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教学用人体模型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教具领域,具体涉及心肺复苏教学用人体模型。


背景技术:



2.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脏和呼吸骤停采取的救命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和心脏自主泵血循环。临床研究证实,如果发生心脏和呼吸骤停的病人在4分钟内积极地实行了正确的心肺复苏术,有50%以上的几率抢救成功,如果超过10分钟,仍然没有采取有效的心肺复苏,那么这种情况能够抢救过流的概率非常小,几乎不到5%,因此及时实施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对于抢救呼吸和心脏骤停的病人来说极为关键。
3.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方面,在确认病人处于心脏和呼吸骤停后,于病人两乳头连线的中间,胸骨中下1/3的交界处,按压时,心肺复苏实施者双膝跪在患者右侧,双臂伸直进行胸外按压,每一次按压的力度要使胸廓下陷5-6cm,才能使胸廓完全回弹,每分钟按压的次数应在100-120次。
4.心肺复苏也是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的医疗操作技能,心肺复苏术需要经过实际训练才能掌握。目的,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的练习基本上是在人体模型上实施的。申请号为202120187447.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心肺复苏模拟人和心肺复苏教学系统,申请号为202122959997.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人体胸腔心肺复苏模拟器、模拟装置及模拟人,申请号为202021220174.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人体心肺复苏训练魔力,申请号为201320057349.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高级婴儿心肺复苏模拟人,申请号为201320059450.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具有内置打印机的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申请号为202021208783.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心肺复苏模拟人可变瞳孔的模拟装置。
5.上述公开的心肺复苏模拟人均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的方式来掌握心肺复苏施加的按压力的大小,防止心肺复苏施加的力过大而导致肋骨骨折,或者方式心肺复苏施加力过小而无法让胸廓下沉至目标深度。然而,不同的人的肋骨和胸骨的抗压形变能力并不相同,在相同的力的作用下,一些病人(如瘦弱、体格较小)的胸廓下陷深度会大于另一些病人(如强健、体格较)的胸廓下陷深度。因此采用相同的按压力对不同的人进行胸外按压会产生不同的胸廓下陷深度,而病人的胸廓下陷深度不足5-6cm时,心肺复苏的效果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心肺复苏教学用人体模型,该模型以胸廓下陷的深度为练习效果的指标,并在练习者进行胸外按压达到目标深度时发出语音提示,练习者可直接观察目标深度状态下胸廓下陷的深度,通过多次练习,练习者即可通过肉眼快速判断出胸廓是否下陷至目标深度;该模型摒弃了传统的以胸外按压的压力为练习的指标,适用人更加广泛。
判读器,41-封盖板,42-底座,43-pcb电路板,411-显示屏,412-操作按键,431-处理芯片,432-蓄电池,433-电源模块,434-模数转化模块,435-数据接口,436-放大模块,437-扬声器;5-左肋骨模拟框架;6-右肋骨模拟框架;7-肺模拟气囊;8-y型连接管;9-按压复位机构,91-复位弹簧,92-限位机构,93-按压复位板,94-底板,911-弹簧固定座,921-限位挡片,922-限位滑杆;10-超声测距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所示,心肺复苏教学用人体模型,包括人体模型1和判读器4,人体模型通过数据连接线与判读器连接,所述人体模型包括胸外按压部11和人工呼吸部12,人工呼吸部12固定于胸外按压部11的顶部,所述胸外按压部11的中间纵向设置有凹陷的胸骨按压槽2,胸外按压部11用以模拟人体上身结构,人工呼吸部12用以模拟人体头部,胸外按压部11和人工呼吸部12可采用硅胶材质一体灌注成型。
23.如图2-3所示,所述胸外按压部11中设置有按压复位模拟器,所述按压复位模拟器包括左肋骨模拟框架5、右肋骨模拟框架6、按压复位机构9和肺模拟气囊7,左肋骨模拟框架5和右肋骨模块框架6均为椭圆形结构,用以模拟人体的左侧和右侧肋骨框架,左肋骨模拟框架5和右肋骨模拟框架6均由若干弹性塑料组成,左肋骨模拟框架5的右端和右肋骨模拟框架6的左端开口,左肋骨模拟框架5的右端开口和右肋骨模拟框架6的左端开口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按压复位机构9的顶部和底部;肺模拟气囊7分别设置于左肋骨模拟框架5和右肋骨模拟框架6中,所述人工呼吸部12上开有人工呼吸洞口3,左肋骨模拟框架5和右肋骨模拟框架6中的肺模拟气囊7上连接有y型连接管8,y型连接管8的一端插接于人工呼吸洞口处,通过人工呼吸洞口3进行吹气,y型连接管8对肺模拟气囊7进行充气,而肺模拟气囊7在充气后挤压左肋骨模拟框架5和右肋骨模拟框架6,从而模拟人体在人工呼吸时胸廓起伏变化。
24.所述按压复位机构包括底板94、按压复位板93、复位弹簧91和超声测距传感器10,底板94用以模拟人体的脊柱,而按压复位板93用以模拟人体的胸骨,复位弹簧91设置于底板和按压复位板93之间,超声测距传感器10设置于底板94上且位于底板94与按压复位板93之间。
25.如图4所示,所述底板94的顶部和按压复位板93的底部固定有一排弹簧固定座911,底板顶部的弹簧固定座911与按压复位板93底部的弹簧固定座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复位弹簧9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板顶部的弹簧固定座911与按压复位板93底部的弹簧固定座911中,所述底板94的两端固定有限位滑杆922,限位滑杆从按压复位板的顶部伸出,限位滑轨的顶部固定有限位挡片921,限位滑杆922可防止按压复位板受到按压力时弹簧发生弯折而导致按压复位板偏左或者偏右下移,保证超声测距传感器10的测距准确性;复位弹簧91可在停止按压后对按压复位板93施加推力,从而使得按压复位板93复位,以模拟人体胸廓的自然复位过程。
26.如图5所示,所述判读器4包括封装壳和pcb电路板43,所述pcb电路板43上固定有处理芯片431、蓄电池432、电源模块433、模数转化模块434、数据接口435、放大模块436和扬声器437,蓄电池432通过电源模块433与处理芯片431连接,数据接口435通过模数转换模块434与处理芯片431连接,扬声器437通过放大模块436与处理芯片431连接,人体模块1引出的数据连接线插接于数据接口435上。超声测距传感器10可检测按压复位板93的按压深度并转换成相应的模拟电信号,模拟电信号经模数转换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输至处理芯片431中,处理芯片431根据当前的下陷深度与设定的下陷深度进行比较,当前下陷深度小于下陷深度值时,处理芯片431不输出语音提示指令,而当前下陷深度达到设定的下陷深度值时,处理芯片431输出语音提示指令,放大模块则对语音提示指令进行放大并输出至扬声器437中,扬声器437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练习者停止胸外按压。
27.所述封装壳包括封盖板41和底座42,所述pcb电路板43封装于封盖板和底座中,所述封盖板上固定有显示屏411和操作按键412,显示屏411和操作按键412均与pcb电路板43的处理芯片431连接。
28.本实施例中处理芯片431选用51型单片机,电源模块433选用ams1117-3.3v电源芯片,模数转化模块434选用adc0832型模数转换芯片,放大模块436选用d2822型音频放大芯片。
29.本装置的一个具体的应用为:按下操作按键412的电源开关按键,此时判读器4进入工作状态,通过操作按键412设定胸廓下陷深度的目标值,该目标值为5cm或6cm;判读器4设定完成后,练习者将手掌交叉后,双臂保持伸直状态并抵持于胸骨按压槽2上,施加按压力,此时按压复位板93在按压力作用下挤压复位弹簧91并向下滑动,而人体模型1的胸廓开始下陷,而人体模型1内的超声测距传感器10将实时检测按压复位板93与底板94的间距,该间距即为胸廓下陷的深度值,处理芯片431根据当前的下陷深度与设定的下陷深度进行比较,当前下陷深度小于下陷深度值时,处理芯片431不输出语音提示指令,而当前下陷深度达到设定的下陷深度值时,处理芯片431输出语音提示指令,放大模块则对语音提示指令进行放大并输出至扬声器437中,扬声器437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练习者停止胸外按压,此时练习者可直接观察目标深度状态下胸廓下陷的深度,通过多次练习,练习者即可通过肉眼快速判断出胸廓是否下陷至目标深度,以确保胸外按压的正确和有效,保证练习的效果。
3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技术特征:


1.心肺复苏教学用人体模型,包括人体模型和判读器,人体模型通过数据连接线与判读器连接,所述人体模型包括胸外按压部和人工呼吸部,人工呼吸部固定于胸外按压部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外按压部的中间纵向设置有凹陷的胸骨按压槽,所述胸外按压部中设置有按压复位模拟器,所述按压复位模拟器包括左肋骨模拟框架、右肋骨模拟框架、按压复位机构和肺模拟气囊,左肋骨模拟框架和右肋骨模拟框架固定于按压复位机构的两侧,肺模拟气囊分别设置于左肋骨模拟框架和右肋骨模拟框架中,所述人工呼吸部上开有人工呼吸洞口,左肋骨模拟框架和右肋骨模拟框架中的肺模拟气囊上连接有y型连接管,y型连接管的一端插接于人工呼吸洞口处;所述按压复位机构包括底板、按压复位板、复位弹簧和超声测距传感器,复位弹簧设置于底板和按压复位板之间,超声测距传感器设置于底板上且位于底板与按压复位板之间;所述判读器包括封装壳和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上固定有处理芯片、蓄电池、电源模块、模数转化模块、数据接口、放大模块和扬声器,蓄电池通过电源模块与处理芯片连接,数据接口通过模数转换模块与处理芯片连接,扬声器通过放大模块与处理芯片连接,人体模块引出的数据连接线插接于数据接口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教学用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部和按压复位板的底部固定有一排弹簧固定座,底板顶部的弹簧固定座与按压复位板底部的弹簧固定座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板顶部的弹簧固定座与按压复位板底部的弹簧固定座中,所述底板的两端固定有限位滑杆,限位滑杆从按压复位板的顶部伸出,限位滑轨的顶部固定有限位挡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教学用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壳包括封盖板和底座,所述pcb电路板封装于封盖板和底座中,所述封盖板上固定有显示屏和操作按键,显示屏和操作按键均与pcb电路板的处理芯片连接。

技术总结


心肺复苏教学用人体模型,包括人体模型和判读器,人体模型通过数据连接线与判读器连接,人体模型的胸外按压部中设置有按压复位模拟器,所述按压复位模拟器包括左肋骨模拟框架、右肋骨模拟框架、按压复位机构和肺模拟气囊,按压复位机构包括底板、按压复位板、复位弹簧和超声测距传感器,复位弹簧设置于底板和按压复位板之间,超声测距传感器设置于底板上且位于底板与按压复位板之间。该模型以胸廓下陷的深度为练习效果的指标,并在练习者进行胸外按压达到目标深度时发出语音提示,练习者可直接观察目标深度状态下胸廓下陷的深度,通过多次练习,练习者即可通过肉眼快速判断出胸廓是否下陷至目标深度。否下陷至目标深度。否下陷至目标深度。


技术研发人员:

梅漫路 田志禾 闻丽芬 杨雪梅 张洪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10.12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3-03-30 15:5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19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肋骨   胸廓   所述   底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