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联合收获机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00254284.6
  • 20000921
  • CN2471080
  • 20020116
  • 杨正社
  • 刘满堂;杨正社
  • A01D45/02
  • A01D45/02

  • 河北省无极县北苏镇楼下村
  • 中国,CN,河北(13)
  • 20000101
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摘穗割台,其特点是割台的前部有8个扶禾绞龙,除(1)和(8)为单列外,其余绞龙的前端两两结合,组成5个锲形分垄器,并与割台后段的4个纵向平行的输送搅龙和两根纵向平行的传动轴相连接,四个输送搅龙下各有一对摘穗轴。本实用新型为全绞龙式玉米摘穗割台,无株行距限制,适应性强,抗倒伏,摘穗完全,高效节能,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

1.玉米联合收获机有“扶禾”装置组成,其特征是:

本实用新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它的前部是由8个扶禾绞龙构成的扶 禾器,8个扶禾绞龙外侧两个单列,其余6个前端两两成对合拢以伞形 齿轮结合,又形成5个锲形分垄器,每个锲形分垄器前端有三角形分禾 板,8个扶禾绞龙的后端两两成对合拢,每对扶禾绞龙中有一个绞龙的 后端以球形万向节与摘穗割台后段的四个纵向平行的输送绞龙和两根 纵向平行传动轴相连,四个输送绞龙下面各有一对摘穗轴。

说明书

玉米联合收获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联合收获机。

现行玉米联合收获机为何迟迟不能上市流通,究其原因它们都有 一个致命的弊病,现说明如下:

对行距要求太严,摘穗丢失严重。

一般收获机前端都采用了铁皮制造的护照作为分垄器。只要玉米 行距和每对摘穗轴与轴的距离相近时才能正常收获,因为它的护照只 有分垄功能没有扶禾功能,所以当遇到行距不一致或稍有倒伏的玉米 时,将被肥大的分垄器碰倒,不能正常收获,勉强收获会造成果穗的 大量丢失,农民根本不能接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弊病,提供一种节能高效、价格 低廉,适合全国各地、各种行距的“玉全收”玉米联合收获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它的前部是由8个扶禾绞龙构成的 扶禾器,8个扶禾绞龙外侧两个单列,其余6个前端两两成对合拢、以 伞形齿轮结合,又形成5个锲形分垄器,每个锲形分垄器前端有三角 形分禾板,8个扶禾绞龙的后端两两成对合拢,每对扶禾绞龙中,有一 个绞龙的后端以球形万向节与摘穗割台后段的四个纵向平行的输送绞 龙和两根纵向平行传动轴相连,四个输送绞龙下面各有一对摘穗轴。

具体连接关系是:

动力是由输送绞龙(9)经球形万向节(13)传递给扶禾绞龙 (1)实现传动的。同样,输送绞龙(10、11、12)分别传给扶禾绞 龙的(4、5、8),传动轴(32)用链轮(28)经链条、链轮(29)通 过球形万向节(23)传给扶禾绞龙(2),有绞龙(2)上端的一对伞 形齿轮(24)、(25)传给绞龙(3),传动轴(33)也由链轮(30) 经链条、链轮(31)通过球形万向节(22)传给绞龙(7),再由绞龙 (7)上端的一对伞形齿轮(27)、(26)传给绞龙(6)。这样,8个 绞龙各归其主都能同时传动,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8个扶禾绞龙叶 片是象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的,为不使它们“打架”,必须采用同速 运转。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所有绞龙旋转方向不尽相同,但它们有一 个共同点就是旋转时叶片都是由前向后推的(也就是说做绞龙时叶片 方向不同)。

本实用新型为“全绞龙”式玉米摘穗割台,无株行距限制,适应 性强,抗倒伏,摘穗完全,高效节能,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一、构造:“玉全收”机前端安装8个直径200mm地绞龙做为 “扶禾装置”图一(1—8)。

扶禾绞龙除(1)和(8)为单列外,(2)和(3)、(4)和 (5)、(6)和(7)的前端两两结合成5个锲形“分垄器”。由于两 绞龙的叶片能和齿轮一样咬合,所以“分垄器”的宽度很窄,只有10 公分左右,(其它40公分以上)能轻松进入秸杆中,根本不会撞倒秸 杆。绞龙(1)的下端和绞龙(9)的前端用球形万向节相连,(4)和 (10)、(5)和(11)、(8)和(12)同(1)和(9)。其中四个 绞龙9—12位于摘穗轴的上面,它相当于其它型收获机上带拨板的链 条,但比链条要好的多:

1、链条只有向上推秸杆的功能,容易把虫咬伤的秸杆推断,使果 穗和秸杆的尖混在一起,给后面的输送造成堵塞,而绞龙不但能向上 推,而且它时刻在往下压秸杆,即使有虫伤也不会断,就是断了它还 会被压下去,做到果穗与秸杆彻底分开,保证了后面的输送畅通。如 图二

2、本身链条躺着用是不合道理的,它随着秸杆上下运动,有时被 果穗抬起,有时抬起果穗,工作极不可靠,由于它上下频繁运动,极 易把链条扭曲而无法使用,而绞龙工作起来就可靠多了,它绝不会被 果穗抬高,更不会丢下果穗,运转平稳,几乎很难出故障且成本低。

二、工作台原理:

我们把绞龙(1)和(2)、(3)和(4)、(5)和(6)、 (7)和(8)组成的倒“△”区,分别命名为A区、B区、C区和D 区,现只说A区,以下雷同:被“分垄器”分给A区的玉米将这样进入 摘穗轴中间:

现把A区前端分为a、b、c三道,长在a道和c道的玉米(34)、 (35),就摘穗轴中间而言,长的实在不是地方(这也是其它收获机 所不能收获的玉米)。随着收获机的前移,长在a道和c道的玉米提前 被“扶禾”绞龙(1)和(2)摸着,由于“扶禾”绞龙的转速稍高于 行走速度,所以秸杆会随绞龙叶片后移,并向后倾斜,此时若秸杆比 较健壮,它将随就近的绞龙叶片直接到达b道再进入摘穗轴中间,若 秸杆较软,随着秸杆的后移,它的倾斜角度不断的增大,超过极限, 它就会猛然折倒,而它要倒的方向,正好是对面的绞龙,无奈,它将 被对面绞龙的叶片再次推入摘穗轴中间。

长在b道的玉米,由于它正冲摘穗轴中间,再加上有两个扶禾绞 龙(1)和(2)叶片的交叉保护,会很顺利的进入摘穗轴中间,然后 被绞龙(9)向后推、向下压,直到秸杆和果穗彻底分开,如图三。 被“分垄器”分到B区、C区和D区的玉米也同A区一样全部进入摘穗 轴中间,被摘穗轴摘取,真正达到“玉全收”。

由于本机的以上构造,再加上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其它机型对 比,本机具有:动力小(省油)、收获幅度宽(效益高)、结构简单 (成本低)的特点,售价比普通要低40%左右。一般农户都能买的 起,买后又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即使全国有上百家企业同时生产此产 品,也未必能满足市场需求,前景极为广阔。

说明:图1:绞龙结构示意图

图2:工作状态图

图3:A区示意图

1—8扶禾分垄绞龙

9—12输送绞龙

13—16球形万向节

17—21分垄器

ABCD是由8个绞龙组成的倒“△”区。

22—23球形万向节

24—27伞形齿轮

28—31链轮

32—33纵向转动轴

34、长在A道最边上的玉米随绞龙(1)向后移动并倒向箭头所指 的方向

35、长在C道最边上的玉米随绞龙(2)向后移动并倒向箭头所指 的方向

36、秸杆被叶片向下压向后推

37、输送绞龙一部分叶片

38—39、两根摘穗轴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22:3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0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