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3.公开号为cn212099301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检测的水下机器人,机器人的壳体前进方向的垂直面方向薄于水平面,水下通信系统固定在壳体顶部,能源系统、耐压检测系统和耐压控制舱设置在壳体内部;可收放式稳定翼固定在壳体尾部的外表面;四个矢量推进器布置在壳体的两侧;耐压控制舱内装有水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耐压控制舱的外壳包括柱壳和多个肋骨,肋骨分布在柱壳外表面,柱壳包括上壳板、下壳板和减压层;上壳板外侧壁与下壳板内侧壁为平行的斜面,上壳板外侧壁与下壳板内侧壁之间形成空隙,该空隙内减压层;减压层的材料为浮力材料、阻尼材料或吸声材料。
4.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机器人通过设置奈叶检测系统和耐压控制仓,提高了机器人壳体上的检测
组件的耐压性能,有利于提高水下机器人的下潜深度和极限工作区间。但是该机器人上设置的多组耐压外壳以及耐压系统导致整体机器人行动灵敏度降低,抗外界撞击性能降低,机器人在水下如果接触了暗礁容易导致其行动失灵,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检测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安装架、推进组件、勘测组件、转动驱动电机、转动架、转动座和保护杆。
7.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分别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的两侧上。转动座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上;由转动驱动电机驱动的转动架转动设置在转动座上。保护杆设置在转动架上,保护杆设置多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位于多组保护杆之间。
8.优选的,还包括保护底座;保护底座设置在保护杆远离机器人安装架的一端。
9.优选的,还包括潜水水箱;潜水水箱设置在保护杆上。
10.优选的,还包括水箱总阀和水泵;水箱总阀设置在潜水水箱上;水泵连通设置在潜水水箱上。
11.优选的,还包括保护推进电机;保护推进电机设置在保护杆上。
12.优选的,推进组件包括推进保
护罩安装座、推进保护罩、推进驱动件和水下推进器;推进保护罩安装座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上;推进保护罩设置在推进保护罩安装座上;推进驱动件和水下推进器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上,且位于推进保护罩内部。
13.优选的,勘测组件包括勘测保护罩安装座、勘测保护罩和水下勘测设备;保护罩安装座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上;勘测保护罩设置在保护罩安装座上;水下勘测设备设置在机
器人安装架上,且位于勘测保护罩内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在设置有现有技术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的机器人安装架上设置能够转动的保护杆,利用转动座上设置在转动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架转动,从而带动保护杆相对于机器人安装架转动;当机器人安装架两侧的保护杆位于推进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下潜过程中,由于机器人安装架面积较小,保护杆能够对下潜推进组件进行保护,避免推进组件与大于机器人安装架面积的水下暗礁发生碰撞。当安装架两侧的保护杆位于勘测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勘测过程中对勘测组件进行保护,此时勘测组件靠近待勘测的区域,保护杆能够保护勘测组件,避免勘测组件与待勘测区域的暗礁发生碰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水下机器人容易与暗礁发生碰撞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左视图。
18.附图标记:1、机器人安装架;2、推进保护罩安装座;3、推进保护罩;4、推进驱动件;5、水下推进器;6、保护罩安装座;7、勘测保护罩;8、水下勘测设备;9、转动驱动电机;10、转动架;11、转动座;12、保护杆;13、保护底座;14、保护推进电机;15、潜水水箱;16、水箱总阀;17、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一
20.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安装架1、推进组件、勘测组件、转动驱动电机9、转动架10、转动座11和保护杆12。
21.如图1-3所示,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分别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的两侧上。转动座11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由转动驱动电机9驱动的转动架10转动设置在转动座11上。保护杆12设置在转动架10上,保护杆12设置多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位于多组保护杆12之间。
2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设置有现有技术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的机器人安装架1上设置能够转动的保护杆12,利用转动座11上设置在转动驱动电机9带动转动架10转动,从而带动保护杆12相对于机器人安装架1转动;当机器人安装架1两侧的保护杆12位于推进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下潜过程中,由于机器人安装架1面积较小,保护杆12能够对下潜推进组件进行保护,避免推进组件与大于机器人安装架1面积的水下暗礁发生碰撞。当安装架1两侧的保护杆12位于勘测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勘测过程中对勘测组件进行保护,此时勘测组件靠近待勘测的区域,保护杆12能够保护勘测组件,避免勘测组件与待勘测区域的暗礁发生碰撞。
23.实施例二
24.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安装架1、推进组件、勘测组件、转动驱动电机9、转动架10、转动座11和保护杆12。
25.如图1-3所示,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分别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的两侧上。转动座11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由转动驱动电机9驱动的转动架10转动设置在转动座11上。保护杆12设置在转动架10上,保护杆12设置多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位于多组保护杆12之间。
26.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护底座13;保护底座13设置在保护杆12远离机器人安装架1的一端,设置保护底座13,提高保护杆12的保护效果。
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设置有现有技术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的机器人安装架1上设置能够转动的保护杆12,利用转动座11上设置在转动驱动电机9带动转动架10转动,从而带动保护杆12相对于机器人安装架1转动;当机器人安装架1两侧的保护杆12位于推进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下潜过程中,由于机器人安装架1面积较小,保护杆12能够对下潜推进组件进行保护,避免推进组件与大于机器人安装架1面积的水下暗礁发生碰撞。当安装架1两侧的保护杆12位于勘测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勘测过程中对勘测组件进行保护,此时勘测组件靠近待勘测的区域,保护杆12能够保护勘测组件,避免勘测组件与待勘测区域的暗礁发生碰撞。
28.实施例三
29.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安装架1、推进组件、勘测组件、转动驱动电机9、转动架10、转动座11和保护杆12。
30.如图1-3所示,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分别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的两侧上。转动座11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由转动驱动电机9驱动的转动架10转动设置在转动座11上。保护杆12设置在转动架10上,保护杆12设置多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位于多组保护杆12之间。
31.进一步的,还包括潜水水箱15;潜水水箱15设置在保护杆12上。
32.进一步的,还包括水箱总阀16和水泵17;水箱总阀16设置在潜水水箱15上;水泵17连通设置在潜水水箱15上。利用水泵17控制潜水水箱15的进水和出水,利用水箱总阀16控制潜水水箱15的开启和关闭。利用潜水水箱15控制整体水下机器人的上浮和下潜。
3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设置有现有技术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的机器人安装架1上设置能够转动的保护杆12,利用转动座11上设置在转动驱动电机9带动转动架10转动,从而带动保护杆12相对于机器人安装架1转动;当机器人安装架1两侧的保护杆12位于推进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下潜过程中,由于机器人安装架1面积较小,保护杆12能够对下潜推进组件进行保护,避免推进组件与大于机器人安装架1面积的水下暗礁发生碰撞。当安装架1两侧的保护杆12位于勘测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勘测过程中对勘测组件进行保护,此时勘测组件靠近待勘测的区域,保护杆12能够保护勘测组件,避免勘测组件与待勘测区域的暗礁发生碰撞。
34.实施例四
35.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安装架1、推进组件、勘测组件、转动驱动电机9、转动架10、转动座11和保护杆12。
36.如图1-3所示,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分别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的两侧上。转动座11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由转动驱动电机9驱动的转动架10转动设置在转动座11上。保护杆12设置在转动架10上,保护杆12设置多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位于多组保护杆12之
间。
37.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护推进电机14;保护推进电机14设置在保护杆12上。
3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设置有现有技术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的机器人安装架1上设置能够转动的保护杆12,利用转动座11上设置在转动驱动电机9带动转动架10转动,从而带动保护杆12相对于机器人安装架1转动;当机器人安装架1两侧的保护杆12位于推进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下潜过程中,由于机器人安装架1面积较小,保护杆12能够对下潜推进组件进行保护,避免推进组件与大于机器人安装架1面积的水下暗礁发生碰撞。当安装架1两侧的保护杆12位于勘测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勘测过程中对勘测组件进行保护,此时勘测组件靠近待勘测的区域,保护杆12能够保护勘测组件,避免勘测组件与待勘测区域的暗礁发生碰撞。
39.实施例五
40.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安装架1、推进组件、勘测组件、转动驱动电机9、转动架10、转动座11和保护杆12。
41.如图1-3所示,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分别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的两侧上。转动座11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由转动驱动电机9驱动的转动架10转动设置在转动座11上。保护杆12设置在转动架10上,保护杆12设置多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位于多组保护杆12之间。
42.进一步的,推进组件包括推进保护罩安装座2、推进保护罩3、推进驱动件4和水下推进器5;推进保护罩安装座2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推进保护罩3设置在推进保护罩安装座2上;推进驱动件4和水下推进器5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且位于推进保护罩3内部。
4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设置有现有技术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的机器人安装架1上设置能够转动的保护杆12,利用转动座11上设置在转动驱动电机9带动转动架10转动,从而带动保护杆12相对于机器人安装架1转动;当机器人安装架1两侧的保护杆12位于推进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下潜过程中,由于机器人安装架1面积较小,保护杆12能够对下潜推进组件进行保护,避免推进组件与大于机器人安装架1面积的水下暗礁发生碰撞。当安装架1两侧的保护杆12位于勘测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勘测过程中对勘测组件进行保护,此时勘测组件靠近待勘测的区域,保护杆12能够保护勘测组件,避免勘测组件与待勘测区域的暗礁发生碰撞。
44.实施例六
45.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安装架1、推进组件、勘测组件、转动驱动电机9、转动架10、转动座11和保护杆12。
46.如图1-3所示,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分别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的两侧上。转动座11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由转动驱动电机9驱动的转动架10转动设置在转动座11上。保护杆12设置在转动架10上,保护杆12设置多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位于多组保护杆12之间。
47.进一步的,勘测组件包括勘测保护罩安装座6、勘测保护罩7和水下勘测设备8;保护罩安装座6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勘测保护罩7设置在保护罩安装座6上;水下勘测设备8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且位于勘测保护罩7内部。
4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设置有现有技术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的机器人安装架1
上设置能够转动的保护杆12,利用转动座11上设置在转动驱动电机9带动转动架10转动,从而带动保护杆12相对于机器人安装架1转动;当机器人安装架1两侧的保护杆12位于推进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下潜过程中,由于机器人安装架1面积较小,保护杆12能够对下潜推进组件进行保护,避免推进组件与大于机器人安装架1面积的水下暗礁发生碰撞。当安装架1两侧的保护杆12位于勘测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勘测过程中对勘测组件进行保护,此时勘测组件靠近待勘测的区域,保护杆12能够保护勘测组件,避免勘测组件与待勘测区域的暗礁发生碰撞。
4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包括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安装架(1)、转动驱动电机(9)、转动架(10)、转动座(11)和保护杆(12);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分别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的两侧上;转动座(11)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由转动驱动电机(9)驱动的转动架(10)转动设置在转动座(11)上;保护杆(12)设置在转动架(10)上,保护杆(12)设置多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位于多组保护杆(1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底座(13);保护底座(13)设置在保护杆(12)远离机器人安装架(1)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潜水水箱(15);潜水水箱(15)设置在保护杆(1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总阀(16)和水泵(17);水箱总阀(16)设置在潜水水箱(15)上;水泵(17)连通设置在潜水水箱(15)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推进电机(14);保护推进电机(14)设置在保护杆(12)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推进组件包括推进保护罩安装座(2)、推进保护罩(3)、推进驱动件(4)和水下推进器(5);推进保护罩安装座(2)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推进保护罩(3)设置在推进保护罩安装座(2)上;推进驱动件(4)和水下推进器(5)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且位于推进保护罩(3)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勘测组件包括勘测保护罩安装座(6)、勘测保护罩(7)和水下勘测设备(8);保护罩安装座(6)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勘测保护罩(7)设置在保护罩安装座(6)上;水下勘测设备(8)设置在机器人安装架(1)上,且位于勘测保护罩(7)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实时勘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安装架、推进组件、勘测组件、转动驱动电机、转动架、转动座和保护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置有现有技术的推进组件和勘测组件的机器人安装架上设置能够转动的保护杆,利用转动座上设置在转动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架转动,从而带动保护杆相对于机器人安装架转动;当机器人安装架两侧的保护杆位于推进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下潜过程中,由于机器人安装架面积较小,保护杆能够对下潜推进组件进行保护,避免推进组件与大于机器人安装架面积的水下暗礁发生碰撞。当安装架两侧的保护杆位于勘测组件的一侧时,适用于水下机器人勘测过程中对勘测组件进行保护。行保护。行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
张彦昌 徐博强 孙德起 潘秀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星与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5
技术公布日:
20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