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标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


背景技术:



2.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使消费者、正规商品的生产厂家蒙受损失,商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商品不受假冒伪劣产品所侵害,国家为了保护货币、证券、身份证件等不被仿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防伪和加密手段。其中,采用贴置于产品表面的防伪标签是最主要的防伪手段之一。
3.防伪标签,学名防伪标识,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其中只具有单一固定的防伪效果的防伪标签容易被仿制。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防伪效果更好的标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该标签防伪效果好。
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包括:
6.载体层;
7.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设置在所述载体层的表面;
8.基膜层,所述基膜层设置在所述压敏胶层的表面;
9.识别码层,所述识别码层设置在所述基膜层的部分区域;
10.核微孔膜层,所述核微孔膜层设置在所述基膜层的部分区域;
11.全息可刮层,所述全息可刮层设置在所述识别码层的部分区域。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通过在基膜层设置识别码层和核微孔层以及将全息可刮层覆盖在识别码层实现了双重防伪的效果,使用全息可刮层遮盖识别码层,替代普通刮刮墨,达到使产品表观更丰富,同时也能达到普通刮刮墨隐藏识别码的技术效果。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识别码层设置有包括二维码、条形码、数码或微点码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核微孔膜层具有遇水变透明,涂抹变,揭膜透印等防伪特性,达到物理防伪的效果。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膜层包括pet基膜、pvc基膜、opp基膜或pe基膜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膜层的厚度为12~60μm。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0~40μm。当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0~40μm时具有较好的粘结效果,能够有效连接载体层和基膜层。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敏胶层的成分为橡胶类压敏胶、丙烯酸酯
类压敏胶、聚乙烯基醚树脂类压敏胶、聚氨树脂类压敏胶或聚异丁烯类压敏胶中的至少一种。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载体层的厚度为40~100μm。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载体层为格拉辛纸或离型膜。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核微孔膜层的孔径大小为1.5μm~8μm。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核微孔膜层的厚度为6~25μm。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息可刮层通过烫热印的方法将pet全息烫印膜的涂层转移到识别码层。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pet全息烫印膜由分离层、成像层、模压镀铝层和刮刮胶层组成。
2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带有核微孔结构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号:
30.全息可刮层1;识别码层2;核微孔膜层3;基膜层4;压敏胶层5;载体层6。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实施例1
36.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包括:载体层6;
37.压敏胶层5,所述压敏胶层5设置在所述载体层6的表面;
38.基膜层4,所述基膜层4设置在所述压敏胶层5的表面;
39.识别码层2,所述识别码层2设置在所述基膜层4的表面;
40.核微孔膜层3,所述核微孔膜层3设置在所述基膜层4的表面;
41.全息可刮层1,所述全息可刮层1设置在所述识别码层2的表面。
42.其中,压敏胶层5的厚度为20μm,压敏胶层5的成分为橡胶类压敏胶;基膜层4为pet基膜,其厚度为20μm;识别码层2为二维码;载体层6为格拉辛纸层,其厚度为80μm;核微孔膜层3的孔径为3μm,厚度为10μm。
43.通过在基膜层设置识别码层和核微孔层以及将全息可刮层覆盖在识别码层实现了双重防伪的效果,使用全息可刮层遮盖识别码层,替代普通刮刮墨,达到使产品表观更丰富,同时也能达到普通刮刮墨隐藏识别码的技术效果。
44.实施例2
4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包括:载体层6;
46.压敏胶层5,所述压敏胶层5设置在所述载体层6的表面;
47.基膜层4,所述基膜层4设置在所述压敏胶层5的表面;
48.识别码层2,所述识别码层2设置在所述基膜层4的表面;
49.核微孔膜层3,所述核微孔膜层3设置在所述基膜层4的表面;
50.全息可刮层1,所述全息可刮层1设置在所述识别码层2的表面。
51.其中,压敏胶层5的厚度为20μm,压敏胶层5的成分为橡胶类压敏胶;基膜层4为pet基膜,其厚度为20μm;识别码层2为条形码;载体层6为格拉辛纸层,其厚度为80μm;核微孔膜层3的孔径为3μm,厚度为10μm。
52.通过在基膜层设置识别码层和核微孔层以及将全息可刮层覆盖在识别码层实现了双重防伪的效果,使用全息可刮层遮盖识别码层,替代普通刮刮墨,达到使产品表观更丰富,同时也能达到普通刮刮墨隐藏识别码的技术效果。
53.实施例3
5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包括:载体层6;
55.压敏胶层5,所述压敏胶层5设置在所述载体层6的表面;
56.基膜层4,所述基膜层4设置在所述压敏胶层5的表面;
57.识别码层2,所述识别码层2设置在所述基膜层4的表面;
58.核微孔膜层3,所述核微孔膜层3设置在所述基膜层4的表面;
59.全息可刮层1,所述全息可刮层1设置在所述识别码层2的表面。
60.其中,压敏胶层5的厚度为20μm,压敏胶层5的成分为橡胶类压敏胶;基膜层4为pet基膜,其厚度为20μm;识别码层2为微点码;载体层6为格拉辛纸层,其厚度为80μm;核微孔膜层3的孔径为3μm,厚度为10μm。
61.通过在基膜层设置识别码层和核微孔层以及将全息可刮层覆盖在识别码层实现了双重防伪的效果,使用全息可刮层遮盖识别码层,替代普通刮刮墨,达到使产品表观更丰富,同时也能达到普通刮刮墨隐藏识别码的技术效果。
6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层(6);压敏胶层(5),所述压敏胶层(5)设置在所述载体层(6)的表面;基膜层(4),所述基膜层(4)设置在所述压敏胶层(5)的表面;识别码层(2),所述识别码层(2)设置在所述基膜层(4)的部分区域;核微孔膜层(3),所述核微孔膜层(3)设置在所述基膜层(4)的部分区域;全息可刮层(1),所述全息可刮层(1)设置在所述识别码层(2)的部分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码层(2)设置有包括二维码、条形码、数码或微点码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层(4)包括pet基膜、pvc基膜、opp基膜或pe基膜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层(4)的厚度为12~6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层(5)的厚度为10~4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层(5)的成分为橡胶类压敏胶、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聚乙烯基醚树脂类压敏胶、聚氨树脂类压敏胶或聚异丁烯类压敏胶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层(6)的厚度为40~100μ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层(6)为格拉辛纸或离型膜。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微孔膜层(3)的孔径大小为1.5μm~8μ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微孔膜层(3)的厚度为6~25μ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核微孔膜结构的标签,包括:载体层;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设置在所述载体层的表面;基膜层,所述基膜层设置在所述压敏胶层的表面;识别码层,所述识别码层设置在所述基膜层的部分区域;核微孔膜层,所述核微孔膜层设置在所述基膜层的部分区域;全息可刮层,所述全息可刮层设置在所述识别码层的部分区域。通过在基膜层设置识别码层和核微孔层以及将全息可刮层覆盖在识别码层实现了双重防伪的效果,使用全息可刮层遮盖识别码层,替代普通刮刮墨,达到使产品表观更丰富,同时也能达到普通刮刮墨隐藏识别码的技术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崔清臣 刘斌 苟化冲 叶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2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5:50: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19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识别码   微孔   全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