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特种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攀登突击车用
战术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2.攀登突击车是用于乘员快速攀登飞机、楼房、围墙,使乘员迅速到达不同高度位置的特种车辆,从而实现乘员及装备的快速运输。目前的攀登突击车主要包括运载车、架设在车体上方的突击桁架和在突击桁架上旋转升降的举升坡以及沿举升坡伸缩的延伸坡,其上一般还设置
有一战术平台,其中延伸坡与战术平台是实现对接登陆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战术平台和延伸坡之间只能依靠人工实现翻转,操作繁琐,大大影响到乘员攀登和突击的效率。另外,还有一个难题是:由于油缸的直线行程无法简单地使战术平台进行大于180
°
的旋转,若要在轴端安装减速机和电机进行旋转,又会占用较大空间,从而不利于乘员的通过和延伸坡的伸缩。
3.已有技术中,如中国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527497a所提供的一种“警用攀登突击车”,又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501762u所公开的一种“警用攀登突击车”,还有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343967u所揭露的一种“警用突击车攀登梯架移动平台”,但均存在上述的战术平台旋转角度有限以及旋转困难的问题。
4.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通过驱动油缸和旋转结构使战术平台能快速自动地实现翻转且翻转角度大于180
°
。为此,本技术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战术平台结构,有助于改进战术平台与延伸坡之间的旋转结构使油缸能够推动战术平台自动翻转并与高地之间实现无缝对接,有利于提高乘员的攀登和突击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包括一战术平台和一与战术平台铰接的延伸坡,
所述的延伸坡在朝向战术平台一端的中部固定有一延伸坡铰接座,所述的战术平台在朝向延伸坡一端的中部固定有一战术平台铰接座,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与战术平台铰接座之间通过一对三角板和一连杆连接,所述的三角板的上端与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而下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与战术平台铰接座铰接,在所述的延伸坡的下方安装有一液压油缸,该液压油缸的一端与延伸坡铰接、而另一端构成有一油缸推杆,所述油缸推杆向前延伸并与三角板后端中部铰接,所述的一对三角板对称设置并且分别夹持在连杆和油缸推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油缸推杆控制三角板的旋转使连杆带动战术平台转动,并使所述的战术平台与延伸坡之间的旋转角度在0
°
~220
°
。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在朝向战术平台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腔,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腔内沿左右方向设置有一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轴,所述的三角板的上端分别旋转地设置在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轴上,所
述的延伸坡铰接座在朝向延伸坡的一侧中部开设有一延伸坡铰接座让位口,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左右两侧在背离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腔的位置处分别上下间隔设置有至少两块加强板,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与延伸坡之间通过一组延伸坡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战术平台包括一对战术平台侧梁、一焊固在两战术平台侧梁之间并位于战术平台侧梁前端的战术平台前梁、一焊固在两战术平台侧梁之间并位于战术平台侧梁后端的战术平台后梁,所述的战术平台铰接座固定在战术平台后梁的后侧面上,所述的战术平台前梁在朝向战术平台后梁的一侧构成有一战术平台前梁架,所述的战术平台后梁在朝向战术平台前梁的一侧构成有一战术平台后梁架,所述的战术平台前梁架和战术平台后梁架之间搁置有一组战术平台踏板,一组所述的战术平台踏板沿左右方向依次贴靠排列并且两端分别与战术平台前梁架和战术平台后梁架固定。
9.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延伸坡包括一对延伸坡侧梁、一焊固在两延伸坡侧梁之间并位于延伸坡侧梁前端的延伸坡前梁、一焊固在两延伸坡侧梁之间并位于延伸坡侧梁后端的延伸坡后梁,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固定在延伸坡前梁中部的位置处,所述的延伸坡前梁中部下方开设有一延伸坡前梁让位口,两所述的延伸坡侧梁之间从前往后还依次间隔焊固有一油缸安装梁、一第一延伸坡梁架、一第二延伸坡梁架、一加强梁、一第三延伸坡梁架和一第四延伸坡梁架,所述的第一延伸坡梁架和第二延伸坡梁架呈l形且相互抵靠固定并位于油缸安装梁的斜上方,所述的第三延伸坡梁架和第四延伸坡梁架同样呈l形并相互抵靠固定并位于加强梁的斜上方,所述的延伸坡前梁在朝向延伸坡后梁的一侧构成有一延伸坡前梁架,所述的延伸坡前梁架和第一延伸坡梁架的水平面之间搁置有一组延伸坡前踏板,所述的第二延伸坡梁架和第三延伸坡梁架的水平面之间搁置有一组延伸坡后踏板,一组所述的延伸坡前踏板沿左右方向依次贴靠排列并且两端分别与延伸坡前梁架和第一延伸坡梁架构为固定连接,一组所述的延伸坡后踏板沿左右方向依次贴靠排列并且两端分别与第二延伸坡梁架和第三延伸坡梁架构为固定连接,所述的油缸安装梁在朝向延伸坡前梁一侧的中部固定有一油缸铰接座,所述的液压油缸的一端构成有一铰接耳,所述的铰接耳旋转地设置在油缸铰接座上。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延伸坡前梁前侧面上位于延伸坡铰接座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分别安装有一延伸坡梯支架,所述的延伸坡梯支架上端向上延伸并构成有一延伸坡梯支架开口、而下端被一对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夹持,所述的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通过一对延伸坡梯支架销轴将延伸坡梯支架固定,所述的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分别通过一对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螺栓与延伸坡前梁固定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延伸坡侧梁在朝向外的一侧沿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延伸坡侧梁滑槽,所述的延伸坡侧梁在前端的延伸坡侧梁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延伸坡铰接组件,所述的战术平台在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焊固有一与延伸坡铰接组件相互铰接的战术平台铰接板,所述的延伸坡铰接组件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延伸坡铰接板、一设置在两延伸坡铰接板之间并位于延伸坡侧梁滑槽内的垫板和一组依次穿过延伸坡铰接板、垫板和对应一侧的延伸坡侧梁相固定的延伸坡铰接螺栓,两所述的延伸坡铰接板的一端分别向前并向上延伸出延伸坡侧梁滑槽并在端部之间设置有一延伸坡铰接轴,两所述的延伸坡铰接板之间还构成有一铰接间隙,所述的战术平台铰接板的一端伸入铰接间隙
内并通过端部构成的一战术平台铰接板孔与延伸坡铰接轴旋转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战术平台的前端下方沿左右方向固定有一缓冲垫,该缓冲垫通过一组缓冲垫固定螺栓与战术平台的前侧面和前端下侧面固定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战术平台的前端上侧面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一对战术平台梯前支架,所述的战术平台的后端下侧面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一对战术平台梯后支架。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延伸坡梁架和第四延伸坡梁架的中部下方固定有一伸缩推缸连接座。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战术平台和延伸坡的上表面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的防滑结构为铺设防滑垫、在平台上表面构成有凸起颗粒或者是在平台表面上开设凹槽中的一种。
1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战术平台和延伸坡之间通过三角板和连杆连接以及由油缸推杆推动的旋转结构,因而油缸能够驱动三角板和连杆使战术平台和延伸坡在0
°
~220
°
角度之间自由调整,从而可实现与目标高地的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乘员攀登和突击的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应用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战术平台、11. 战术平台侧梁、12. 战术平台前梁、121. 战术平台前梁架、13. 战术平台后梁、131. 战术平台后梁架、14.缓冲垫、141.缓冲垫固定螺栓、15. 战术平台铰接座、16. 战术平台铰接板、161. 战术平台铰接板孔、17. 战术平台梯前支架、18. 战术平台梯后支架、19. 战术平台踏板;2.延伸坡、21. 延伸坡侧梁、211. 延伸坡侧梁滑槽、22. 延伸坡前梁、221. 延伸坡前梁架、222.延伸坡前梁让位口、23. 延伸坡后梁、24.油缸安装梁、25.加强梁、26a.第一延伸坡梁架、26b.第二延伸坡梁架、26c.第三延伸坡梁架、26d.第四延伸坡梁架、27.延伸坡前踏板、28.延伸坡后踏板、29.伸缩推缸连接座;3.油压油缸、31.油缸推杆、32.铰接耳、321.油缸铰接座;4.延伸坡铰接组件、41. 延伸坡铰接板、42.铰接间隙、43.垫板、44. 延伸坡铰接轴、45. 延伸坡铰接螺栓;5. 延伸坡铰接座、51. 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腔、52. 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轴、53. 延伸坡铰接座让位口、54.加强板、55. 延伸坡固定螺栓;6.三角板;7.连杆;8.延伸坡梯支架、81.延伸坡梯支架开口、82.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83. 延伸坡梯支架销轴、84. 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螺栓;9.运载车、91.桁架、92.举升坡平台、93.伸缩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7.实施例一
28.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图3、图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包括一战术平台1和一与战术平台1铰接的延伸坡2,前述的延伸坡2在朝向战术平台1一端的中部固定有一延伸坡铰接座5,前述的战术平台1在朝向延伸坡2一端的中部固定有一战术平台铰接座15,前述的延伸坡铰接座5与战术平台铰接座15之间通过一对三角板6和一连杆7连接,前述的三角板6的上端与延伸坡铰接座5铰接、而下端与连杆7的一端铰接,前述的连杆7的另一端与战术平台铰接座15铰接,前述的延伸坡2的下方安装有一液压油缸3,该液压油缸3的一端与延伸坡2铰接、而另一端构成有一油缸推杆31,前述油缸推杆31向前延伸并与三角板6后端中部铰接,前述的一对三角板6对称设置并且分别夹持在连杆7和油缸推杆31的左右两侧,前述的油缸推杆31控制三角板6的旋转使连杆7带动战术平台1转动,并使前述的战术平台1与延伸坡2之间的旋转角度在0
°
~220
°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液压油缸3的油缸推杆31收缩至极限位置时,前述战术平台1与延伸坡2之间的夹角为220
°
(如图3所示)。
29.前述的延伸坡铰接座5在朝向战术平台1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腔51,前述的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腔51内沿左右方向设置有一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轴52,前述的三角板6的上端分别旋转地设置在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轴52上,前述的延伸坡铰接座5在朝向延伸坡2的一侧中部开设有一延伸坡铰接座让位口53,前述的延伸坡铰接座5左右两侧在背离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腔51的位置处分别上下间隔设置有至少两块加强板54,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加强板54的数量分别示意了三块,前述的延伸坡铰接座5与延伸坡2之间通过一组延伸坡固定螺栓55固定连接。
30.前述的战术平台1包括一对战术平台侧梁11、一焊固在两战术平台侧梁11之间并位于战术平台侧梁11前端的战术平台前梁12、一焊固在两战术平台侧梁11之间并位于战术平台侧梁11后端的战术平台后梁13,前述的战术平台铰接座15固定在战术平台后梁13的后侧面上,前述的战术平台前梁12在朝向战术平台后梁13一侧构成有一战术平台前梁架121,前述的战术平台后梁13在朝向战术平台前梁12一侧构成有一战术平台后梁架131,前述的战术平台前梁架121和战术平台后梁架131之间搁置有一组战术平台踏板19,一组前述的战术平台踏板19沿左右方向依次贴靠排列并且两端分别与战术平台前梁架121和战术平台后梁架131通过紧固件固定。
31.前述的延伸坡2包括一对延伸坡侧梁21、一焊固在两延伸坡侧梁21之间并位于延伸坡侧梁21前端的延伸坡前梁22、一焊固在两延伸坡侧梁21之间并位于延伸坡侧梁21后端的延伸坡后梁23,前述的延伸坡铰接座5固定在延伸坡前梁22中部的位置处,前述的延伸坡前梁22中部下方开设有一延伸坡前梁让位口222,前述延伸坡铰接座让位口53的位置与延伸坡前梁让位口222的位置相对应,从而使液压油缸3与三角板6在旋转时不会与延伸坡铰接座5和延伸坡前梁22发生阻碍,两前述的延伸坡侧梁21之间从前往后还依次间隔焊固有
一油缸安装梁24、一第一延伸坡梁架26a、一第二延伸坡梁架26b、一加强梁25、一第三延伸坡梁架26c和一第四延伸坡梁架26d,前述的第一延伸坡梁架26a和第二延伸坡梁架26b呈l形且相互抵靠固定并位于油缸安装梁24的斜上方,前述的第三延伸坡梁架26c和第四延伸坡梁架26d同样呈l形并相互抵靠固定并位于加强梁25的斜上方,前述固定的方式不是任何限制,可以是焊接或紧固件固定等,前述的延伸坡前梁22在朝向延伸坡后梁23的一侧构成有一延伸坡前梁架221,前述的延伸坡前梁架221和第一延伸坡梁架26a的水平面之间搁置有一组延伸坡前踏板27,前述的第二延伸坡梁架26b和第三延伸坡梁架26c的水平面之间搁置有一组延伸坡后踏板28,一组前述的延伸坡前踏板27沿左右方向依次贴靠排列并且两端分别与延伸坡前梁架221和第一延伸坡梁架26a通过紧固件构为固定连接,一组前述的延伸坡后踏板28沿左右方向依次贴靠排列并且两端分别与第二延伸坡梁架26b和第三延伸坡梁架26c通过紧固件构为固定连接,前述的油缸安装梁24在朝向延伸坡前梁22一侧的中部固定有一油缸铰接座321,前述的液压油缸3的一端构成有一铰接耳32,前述的铰接耳32旋转地设置在油缸铰接座321上。前述的第三延伸坡梁架26c和第四延伸坡梁架26d的中部下方固定有一伸缩推缸连接座29。
32.前述的延伸坡前梁22前侧面上位于延伸坡铰接座5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分别安装有一延伸坡梯支架8,前述的延伸坡梯支架8上端向上延伸并构成有一延伸坡梯支架开口81、而下端被一对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82夹持,前述的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82通过一对延伸坡梯支架销轴83将延伸坡梯支架8固定,前述的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82分别通过一对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螺栓84与延伸坡前梁22构为固定连接。
33.前述的延伸坡侧梁21在朝向外的一侧沿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延伸坡侧梁滑槽211,在延伸坡侧梁21前端的延伸坡侧梁滑槽211内分别设置有一延伸坡铰接组件4,在前述战术平台1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焊固有一与延伸坡铰接组件4相互铰接的战术平台铰接板16,前述的延伸坡铰接组件4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延伸坡铰接板41、一设置在两延伸坡铰接板41之间并位于延伸坡侧梁滑槽211内的垫板43和一组依次穿过延伸坡铰接板41、垫板43和对应一侧延伸坡侧梁21固定连接的延伸坡铰接螺栓45,两前述的延伸坡铰接板41的一端分别向前并向上延伸出延伸坡侧梁滑槽211并在端部之间设置有一延伸坡铰接轴44,两前述的延伸坡铰接板41之间还构成有一铰接间隙42,前述的战术平台铰接板16的一端伸入铰接间隙42内并通过端部构成的一战术平台铰接板孔161与延伸坡铰接轴44旋转连接。
34.前述的战术平台1的前端下方沿左右方向固定有一缓冲垫14,该缓冲垫14通过一组缓冲垫固定螺栓141与战术平台1的前侧面和前端下侧面固定连接。前述的战术平台1的前端上侧面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一对战术平台梯前支架17,前述的战术平台1的后端下侧面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一对战术平台梯后支架18。前述的战术平台梯前支架17和战术平台梯后支架18以及延伸坡梯支架8在特殊情况下能够架设冲锋梯辅助乘员进行攀登突击。
35.前述的战术平台1和延伸坡2的上表面上设有防滑结构,前述的防滑结构为铺设防滑垫、在平台上表面构成有凸起颗粒或者是在平台表面上开设凹槽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前述防滑结构优选为平台表面构成凸起颗粒的结构(图中未示出)。
36.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3和图7,其中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应用例结构示意图,攀登突击车运载车9的上方构成有桁架91,桁架91的中部铰接有举升坡92,前述的延伸坡2通过
延伸坡侧梁滑槽211滑动地设置在举升坡92内,前述延伸坡2与举升坡92之间连接有一伸缩油缸93,伸缩油缸93的一端与举升坡92的旋转轴轴端铰接、另一端与伸缩推缸连接座29铰接,当需要进行攀登突击任务时,举升坡92通过推缸旋转上升一定角度,伸缩油缸93推动前述的战术平台1和延伸坡2滑出举升坡92,直至战术平台1位于与目标地相仿的高度后,再驱动前述液压油缸3的油缸推杆31收缩,使三角板6围绕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轴52逆时针旋转,前述的三角板6在旋转过程中拉动连杆7,使战术平台铰接座15以及战术平台1围绕延伸坡铰接轴44逆时针旋转,直至前述的战术平台1展开至图3所示的角度并搁置到目标地的边沿位置即可。本实用新型由液压油缸3驱动,通过连杆7、三角板6、延伸坡铰接组件4和战术平台铰接板16组成的旋转结构,实现了战术平台1与延伸坡2之间大于180度的旋转运动。
37.实施例二
38.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4,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前述液压油缸3的油缸推杆31伸出使三角板6围绕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轴52顺时针旋转,前述的三角板6在旋转过程中推动连杆7使战术平台铰接座15以及战术平台1围绕延伸坡铰接轴44顺时针旋转,直至前述的战术平台1折叠至图4所示的角度,使前述战术平台1与延伸坡2之间的夹角为0
°
,即战术平台1与延伸坡2呈同向的平行状态。
39.实施例三
40.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5,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前述液压油缸3的油缸推杆31伸出使三角板6围绕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轴52逆时针旋转,前述的三角板6在旋转过程中拉动连杆7使战术平台铰接座15以及战术平台1围绕延伸坡铰接轴44逆时针旋转,直至前述的战术平台1展开至图5所示的角度,即前述战术平台1与延伸坡2之间的夹角为160
°
。
技术特征:
1.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包括一战术平台(1)和一与战术平台(1)铰接的延伸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坡(2)在朝向战术平台(1)一端的中部固定有一延伸坡铰接座(5),所述的战术平台(1)在朝向延伸坡(2)一端的中部固定有一战术平台铰接座(15),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5)与战术平台铰接座(15)之间通过一对三角板(6)和一连杆(7)连接,所述的三角板(6)的上端与延伸坡铰接座(5)铰接、而下端与连杆(7)的一端铰接,所述的连杆(7)的另一端与战术平台铰接座(15)铰接,在所述的延伸坡(2)的下方安装有一液压油缸(3),该液压油缸(3)的一端与延伸坡(2)铰接、而另一端构成有一油缸推杆(31),所述油缸推杆(31)向前延伸并与三角板(6)后端中部铰接,所述的一对三角板(6)对称设置并且分别夹持在连杆(7)和油缸推杆(3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油缸推杆(31)控制三角板(6)的旋转使连杆(7)带动战术平台(1)转动,并使所述的战术平台(1)与延伸坡(2)之间的旋转角度在0
°
~22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5)在朝向战术平台(1)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腔(51),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腔(51)内沿左右方向设置有一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轴(52),所述的三角板(6)的上端分别旋转地设置在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轴(52)上,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5)在朝向延伸坡(2)的一侧中部开设有一延伸坡铰接座让位口(53),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5)左右两侧在背离延伸坡铰接座铰接腔(51)的位置处分别上下间隔设置有至少两块加强板(54),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5)与延伸坡(2)之间通过一组延伸坡固定螺栓(5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战术平台(1)包括一对战术平台侧梁(11)、一焊固在两战术平台侧梁(11)之间并位于战术平台侧梁(11)前端的战术平台前梁(12)、一焊固在两战术平台侧梁(11)之间并位于战术平台侧梁(11)后端的战术平台后梁(13),所述的战术平台铰接座(15)固定在战术平台后梁(13)的后侧面上,所述的战术平台前梁(12)在朝向战术平台后梁(13)的一侧构成有一战术平台前梁架(121),所述的战术平台后梁(13)在朝向战术平台前梁(12)的一侧构成有一战术平台后梁架(131),所述的战术平台前梁架(121)和战术平台后梁架(131)之间搁置有一组战术平台踏板(19),一组所述的战术平台踏板(19)沿左右方向依次贴靠排列并且两端分别与战术平台前梁架(121)和战术平台后梁架(131)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坡(2)包括一对延伸坡侧梁(21)、一焊固在两延伸坡侧梁(21)之间并位于延伸坡侧梁(21)前端的延伸坡前梁(22)、一焊固在两延伸坡侧梁(21)之间并位于延伸坡侧梁(21)后端的延伸坡后梁(23),所述的延伸坡铰接座(5)固定在延伸坡前梁(22)中部的位置处,所述的延伸坡前梁(22)中部下方开设有一延伸坡前梁让位口(222),两所述的延伸坡侧梁(21)之间从前往后还依次间隔焊固有一油缸安装梁(24)、一第一延伸坡梁架(26a)、一第二延伸坡梁架(26b)、一加强梁(25)、一第三延伸坡梁架(26c)和一第四延伸坡梁架(26d),所述的第一延伸坡梁架(26a)和第二延伸坡梁架(26b)呈l形且相互抵靠固定并位于油缸安装梁(24)的斜上方,所述的第三延伸坡梁架(26c)和第四延伸坡梁架(26d)同样呈l形并相互抵靠固定并位于加强梁(25)的斜上方,所述的延伸坡前梁(22)在朝向延伸坡后梁(23)的一侧构成有一延伸坡前梁架(221),所述的延伸坡前梁架(221)和第一延伸坡梁架(26a)的水平面之间搁置有一组延伸坡前踏板(27),所述的第二延伸坡梁架(26b)和第三延伸坡梁架(26c)的水平面之间搁置有一组延伸坡后踏板(28),一组所述的延伸坡前踏板(27)沿左右方向依次贴靠排列并且两端
分别与延伸坡前梁架(221)和第一延伸坡梁架(26a)构为固定连接,一组所述的延伸坡后踏板(28)沿左右方向依次贴靠排列并且两端分别与第二延伸坡梁架(26b)和第三延伸坡梁架(26c)构为固定连接,所述的油缸安装梁(24)在朝向延伸坡前梁(22)一侧的中部固定有一油缸铰接座(321),所述的液压油缸(3)的一端构成有一铰接耳(32),所述的铰接耳(32)旋转地设置在油缸铰接座(32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坡前梁(22)前侧面上位于延伸坡铰接座(5)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分别安装有一延伸坡梯支架(8),所述的延伸坡梯支架(8)上端向上延伸并构成有一延伸坡梯支架开口(81)、而下端被一对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82)夹持,所述的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82)通过一对延伸坡梯支架销轴(83)将延伸坡梯支架(8)固定,所述的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82)分别通过一对延伸坡梯支架固定座螺栓(84)与延伸坡前梁(22)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坡侧梁(21)在朝向外的一侧沿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延伸坡侧梁滑槽(211),所述的延伸坡侧梁(21)在前端的延伸坡侧梁滑槽(211)内分别设置有一延伸坡铰接组件(4),所述的战术平台(1)在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焊固有一与延伸坡铰接组件(4)相互铰接的战术平台铰接板(16),所述的延伸坡铰接组件(4)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延伸坡铰接板(41)、一设置在两延伸坡铰接板(41)之间并位于延伸坡侧梁滑槽(211)内的垫板(43)和一组依次穿过延伸坡铰接板(41)、垫板(43)和对应一侧的延伸坡侧梁(21)相固定的延伸坡铰接螺栓(45),两所述的延伸坡铰接板(41)的一端分别向前并向上延伸出延伸坡侧梁滑槽(211)并在端部之间设置有一延伸坡铰接轴(44),两所述的延伸坡铰接板(41)之间还构成有一铰接间隙(42),所述的战术平台铰接板(16)的一端伸入铰接间隙(42)内并通过端部构成的一战术平台铰接板孔(161)与延伸坡铰接轴(44)旋转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战术平台(1)的前端下方沿左右方向固定有一缓冲垫(14),该缓冲垫(14)通过一组缓冲垫固定螺栓(141)与战术平台(1)的前侧面和前端下侧面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战术平台(1)的前端上侧面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一对战术平台梯前支架(17),所述的战术平台(1)的后端下侧面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一对战术平台梯后支架(18)。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延伸坡梁架(26c)和第四延伸坡梁架(26d)的中部下方固定有一伸缩推缸连接座(29)。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战术平台(1)和延伸坡(2)的上表面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的防滑结构为铺设防滑垫、在平台上表面构成有凸起颗粒或者是在平台表面上开设凹槽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
一种战术平台结构,属于特种车辆技术领域。包括一战术平台和一延伸坡,延伸坡在朝向战术平台一端有一延伸坡铰接座,战术平台在朝向延伸坡一端有一战术平台铰接座,延伸坡铰接座与战术平台铰接座之间通过一对三角板和一连杆连接,三角板的上端与延伸坡铰接座铰接、下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战术平台铰接座铰接,在延伸坡的下方安装有一液压油缸,该液压油缸的一端与延伸坡铰接、另一端构成有一油缸推杆,油缸推杆向前延伸并与三角板后端中部铰接,油缸推杆控制三角板的旋转使连杆带动战术平台转动,并使战术平台与延伸坡之间的旋转角度在0
技术研发人员:
张淳 朱欢成 徐胜 邵春华 江雪珠 吴顺意 曹颖 顾敏康 吴佳 王铖 陈溪 季俊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05
技术公布日:
202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