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1H7/00
1、一种用于拔罐的抽气拔罐,为圆筒形或球缺形,下方开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拔罐壁由透明塑料制成,罐顶或罐壁上带有一根与罐内连通的抽气软管,抽气软管上带有可使抽气软管截止或连通的止气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气拔罐,其特征所述止气阀由手轮及手轮盒构成并套装在抽气软管上;所述手轮盒为上宽下窄的长方形扁盒,其两端及一侧面为开口,前后盒壁内侧垂直方向分别带有互相平行的导槽,导槽上部为喇叭口;所述手轮为圆形、其半径小于或等于手轮盒导槽中线至手轮盒侧壁的距离,其厚度等于手轮盒的厚度,手轮的中心带有手轮轴并通过手轮轴安装于手轮盒的导槽中,手轮的一侧从手轮盒开口一侧伸出盒外,另一侧压住轴气软管,手动手轮可使其沿导槽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拔罐的拔罐。
拔罐法是祖国医学传统的方法之一,它以拔罐为工具,利用点火燃烧排除罐内部分空气、造成负压,使拔罐吸附于人体经络的有关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局部郁血,以达到的目的。拔罐法所使用的传统拔罐主要有竹罐、陶瓷和玻璃罐,其基本形状为圆柱形或球缺形,下方开口。竹罐由于易爆裂漏气,吸附力不大,故效果较差。陶瓷罐虽不易爆裂,但怕摔易破,使用不太方便。玻璃罐的优点在于透明,可方便地观察罐内的郁血情况,但也怕摔易破。拔罐的传统操作方法是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投入到罐内或在罐内旋转数圈后取出,即所谓投火法或闪火法。其不足之处是,操作不当时容易烧伤患者皮肤,因而使患者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此外,罐内负压的大小无法调节或控制,影响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既能观察罐内郁血情况、又能控制罐内负压大小,并且使用安全方便的拔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将拔罐壁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在拔罐的罐顶或罐壁上连接一根抽气软管并在抽气软管上安装一个可使其截止或连通的止气阀,从而构成一种抽气拔罐。利用抽气装置(例如注射器)可使拔罐内造成负压并可通过止气阀调节负压的大小,透过透明罐壁可观察罐内郁血情况。以下结合具体实 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抽气拔罐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为抽气拔罐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抽气拔罐1为圆筒形或球缺形,其下方开口,罐壁由透明塑料制成。罐顶或罐壁上带有一根与罐内连通的抽气软管2,抽气软管上带有可使抽气软管截止或连通的止气阀。止气阀的结构型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由手轮3及手轮盒4构成并套装在抽气软管2上。手轮盒4为上宽下窄的长方形扁盒,其两端及一侧面为开口,前后盒壁内侧垂直方向分别带有互相平行的导槽5,导槽上部为喇叭口。手轮3为圆形,其半径小于或等于手轮盒导槽中线至手轮盒侧壁的距离,其厚度等于手轮盒的厚度,手轮的中心带有手轮轴6并通过手轮轴安装于手轮盒的导槽5中,手轮3的一侧从手轮盒开口一侧伸出盒外,另一侧压住抽气软管,手动手轮可使其沿导槽上下移动并使抽气软管截止或连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利用抽气装置(例如注射器)可使罐内造成负压,并可通过止气阀调节罐内负压的大小,透过罐壁可观察罐内郁血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作拔罐的罐具。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1:0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4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