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1D1/62 C21D9/00
1.用于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的热处理冷却装置,所述的热处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转运车轨道(1)、转运车(2)、转运车A侧风机架(3)、转运车A侧风机(4)、转运车B侧风机(5)、转运车B侧风机架(6)、台车(7)所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的热处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运车两侧分别焊接安装有转运车A侧2层风机架和转运车B侧2层风机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的热处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运车A侧2层风机架,在A侧风机架上安装有2层风机,下层风机奇数安装,上层风机偶数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的热处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运车B侧2层风机架,在B侧风机架上安装有2层风机,下层风机偶数安装,上层风机奇数安装。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用金属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造工业用于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的热处理冷却装置。
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是铁路工厂的主要铸钢产品之一,该两种产品是货车上的重要部件,均属于薄壁孔形结构件,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热处理工序的正火工艺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生产环节。其热处理加热炉是采用30吨台车式电阻炉,台车是用于被加热的摇枕侧架工件的可移动式炉底,是电阻炉的主要运动和加热部件,台车上部由耐火砖砌体和加热元件组成,能承耐950℃的加热炉工作温度,中部式承受载荷的钢结构车架,下部是行走机构。台车可以来回移动,便于摇枕侧架工件的装卸及热处理。工作时摇枕侧架工件按上、中、下三层叠加摆放于台车上,最大装窑高度为2米,最大装窑宽度为2.8米,最大装窑长度为5.5米,最大装载重量为30吨。转运车是运送台车到不同指定工位的运输车,转运车中部车架采用的是大型货车等强度梁车架结构,使转运车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转运车上部装有绝缘轨道,提供台车行走电力,下部采用车轮式行走结构,底部装配有经碾钢制成的4只车轮和经热处理优质合金钢制成的车轴,采用两轮双轴双动力驱动。转运车行走动力由电机拖动,配用大扭矩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变速,减速机输出动力通过齿轮传递动力到行走轮上驱动转运车行走。
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正火热处理过程后的冷却方式和冷却速度对于提高摇枕侧架工件的力学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冷却方式是采用将工件从加热炉中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方法或采用自然吹风的方法、或采用调节工件堆放距离的方法来控制工件的冷却速度,以达到要求的组织和性能。目前存在如下问题:冷却能力低,冷却速度慢,导致力学性能不均匀,产量提高受限,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使其可靠性大大降低。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500687 Y,授权公告日为2002年7月17日,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工件热处理冷却装置,给出了一种工件热处理冷却装置,它有一个箱体,箱体上有炉门,箱体内的两侧有一根或数根相对排列的进风管,进风管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进风孔,每根进风管与箱体外的鼓风机相联通,在箱体上有出风口。该实用新型工件热处理冷却装置冷却速度可方便地控制所处理的工件冷却均匀,保证了工件的热处理质量。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3007335 U,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6月19日,实用新型名称为热处理冷却装置,给出了一种热处理冷却装置,包括油槽和一个外接独立油槽,外接独立油槽与油槽通过连接油路连通,在连接油路上设有流量泵和板式交换器,流量泵将外接独
立油槽中温度较低的油抽回原油槽中,并通过板式冷却交换器将油进行冷却。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油槽基础上新增加了外接独立油槽,且在原有冷却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流量泵和板式冷却交换器,利用流量泵将外接独立油槽温度较低的油抽回原油槽中,再利用板式冷却交换器将油进行冷却,增加了接头的冷数速,从而达到增大冷却效果,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量的目的。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 103352103 A,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10月16日,发明名称为热处理冷却装置,公开了一种热处理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其特征在于:冷却箱的上方安装有风机,风机的正下方有一个冷却架,冷却架上有一个回流装置,回流装置的上面放有一个工件架。该装置能够使风机产生的气流直接吹向工件,再通过回流装置就吹过工件后的气流回转并吹向工件的背面,使之均匀冷却。消除了进气管和进气孔的阻碍作用,气流量较大,同时还可以使气流得到重复利用,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但上述专利技术的局限性在于: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500687 Y,仅适用于锻件类火车轴热处理工序中正火后冷却用,一次可以同时冷却4个火车轴,生产率较低。该装置的进风管和进风孔对于风机产生的气流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导致该装置的冷却效果要明显弱于同等功率的风机直接吹向工件时的冷却效果。该冷却装置不适用于按上、中、下三层叠加摆放,最大装窑高度为2米,最大装窑宽度为2.8米,最大装窑长度为5.5米,最大装载重量为30吨的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正火热处理过程后的冷却。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3007335 U,仅适用于钻杆接头热处理工序中淬火后油淬冷却用,冷却介质为油。基于能源使用效率和生产成本的问题,该冷却装置不适用于按上、中、下三层叠加摆放,最大装窑高度为2米,最大装窑宽度为2.8米,最大装窑长度为5.5米,最大装载重量为30吨的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正火热处理过程后的冷却。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 103352103 A,仅适用于锻件类热处理工序后冷却用,从附图中可以看出一次可以同时冷却3至6个锻件,生产率较低。该装置增加了导流装置和回流装置的设计,其导流装置仅仅解决了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500687 Y的进风管和进风孔对于风机产生的气流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问题,其回流装置仅仅解决了能源使用效率问题。从而导致该装置的冷却效果要明显弱于同等功率的风机直接吹向工件时的冷却效果。该冷却装置不适用于按上、中、下三层叠加摆放,最大装窑高度为2米,最大装窑宽度为2.8米,最大装窑长度为5.5米,最大装载重量为30吨的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正火热处理过程后的冷却。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铸造工业用于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的热处理冷却装置。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铸造工业用于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的热处理冷却装置,所述的热处理冷却装置,包括转运车轨道、转运车、转运车A侧风机架、转运车A侧风机、转运车B侧风机、转运车B侧风机架、台车所组成。其特征是本实用采用在转运车两侧分别焊接安装有转运车A侧2层风机架和转运车B侧2层风机架。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运车A侧2层风机架和转运车B侧2层风机架包括金属框架,金属框架上焊接了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根等边角钢。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运车A侧2层风机架,在A侧风机架上安装有2层风机,下层风机奇数安装,上层风机偶数安装。转运车B侧2层风机架,在B侧风机架上安装有2层风机,下层风机偶数安装,上层风机奇数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运车、台车是本领域的通用技术,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作为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运车A侧下层风机奇数安装,上层风机偶数安装,B侧下层风机偶数安装,上层风机奇数安装,形成对面间隔错位式布置安装,便于所述风机产生的强大气流,吹向摇枕侧架工件后产生对流气流作用,把热量快速带走使得被热处理的工件出炉后快速、急剧、均匀的冷却效果,实现摇枕侧架工件的强度提高。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的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方法或采用自然吹风的方法、或采用调节工件堆放距离的方法来更改为被热处理的工件出炉后在转运车2侧安装强力风机强制吹风快速、急剧、均匀的冷却,从而增加冷却效果,不但可以减少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稳定性,保证了摇枕侧架工件的热处理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侧视图。
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的一种铸造工业用于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的热处理冷却装置。
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热处理冷却装置,包括转运车轨道1、转运车2、转运车A侧风机架3、转运车A侧风机4、转运车B侧风机5、转运车B侧风机架6、台车7所组成。
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所述的转运车两侧分别焊接安装有转运车A侧风机架3和转运车B侧层风机架6。
如附图2、附图3所示,所述的转运车A侧风机架3和转运车B侧风机架6包括金属框架,金属框架上焊接了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根等边角钢。
如附图2、附图3所示,所述的转运车A侧风机架3,在A侧风机架上安装有2层风机4,下层风机4奇数安装,上层风机4偶数安装。转运车B侧风机架6,在B侧风机架上安装有2层风机5,下层风机5偶数安装,上层风机5奇数安装。
本文发布于:2023-03-28 03:0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9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