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装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家电、数码行业中,为了实现产品轻量化的要求,产品外壳采用塑料制成;塑料质轻且机械性能满足产品的应用,但是缺乏光泽,美观度不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开始由基础消费转向品质消费的阶段;电子产品外观掀起金属化热潮,即产品表面要求达到金属质感效果。除此之外,其塑料材料受材料特性遇到极寒极热环境-30℃/80℃会出现热胀冷缩现象尺寸波动浮动大,目前,采用塑料中间增加金属材料起到支撑定型作用固化产品尺寸以降低温度环境影响,塑料表面增加外观层,实现表面金属化工艺能得到具有金属质感外观的塑料制品,进而代替纯金属材料,满足市场对产品外观提升的需求。其产品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提升产品应用环境;目前塑料表面金属化工艺有几种:真空蒸发工艺,指在真空环境下加热镀膜材料,使其在极短时间内蒸发,沉积在塑料表面上形成镀层。此法成膜速率快、效率高,但薄膜与基体结合较差。人们将等离子刻蚀和真空蒸发法结合起来以提高结合力(离子镀),缺点是只能低熔点的金属,如铝。
3.化学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利用强还原剂在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而沉积在各种材料表面形成致密镀层的方法;化学镀的优点是镀层致密、孔隙率低、适用的基体材料范围广可在金属、非金属以及有机物沉积镀层;缺点是镀液寿命短,稳定性差,镀覆速度慢。
4.电镀,电镀是一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电镀的优点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够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光滑性、耐热性和表美观;缺点是使用对环境有害的铬金属衍生物和镍等重金属。综上,目前的外壳装饰材料制造工艺成本较高,还会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金属材料。
5.因此,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本技术发明人认为,随着行业日益增长的竞争环境,需提出一种能够既满足产品外观金属质感效果,同时降低制备成本的材料,增强产品机械强度提升适用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升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提高其在适用极寒极热环境中的适应性并保证其金属质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7.第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包括有:由abs复合塑料构成的边框基体,在边框基体内部包覆有金属铝材,在复合材料边框基体的装饰表面覆盖有金属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在abs复合塑料构成的边框基体中包覆金属铝材,金属铝材的存在可以增强abs边框基体的强度;铝材包覆在abs复合材料内部可以起到支撑作用,降低abs复合材料在极寒极热环境中的收缩和膨胀效应,增加边框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本技术还在边框基体的装饰表面覆盖有金属层,金属层的存在可以增加边框的金属质感,也可以起到增强边框基体装饰面的强度。
9.作为优选,所述金属铝材为金属铝板,金属铝板的形状可与边框基体形状类似,也可以根据边框基体的形状采用拆分的多块铝板分别包覆进不同框边架中;铝板的厚度 0.5~1.5mm。
10.作为优选,金属层为不锈钢201、304、301、316和316l中的一种,金属层的厚度为0.01~2mm。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采用金属铝板作为增强材料,主要是因为铝材质地较轻,添加至abs复合材料内部起到增强作用的同时不会过多的增加其重量;因为后续铝板需要牵引至模具内部,因而其厚度不宜过厚,否在在模具中较难牵引。采用不锈钢作为金属层,主要是因为不锈钢的金属光泽感较强,装饰后更具美感;其厚度也不宜过厚,否则在模具中较难通过牵引前进。
12.作为优选,所述的abs复合塑料由8~12%的聚氨酯,2~6%的助剂,余量为abs塑料粒制备而成,各组分之和为100%。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的abs复合塑料中采用了abs塑料粒作为主要材料,主要是因为其强度比较高,变形率低,价格较低。在abs塑料的基础上加入聚氨酯,主要是因为聚氨酯与abs的相容性较好,而且其粘性较高,在挤压注塑过程中可以更好与金属层粘合,增强其粘合强度。采用助剂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复合塑料的综合性能。
14.作为优选,所述的助剂由质量比为(0.5~1.5):(2.5~3.5)的颜料和增塑剂苯乙烯-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组成。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采用颜料可以调整基体的颜;采用增塑剂可以进一步增强复合塑料的柔韧性,使其更溶剂挤压注塑成型。
16.第二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模具设计:根据边框基体的形状设计模具,模具包括有5层,其中第一层模具上包括有三种材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铝材入口和金属层入口;在二层模具上还是有三层材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位置不变,铝材和金属层的入口会逐渐靠近复合材料入口;在第三层模具上,复合塑料入口位置不变,其大小根据铝材的大小进行拓宽,铝材的会从复合塑料的入口进入,即第三层模具上没有单独的铝材入口,金属层入口会进一步靠近复合塑料入口;在第四层模具上,金属层入口会进一步靠近复合塑料入口;在第五层模具上,金属层会从复合塑料的入口进入,即第五层模具上没有了金属层入口,只有复合塑料层入口会根据金属层大小进行拓宽;s2:融料:按照abs复合塑料的组分比例混合后,进行加入搅拌混料,得到混合料;s3:共挤:将混合料置于挤出机的融料区,加入进行融料,将熔融料挤出至从第一层模具的复合塑料入口,同时将金属铝材和金属层从第一层模具对应的入口牵引至模具
中,金属铝材会在第三层与复合塑料进行挤压复合,金属层会在第5层模具中与复合塑料进行挤压复合,从而从模具的出口,牵引出初步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s4:冷却定型:将初步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进行冷却定型,然后裁剪掉少量多余的塑料,得到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通过第一层模具和第二层模具中主要是使复合塑料基本成型,然后在第三层模具中将金属铝材牵引至复合塑料的使其与塑料发生挤压复合,此时复合塑料流动性会减缓(复合塑料温度会降低),其与铝材复合后,铝材的移动性会变弱(复合塑料的入口会明显大于铝材入口,避免牵引时铝材过度移动,从复合塑料中露出来),可是使复合塑料完全包覆铝材,避免出现铝材外漏的情况;金属层在第五层模具中与金属层进行复合,在第五层模具中,复合塑料基本已经成型,此时插入金属层,其会与金属层挤压复合,同时又可避免金属层非粘合表面黏上塑料,免于后期处理。
18.本技术中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共挤压复合,主要是需要改进模具,其工艺非常简单,不需要进行电镀等步骤,可以节约成本的同时,更加环保,同时复合材料的强度也较高。
1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金属铝材在第一层和第二层模具中的通道是斜向通道;复合塑料在模具中的通道是水平通道;金属层在第一层到第四层模具中的通道也是斜向通道。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金属铝材和金属层采用斜向的牵引通道,逐步向复合塑料的通道靠近,直至在第三层模具和第五层模具中分别与复合塑料通道完全重合,才可以使得三者能够实现挤压复合成型。
21.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搅拌速度为700~1100r/min,搅拌时间为30~40min。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先将abs复合塑料混合,可以使组分充分混合均匀,保证后续挤压复合的均匀性。
23.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共挤出时,融料的温度和挤出温度为130~180℃,挤出压力为130~700kgf/cm2,熔融挤出速度为5~7wr/min,铝材的牵引输入速度为50~70m/min,金属层牵引输入速度为50~70m/min。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必需很好的控制挤出速度和金属层以及铝材层的牵引速度,才能更好的三者稳定的结合。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在abs塑料构成的边框基体中包覆铝材,可以进一步增加边框的强度,也可以减少边框基体在极端环境中的收缩率或膨胀率,提高边框基体的稳定性;在边框基体装饰面上包覆有金属层,可以增加边框基体的金属质感。
26.2.本技术中的制备方法中,三种材料采用共挤压注塑复合,通过对模具进行设计使三者可以很好的复合,可以简化制备工艺,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27.图1实施例1中制备的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和实物图。
28.图2实施例1中第一层模具到第五层模具的截面示意图。
29.图3实施例1中三种材料在模具中通道示意图。
30.图4实施例4中制备的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4中第一层模具到第五层模具的截面示意图。
31.其中:1-abs复合塑料边框基体,2-铝板材,3-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32.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结构如图1所示,是一个l型边框,其包括有abs复合塑料边框基体1,在边框基体1的内部包覆有金属铝材板2,在边框基体1的装饰面覆盖有不锈钢201金属层3,实物图上可以看出不锈钢201金属层3和边框基体1,但是因为颜的关系,侧面上看不出金属铝材板2。
33.本实施例中边框基体1的厚度为3mm,l型铝材板的厚度为1mm,金属层的厚度为 2mm。
34.本实施例中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模具设计,第一层模具到第五层模具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l型边框基体的形状设计模具,模具包括有5层,其中第一层模具上包括有三种材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第一层模具复合塑料中l型边框的厚度为2.2mm),l型铝板材入口和金属层入口;在二层模具上还是有三层材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位置不变,l型铝材和金属层的入口会逐渐靠近复合材料入口;在第三层模具上,复合塑料入口位置不变(第三层模具复合塑料中l 型边框的厚度为3.0mm),l型铝板材的会从复合塑料的入口进入,即第三层模具上没有单独的铝材入口,金属层入口会进一步靠近复合塑料入口;在第四层模具上,金属层入口会进一步靠近复合塑料入口(复合塑料入口同第三层模具);在第五层模具上,金属层会从复合塑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会在金属材料进入的部位拓宽1.8mm)进入,即第五层模具上没有了金属层入口。
35.从图3中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铝板材的在模具中的输送通道,在第一层和第二层模具中是斜向通道,逐渐向复合塑料通道靠近,在第三层到第五层中与复合塑料入口一致,是水平的通道。金属层在第一层到第四层模具中也是斜向通道,逐步向复合塑料通道靠近,在第五层模具中与复合塑料入口进行合并。
36.s2:混料,称取86kg的abs塑料粒、10kg的聚氨酯和4kg的助剂(其中助剂包括 1kg的黑颜料和3kg的苯乙烯-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作为增塑剂),加入高速搅拌机中,以 700r/min的速度搅拌30min;得到搅拌均匀的混合料;s3:共挤:将混合料置于挤出机的融料区,加热至140℃进行融料,将熔融料挤出至从第一层模具的复合塑料入口(挤出温度为140℃,挤出压力为140kgf/cm2,挤出速度为 6wr/min),同时将l型铝板材和不锈钢201卷材从第一层模具对应的入口牵引输送至模具中(输送速度均为60m/min,l型铝板材厚度为1mm,不锈钢201卷材厚度为2mm),l 型铝板材会在第三层与复合塑料进行挤压复合,不锈钢层会在第5层模具中与复合塑料进行挤压复合,从而从模具的出口,牵引出初步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
37.s4:裁切:通过传送带将牵引出初步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牵引至成型装料区,按照产品需求,对装饰复合基材进行裁切成条,得到条状装饰条.s5:冷却定型,将条状装饰条进行置于仓库,常温保存96h;得到条状的用于电器边框复合材料(没有出现铝材外漏,不锈钢金属层上偶尔粘附有少量的abs复合塑料);可通过
端面抛光、精雕成型和uv印刷等工艺在符合材料上标记logo。
38.对比例1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区别点在于,模具是不分层的,abs复合塑料入口、金属铝材入口和金属层的入口与第五层模具中是一致的,均从一个入口的不同位置进入。
39.但是在获得的条状的用于电器边框复合材料经常会出现铝材外漏(主要是因为铝材在牵引过程中不够稳定,发生倾斜,因为导致铝材外漏),而且在金属层的表面会黏连较多的复合塑料,因而三者复合结构不稳定。
40.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材料结构同实施例1,具体工艺细节如下:本实施例中边框基体1的厚度为2mm,l型铝材板的厚度为0.5mm,金属层(不锈钢304)的厚度为1mm。
41.本实施例中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模具设计,第一层模具到第五层模具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l型边框基体的形状设计模具,模具包括有5层,其中第一层模具上包括有三种材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第一层模具复合塑料中l型边框的厚度为1.7mm),l型铝板材入口和金属层入口;在二层模具上还是有三层材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位置不变,l型铝材和金属层的入口会逐渐靠近复合材料入口;在第三层模具上,复合塑料入口位置不变(第三层模具复合塑料中 l型边框的厚度为2.0mm),l型铝板材的会从复合塑料的入口进入,即第三层模具上没有单独的铝材入口,金属层入口会进一步靠近复合塑料入口;在第四层模具上,金属层入口会进一步靠近复合塑料入口(复合塑料入口同第三层模具);在第五层模具上,金属层会从复合塑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会在金属材料进入的部位拓宽0.8mm)进入,即第五层模具上没有了金属层入口。
42.从图3中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铝板材的在模具中的输送通道,在第一层和第二层模具中是斜向通道,逐渐向复合塑料通道靠近,在第三层到第五层中与复合塑料入口一致,是水平的通道。金属层在第一层到第四层模具中也是斜向通道,逐步向复合塑料通道靠近,在第五层模具中与复合塑料入口进行合并。
43.s2:混料,称取89kg的abs塑料粒、8kg的聚氨酯和3kg的助剂(其中助剂包括 0.5kg的黑颜料和2.5kg的苯乙烯-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作为增塑剂),加入高速搅拌机中,以1000r/min的速度搅拌40min;得到搅拌均匀的混合料;s3:共挤:将混合料置于挤出机的融料区,加热至160℃进行融料,将熔融料挤出至从第一层模具的复合塑料入口(挤出温度为160℃,挤出压力为160kgf/cm2,挤出速度为 7wr/min),同时将l型铝板材和不锈钢304卷材从第一层模具对应的入口牵引输送至模具中(输送速度均为70m/min,l型铝板材厚度为0.5mm,不锈钢304卷材厚度为1mm),l 型铝板材会在第三层与复合塑料进行挤压复合,不锈钢层会在第5层模具中与复合塑料进行挤压复合,从而从模具的出口,牵引出初步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
44.s4:裁切:通过传送带将牵引出初步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牵引至成型装料区,按照产品需求,对装饰复合基材进行裁切成条,得到条状装饰条.s5:冷却定型,将条状装饰条进行置于仓库,常温保存96h;得到条状的用于电器边框复合材料(没有出现铝材外漏,不锈钢金属层上偶尔粘附有少量的abs复合塑料);可通过
端面抛光、精雕成型和uv印刷等工艺在符合材料上标记logo。
45.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材料结构同实施例1,具体工艺细节如下:本实施例中边框基体1的厚度为4.5mm,l型铝材板的厚度为1.5mm,金属层(不锈钢301)的厚度为0.8mm。
46.本实施例中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模具设计,第一层模具到第五层模具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l型边框基体的形状设计模具,模具包括有5层,其中第一层模具上包括有三种材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第一层模具复合塑料中l型边框的厚度为3.3mm),l型铝板材入口和金属层入口;在二层模具上还是有三层材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位置不变,l型铝材和金属层的入口会逐渐靠近复合材料入口;在第三层模具上,复合塑料入口位置不变(第三层模具复合塑料中l 型边框的厚度为4.5mm),l型铝板材的会从复合塑料的入口进入,即第三层模具上没有单独的铝材入口,金属层入口会进一步靠近复合塑料入口;在第四层模具上,金属层入口会进一步靠近复合塑料入口(复合塑料入口同第三层模具);在第五层模具上,金属层会从复合塑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会在金属材料进入的部位拓宽0.6mm)进入,即第五层模具上没有了金属层入口。
47.从图3中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铝板材的在模具中的输送通道,在第一层和第二层模具中是斜向通道,逐渐向复合塑料通道靠近,在第三层到第五层中与复合塑料入口一致,是水平的通道。金属层在第一层到第四层模具中也是斜向通道,逐步向复合塑料通道靠近,在第五层模具中与复合塑料入口进行合并。
48.s2:混料,称取83kg的abs塑料粒、12kg的聚氨酯和5kg的助剂(其中助剂包括1.5kg的黑颜料和3.5kg的苯乙烯-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作为增塑剂),加入高速搅拌机中,以1000r/min的速度搅拌40min;得到搅拌均匀的混合料;s3:共挤:将混合料置于挤出机的融料区,加热至150℃进行融料,将熔融料挤出至从第一层模具的复合塑料入口(挤出温度为150℃,挤出压力为130kgf/cm2,挤出速度为 5wr/min),同时将l型铝板材和不锈钢301卷材从第一层模具对应的入口牵引输送至模具中(输送速度均为50m/min,l型铝板材厚度为1.5mm,不锈钢201卷材厚度为0.8mm), l型铝板材会在第三层与复合塑料进行挤压复合,不锈钢层会在第5层模具中与复合塑料进行挤压复合,从而从模具的出口,牵引出初步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
49.s4:裁切:通过传送带将牵引出初步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牵引至成型装料区,按照产品需求,对装饰复合基材进行裁切成条,得到条状装饰条.s5:冷却定型,将条状装饰条进行置于仓库,常温保存96h;得到条状的用于电器边框复合材料(没有出现铝材外漏,不锈钢金属层上偶尔粘附有少量的abs复合塑料);可通过端面抛光、精雕成型和uv印刷等工艺在符合材料上标记logo。
50.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结构如图4所示,是一个半工字型的边框,其包括有abs复合塑料边框基体1,在边框基体1的内部包覆有金属铝材板2,在边框基体1的装饰面覆盖有不锈钢301金属层3。
51.本实施例中边框基体1的厚度为3mm,铝板材是分成3块嵌入至abs复合塑料基体中
的,铝材板的厚度为1mm,金属层的厚度为2mm。
52.本实施例中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模具设计,第一层模具到第五层模具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半工字型边框基体的形状设计模具,模具包括有5层,其中第一层模具上包括有三种材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第一层模具复合塑料中半工字型边框的厚度为2.2mm),铝板材入口(有三块铝板材,对应有3个铝板材入口)和金属层入口;在二层模具上还是有三种材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位置不变,铝板材和金属层的入口会逐渐靠近复合材料入口;在第三层模具上,复合塑料入口位置不变,但是宽度会拓宽(第三层模具复合塑料中半工字型边框的厚度为 3.0mm),铝板材的会从复合塑料的入口进入,即第三层模具上没有单独的铝材入口,金属层入口会进一步靠近复合塑料入口;在第四层模具上,金属层入口会进一步靠近复合塑料入口(复合塑料入口同第三层模具);在第五层模具上,金属层会从复合塑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会在金属材料进入的部位拓宽1.8mm)进入,即第五层模具上没有了金属层入口。
53.铝板材和金属层不锈钢板材的牵引输入通道与实施例1中是类似的,都是通过斜向通道逐步靠近混合塑料通道,最后合并在一起。
54.s2:混料,称取83kg的abs塑料粒、12kg的聚氨酯和5kg的助剂(其中助剂包括 1.5kg的黑颜料和3.5kg的苯乙烯-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作为增塑剂),加入高速搅拌机中,以1000r/min的速度搅拌40min;得到搅拌均匀的混合料;s3:共挤:将混合料置于挤出机的融料区,加热至150℃进行融料,将熔融料挤出至从第一层模具的复合塑料入口(挤出温度为150℃,挤出压力为160kgf/cm2,挤出速度为 7wr/min),同时将l型铝板材和不锈钢301卷材从第一层模具对应的入口牵引输送至模具中(输送速度均为70m/min,铝板材厚度为1.0mm,不锈钢301卷材厚度为2mm),l型铝板材会在第三层与复合塑料进行挤压复合,不锈钢层会在第5层模具中与复合塑料进行挤压复合,从而从模具的出口,牵引出初步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
55.s4:裁切:通过传送带将牵引出初步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牵引至成型装料区,按照产品需求,对装饰复合基材进行裁切成条,得到条状装饰条.s5:冷却定型,将条状装饰条进行置于仓库,常温保存96h;得到条状的用于电器边框复合材料(没有出现铝材外漏,不锈钢金属层上偶尔粘附有少量的abs复合塑料);可通过端面抛光、精雕成型和uv印刷等工艺在符合材料上标记logo。
56.对实施例1~4中制备的电器边框复合材料以下性能测试,其结果可以表1~5所示。
57.(1)机械性能测试,测试复合材料的密度、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
58.(2)高温贮存试验样品在温度为90℃的条件下搁置24小时(不通电),恢复4小时后检测外观与机械结构、性能与功能尺寸应符合规定要求。
59.(3)恒定湿热贮存试验样品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93%的,条件下搁置72小时(不通电),恢复4小时后检测外观与机械结构、性能与功能应符规定要求。
60.(4)低温贮存试验样品在温度为-90℃的条件下搁置24小时(不通电),恢复4小时后检测外观与机械
结构、性能与功能尺寸应符合规定要求。
61.(5)温度变化贮存试验样品应能承受下表规定要求的温度变化试验。样品(不通电)从室温降至-10℃恒温3小时,再升至40℃恒温3小时,再降至室温构成一个循环,依次进行5个循环,升降温速率为1℃/min。试验结束后样品应在试验室环境温度下达到温度稳定。试验后检测外观与机械结构、性能与功能应符合规定要求。表1
[0062] 密度(g/cm3)拉伸模量(gap)拉伸强度(mpa)实施例12.985166实施例22.779158实施例32.589172实施例43.086169表2表3
表4表5从表1~5中的数据来看,本技术实施例制备的边框复合材料均具有较好的性能,其在高温条件(90℃)下,实施例1~4中均只有很小的性能降低;在恒定湿热下,实施例1~4中性能也只有微弱的降低;在低温(-90℃)条件下,其性能降幅也不大,外观尺寸均无变化;在循环处理过程中,实施例1~4中,外观、尺寸均无明显的变化,性能上也仅有微弱的变化。
[0063]
由以上数据可以说明,本技术中制备的边框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会引起性能上较大的变化。
[0064]
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abs复合塑料构成的边框基体,在边框基体内部包覆有金属铝材,在复合材料边框基体的装饰表面覆盖有金属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铝材为金属铝板,金属铝板的形状可与边框基体形状类似,也可以根据边框基体的形状采用拆分的多块铝板分别包覆进不同框边架中;铝板的厚度0.5~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金属层为不锈钢201、304、301、316和316l中的一种,金属层的厚度为0.0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bs复合塑料由8~12%的聚氨酯,2~6%的助剂,余量为abs塑料粒制备而成,各组分之和为1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由质量比为(0.5~1.5):(2.5~3.5)的颜料和增塑剂苯乙烯-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组成。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模具设计:根据边框基体的形状设计模具,模具包括有5层,其中第一层模具上包括有三种材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铝材入口和金属层入口;在二层模具上还是有三层材料的入口,复合塑料入口位置不变,铝材和金属层的入口会逐渐靠近复合材料入口;在第三层模具上,复合塑料入口位置不变,其大小根据铝材的大小进行拓宽,铝材的会从复合塑料的入口进入,即第三层模具上没有单独的铝材入口,金属层入口会进一步靠近复合塑料入口;在第四层模具上,金属层入口会进一步靠近复合塑料入口;在第五层模具上,金属层会从复合塑料的入口进入,即第五层模具上没有了金属层入口,只有复合塑料层入口会根据金属层大小进行拓宽;s2:融料:按照abs复合塑料的组分比例混合后,进行加入搅拌混料,得到混合料;s3:共挤:将混合料置于挤出机的融料区,加入进行融料,将熔融料挤出至从第一层模具的复合塑料入口,同时将金属铝材和金属层从第一层模具对应的入口牵引至模具中,金属铝材会在第三层与复合塑料进行挤压复合,金属层会在第5层模具中与复合塑料进行挤压复合,从而从模具的出口,牵引出初步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s4:冷却定型:将初步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进行冷却定型,然后裁剪掉少量多余的塑料,得到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金属铝材在第一层和第二层模具中的通道是斜向通道;复合塑料在模具中的通道是水平通道;金属层在第一层到第四层模具中的通道也是斜向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搅拌速度为700~1100 r/min,搅拌时间为30~40min。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共挤出时,融料的温度和挤出温度为130~180℃,挤出压力为130~700kgf/cm2,熔融挤出速度为5~7 wr/min,铝材的牵引输入速度为50~70m/min,金属层牵引输入速度为50~70m/min。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电器边框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包括有由ABS复合塑料构成的边框基体,在边框基体内部包覆有金属铝材,在复合材料边框基体的装饰表面覆盖有金属层。本申请中通过在ABS塑料构成的边框基体中包覆铝材,可以进一步增加边框的强度,也可以减少边框基体在极端环境中的收缩率或膨胀率,提高边框基体的稳定性;在边框基体装饰面上包覆有金属层,可以增加边框基体的金属质感。本申请中的制备方法中,三种材料采用共挤压注塑复合,通过对模具进行设计使三者可以很好的复合,可以简化制备工艺,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庄瑞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天诺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6

技术公布日:

2023/3/3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02:28: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7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边框   模具   塑料   入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