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油
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加油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前,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作战力量,受到高度重视。可以预见,无人机今后将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未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无人机需求增长迅速,无人机的种类及数量也大大增加,并且无人机在各类军事训练、演习等行动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大多数无人机都面临着续航能力水平低的问题,采用汽油作为动力的无人机无疑能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
3.无人机加油,需要专门的加油装置来进行操作,将储油容器中的油料抽出并加注至无人机中。加油装置的部件比较零散,造成其体型比较臃肿。在体型大的同时,机动性也受到了较大影响。为方便加油或避免被攻击,加油装置可能需要频繁地变换所在位置,这对加油装置的体积大小与机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
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加油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油装置体积较大并且机动性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加油装置,包括:
6.
箱体,所述箱体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可拆卸地设置有框架,所述第二区域内设置有支撑架;
7.
管路系统,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用于输送油料;
8.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管路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管路系统的压力与流量;
9.供电系统,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管路系统电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系统和管路系统供电。
10.可选地,所述便携式加油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用于连通所述管路系统和储油容器,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管路系统和油箱。
11.可选地,所述箱体上铰接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箱体的上盖,所述便携式加油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内的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用于连通所述管路系统和储油容器,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管路系统和油箱。
12.可选地,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绑带,所述连通机构通过绑带设置在所述上盖内。
13.可选地,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连通机构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连通机构配合在所述凹槽内。
14.可选地,所述便携式加油装置还包括用于方便所述箱体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手柄。
15.可选地,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脚轮。
16.可选地,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拉杆。
17.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散热的条形孔。
18.可选地,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电池组、电源综合管理器以及充电适配器,所述电源综合管理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所述电池组分别与所述电源综合管理器和充电适配器电连接。
19.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加油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箱体内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内可拆卸地设置有框架,管路系统集成在框架内。第二区域内设置有支撑架,控制系统与供电系统均集成在支撑架上。本方案合理地将箱体内的空间进行划分并充分加以利用,减小加油装置整体体积,方便各系统部件的维修保养。将加油装置整体集成至箱体中,方便加油装置的移动,提高机动性。管路系统通过框架整体可拆卸地设置在箱体内,使得管路系统在需要时,能够单独移出箱体,方便作业。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框架与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路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供电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路系统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路系统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路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27.零件标号说明
28.11-箱体;12-上盖;13-支撑架;14-框架;
29.2-管路系统;2a-第一输油管路;2b-第二输油管路;21-油泵;22-过滤分离器;23-粗滤器;241-第二压力传感器;242-第一压力传感器;251-第二输油管路的第一端;252-加油端;253-抽油端;254-过滤器压差表;255-油泵出口压力表;256-油泵进口压力表;26-双流量电磁阀;27-流量计;28-流量调节阀;29-压差传感器;
30.3-控制系统;4-供电系统;5-移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
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3.请参见图1与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加油装置,包括箱体11、管路系统2、控制系统3以及供电系统4。箱体1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组成了箱体11的内部空间。第一区域设置为箱体11内的右半部分,第二区域为箱体11内的左半部分,第一区域的左侧与第二区域的右侧相连。第一区域内可拆卸地设置有框架14,框架14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中空框架。第二区域内设置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包括支撑板与四个支撑脚。即箱体11内设置框架14的部分为第一区域,即箱体11内设置支撑架13的区域为第二区域。管路系统2用于从储油容器向油箱输送油料,管路系统2整体集成在框架14内。控制系统3与管路系统2电连接,用于控制管路系统2的压力与流量。供电系统4分别与管路系统2与控制系统3电连接,用于向管路系统2与控制系统3供电。管路系统2与控制系统3设置在支撑架13的支撑板顶部。
34.箱体11内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内可拆卸地设置有框架14,管路系统2集成在框架14内。第二区域内设置有支撑架13,控制系统3与供电系统4均集成在支撑架13上。本方案充合理地将箱体11内的空间进行划分并充分加以利用,减小加油装置整体体积,方便各系统部件的维修保养。将加油装置整体集成至箱体中,方便加油装置的移动,提高机动性。管路系统2通过框架14整体可拆卸地设置在箱体11内,使得管路系统2在需要时,能够单独移出箱体,方便作业。
3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与图6所示,管路系统2包括第一输油管路2a与第二输油管路2b,第一输油管路2a用于加油和抽油,第二输油管路2b用于搅拌油料。第一输油管路2a的左端为抽油端253,右端为加油端252,油料的流动方向为从抽油端253至加油端252。加油时,抽油端253与储油容器连通,加油端252与油箱连通。抽油时,抽油端253与油箱连通,加油端252与储油容器连通。第二输油管路2b的右端与第一输油管路2a连通,搅拌油料时,左端与储油容器连通,油料搅拌混合作业采用循环输送的方式进行。管路系统2还具有余油回收功能,在加油、抽油以及搅拌油料结束后,用于连通的胶管内可能存在余油。加油后与抽油后回收余油,加油端252与储油容器连通,抽油端253不连通其他装置。搅拌油料后回收余油,第二输油管路2b的左端与储油容器连通,也即第二输油管路的第一端251与储油容器连通,抽油端253不连通其他装置。加油端252、抽油端253以及第二输油管路的第一端251均为干式自封接头,且均为阳端。
3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输油管路2a从抽油端253至加油端252,也即从左端至右端,依次设置有粗滤器23、油泵21、过滤分离器22、流量计27以及双流量电磁阀26。油泵21为电动泵机组,电动泵机组内设置有油泵转速传感器,该泵机组采用电机和泵一体化设计,密封结构,无泄漏,安全性高。泵采用外啮合齿轮泵方案,为了尽量减小结构重量、降低功耗,采用了高转速设计,其设计转速达5000r/min以上。配套的电机采用直流无刷屏蔽电机,电机内设置电机控制器,泵后部分高压油料进入电机内腔,冷却电机和润滑轴承,因此电机不需要单独冷却。电机定子设置隔离护套,燃油与电机绕组完全隔离,不会接触。粗滤器23主要用于过滤油料中的机械杂质,保护油泵21不受损坏,粗滤器23选用公称通
径为dn25的y型过滤器。流量计27选用螺杆流量计。该流量计配有本安型远程发讯装置,具有显示累积流量、瞬时流量及回零功能,可实现现场显示和信号远传。由于本装置有定量加抽油功能,为了提高控制精度,减小过冲量,需要设置一个双流量电磁阀26。选用浇封型双流量电磁阀。它具有大流量、小流量,关闭二位二通,由低功率双电磁阀线圈控制,采用浇封型防爆,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
3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输油管路2b的左端与右端之间设置有第三端,第二输油管路2b的第三端连通于第一输油管路2a上粗滤器23与油泵21之间,并且第二输油管路2b的第三端与第一输油管路2a之间设置有流量调节阀28。流量调节阀28的驱动方式有电动和手动。即便是小型的电动调节阀体积都较大,重量不轻便,质量上也不太可靠,并且用电又会涉及到防爆问题。实际加油时,流量调节不会非常频繁,手动调节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因此流量调节阀28为手动流量调节阀。闭式加油时,根据电机的性能,转速降低至500r/min仍可稳定运行,此时对应流量约为15l/min,15~40l/min范围的流量调节由控制油泵21的转速来实现,而0~15l/min范围的流量调节由流量调节阀28来实现。本实施例采用回流调节的方式调节油泵21出口的流量,并由流量调节阀28控制回流调节的流量。
3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通机构5,连通机构5用于在加油、抽油以及搅拌油料时将连通管路系统2与储油容器,以及将管路系统2与油箱连通。连通机构5设置在箱体11内,连通机构包括胶管、加油、快速接头短管以及接油漏斗。胶管包括吸入胶管与排出胶管,吸入胶管与第一输油管路2a的抽油端253连接,排出胶管与第一输油管路2a的加油端252连接,胶管选用轻型抗紫外线导静电加油胶管。加油为自封加油,以满足加油流量40l/min的需求。加油主要由体、油嘴、主阀、副阀、开关把手和自封机构等组成。其中自封机构包括开关膜、自封杆、自控杆、钢球和弹簧等。自封装置能够确保在容器加满时,在0.3秒内自动关闭油,防止油料外溢。加油进口端另需安装一根带干式自封接头的导静电橡胶短管,以实现与胶管快速连接。快速接头短管的两端分别为快速接头与干式自封接头,干式自封接头端与排出胶管的自封接头端连接,快速接头端则与油箱接口对接。对于采用开式加油的油箱,用接油漏斗与油箱口对接;对于采用闭式加油的油箱,用快速接头短管与油箱口连接。
39.加油时,吸入胶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输油管路2a的抽油端253连接,第二端与储油容器连接。排出胶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输油管路2a的加油端252连接,对于采用闭式加油的油箱,排出胶管的第二端与快速接头短管的干式自封接头端连接,快速接头短管的快速接头端则与油箱接口对接。对于采用开式加油的油箱,排出胶管的第二端与加油的第一端连接,加油的第二端与油箱口对接。
40.抽油时,吸入胶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输油管路2a的抽油端253连接,对于采用闭式加油的油箱,吸入胶管的第二端与快速接头短管的干式自封接头端连接,快速接头短管的快速接头端则与油箱接口对接。接油漏斗的第二端。对于采用开式加油的油箱,吸入胶管的第二端与接油漏斗的第一端连接,接油漏斗的第二端与油箱放油口对接。排出胶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输油管路2a的加油端252连接,第二端与储油容器连接。
41.搅拌油料时,吸入胶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输油管路2a的抽油端253连接,第二端与储油容器连接。排出胶管的第一端与第二输油管路的第一端251连接,第二端与储油容器连接。
42.加油结束后的余油回收时,吸入胶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输油管路2a的抽油端253连接,第二端不连接其他部件。排出胶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输油管路2a的加油端252连接,第二端与加油的第一端连接,加油的第二端与储油容器连接。
43.抽油结束后的余油回收时,吸入胶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输油管路2a的抽油端253连接,第二端与接油漏斗的第一端连接,接油漏斗的第二端不连接其他部件。排出胶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输油管路2a的加油端252连接,排出胶管的第二端与储油容器连接。
44.搅拌作业结束后的余油回收时,吸入胶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输油管路2a的抽油端253连接,第二端不连接其他部件。排出胶管的第一端与第二输油管路的第一端251连接,第二端与储油容器连接。
4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箱体11的靠近供电系统4一侧顶部上铰接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箱体的上盖12,连通机构5设置在上盖12内。上盖12的设置能够在不使用时关闭箱体11,避免灰尘落入箱体11内。连通机构5设置在上盖12内,进一步缩小加油装置整体体积,使得加油装置整体更容易拿取和存放,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4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盖12的底部设置有绑带,连通机构5通过绑带设置在上盖底部,绑带可拆卸。一方面绑带能够提高连通机构5的固定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打开绑带还能快速且方便地将连通机构5从上盖12内取出。
4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盖12的底部上设置有与连通机构5相配合的凹槽,连通机构5配合在凹槽内。连通机构5的形状与凹槽的形状适配,方便收纳连通机构5,也使得便携式加油装置在移动时,连通机构5不容易从上盖12上落下。
4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加油装置还包括用于方便箱体11移动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11上的手柄,通过手柄能够直接将本加油装置提起并方便其进行移动。
4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箱体11底部的脚轮,脚轮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沿箱体11宽度方向的中垂线对称设置。
5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还包括可伸缩地设置在箱体11底部的拉杆,不使用时,拉杆不拉出,减小箱体11的体积。使用时,将拉杆拉出,配合脚轮使用,方便本装置的移动。
5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支撑架13顶部的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散热的条形孔,条形孔沿箱体11的宽度方向设置。
5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供电系统4包括电池组、电源综合管理器以及充电适配器,电源综合管理器用于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池组分别与电源综合管理器和充电适配器电连接。电池组为锂电池,锂电池应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和极好的安全性能,电池在挤压、针刺、击、跌落、短路、过充、过放等极端情况下,电池均不起火、不爆炸。锂电池组配备了电源综合管理器,集电池组的数据采集与远传、状态估计、充放电保护及均衡控制于一体,对于维护电池安全、保持电池性能、延长电池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
53.电源综合管理器通过测量锂电池的电压、电流和电池组温度,并根据锂电池组的当前状态控制充放电,防止过充和过放,确保锂电池组的安全。
54.电源综合管理器内集成了电源切换控制功能,具备市电供电与锂电池供电两种模式,并能根据环境条件进行自动切换。当外部市电电源正常时,使用外部电源供电,同时可
为锂电池组充电。当外部电源异常或者掉电时,可以马上切换到锂电池供电。一旦外部电源恢复正常供电,又可以自动切换到外部电源供电。在切换过程中,系统不会出现异常或者重启现象。
5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包括仪表控制面板、手持式有线遥控器、锂电池电源管理器、plc控制器、第一压力传感器242、第二压力传感器241以及压差传感器29。plc控制器分别与仪表控制面板、手持式有线遥控器、锂电池电源管理器、第一压力传感器242、第二压力传感器241、油泵21、压差传感器29、流量计27以及双流量电磁阀26电连接以进行控制。仪表控制面板上安装有油泵出口压力表255、油泵进口压力表、过滤器压差表254、液晶屏以及功能开关等。油泵出口压力表255连通在第一输油管路2a上油泵21的进口端之前,油泵进口压力表连通在第一输油管路2a上油泵21的出口端之后。第一压力传感器242连通在粗滤器23与油泵21之间,第二压力传感器241设置在第一输油管路2a的加油端252上。压差传感器29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过滤分离器22的两端上。从作业安全角度考虑,装置与待加油的无人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作业距离。由于本装置的预设操作人员只有1名,在无人机油箱旁进行加/抽油作业时,难以同时兼顾对装置工作状态的监控与操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提出对装置增加远程有线遥控的功能。当操作人员在无人机油箱附近进行有关作业时,可随时通过手持的有线遥控器对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调节,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手持式遥控器上具备各种参数的显示功能,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油泵启停按钮、油泵升速降速按钮来远程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
56.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一种具有微处理机的数字电子设备,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数字逻辑控制器,可以将控制指令随时加载内存内储存与执行。可编程控制器由内部cpu,指令及资料内存、输入输出单元、电源模组、数字模拟等单元所模组化组合成。本实施例的plc控制器设计紧凑、成本低廉且具有功能强大的指令集,其可扩展性强、灵活度高的设计,可实现最高标准通信的通信接口以及一整套强大的集成技术功能。
5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确保消除静电,采用具有接地报警功能的静电接地检测机构,接地电阻报警极限值100ω。静电接地检测机构安装在箱体11内,其接地线与接地桩连接,实现静电释放、接地状态监测以及异常报警。
5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输油管路2a的加油端252上还连通有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用于在的压力过大时切断第一输油管路2a。未使用时,压力控制阀设置在上盖12内。
5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可拆卸地设置有框架,所述第二区域内设置有支撑架;管路系统,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用于输送油料;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管路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管路系统的压力与流量;供电系统,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管路系统电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系统和管路系统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加油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用于连通所述管路系统和储油容器,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管路系统和油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铰接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箱体的上盖,所述便携式加油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内的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用于连通所述管路系统和储油容器,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管路系统和油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绑带,所述连通机构通过绑带设置在所述上盖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连通机构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连通机构配合在所述凹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加油装置还包括用于方便所述箱体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手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脚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拉杆。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散热的条形孔。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电池组、电源综合管理器以及充电适配器,所述电源综合管理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所述电池组分别与所述电源综合管理器和充电适配器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油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加油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可拆卸地设置有框架,所述第二区域内设置有支撑架;管路系统,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用于输送油料;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管路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管路系统的压力与流量;供电系统,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用于向所述控制系统和管路系统供电。本方案合理地将箱体内的空间进行划分并充分加以利用,减小加油装置整体体积,方便各系统部件的维修保养。方便加油装置的移动,提高机动性。管路系统通过框架整体可拆卸地设置在箱体内,使得管路系统在需要时,能够单独移出箱体,方便作业。方便作业。方便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
陈明 王晓冬 梁泽山 杨继平 晏刚 彭小庆 李自荣 夏梓航 康明 范远 冉艳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07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