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性卫生用品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
面层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吸收性卫生用品领域,产品的干爽性对于保持人体热舒适和湿舒适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的卫生巾和纸尿裤的面层,普遍采用柔软的
热风无纺布。热风无纺布采用pe/pp或pe/pet双组份短
纤维,通过梳理机进行纤网的梳理后,在热烘箱中采用热粘合加固而成。但这种热风无纺布由于比较蓬松,内部纤维孔隙大,容易残留液体,导致接触时回渗量高。
3.为解决上述热风无纺布的问题,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采用纤维的油剂处理方式,即将强亲水油剂改为采用弱亲水油剂,但这样会使产品吸收液体的时间延长,导致产品有测漏的风险。二是采用将弱亲水热风无纺布进行打孔或表面赋形处理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可以缩短吸收时间,并降低面层的回渗量;但通过线下的打孔或赋形处理会导致成本额外增加,同时也会导致产品的干爽性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用于解决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干爽性不够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包括至少三层纤网层,分别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纤网层、第二纤网层和第三纤网层,至少三层
所述纤网层的吸水能力依次增强;所述第一纤网层与人体皮肤接触,且所述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之间设置有渗透孔,所述渗透孔从第一纤网层的表面贯穿至第二纤网层的底面。
7.本技术方案中,在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上设置至少三层纤网层,通过设置至少三层吸水能力依次增强的纤网层,以保证三层纤网层具有更好的单向水传输性能,从而保证液滴可以自发地从第一纤网层渗透至第二纤网层,再从第二纤网层渗透至第三纤网层,并且由于亲水性能的影响,从而保证了液滴无法从第三纤网层回渗至第二纤网层,也无法从第二纤网层回渗至第一纤网层,进而保证了面层结构的干爽性。
8.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贯穿于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的渗透孔,可以使液体从第一纤网层渗透至第二纤网层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减少了吸收性卫生用品的穿渗时间,避免测漏。而第三纤网层由于是多次亲水热风无纺布纤维,亲水性强,因此可保证液体自发地从第二纤网层快速渗透至第三纤网层,且有效避免液体回渗。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纤网层与第一纤网层粘合连接,形成第一预制体,所述渗透孔穿透设置于第一预制体上,且所述第一预制体与第三纤网层通过热粘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
10.本技术方案中,先将第二纤网层与第一纤网层粘合连接,形成第一预制体,以便于
在第一预制体上进行打孔,获得带有渗透孔的第一预制体,再将带有渗透孔的第一预制体与第三纤网层通过热风加固烘箱进行热粘合连接,从而使三层纤网层之间密封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具有更好地防漏效果。
11.进一步地,所述渗透孔的孔径从第一纤网层至第二纤网层逐渐缩小。
12.由于第一纤网层为拒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其吸收液体的能力较弱,通过设置渗透孔的孔径在第一纤网层表面的尺寸较大,以保证液体能快速从渗透孔进入第二纤网层,从而有效保证的第一纤网层的干爽。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纤网层的纤维纤度为1.5dtex~2.8dtex,纤网克重为6gsm~10gsm。
14.优选地,所述第一纤网层的纤维纤度为1.7dtex,纤网克重为8gsm。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纤网层的水滴接触角为90
°
~135
°
。
16.本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一纤网层进行上述限制,以进一步减少第一纤网层间隙中的水分,保证第一纤网层的表面干爽。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纤网层的纤维纤度为1.5dtex~2.8dtex,纤网克重为8gsm~12gsm。
18.优选地,所述第二纤网层的纤维纤度为1.7dtex,纤网克重为10gsm。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纤网层的水滴接触角为60
°
~90
°
。
20.本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二纤网层进行上述限制,以更好地保证第一纤网层中的水分下渗至第二纤网层,并在第二纤网层中有所扩散。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纤网层的纤维纤度为1.2dtex~2.8dtex,纤网克重为8gsm~12gsm。
22.优选地,所述第三纤网层的纤维纤度为1.5dtex,纤网克重为10gsm。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纤网层的水滴接触角为30
°
~60
°
。
24.本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三纤网层进行上述限制,以保证从第二纤网层下渗的液体可有效地在第三纤网层中扩散,进而提高第三纤网层的芯体利用率。
25.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的面层结构包括三层纤网层,分别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纤网层、第二纤网层和第三纤网层,所述第一纤网层为拒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网层为弱亲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所述第三纤网层为多次亲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
26.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的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为三层纤网层,分别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拒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弱亲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和多次亲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层吸水能力依次增强的纤网层,以形成亲水梯度,保证液体能自发地从第一纤网层渗透至第二纤网层,再从第二纤网层快速渗透至第三纤网层,并且由于亲水和拒水的性能影响,也避免了液体从第三纤网层返渗回第一纤网层,从而保证第一纤网层表面的干爽性。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贯穿于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的渗透孔,以保证液体能从第一纤网层快速下渗至第二纤网层,防止测漏,进一步保证了第一纤网层表面的干爽性。
附图说明
29.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方案,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3.实施例1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包括三层纤网层,分别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纤网层100、第二纤网层200和第三纤网层300,其中,第一纤网层100为拒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第二纤网层200为弱亲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第三纤网层300为多次亲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三层纤网层的亲水性能逐渐增强,因此吸水能力也逐渐增强。具体地,第一纤网层100与人体皮肤接触,第二纤网层200与第一纤网层100粘合连接后,再与第三纤网层300进行热粘合连接。
35.进一步地,第一纤网层100和第二纤网层200之间设置有渗透孔400,且该渗透孔400从第一纤网层100的表面贯穿至第二纤网层200的底面设置,以便液体快速通过渗透孔400从第一纤网层100表面渗透至第二纤网层200,而由于第三纤网层300为多次亲水无纺布纤维,因此液体可以通过亲水性能快速从第二纤网层200渗透至第三纤网层300,且避免了液体反向渗透,保证了第一纤网层100的干爽性。
36.如图2所示,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具体工艺可以为:第一纤网层100和第二纤网层200之间进行粘合后,再进行在线机械贯穿加工打孔,最后再与第三纤网层300一起通过热烘箱500进行热粘合加固,以达到加工方便、产量高、吸水性强和防漏的效果。
3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纤网层100的纤维纤度为1.7dtex,纤网克重为8gsm,水滴接触角为90
°
~135
°
。由于第一纤网层100为拒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因此液体在第一纤网层100表面不容易扩散,可保证第一纤网层100间隙中的水分较少,从而保证第一纤网层100的干爽性。第二纤网层200的纤维纤度为1.7dtex,纤网克重为10gsm,水滴接触角为60
°
~90
°
。在本实施例中,即通过上述接触角的控制,实现纤维表面的亲水性调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接触角越小越亲水,接触角越大越拒水。由于第二纤网层200的亲水性能强于第一纤网层100,可保证第一纤网层100中的液体下渗并在第二纤网层200中有所扩散。第三纤网层300的纤维纤度为1.5dtex,纤网克重为10gsm,水滴接触角为30
°
~60
°
。由于第三纤网层300的吸水性能更强,因此可保证第二纤网层200中的液体有效下渗至第三纤网层300,并且可以在第三纤网层300中铺展扩散,以提高第三纤网层300的芯体利用率。由于三层纤网层的亲水性能不同,因此既可有效保证三层纤网层的单向导湿性能,避免液体反向回渗,从而保证了第一纤网层100的干爽性能。
38.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渗透孔400的孔径从第一纤网层100至第二纤网层200逐渐缩小。
39.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层纤网层,分别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纤网层、第二纤网层和第三纤网层,至少三层所述纤网层的吸水能力依次增强;所述第一纤网层与人体皮肤接触,且所述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之间设置有渗透孔,所述渗透孔从第一纤网层的表面贯穿至第二纤网层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网层与第一纤网层粘合连接,形成第一预制体,所述渗透孔穿透设置于第一预制体上,且所述第一预制体与第三纤网层通过热粘合连接,形成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孔的孔径从第一纤网层至第二纤网层逐渐缩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网层的纤维纤度为1.5dtex~2.8dtex,纤网克重为6gsm~10gs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网层的水滴接触角为90
°
~135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网层的纤维纤度为1.5dtex~2.8dtex,纤网克重为8gsm~12gs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网层的水滴接触角为60
°
~90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纤网层的纤维纤度为1.2dtex~2.8dtex,纤网克重为8gsm~12gs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纤网层的水滴接触角为30
°
~60
°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层纤网层,分别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纤网层、第二纤网层和第三纤网层,所述第一纤网层为拒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网层为弱亲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所述第三纤网层为多次亲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面层结构,包括至少三层纤网层,分别为从表到里依次设置的第一纤网层、第二纤网层和第三纤网层,所述第一纤网层为拒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网层为弱亲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所述第三纤网层为多次亲水热风无纺布纤维层;所述第一纤网层与人体皮肤接触,且所述第一纤网层和第二纤网层之间设置有渗透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层吸水能力依次增强的纤网层,以形成亲水梯度,保证液体能自发地从第一纤网层渗透至第二纤网层,再从第二纤网层快速渗透至第三纤网层,并且由于亲水和拒水的性能影响,也避免了液体从第三纤网层返渗回第一纤网层,从而保证第一纤网层表面的干爽性。从而保证第一纤网层表面的干爽性。从而保证第一纤网层表面的干爽性。
技术研发人员:
周峰 周彧峰 彭海燕 邹开东 聂志强 潘嘉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露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1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