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变布线走向的纯电动车
线束固定
支架。
背景技术:
2.汽车线束犹如人体的血液与神经系统,贯穿汽车各个部位,连接所有的电子零部件,传递电力与数据。面对汽车电子电器架构的不断演变,汽车线束也在面对新的技术变革,随着汽车功能配置的增加,汽车线束越来越复杂。汽车电线束在不断提高其安全性的前提下向轻量化、高压化、模块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用于固定和保护线束的线束支架也开始遍布整个汽车系统,对汽车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现有技术中,不同功能模块处的线束的走向及固定方式并不相同,实践当中往往要设计多种规格的线束支架以达到牢固固定线束的目的,各个模块处的线束支架互换性差,增加了设计及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变布线走向的纯电动车线束固定支架,改进后的固定支架能够实现扎带、卡箍两种线束固定方式,而且通过转动基板可以方便地改变线束的走向,固定支架通用性更强,使用更加灵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改变布线走向的纯电动车线束固定支架,包括线束固定板,
所述线束固定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为长条状板片,待固定的线束与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同向设置,沿着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若干扎带
凹槽组,每组所述扎带凹槽组包括两个扎带凹槽,每组所述扎带凹槽组的两个扎带凹槽分别开设在基板两侧的边沿上。在所述基板上,沿着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卡箍固定孔,所述卡箍固定孔为通孔。利用所述扎带凹槽、卡箍固定孔可以实现两种线束固定方式,使用更加灵活。
6.进一步的,所述基板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与所述基板相互垂直,所述立板上开设有立板固定孔。
7.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工艺孔,所述工艺孔有若干个。
8.进一步的,所述立板的立板固定孔通过支架螺栓与支架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固定板两侧各设有一支架折叠板,所述支架折叠板通过转动销轴与所述支架固定板转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折叠板上设有永磁铁,所述永磁铁与所述支架折叠板可拆卸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所述扎带凹槽可以为扎带提供定位凹槽,使扎带能够得到更加稳定的定位。所述卡箍固定孔可以用于卡箍的固定,然后利用卡箍实现线束的固定,利用所述扎带凹槽、卡箍
固定孔可以实现两种线束固定方式,使用更加灵活。
12.通过设置立板及立板固定孔可以使所述基板带动线束转动,实现线束走向的改变。
13.所述支架固定板两侧的支架折叠板绕转动销轴转动,可以保证在汽车上有弧度的位置处仍然能够实现线束固定板的有效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固定支架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变布线走向的纯电动车线束固定支架的正视外形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线束固定板的外形图。
16.图3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固定板、支架折叠板的外形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变布线走向的纯电动车线束固定支架的俯视外形图。
19.图中:1、线束固定板,101、基板,102、扎带凹槽,103、卡箍固定孔,104、立板,105、立板固定孔,106、工艺孔,2、支架固定板,3、转动销轴,4、支架折叠板,5、支架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2所示,一种改变布线走向的纯电动车线束固定支架,包括线束固定板1,所述线束固定板1包括基板101,所述基板101为长条状板片,待固定的线束与所述基板101的长度方向同向设置,沿着所述基板101的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若干扎带凹槽组,每组所述扎带凹槽组包括两个扎带凹槽102,每组所述扎带凹槽组的两个扎带凹槽102分别开设在基板101两侧的边沿上。当利用扎带对线束进行捆绑固定时,扎带扎紧后,所述扎带凹槽组的两个扎带凹槽102可以为扎带提供定位凹槽,使扎带能够得到更加稳定的定位。在所述基板101上,沿着所述基板101的长度方向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卡箍固定孔103,所述卡箍固定孔103为通孔。当需要利用卡箍对线束进行固定时,首先将卡箍通过所述卡箍固定孔103与所述基板101固定连接,然后再利用卡箍锁紧线束。利用所述扎带凹槽102、卡箍固定孔103可以实现两种线束固定方式,使用更加灵活。
22.所述基板101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立板104,所述立板104与所述基板101相互垂直,所述立板104上开设有立板固定孔105,所述基板101、立板104通过所述立板固定孔105与汽车上的相应部件螺栓连接,所述基板101绕所述立板固定孔105转动,可以实现改变所述基板101上线束的走向。
23.如图2所示,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基板101上开设有工艺孔106,所述工艺孔106有若干个,开设所述工艺孔106有利于实现所述线束固定板1的减重,以达到整车轻量化的目的。
24.如图1、图3所示,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立板104的立板固定孔105通过支架螺栓5与支架固定板2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固定板2为方形的平板,拧紧所述支架螺栓5能够将所述线束固定板1固定在所述支架固定板2上,松开所述支架螺栓5,可以使所述基板101绕所述立
板固定孔105转动,实现改变所述基板101上线束的走向。
25.如图1、图4所示,所述支架固定板2两侧各设有一支架折叠板4,两个所述支架折叠板4分别位于所述支架固定板2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架折叠板4通过转动销轴3与所述支架固定板2转动连接。如图5所示,当汽车与所述线束固定板1相连接的位置为圆弧状时,可以使所述支架折叠板4绕所述支架固定板2转动,使两个所述支架折叠板4与支架固定板2三者能够适应不同的弧度,然后利用所述支架折叠板4与汽车上的相应部件连接固定,保证在汽车上有弧度的位置处仍然能够实现线束固定板1的有效固定。
26.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支架折叠板4上设有永磁铁,所述永磁铁与所述支架折叠板4可拆卸连接。对于一些需要经常拆卸的线束,在支架折叠板4上设置永磁铁后,不仅可以实现线束更加快捷的固定,还能够方便地将支架折叠板4自汽车上的相应部位拆卸下来,使用更加方便。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前、后、左、右、末端、前端等方位指示词仅为说明结构,非限定。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变布线走向的纯电动车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固定板(1),所述线束固定板(1)包括基板(101),所述基板(101)为长条状板片,沿着所述基板(101)的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若干扎带凹槽组,每组所述扎带凹槽组包括两个扎带凹槽(102),每组所述扎带凹槽组的两个扎带凹槽(102)分别开设在基板(101)两侧的边沿上;在所述基板(101)上,沿着所述基板(101)的长度方向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卡箍固定孔(103),所述卡箍固定孔(103)为通孔;所述基板(101)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立板(104),所述立板(104)与所述基板(101)相互垂直,所述立板(104)上开设有立板固定孔(1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变布线走向的纯电动车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1)上开设有工艺孔(106),所述工艺孔(106)有若干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变布线走向的纯电动车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04)的立板固定孔(105)通过支架螺栓(5)与支架固定板(2)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固定板(2)两侧各设有一支架折叠板(4),所述支架折叠板(4)通过转动销轴(3)与所述支架固定板(2)转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变布线走向的纯电动车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折叠板(4)上设有永磁铁,所述永磁铁与所述支架折叠板(4)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变布线走向的纯电动车线束固定支架。包括线束固定板,所述线束固定板包括基板与立板,所述基板上开设有扎带凹槽组以及卡箍固定孔,分别用于扎带与卡箍的固定;所述立板与所述支架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固定板两侧各设有一支架折叠板,所述支架折叠板上设有永磁铁。改进后的固定支架能够实现扎带、卡箍两种线束固定方式,而且通过转动基板可以方便地改变线束的走向,固定支架通用性更强,使用更加灵活。更加灵活。更加灵活。
技术研发人员:
杨钧 谢嘉琪 刘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06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