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断芯简易结构全自动铅笔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0920084215.0
  • 20090318
  • CN201456677U
  • 20100512
  • 黄德固
  • 黄德固
  • B43K21/00
  • B43K21/22 B43K21/02 B43K21/00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千家街83号(新号25号)六楼2-6-2室
  • 中国,CN,湖北(4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推出防断芯简易结构全自动铅笔,针对铅芯折断率较高的影响因素,对活动铅笔的结构予以改进;在笔尖管状结构的最前端,设置一段很短的过盈配合,使书写着力点与铅芯夹紧点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为最小,从根本上消除管道力矩问题;与此同时,将普通活动铅笔的送芯及夹芯结构分离为两段,最下端的夹芯结构与笔尖的过盈铅芯通道相配合,构成简易可靠的自动送芯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在拓展改进结构新思路时,尽可能地采用现有熟练技术的有效成份,因而实现了简易可靠结构下的自动送芯,不仅制作成本较低、使用和维护方便,而且,由于夹紧点紧贴书写着力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铅芯折断率。
权利要求

1.本实用新型推出防断芯筒易结构全自动铅笔,由书写端具有过盈配合的笔尖管,加上从芯筒上分离出的夹芯爪,再加上容芯和推芯的芯筒,三者为主件,结合定位簧、笔壳、挂钩等相关附件为一体,共同构成防断芯简易结构全自动铅笔,其主要特征在于:

笔尖管(9)装在笔尖套(12)内,中心位置开有铅芯通道,其书写端头的铅芯通道与铅芯直径之间有适当的过盈配合,另一端则为滑动配合,在笔尖滑移垫圈(11)及笔尖簧(10)的约束下,笔尖管(9)有上下平移的活动位;芯筒(4)与夹芯爪(8)的中心位置均开有相互配合的铅芯通道,芯筒(4)既可采用装容单芯的常规结构,又可设计为装容多芯结构,;夹芯爪(8)与芯筒(4)分离开来,借助限位套(6)和夹芯爪座(7)将两者连接在一起,中间还包容有夹芯爪簧(13)、夹芯爪卡环(14)、芯筒簧(16)、芯筒簧垫(15),夹芯爪(8)的下端开有破口,下端的圆环凸起,在夹芯爪簧(13)的弹力下,通常顶在夹芯爪座(7)下端的锥面上,使得夹芯爪(8)夹紧铅芯;夹芯爪卡环(14)卡在夹芯爪(8)中端环形凹槽内,与夹芯爪簧(13)相配合,维持夹芯爪(8)的位置;夹芯爪座(7)下端的螺纹,旋入笔尖套(12)内,将上述结构件以及笔壳(3)予以固定;此外,橡皮(1)、橡皮旋管(2)、挂钩(17)以及握笔套(5)之类普通配件,则安置在常规配套部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防断芯简易结构全自动铅笔,其特征还在于:笔尖管(9)前端的过盈配合,还可独立应用在略加改进、可旋转移动的普通活动铅笔笔尖管的书写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化用品类,具体地属于书写文具活动铅笔类。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活动铅笔铅芯的夹紧位置与书写着力点之间,设置有一段管状结构,铅芯穿过该管露出笔外,由于顺利穿孔的需要,铅芯与管之间必须留有间隙,这就使书写着力点与铅芯夹紧点之间构成一段力矩,从而使较细的铅芯特别容易折断。此外,由于使用者在手动调节铅芯冒出管外的长度大小时,铅芯在夹紧装置松开后,重力坠落过程中缺乏限制,随手率性而为,导致铅芯冒出管外的长度时长时短,也是铅芯折断率较高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寻求铅芯折断问题的解决方法中,由于缺乏对铅芯折断原因的深入探讨,人们首先看重的是如何使铅芯与管的配合实现最佳,不少人想到了具有间接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以”自动铅笔”为题的多种专利问世,对减少铅芯折断率的结构改进作出了有益贡献。其中,以”阻力管”(”自动铅笔”,专利号:03225806.2)中的过赢配合创意最接近问题的解决;当然,由于”阻力管”的功能目标在于拉送铅芯,因而,具有过盈配合的”阻力管”被装在笔尖的尾部,笔尖前部仍存在着一段需要解决的铅芯滑动的管道配合问题,也就是说,虽然拉短了书写着力点与铅芯夹紧点之间的距离,但导致铅芯易折的管道力矩问题仍然存在。此外,这类以”自动铅笔”为题的专利,目前虽然数量不菲,但共同存在着的问题是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受成本、维护等问题的干扰,市场开拓有一定的难度。

小小一段折损铅芯看起来不甚起眼,但由于活动铅笔的使用量非常广泛,因而累积耗损量颇为巨大,放进相应结构,尽可能地减少污损,无论是从节省资源还是环保角度考虑,都应该视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铅芯折断率较高的影响因素,对活动铅笔的结构予以改进;在笔尖管状结构的最前端,设置一段很短的过盈配合,使书写着力点与铅芯夹紧点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为最小,从根本上消除管道力矩问题;与此同时,将普通活动铅笔的送芯及夹芯结构分离为两段,最下端的夹芯结构与笔尖的过盈铅芯通道相配合,构成简易可靠的自动送芯结构,在书写压力的推动下,自动冒出的铅芯头保持着较小的长度,使铅芯的折断率真正降至最低。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推出防断芯简易结构全自动铅笔,由书写端具有过盈配合的笔尖,加上从芯筒上分离出的夹芯爪,再加上兼具容芯和推芯功能的芯筒,三者为主件,结合定位簧、笔壳、挂钩等相关附件为一体,共同构成防断芯简易结构全自动铅笔,其主要特征在于:

笔尖管装在笔尖套内,中心位置开有铅芯通道,其书写端头的铅芯通道与铅芯直径之间有适当的过盈配合,另一端则为滑动配合,在笔尖滑移垫圈及笔尖簧的约束下,笔尖管有上下平移的活动位;芯筒与夹芯爪的中心位置均开有相互配合的铅芯通道,芯筒既可 采用装容单芯的常规结构,又可设计为装容多芯结构,;夹芯爪与芯筒分离开来,借助限位套和夹芯爪座将两者连接在一起,中间还包容有夹芯爪簧、夹芯爪卡环、芯筒簧、芯筒簧垫,夹芯爪的下端开有破口,下端的圆环凸起,在夹芯爪簧的弹力下,通常顶在夹芯爪座下端的锥面上,使得夹芯爪夹紧铅芯;夹芯爪卡环卡在夹芯爪中端环形凹槽内,与夹芯爪簧相配合,维持夹芯爪的位置;夹芯爪座下端的螺纹,旋入笔尖套内,将上述结构件以及笔壳予以固定;此外,橡皮、橡皮旋管、挂钩以及握笔套之类普通配件,则安置在常规配套部位上.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在拓展改进结构新思路时,尽可能地采用现有熟练技术的有效成份,因而实现了简易可靠结构下的自动送芯,不仅制作成本较低、使用和维护方便,而且,由于夹紧点紧贴书写着力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铅芯折断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示意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橡皮,2.橡皮旋管,3.笔壳,4.芯筒,5.握笔套,6.限位套,7.夹芯爪座,8.夹芯爪,9.笔尖管,10.笔尖簧,11.笔尖滑移垫圈,12.笔尖套,13.夹芯爪簧,14.夹芯爪卡环,15.芯筒簧垫,16.芯筒簧,17.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在示意图中,笔尖管(9)装在笔尖套(12)内,中心位置开有铅芯通道,其书写端头的铅芯通道与铅芯直径之间有适当的过盈配合,另一端则为滑动配合,在笔尖滑移垫圈(11)及笔尖簧(10)的约束下,笔尖管(9)有上下平移的活动位;芯筒(4)与夹芯爪(8)的中心位置均开有相互配合的铅芯通道,芯筒(4)既可采用装容单芯的常规结构,又可设计为装容多芯结构,;夹芯爪(8)与芯筒(4)分离开来,借助限位套(6)和夹芯爪座(7)将两者连接在一起,中间还包容有夹芯爪簧(13)、夹芯爪卡环(14)、芯筒簧(16)、芯筒簧垫(15),夹芯爪(8)的下端开有破口,下端的圆环凸起,在夹芯爪簧(13)的弹力下,通常顶在夹芯爪座(7)下端的锥面上,使得夹芯爪(8)夹紧铅芯;夹芯爪卡环(14)卡在夹芯爪(8)中端环形凹槽内,与夹芯爪簧(13)相配合,维持夹芯爪(8)的位置;夹芯爪座(7)下端的螺纹,旋入笔尖套(12)内,将上述结构件以及笔壳(3)予以固定;此外,橡皮(1)、橡皮旋管(2)、挂钩(17)以及握笔套(5)之类普通配件,则安置在常规配套部位上。

上述笔尖管(9)前端的过盈配合,还可独立应用在略加改进、可旋转移动的普通活动铅笔笔尖管的书写端,用以提高普通活动铅笔防断芯功能。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2:09: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5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