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水上平台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220174466.X
  • 20120424
  • CN202935547U
  • 20130515
  • 哈尔滨万代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万维柔;万昱
  • B63B35/44
  • B63B35/44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工程街132号工程小区一单元602室
  • 中国,CN,黑龙江(23)
摘要
本实用新型利用水的浮力,物体的重力原理,提供一种可折叠、可沉浮、可移动的水上平台。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式水上平台,它由6个同样大小、端面为等边三角形的独立舱体组成,本实用新型是以“浮岛式航空母舰”为例,它包含:沉浮舱、即第1舱和第6舱;物资舱、即第2舱和第5舱;主舱、即第3舱与第4舱的连体舱、连接轴(5.3)、排气管(5.8)、单向二级液压伸缩缸(7.1)、支臂(7.6)、二位二通电控气阀(8.2)、气液转换器(8.3)、二位二通电控液阀(8.4)、空气软管(10.1)、空气管(10.2)、液压软管(10.3)、气控水阀(10.4)、沉浮舱气孔(10.5),在舱体折叠过程中其特征是:沉浮舱通过控制电控气阀(8.2)和电控液阀(8.4)在舱体自重的作用下,经两次折叠完成全部折叠过程,然后再通过电控气阀(8.2)和电控液阀(8.4)控制伸缩缸(7.1)和支臂(7.6)实现舱体的定位,在舱体展开的过程中其特征是:通过控制电控气阀(8.2)和电控液阀(8.4),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一次完成舱体的展开,然后再通过电控气阀(8.2)和电控液阀(8.4)控制伸缩缸(7.1)和支臂(7.6)实现舱体的定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及应用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折叠、可沉浮、可移动的水上平台。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海洋及水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远海捕鱼、深海采油、采矿,海洋的科研、勘测等等,都需要有一个能够提供后勤服务、物资供应、人员休息、中转、设备的更换、维修、开采的海洋资源的储备、转运(包括水产品的加工、冷冻等)以及突发事件的救援中心等作用的水上基地,本实用新型就是这样一个水上平台。它作为一个远海的水上支撑点,连接着空中、海上二条运输线。据资料介绍“美国曾设想建造一个全长为900m,宽为90m,高为60m,航速为6节可搭载超过300架各式飞机,甚至能够起降C‑130这种大型运输机的、排水量为50万吨的浮岛式航空母舰,以作为海上基地”。浮岛式航空母舰具有造价低廉、体积庞大、能够起降各种飞机,而无需进行蒸汽弹射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应用潜艇的工作原理,利用水的浮力和平台自身的重力来实现平台的折叠与展开,实现平台整体的下潜或上浮,采用液压、气压设备或部件来实现电动控制,使其具有可行性、可控性、可操作性。本实用新型是由6个同样大小端面为等边三角形的独立舱体组成(见图2),其中第1舱和第6舱为沉浮舱,起着舱体折叠,展开,整体沉浮的关键作用,其余4舱为物资舱及设备舱等。当舱体经三次折叠成图17的状态时,沉入水下可作为潜艇使用,浮到水面展开作为平台使用。如果作为民用水上平台或是浮岛式航空母舰可只进行二次折叠,将中间的两个舱体连成一体(见图20)。本实用新型的新颖、创新之处在于能让庞大的舱体,自如的折叠或展开、沉降或浮起,并使其电动化、自动化,具有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为了使有些功能及数据具有对比性。本实用新型以美国设想的浮岛式航空母舰为例、本舰的甲板长度为900m,单舱的边长为15m。图18.19.20是本舰的折叠示意图,它的第一舱和第6舱是沉浮舱并被分隔成N个密封舱,其作用:①增加舱体强度②可分别控制③即使有部分舱损坏也不会影响其功能。第2舱和第5舱是物资舱,主要储存燃油、淡水以及其它不怕倾复的物资,也被分隔成N个密封舱,其作用:①增加舱体强度②分类储存物资。第3舱和第4舱是联体舱,也就是主舱,它被分隔出第7舱,第3舱和第4舱也由N个密封舱构成,其中一部分用作动力舱、空气压缩机舱、发电机舱等设备舱,其余仍为物资舱,第7舱除少部分被用作驾驶舱、人员休息舱等,大部分为飞机库。主舱的作用是:①像双体船一样具有很好的平稳性②舱体折叠或展开时,主舱不 受其影响,舱内的物资、设备或人员不会倾复③主舱甲板设有飞机跑道,只要船体浮出水面,即使不展开、照样可以在行驶中起降飞机。折叠后船体呈W型,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船在行驶中的阻力,同时便于整体潜入水下,具有隐藏性。用压缩空气排出沉浮舱1和6的水,在水的浮力作用下,舱体会渐渐展开,展开后的甲板宽度增加了二倍,船体高度降低了二分之一,大大提高了平稳性和抗风浪性,不会发生翻船事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侧视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侧视外观立体示意图,它是由端面为等边三角形的6个独立的舱体组成;图3为展开的舱体横向A‑A断面示意图;图4为舱体B‑B断面示意图;图5为船体左半部第一次折叠后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其中:5.1‑第1舱甲板、5.2‑第2舱甲板、5.3‑连接轴、5.4‑限位铁、5.5‑密封舱门、5.6‑第7舱甲板、5.7‑侧板、5.8‑空气排管;图6为第1舱与第2舱连接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7为伸缩缸与支臂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7.1(7.11,7.12)‑单向二级液压伸缩缸、7.2‑伸缩缸下接头、7.3‑伸缩缸上接头、7.4‑伸缩缸与甲板连接件、7.5‑液压管接头、7.6‑支臂、7.7‑支臂与舱体连接件、7.8‑连接小轴、7.9‑支臂轴、7.10‑支臂与伸缩缸连接件;图8为电控气压转液压工作回路图,其中8.1‑气源、8.2(8.21,8.22,8.23,8.24)‑二位二通电控气阀、8.3‑气、液转换器、8.4(8.41)‑二位二通电控液阀、8.5‑液体分流缸;图9为舱体展开后的底面仰视立体示意图,其中9.1‑舱体侧面的凹形槽、9.2‑船舵;图10为汽、液工作回路布置示意图,其中,10.1‑空气软管、10.2‑空气管、10.3‑液压软管、10.4‑气控水阀、10.5‑沉浮舱气孔;图11为气控水阀正视剖面示意图,其中11.1‑水孔、11.2‑阀体、11.3‑气孔、11.4‑活塞、11.5‑密封圈、11.6‑弹簧、11.7‑水门、11.8‑气室、11.9‑压缩空气、11.10‑水;图12为气控水阀俯视剖面图;图13为平面布置示意图;图14为舱体展开示意图;图15为舱体第一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6为舱体第二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7为舱体第三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8为居中两舱(3、4)连为一体展开示意图;图19为连体舱第一次折叠状态示意图;图20为连体舱第二次折叠状态示意图,由于第3舱和第4舱连接在一起而分隔出第7舱。 

见图20,第一舱和第6舱是沉浮舱,主要功能是船体的展开或折叠,整体的下潜或浮起,第2舱和第5舱是物资舱,功能是装载燃油、淡水及其它不怕被倾复的物资,第3、4、7舱是联体舱,也叫主舱,第3舱和第4舱一部分是设备舱,一部分仍是物资仓,第7舱主要是飞机库。组装时依次将第2舱、第5舱挂在主舱的两侧,第1舱和第 6舱挂在最外侧,用连接轴5.3连接在一起、(见图5、图6),将甲板连接件7.4焊接在甲板的下面,将支臂与舱体连接件7.7用螺拴固定在舱体凹形槽9.1的下端,然后用支臂轴7.9将二个支臂7.6滑动连接在一起,再用连接小轴7.8将支臂7.6的两端与舱体连接件7.7滑动连接,最后用连接小轴7.8将伸缩缸上接头7.3与甲板连接件7.4,伸缩缸下接头7.2与支臂与伸缩缸连接件7.10滑动连接(见图5、图7)。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一、舱体折叠工作过程:舱体在水上全部展开时,所有的支臂7.6处于水平支撑状态,伸缩缸7.1处于伸出状态,电控气阀8.2、电控液阀8.4均处于关闭状态,在限位铁5.4的作用下所有的舱体保持在一个平面,并且只能向下折叠。当进行第一次折叠时(见图5),首先开启电控气阀8.24,使沉浮舱(第1舱和第6舱)内的空气通过沉浮舱气孔10.5经空气软管10.1、空气排管5.8排出,开启电控气阀8.22,打开气控水阀10.4,水便可进入舱内,在舱体自身的重力下,第1舱和第6舱同时向下折去,折到位后依次关闭电控液阀8.41,电控气阀8.22、8.24,第一次折叠完成。当进行第二次折叠时只需开启电控液阀8.4、伸缩缸7.12便能自由伸缩。第1舱连同第2舱、第6舱连同第5舱便会一同向下折去,折到位后关闭电控液阀8.4,折叠工作全部完成。二、舱体展开工作过程:开启所有电控液阀8.4,使全部伸缩缸7.1都能自由伸缩;开启电控气阀8.22打开气控水阀10.4;开启电控气阀8.23、压缩空气通过空气管10.2、空气软管10.1、沉浮舱气孔10.5进入舱体,迫使舱内的水从气控水阀10.4排出舱外,沉浮舱带着物资舱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转动,在限位铁5.4的作用下,舱体展开到同一平面时停止,舱体全部展开。这时依次关闭所有电控液阀8.4,使展开舱体固定,关闭所有电控气阀8.2及气控水阀10.4,展开工作全部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与美国设想制造的“浮岛式航空母舰”比较) 

1.舱体经二次折叠后,呈W型,甲板宽度为30m,高度约25m,浮在水面上时,如一艘双体船具有较好的平稳性。潜入水下时具有很好的抗风浪性和隐蔽性。 

2.舱体浮出水面展开后,甲板宽度增大二倍为90m,高度降低一半约12.5m,平稳性更好。由于飞机跑道够长,可以起降普通战机或民用飞机,未必都使用造价昂贵的舰载机。 

3.本舰制造,多为直板焊接,工艺简单,制造容易。 

4.造价低廉。假设:主舱甲板厚度为100mm、船头和船尾及其他舱甲板厚度为50mm。侧板及隔板厚度为20mm,除飞机库外,其余舱每20m隔一密封舱,共有270个密封舱,每5m设一道三角形加强筋,粗略计算,整个船体的重量为9万余吨。 

5.整船潜入水下的排水量约50万吨,船体自重约为10万吨,二个沉浮舱的容积约17万m3,因此当船体潜入水下时,至少能装载30万吨的物资(包括船上的设备及人员),浮出水面的物资装载近40万吨。 

6.甲板下的飞机库可停放近百架舰载机,展开后的甲板上至少可停放200架舰载机。 

7.如船体内安装有动力系统,便可自己行使。如不安装动力系统,也可用其它船只拖拽。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21:31: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8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