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软硬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硬板开盖治具。
背景技术:
2.软硬板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开盖工艺,传统的开盖方式为手动开盖,部分软板区域小且排版数量较多,手动开盖的效率交底,且手工开盖时折掰开盖部位有导致软板被折断的风险,若采用刀片挑开废料进行开盖则容易造成开盖部位的软板被刀片刮伤,不利于保证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硬板开盖治具,以提高软硬板的开盖效率和产品良率。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硬板开盖治具,包括
底板、脱料板和
顶针,
所述底板上阵列地设有多个工作位,每个所述工作位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所述顶针,所述脱料板上设有供所述顶针穿过的通孔。
5.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多个导向柱,所述脱料板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
6.进一步的,所述底板整体呈矩形体状;所述底板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导向柱。
7.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的高度大于所述顶针的高度。
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与所述顶针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脱料板的厚度。
9.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和/或所述导向孔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的边沿倒角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顶针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防呆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脱料板的两侧具有凸出所述底板的侧面的手持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软硬板开盖治具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能够同时对软硬板上的多个待开盖区域开盖,有效提升了软硬板的生产效率,同时还可避免手工操作中软硬板被折断或刮花的风险,利于保证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软硬板开盖治具的俯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软硬板开盖治具部分截面示意图;
16.图3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软硬板开盖治具的俯视图。
17.标号说明:
18.1、底板;
19.2、脱料板;21、通孔;22、导向孔;23、手持部;
20.3、顶针;
21.4、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3.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软硬板开盖治具,包括底板1、脱料板2和顶针3,所述底板1上阵列地设有多个工作位,每个所述工作位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所述顶针3,所述脱料板2上设有供所述顶针3穿过的通孔21。
2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将底板1放置于工作台上,令顶针3穿过脱料板2上的通孔21,并使脱料板2沿着顶针3滑动至顶针3底部;将软硬板上的待开盖区域与底板1上的工作区的顶针3对齐;往下压软硬板,使得顶针3将软硬板上的待开盖区域顶开,完成开盖;将脱料板2向上滑动,从而令开盖后的软硬板在脱料板2的作用下远离底板1直至完全脱离顶针3;取下开盖后的软硬板,将脱料板2滑动复位,即可开始下一次软硬板开盖工艺。
25.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软硬板开盖治具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能够同时对软硬板上的多个待开盖区域开盖,有效提升了软硬板的生产效率,同时还可避免手工操作中软硬板被折断或刮花的风险,利于保证产品良率。
26.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上还设有多个导向柱4,所述脱料板2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4配合的导向孔22。
27.由上述描述可知,导向柱4和导向孔22配合能够使脱料板2滑动过程平稳,始终保持与底板1平行的姿态,避免脱料板2发生角度偏转导致软硬板弯曲变形,有利于保证产品良率。
2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整体呈矩形体状;所述底板1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导向柱4。
29.由上述描述可知,多个导向柱4能够减少脱料板2发生角度偏转的风险。
30.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4的高度大于所述顶针3的高度。
31.由上述描述可知,导向柱4还能够起到定位作用,导向柱4分别与待开盖的软硬板或导向孔22配合,能够使软硬板的待开盖区域或脱料板2的通孔21与底板1上的顶针3准确对齐。
3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4与所述顶针3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脱料板2的厚度。
33.由上述描述可知,脱料板2抬升开盖后的软硬板直至软硬板完全脱离顶针3后,脱料板2依然能够与导向柱4配合连接,方便脱料板2重新滑动复位。
34.进一步的,所述通孔21和/或所述导向孔22靠近所述底板1的一端的边沿倒角设置。
35.由上述描述可知,倒角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方便顶针3与通孔21配合和/或导向柱4与导向孔22配合。
36.进一步的,所述顶针3与所述底板1可拆卸连接。
37.由上述描述可知,顶针3与底板1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损坏的顶针3。
3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上设有防呆结构。
39.由上述描述可知,防呆结构能够使底板1与待开盖的软硬板以正确的姿态对齐。
40.进一步的,所述脱料板2的两侧具有凸出所述底板1的侧面的手持部23。
41.由上述描述可知,手持部23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抓取脱料板2以使脱料板2滑动着远离底板1。
42.实施例一
43.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软硬板开盖治具,应用于辅助软硬板进行废料开盖。
44.所述软硬板开盖治具包括底板1、脱料板2和顶针3,所述底板1上阵列地设有多个工作位,每个所述工作位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所述顶针3,所述脱料板2上设有供所述顶针3穿过的通孔21。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阵列地设有四个工作位,每个工作位上分别设有两个顶针3。在其它实施例中,底板1上可设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工作位,每个工作位上可设有一个、三个或更多个顶针3。顶针3呈圆柱状,且顶针3的轴向垂直于底板1的顶面。脱料板2上的通孔21与顶针3间隙配合,以便于脱料板2沿着顶针3的滑动过程更顺畅。
45.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板1上还设有多个导向柱4,所述脱料板2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4配合的导向孔22。具体的,所述底板1整体呈矩形体状;所述底板1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导向柱4。本实施例中,导向柱4呈圆柱状,导向柱4的轴向与顶针3的轴向平行;导向孔22对应导向柱4的形状设为圆形;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向柱4可设为棱柱,导向孔22可对应地设为相适配的形状。
46.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导向柱4的高度大于所述顶针3的高度。本实施例的开盖治具所对应的软硬板上设有与导向柱4配合的定位孔,以便于软硬板上的待开盖区域与底板1上的顶针3能够准确对齐。容易理解的,当脱料板2朝靠近底板1的方向移动时,脱料板2将先与导向柱4配合,以使脱料板2上的通孔21与顶针3准确对齐,而后脱料板2向靠近底板1的方向滑动使得顶针3穿过通孔21。
47.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导向柱4与所述顶针3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脱料板2的厚度。容易理解的,令脱料板2向远离底板1的方向滑动直至脱料板2与顶针3分离,此时软硬板与顶针3完全分离,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地将开盖后的软硬板取下,脱料板2上的导向孔22依然与导向柱4配合连接,只需将脱料板2下压,即可令脱料板2滑动复位,无需再次对齐顶针3和脱料板2上的通孔21。
48.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通孔21和/或所述导向孔22靠近所述底板1的一端的边沿倒角设置,以便于通孔21与顶针3配合连接,和/或,方便导向孔22与导向柱4配合连接。
49.所述顶针3与所述底板1可拆卸连接。可选的,顶针3与底板1可设为螺纹连接、过盈配合或卡扣连接。
50.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上设有防呆结构。具体的,四个靠近底板1角部设置的导向柱4中,一个导向柱4与底板1顶面相近的顶点的距离大于或小于其余三个导向柱4与底板1顶面相近的顶点的距离,四个导向柱4构成了底板1上的防呆结构,从而限制了软硬板与四个导向柱4配合时的姿态。
51.实施例二
52.请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脱料板2做出的进一
步改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脱料板2的两侧具有凸出所述底板1的侧面的手持部23,以便于使用者移动脱料板2。手持部23由脱料板2侧边朝外侧凸出延伸形成。
5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硬板开盖治具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能够同时对软硬板上的多个待开盖区域开盖,有效提升了软硬板的生产效率,同时还可避免手工操作中软硬板被折断或刮花的风险,利于保证产品良率。导向柱和导向孔配合能够使脱料板滑动过程平稳,始终保持与底板平行的姿态,避免脱料板发生角度偏转导致软硬板弯曲变形,有利于保证产品良率。多个导向柱能够减少脱料板发生角度偏转的风险。导向柱还能够起到定位作用,导向柱分别与待开盖的软硬板或导向孔配合,能够使软硬板的待开盖区域或脱料板的通孔与底板上的顶针准确对齐。脱料板抬升开盖后的软硬板直至软硬板完全脱离顶针后,脱料板依然能够与导向柱配合连接,方便脱料板重新滑动复位。倒角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方便顶针与通孔配合和/或导向柱与导向孔配合。顶针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损坏的顶针。防呆结构能够使底板与待开盖的软硬板以正确的姿态对齐。手持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抓取脱料板以使脱料板滑动着远离底板。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软硬板开盖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脱料板和顶针,所述底板上阵列地设有多个工作位,每个所述工作位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所述顶针,所述脱料板上设有供所述顶针穿过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硬板开盖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多个导向柱,所述脱料板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硬板开盖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整体呈矩形体状;所述底板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导向柱。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硬板开盖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的高度大于所述顶针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硬板开盖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与所述顶针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脱料板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硬板开盖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和/或所述导向孔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的边沿倒角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硬板开盖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硬板开盖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防呆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硬板开盖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板的两侧具有凸出所述底板的侧面的手持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硬板开盖治具,包括底板、脱料板和顶针,所述底板上阵列地设有多个工作位,每个所述工作位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所述顶针,所述脱料板上设有供所述顶针穿过的通孔。软硬板开盖治具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能够同时对软硬板上的多个待开盖区域开盖,有效提升了软硬板的生产效率,同时还可避免手工操作中软硬板被折断或刮花的风险,利于保证产品良率。品良率。品良率。
技术研发人员:
卜耀才 邝仕灿 裴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台山市精诚达电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2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