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拱梁结合段
结构。
背景技术:
2.桥梁结合段在桥梁建设过程中,起到连接相邻
桥面或连接桥面与现有路基的作用;大多数桥梁结合段均采用混凝土浇筑,为了缩短施工工期,现有技术通过预制式拼装实现,但是在将预制式结构进行拼装时,由于结合段结构体积大,重量重,一般采用吊车安装,在将桥面梁与桥梁结合段连接过程中,由于二者结合端需要整齐对接,且在吊装时缺少可参照物,一次吊装往往不能够安装到位,需要后续进行再调整,降低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拱梁结合段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拱梁结合段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箱梁段、拱梁段以及连接段;
5.
所述连接段设于拱梁段两端,且二者下表面形成圆拱面,所述箱梁段两端与连接段连接形成圆弧部;
6.所述圆弧部设有托台,所述托台上设有凸沿,且所述托台顶面位置低于箱梁段顶面位置;
7.所述托台两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板沿高于托台顶面,且所述挡板的截面积大于托台端面面积。
8.进一步地,所述箱梁段两端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为l型结构,且于所述箱梁段端部呈两组对称开设。
9.进一步地,所述箱梁段内等距设有
腹板,所述腹板将箱梁段内腔分隔为多个箱室。
10.进一步地,所述腹板上插设有钢筋柱,所述钢筋柱插入至拱梁段内,所述腹板上设有板肋,所述板肋于腹板表面至少设有两个。
11.进一步地,所述箱梁段内壁上端口处设有凹台面。
12.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梁,用于多个相邻结合段结构之间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托台和挡板的设置,在桥面梁进行吊装时,能够在其端部与结合段结构对接起到预导向的作用,在桥面梁端部进入挡板之间后,只需进行竖向的放置即可,不用再进行后续的位置调整,使得桥面梁在与结合段结构连接过程中,提高二者之间的安装效率;且托台还能对桥面梁起到支撑效果,提高整体桥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端部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实际连接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00、箱梁段;101、箱室;102、凹台面;103、腹板;104、钢筋柱;105、插槽;106、托台;107、凸沿;108、挡板;200、拱梁段;300、连接段;400、连接梁;500、桥面段;600、桥面梁;700、拱肋。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2.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23.请参阅图1和2,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拱梁结合段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箱梁段100、拱梁段200以及连接段300;
24.连接段300设于拱梁段200两端,且二者下表面形成圆拱面,箱梁段100两端与连接段300连接形成圆弧部;
25.圆弧部设有托台106,托台106上设有凸沿107,且托台106顶面位置低于箱梁段100顶面位置;
26.托台106两端设有挡板108,挡板108上板沿高于托台106顶面,且挡板108的截面积大于托台106端面面积。
27.请参阅图3,桥梁结构的基本组成包括桥面梁600、拱肋700、结合段,现有技术通过预制拼装的技术进行桥梁的建设,即事先将桥面梁600、拱肋700、结合段预制完成,再运输至工地进行吊装,搭建桥梁支撑体系,最后将桥面段500吊装至其上。
28.在对桥面梁600与结合段进行拼装时,将桥面梁600一端靠近结合段一端,并使得桥面梁600端部落位于两个挡板108之间,此时可直观知晓桥面梁600端部两侧面与结合段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即二者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将桥面梁600垂直向下吊装后与托台
106接触再水平吊装,使其端部与结合段对接,即可快速完成吊装作业,避免因为缺少参照物而导致吊装过程需要反复调整的问题,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29.通过托台106的设置,能够对吊装的桥面梁600进行有效支撑,提高其吊装后的稳定性,保证后续焊接再作业的安全性。
30.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箱梁段100两端开设有插槽105,插槽105为l型结构,且于箱梁段100端部呈两组对称开设。通过插槽105的设置可提高桥面梁600于箱梁段100连接后的稳固性,需要注意的是,桥面梁600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插槽105配合的凸板(图中未示出),当二者连接时,桥面梁600上的凸板竖直插入插槽105内(此过程下,桥面梁600先完成了与箱梁段100连接时的水平位置调整),使得桥面梁600与箱梁段100连接的更加紧密,起到预安装的作用,防止在后续焊接工序前,二者出现移位的问题。
31.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箱梁段100内等距设有腹板103,腹板103将箱梁段100内腔分隔为多个箱室101。通过等距设置的腹板103,能够提高箱梁段100的结构强度,保证桥梁的稳定性。
32.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腹板103上插设有钢筋柱104,钢筋柱104插入至拱梁段200内,腹板103上设有板肋,板肋于腹板103表面至少设有两个。通过钢筋柱104和板肋的设置能够提高腹板103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箱梁段100整体的结构强度,保证桥梁的稳定性。
33.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箱梁段100内壁上端口处设有凹台面102。通过凹台面102的设置能够在桥面段500与结合段结构连接后,对桥面段500起到限位的效果,防止在吊装后出现偏位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桥面段500底面设有与其配合的凸面结构(图中未示出)。
34.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还包括连接梁400,用于多个相邻结合段结构之间连接。由于桥梁在建设时,需要设置多组并行排列的桥面梁600、拱肋700、结合段,以此满足桥面的建设宽度需求,通过连接梁400的设置,将相邻的结合段结构连接,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连接稳定性,进而保证桥梁的稳定性。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拱梁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箱梁段(100)、拱梁段(200)以及连接段(300);所述连接段(300)设于拱梁段(200)两端,且二者下表面形成圆拱面,所述箱梁段(100)两端与连接段(300)连接形成圆弧部;所述圆弧部设有托台(106),所述托台(106)上设有凸沿(107),且所述托台(106)顶面位置低于箱梁段(100)顶面位置;所述托台(106)两端设有挡板(108),所述挡板(108)上板沿高于托台(106)顶面,且所述挡板(108)的截面积大于托台(106)端面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拱梁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段(100)两端开设有插槽(105),所述插槽(105)为l型结构,且于所述箱梁段(100)端部呈两组对称开设。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拱梁结合段
·
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段(100)内等距设有腹板(103),所述腹板(103)将箱梁段(100)内腔分隔为多个箱室(10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拱梁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03)上插设有钢筋柱(104),所述钢筋柱(104)插入至拱梁段(200)内,所述腹板(103)上设有板肋,所述板肋于腹板(103)表面至少设有两个。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拱梁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段(100)内壁上端口处设有凹台面(10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拱梁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梁(400),用于多个相邻结合段结构之间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承式钢箱连拱桥拱梁结合段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箱梁段、拱梁段以及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于拱梁段两端,且二者下表面形成圆拱面,所述箱梁段两端与连接段连接形成圆弧部;所述圆弧部设有托台,所述托台上设有凸沿,且所述托台顶面位置低于箱梁段顶面位置;所述托台两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板沿高于托台顶面,且所述挡板的截面积大于托台端面面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托台和挡板的设置,在桥面梁进行吊装时,能够在其端部与结合段结构对接起到预导向的作用,在桥面梁端部进入挡板之间后,只需进行竖向的放置即可,不用再进行后续的位置调整,使得桥面梁在与结合段结构连接过程中,提高二者之间的安装效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
曹峰 何长新 张家慷 朱宝华 赵元琪 郭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30
技术公布日:
20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