述一号碾碎轮尺寸相等的二号碾碎轮,位于所述二号空腔内的所述一号转动轴与所述二号转动轴通过传动装置进行联动,所述三号空腔内设有能够控制所述一号滑块与所述二号滑块滑动的碾碎调节装置,位于所述一号碾碎轮下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后壁内设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前侧面安装有向前延伸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一号空腔前壁内的三号转动轴,所述三号转动轴上安装有特制传送带,所述一号空腔下侧设有二号空腔,所述二号空腔内设有能够使本发明抬高的抬高装置。
可选的,所述特制传送带的一端固设于所述三号转动轴上并且绕于所述三号转动轴上,所述三号转动轴右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右壁内设有向右贯通的三号矩形孔,所述三号矩形孔右侧设有中空的圆盘,所述特制传送带末端向右通过所述三号矩形孔并张开环设于所述圆盘的内环面上,位于所述特制传送带下侧的所述三号矩形孔前后壁内转动连接有四号转动轴,所述特制传送带内的等间距设有多个撕裂排料机构。
可选的,以所述特制传送带内的一个撕裂排料机构为例,所述撕裂排料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特制传送带内的裂口,所述裂口向右撕裂所述特制传送带形成断带,所述裂口左侧的所述特制传送带内固设有一号永磁体,所述断带的左侧面内固设有二号永磁体。
可选的,位于所述三号矩形孔上侧的所述外壳右壁内固设有能够被所述圆盘触发的一号传感器,位于所述三号矩形孔上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右壁上固设有能够被断带触发的二号传感器,所述二号传感器上侧固设有一号电磁铁,本发明设有能够控制所述二号电机与所述一号电磁铁的遥控器。
可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一号电机右侧的所述二号空腔后壁内的一号连轴,所述一号连轴上安装有一号齿轮并且所述一号连轴的前侧末端安装有与所述一号转动轴连接的一号同步带,所述一号连轴右侧的所述二号空腔后壁内转动连接有二号连轴,所述二号连轴位于所述二号转动轴的左侧并且所述二号连轴上设有与所述一号齿轮啮合的二号齿轮,所述二号连轴与所述二号转动轴之间的所述二号空腔后壁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三号滑块,所述三号滑块的上侧面通过一号弹簧连接于所述二号空腔的顶壁并且所述三号滑块的前侧面内转动连接有三号连轴,所述二号连轴、三号连轴与所述二号转动轴之间通过二号同步带连接。
可选的,所述碾碎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右侧的一号把手,所述一号把手左侧固设有向左延伸至所述三号空腔内的五号转动轴,位于所述三号空腔内的所述五号转动轴上安装有轴套并且位于所述轴套左侧的所述五号转动轴上安装有三号齿轮,位于所述三号齿轮左侧的所述五号转动轴末端固设有一号锁死块,所述三号空腔左壁内设有与所述一号锁死块配合的一号锁死槽,所述三号空腔右壁内转动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二号空腔内的一号螺纹轴,所述一号螺纹轴与所述一号滑块螺纹连接能够使所述一号滑块在所述一号矩形孔的横向范围内左右滑动,所述一号螺纹轴上安装有与所述三号齿轮啮合的四号齿轮,所述三号空腔右壁内转动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四号空腔内的二号螺纹轴,所述二号螺纹轴与所述二号滑块螺纹连接能够使所述二号滑块在所述二号矩形孔的横向范围内左右滑动,所述二号螺纹轴上设有与所述三号齿轮啮合的五号齿轮。
可选的,所述抬高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一号空腔下侧的五号空腔,所述五号空腔内左右对称设有两根支撑柱,以位于左侧的支撑柱为例,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于所述五号空腔的上下壁内并且所述支撑柱向上延伸至所述一号空腔内、向下延伸至所述外壳下侧,位于所述外壳下侧的所述支撑柱下侧末端固设有转动连接于脚架,所述脚架设有前后对称的支撑脚并且所述支撑脚抵接于地面,位于所述五号空腔内的所述支撑柱上螺纹连接有环圈,所述环圈的外环面固设有一号锥齿轮,所述五号空腔右壁内转动连接有六号转动轴,所述六号转动轴上设有与所述两个一号锥齿轮分别啮合的二号锥齿轮,所述六号转动轴位于所述一号锥齿轮的下侧,所述五号空腔左壁内设有向左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环壁内设有二号锁死槽,所述六号转动轴向左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外壳左侧固安装有二号把手,位于所述外壳左侧的所述六号转动轴上安装有锁死装置。
可选的,所述锁死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六号转动轴内的两个位置对称的一号滑槽,以位于上侧的一号滑槽为例,所述一号滑槽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左侧一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一号滑槽内左右滑动连接有四号滑块,所述四号滑块内设有向上开口的二号滑槽,所述二号滑槽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五号滑块,所述五号滑块通过二号弹簧与所述二号滑块下侧面连接,所述五号滑块上侧面的左侧设有按压块,所述五号滑块上侧面的右侧设有与所述二号锁死槽配合的二号锁死块。
可选的,位于所述一号碾碎轮下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前后壁内固设有向右下倾斜的一号挡板,位于所述二号碾碎轮上侧的所述一号空腔右壁上铰接有二号挡板,所述二号挡板的下侧面设有多个滚珠防止所述二号挡板与所述二号碾碎轮之间出现滑动摩擦。
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当需要本发明工作时将本发明搬动至窗台或阳台处并开展安装工作,首先转动二号把手,二号把手转动时通过六号转动轴带动二号锥齿轮转动,二号锥齿轮通过相啮合的一号锥齿轮带动环圈转动,此时与环圈螺纹连接的支撑柱能够上下运动并使本发明的外壳相对于地面上下调整位置,直至三号矩形孔的下侧面高于窗台时,工作人员用手按压按压块并向右推动,此时四号滑块向右滑动直至运动到一号滑槽右侧末端时松开手,此时由于二号弹簧的弹力使五号滑块向上滑动并带动二号锁死块位于二号锁死槽内,此时本发明完成安装并且此时按压块仍位于外壳的左侧;
第二步 当本发明需要调整碾碎轮之间的距离时工作人员向右拉动一号把手直至轴套抵接于三号空腔的右壁,此时转动一号把手,一号把手转动时带动三号齿轮,三号齿轮转动时通过带动相啮合的四号齿轮与五号齿轮使一号螺纹轴与二号螺纹轴转动,一号螺纹轴与二号螺纹轴转动时带动一号滑块与二号滑块同步向左或向右滑动,此时二号碾碎轮能够左右运动并调整与所述一号碾碎轮之间的距离,当一号滑块左右运动时由于一号弹簧的弹力会使三号滑块上下滑动以带动三号连轴上下滑动,防止二号同步带脱落,当调整完成后向右推动一号把手直至一号锁死块位于一号锁死槽内,当运输废物的楼层较低时碾碎轮之间的距离可以拉长以减小本发明进行碾碎工作的能耗并且减少碾碎的噪声,当楼层较高是碾碎轮之间的距离需要减少以降低废物下落的势能;
第三步 通过遥控器使二号电机通电,此时三号转动轴转动并使圆盘能够拉动特制传送带通过窗台或阳台向下运动,当圆盘运动至地面时通过遥控器是二号电机断电并使一号电磁铁通电,此时对应位置的特制传送带内的二号永磁体被吸引并触发二号传感器,此时特制传送带出现裂口并且二号传感器释放信号使一号电机通电,一号电机通电时带动一号转动轴使一号碾碎轮转动,一号转动轴转动时通过一号同步带使一号连轴转动,一号连轴通过相啮合的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使二号连轴转动,二号连轴转动时通过二号同步带使二号转动轴转动并带动二号碾碎轮转动,此时将建筑装修垃圾放入一号空腔,进入一号空腔的垃圾被碾碎轮碾碎后通过一号挡板滑动至特制传送带被撕开的裂口中并通过特制传送带滑动至低处,二号挡板的作用为防止二号碾碎轮的左右运动使垃圾直接通过二号碾碎轮的右侧向下运动,由于二号电机限制转速使两个碾碎轮的转速得以限制,使得进入特制传送带的建筑垃圾不会有过大的冲击力并冲破其他撕裂排料结构内的两个永磁体使垃圾离开特制传送带,保证了本发明的安全;
第四步 当本发明完成垃圾运输工作时通过遥控器使二号电机反转,此时特制传送带拉动圆盘向上复位直至圆盘触发一号传感器,一号传感器释放信号使一号电机与二号电机断电,此时本发明完成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有碾压机构,能够防止大块的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势能以损坏本发明以及威胁地面工作人员;
本发明具有调节功能,能够根据不同高度的楼层对本发明的软管的长度进行调节使本发明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高层建筑,具有适用范围广泛的优点;
本发明能够被无线信号控制并且能够通过无线信号在完成垃圾运输工作后自动复位。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撕裂排料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五号空腔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二号空腔的仰视图;
图7是图5中二号空腔的放大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包括外壳11,所述外壳11内设有开口向上的一号空腔91,所述一号空腔91后侧的所述外壳11内设有二号空腔92,所述二号空腔92后壁上固设有一号电机12,所述一号电机12的前侧面安装有向前延伸至所述一号空腔91内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一号空腔91前侧面内的一号转动轴13,位于所述一号空腔91内的所述一号转动轴13上设有一号碾碎轮14,所述一号空腔93右侧设有与所述二号空腔92连通的三号空腔93,所述一号空腔91前侧设有与所述三号空腔93连通的四号空腔94,位于所述一号转动轴13右侧的所述二号空腔92前壁内设有向前延伸至所述一号空腔91内的一号矩形孔81,所述四号空腔94后壁内设有向后延伸至所述一号空腔91内与所述一号矩形孔81对称的二号矩形孔82,所述二号空腔92后壁内左右滑动连接有一号滑块15并且所述四号空腔94前壁内左右滑动连接有二号滑块16,所述一号滑块15前侧面内转动连接有通过所述一号矩形孔81与二号矩形孔82转动连接于所述二号滑块16后侧面内的二号转动轴17,位于所述一号空腔91内的所述二号转动轴17上设有与所述一号碾碎轮14尺寸相等的二号碾碎轮18,位于所述二号空腔92内的所述一号转动轴13与所述二号转动轴17通过传动装置101进行联动,所述三号空腔93内设有能够控制所述一号滑块15与所述二号滑块16滑动的碾碎调节装置102,位于所述一号碾碎轮14下侧的所述一号空腔91后壁内设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前侧面安装有向前延伸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一号空腔91前壁内的三号转动轴19,所述三号转动轴19上安装有特制传送带20,所述一号空腔91下侧设有二号空腔92,所述二号空腔92内设有能够使本发明抬高的抬高装置103,本发明设有能够控制所述二号电机与所述一号电磁铁28的遥控器。
优选的,所述特制传送带20的一端固设于所述三号转动轴19上并且绕于所述三号转动轴19上,所述三号转动轴19右侧的所述一号空腔91右壁内设有向右贯通的三号矩形孔83,所述三号矩形孔83右侧设有中空的圆盘21,所述特制传送带20末端向右通过所述三号矩形孔83并张开环设于所述圆盘21的内环面上,位于所述特制传送带20下侧的所述三号矩形孔83前后壁内转动连接有四号转动轴22,所述特制传送带20内的等间距设有多个撕裂排料机构105。
优选的,以所述特制传送带20内的一个撕裂排料机构105为例,所述撕裂排料结构105包括位于所述特制传送带20内的裂口23,所述裂口23向右撕裂所述特制传送带20形成断带25,所述裂口23左侧的所述特制传送带20内固设有一号永磁体24,所述断带25的左侧面内固设有二号永磁体26。
优选的,位于所述三号矩形孔83上侧的所述外壳11右壁内固设有能够被所述圆盘21触发的一号传感器27,位于所述三号矩形孔83上侧的所述一号空腔91右壁上固设有能够被断带25触发的二号传感器29,所述二号传感器29上侧固设有一号电磁铁28。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101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一号电机12右侧的所述二号空腔92后壁内的一号连轴30,所述一号连轴30上安装有一号齿轮31并且所述一号连轴30的前侧末端安装有与所述一号转动轴13连接的一号同步带32,所述一号连轴30右侧的所述二号空腔92后壁内转动连接有二号连轴33,所述二号连轴33位于所述二号转动轴17的左侧并且所述二号连轴33上设有与所述一号齿轮31啮合的二号齿轮34,所述二号连轴33与所述二号转动轴17之间的所述二号空腔92后壁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三号滑块35,所述三号滑块35的上侧面通过一号弹簧37连接于所述二号空腔92的顶壁并且所述三号滑块35的前侧面内转动连接有三号连轴36,所述二号连轴33、三号连轴36与所述二号转动轴17之间通过二号同步带38连接。
优选的,所述碾碎调节装置102包括位于所述外壳11右侧的一号把手39,所述一号把手39左侧固设有向左延伸至所述三号空腔93内的五号转动轴40,位于所述三号空腔93内的所述五号转动轴40上安装有轴套41并且位于所述轴套41左侧的所述五号转动轴40上安装有三号齿轮42,位于所述三号齿轮42左侧的所述五号转动轴40末端固设有一号锁死块43,所述三号空腔93左壁内设有与所述一号锁死块43配合的一号锁死槽44,所述三号空腔93右壁内转动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二号空腔92内的一号螺纹轴45,所述一号螺纹轴45与所述一号滑块15螺纹连接能够使所述一号滑块15在所述一号矩形孔81的横向范围内左右滑动,所述一号螺纹轴45上安装有与所述三号齿轮42啮合的四号齿轮46,所述三号空腔93右壁内转动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四号空腔94内的二号螺纹轴48,所述二号螺纹轴48与所述二号滑块16螺纹连接能够使所述二号滑块16在所述二号矩形孔82的横向范围内左右滑动,所述二号螺纹轴48上设有与所述三号齿轮42啮合的五号齿轮47。
优选的,所述抬高装置103包括位于所述一号空腔91下侧的五号空腔95,所述五号空腔95内左右对称设有两根支撑柱49,以位于左侧的支撑柱49为例,所述支撑柱49转动连接于所述五号空腔95的上下壁内并且所述支撑柱49向上延伸至所述一号空腔91内、向下延伸至所述外壳11下侧,位于所述外壳11下侧的所述支撑柱49下侧末端固设有转动连接于脚架,所述脚架设有前后对称的支撑脚并且所述支撑脚抵接于地面,位于所述五号空腔95内的所述支撑柱49上螺纹连接有环圈50,所述环圈50的外环面固设有一号锥齿轮51,所述五号空腔95右壁内转动连接有六号转动轴52,所述六号转动轴52上设有与所述两个一号锥齿轮51分别啮合的二号锥齿轮53,所述六号转动轴52位于所述一号锥齿轮51的下侧,所述五号空腔95左壁内设有向左贯通的通孔54,所述通孔54环壁内设有二号锁死槽55,所述六号转动轴52向左通过所述通孔54延伸至所述外壳11左侧固安装有二号把手56,位于所述外壳11左侧的所述六号转动轴52上安装有锁死装置106。
优选的,所述锁死装置106包括位于所述六号转动轴52内的两个位置对称的一号滑槽66,以位于上侧的一号滑槽66为例,所述一号滑槽66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11左侧一部分位于所述通孔54内,所述一号滑槽66内左右滑动连接有四号滑块57,所述四号滑块57内设有向上开口的二号滑槽58,所述二号滑槽58内上下滑动连接有五号滑块60,所述五号滑块60通过二号弹簧59与所述二号滑块58下侧面连接,所述五号滑块60上侧面的左侧设有按压块61,所述五号滑块60上侧面的右侧设有与所述二号锁死槽55配合的二号锁死块62。
优选的,位于所述一号碾碎轮14下侧的所述一号空腔91前后壁内固设有向右下倾斜的一号挡板63,位于所述二号碾碎轮18上侧的所述一号空腔91右壁上铰接有二号挡板64,所述二号挡板64的下侧面设有多个滚珠65防止所述二号挡板64与所述二号碾碎轮18之间出现滑动摩擦。
一种建筑废物运输机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当需要本发明工作时将本发明搬动至窗台或阳台处并开展安装工作,首先转动二号把手56,二号把手56转动时通过六号转动轴52带动二号锥齿轮53转动,二号锥齿轮53通过相啮合的一号锥齿轮51带动环圈50转动,此时与环圈50螺纹连接的支撑柱49能够上下运动并使本发明的外壳11相对于地面上下调整位置,直至三号矩形孔83的下侧面高于窗台时,工作人员用手按压按压块61并向右推动,此时四号滑块57向右滑动直至运动到一号滑槽66右侧末端时松开手,此时由于二号弹簧59的弹力使五号滑块60向上滑动并带动二号锁死块62位于二号锁死槽55内,此时本发明完成安装并且此时按压块61仍位于外壳11的左侧;
第二步 当本发明需要调整碾碎轮之间的距离时工作人员向右拉动一号把手39直至轴套41抵接于三号空腔93的右壁,此时转动一号把手39,一号把手39转动时带动三号齿轮42,三号齿轮42转动时通过带动相啮合的四号齿轮46与五号齿轮47使一号螺纹轴45与二号螺纹轴48转动,一号螺纹轴45与二号螺纹轴48转动时带动一号滑块15与二号滑块16同步向左或向右滑动,此时二号碾碎轮18能够左右运动并调整与所述一号碾碎轮14之间的距离,当一号滑块15左右运动时由于一号弹簧37的弹力会使三号滑块35上下滑动以带动三号连轴36上下滑动,防止二号同步带38脱落,当调整完成后向右推动一号把手39直至一号锁死块43位于一号锁死槽44内,当运输废物的楼层较低时碾碎轮之间的距离可以拉长以减小本发明进行碾碎工作的能耗并且减少碾碎的噪声,当楼层较高是碾碎轮之间的距离需要减少以降低废物下落的势能;
第三步 通过遥控器使二号电机通电,此时三号转动轴19转动并使圆盘21能够拉动特制传送带20通过窗台或阳台向下运动,当圆盘21运动至地面时通过遥控器是二号电机断电并使一号电磁铁28通电,此时对应位置的特制传送带20内的二号永磁体26被吸引并触发二号传感器29,此时特制传送带29出现裂口并且二号传感器29释放信号使一号电机12通电,一号电机12通电时带动一号转动轴13使一号碾碎轮14转动,一号转动轴13转动时通过一号同步带32使一号连轴30转动,一号连轴30通过相啮合的一号齿轮31与二号齿轮34使二号连轴33转动,二号连轴33转动时通过二号同步带38使二号转动轴17转动并带动二号碾碎轮18转动,此时将建筑装修垃圾放入一号空腔91,进入一号空腔91的垃圾被碾碎轮碾碎后通过一号挡板滑动至特制传送带20被撕开的裂口中并通过特制传送带20滑动至低处,二号挡板64的作用为防止二号碾碎轮18的左右运动使垃圾直接通过二号碾碎轮18的右侧向下运动,由于二号电机12限制转速使两个碾碎轮的转速得以限制,使得进入特制传送带的建筑垃圾不会有过大的冲击力并冲破其他撕裂排料结构105内的两个永磁体使垃圾离开特制传送带20,保证了本发明的安全;
第四步 当本发明完成垃圾运输工作时通过遥控器使二号电机反转,此时特制传送带20拉动圆盘21向上复位直至圆盘21触发一号传感器27,一号传感器27释放信号使一号电机12与二号电机断电,此时本发明完成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发布于:2023-04-01 22:18: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54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