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无人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无人机设备。


背景技术:



2.按照现有的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流程,在执行演示任务时,编队表演无人机的数量都会在200~1000架次。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将无人机从车仓中取出,摆放到目标场地;或者人工将表演完毕后返回的无人机手动再摆放到车仓内。从而导致浪费大量的人力,且准备时间长达3小时甚至以上,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无人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摆放无人机的方式浪费大量人力,且摆放效率极低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无人机设备,所述车载无人机设备包括:
5.车仓,所述车仓内设有多个存储架;
6.停机板,所述停机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车仓上;
7.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可移动设置在所述车仓上;
8.其中,当所述停机板转动至与所述车仓的底面平行时,所述传动机构移动至所述停机板上以接收所述无人机,或者所述传动机构移动至所述存储架中以将接收的所述无人机存储在所述存储架内。
9.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10.辊道,所述辊道设置在所述存储架靠近所述停机板的一侧,所述辊道沿所述车仓的长度方向延伸;
11.多个轨道,多个所述轨道沿所述车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辊道上,所述辊道驱动所述轨道沿所述车仓的宽度方向移动。
12.可选地,所述车仓内设有多个所述存储架,多个所述存储架沿所述车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13.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
14.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存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轨道沿所述车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
15.升降模组,所述升降模组设置在所述车仓的一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升降模组连接,所述升降模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车仓的高度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轨道移动至与不同高度的所述存储架对应。
16.可选地,所述停机板上设有限位槽,多个所述轨道以及所述连接件均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以使所述轨道的顶面与所述停机板的顶面齐平。
17.可选地,所述升降模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仓相
对的两侧,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模组对应连接。
18.可选地,所述车载无人机设备还包括归中机构,所述归中机构设置在所述停机板上,所述归中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轨道的位置,以使所述轨道与所述无人机对应,或者调整多个所述轨道沿所述车仓的长度方向收拢。
19.可选地,所述归中机构包括:
20.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停机板上;
21.x轴调整臂,所述x轴调整臂可移动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上,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x轴调整臂沿所述车仓的长度方向移动;
22.y轴调整臂,所述y轴调整臂可移动设置在所述x轴调整臂上,所述x 轴调整臂驱动所述y轴调整臂沿所述车仓的宽度方向移动。
23.可选地,所述停机板的底部与所述车仓的底部边缘铰接。
24.可选地,所述车载无人机设备还包括控制台,所述控制台设置在车辆的驾驶舱中,所述控制台分别与所述停机板及以所述传动机构电连接,且所述控制台与所述无人机通讯连接。
2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可以将所述车仓内的无人机移动至所述停机板上,以便于无人机起飞进行编队表演;表演完毕后无人机则返回到所述传动机构上,从而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回收至所述车仓中。整个过程均采用自动化的方式,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编队表演的效率。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无人机设备的车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无人机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号说明:
3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车仓11存储架20停机板30传动机构31轨道32辊道33连接件34升降模组40归中机构
ꢀꢀ
3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无人机设备,请参照图1及图2,所述车载无人机设备包括车仓10、停机板20、传动机构30,所述车仓10内设有多个存储架11;所述停机板20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车仓10上;所述传动机构30可移动设置在所述车仓10上;当所述停机板20转动至与所述车仓10的底面平行时,所述传动机构30移动至所述停机板20上以接收所述无人机,或者所述传动机构30移动至所述存储架11中以将接收的所述无人机存储在所述存储架11内。
38.所述车仓10可设置在例如半挂货车、卡车等车辆上,车仓10可设置为立方体结构。以车辆前进行驶的方向为所述车仓10长度方向、以垂直车辆前进行驶的左右两侧方向为所述车仓10的宽度方向、以车辆垂直地面方向为所述车仓10的高度方向。
39.所述停机板20与所述车仓10转动连接,因此,在车辆行车状态下,可以将所述停机板20拉起,使所述停机板20与地面垂直,从而作为所述车仓 10侧壁,保证所述车仓10密封。在执行起飞任务时,则可以将所述停机板 20放下,使所述停机板20与地面平行,或者与所述车仓10的地面平行,从而便于无人机的停放。本实施例中,每个停机坪可以容纳15~30架无人机,为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车载无人机设备的工作效率,可以在所述车仓 10的左右两侧均采用所述停机板20作为所述车仓10侧壁的方式。从而在执行起飞任务时,左右两个所述停机坪则能总共容纳两倍数量的无人机。本实施例中,小型编队所述无人机的尺寸可以采用355*355*135mm规格等。
40.在执行起飞任务时,所述传动机构30移动至所述车仓10中,将存储在所述车仓10内的无人机移动至所述停机板20上,无人机则能够在所述停机板20上进行起飞操作。在表演完成后,所述传动机构30在所述停机板20上等待无人机降落,无人机降落到所述传动机构30上,则通过所述传动机构30 将无人机送回所述车仓10中,最后将所述停机板20拉起,车辆则能够转移至其他位置。
4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30可以将所述车仓10内的无人机移动至所
述停机板20上,以便于无人机起飞进行编队表演;表演完毕后无人机则返回到所述传动机构30上,从而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30回收至所述车仓10中。整个过程均采用自动化的方式,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编队表演的效率。
42.具体的,所述传动机构30包括辊道32及多个轨道31,所述辊道32设置在所述存储架11靠近所述停机板20的一侧,所述辊道32沿所述车仓10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轨道31沿所述车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辊道32上,所述辊道32驱动所述轨道31沿所述车仓10的宽度方向移动。
43.所述辊道32安装在所述车仓10的边缘,当所述辊道32转动时,则会带动所述轨道31移动。所述辊道32的转轴与所述车仓10的长度方向平行。当所述轨道31上停满无人机后,则在所述辊道32的作用下,所述轨道31以及停放在其上的无人机一同沿宽度方向进入所述车仓10中。所述轨道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具体的,所述轨道31的数量可以根据所述车仓10的长度进行调整,以使无人机铺满整个所述停机板20。所述辊道32能够一次将全部所述轨道31停如所述车仓10内。另外,通过调整相邻两个所述轨道31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避免相邻两个所述轨道31上的无人机相互干涉。
44.进一步地,所述车仓10内设有多个所述存储架11,多个所述存储架11 沿所述车仓1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以总共设置有五层所述存储架11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增加所述存储架11的层数,提高所述车仓10内所述无人机的存储总量。对应的,所述传动机构30还包括连接件33及升降模组34,所述连接件33沿所述存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轨道31沿所述车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件33上;所述升降模组34设置在所述车仓10的一侧,所述连接件33与所述升降模组34连接,所述升降模组 34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33沿所述车仓10的高度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轨道 31移动至与不同高度的所述存储架11对应。
45.所述升降模组34设置在所述车仓10的两侧边缘,并沿所述车仓10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升降模组34可以采用直线模组。为了能够通过所述升降模组34带动全部的所述轨道31同步移动,将全部的所述轨道31与所述连接件 33连接,所述连接件33可以是长条形的板状结构,所述连接件33沿所述车仓1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全部的所述轨道31连接。所述连接件33的端部则延伸至与所述升降模组34连接,从而在升降模组34与所述连接件33的配合下,能够带动所述停机板20上全部的所述轨道31同步升降,并移动至对应的所述存储架11中。
46.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所述存储架11中均对应设有所述辊道32,当所述轨道31移动至对应的所述存储架11时,则能够通过所述辊道32将所述轨道31 传送至所述存储架11中。可以理解,为了能够保证所述轨道31移动至对应的所述存储架11时,所述轨道31与所述辊道32抵接以实现移动,所述连接板上也可以设置驱动转动,例如滚轮等,从而驱动所述轨道31向所述辊道32 一侧移动一段距离,使其之间进行抵接。
47.当存储完一层所述存储架11后,所述连接件33则回到所述停机板20上,作业人员可重新在所述连接件33上铺设所述轨道31,以便于其他无人机继续停放。所述升降模组34在将新铺设的所述轨道31移动至其他层的所述存储架11上。本实施例中,可最先将所述无人机存放在最顶层的所述存储架11 上,随后依次向下进行存储。
48.所述升降模组34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仓10的前后两侧,所述连
接件33的两端分别与各所述升降模组34连接,从而保证所述连接件33的两侧移动速度相同,提高所述连接件33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49.进一步地,所述停机板20上设有限位槽,多个所述轨道31以及所述连接件33均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以使所述轨道31的顶面与所述停机板20的顶面齐平。其中,在对应所述连接件33和所述轨道31的位置处均设有所述限位槽,作业人员在铺设所述轨道31时,将所述轨道31铺设在所述限位槽中,从而防止所述无人机在降落时发声偏移。同时通过所述限位槽降低了所述轨道31的高度,使其与所述停机板20的表面齐平。在实际运用中,所述无人机降落的位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将所述轨道31调整至与所述停机板20齐平,从而防止所述无人机在降落的过程中由于所述轨道31的高度差而出现侧翻的情况。
50.当所述无人机未停准在所述轨道31上时,则可以采用人工干预调整所述无人机的位置。或者,所述车载无人机设备还包括归中机构40,所述归中机构40设置在所述停机板20上,所述归中机构40用于调整所述轨道31的位置,以使所述轨道31与所述无人机对应,或者调整多个所述轨道31沿所述车仓10的长度方向收拢。
51.所述归中机构40可设置在所述停机板20的一侧,从而避免占用过多空间,提高所述车仓10内的空间利用率。具体的,所述归中机构40包括传动件、x轴调整臂及y轴调整臂,所述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停机板20上;所述x 轴调整臂可移动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上,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x轴调整臂沿所述车仓10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y轴调整臂可移动设置在所述x轴调整臂上,所述x轴调整臂驱动所述y轴调整臂沿所述车仓10的宽度方向移动。所述传动件用于调整所述x轴调整臂的位置,使其与所述无人机对应。再通过所述x轴调整臂与所述y轴调整臂的配合,移动至与所述无人机抵接,当所述x轴调整臂在所述传动件上移动时,则能够调整所述无人机在所述车仓 10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当所述y轴调整臂在所述x轴调整臂上移动时,则能够调整所述无人机在所述车仓10宽度方向上的位置,通过x轴与y轴方向上的配合调整,以使所述无人机能够与所述轨道31对齐。
52.进一步地,所述车载无人机设备还包括控制台,所述控制台设置在车辆的驾驶舱中,所述控制台分别与所述停机板20及以所述传动机构30电连接,且所述控制台与所述无人机通讯连接。本实施例中,在车辆的驾驶舱内可设置所述控制台(地面站),其中,所述控制台是编队无人的控制中心,从所述控制台可以查看所述无人机实时状态信息、显示所述无人机实时精准位置的地图。控制台具有任务编辑功能,包括飞行路径、灯光控制等。还有任务模拟功能,可通过动画的方式模拟出所有无人机的任务轨迹。所述控制台具有一键终止任务的功能,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可终止任务,并根据当时情况采取安全的应对措施。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无人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人机设备包括:车仓,所述车仓内设有多个存储架;停机板,所述停机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车仓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可移动设置在所述车仓上;其中,当所述停机板转动至与所述车仓的底面平行时,所述传动机构移动至所述停机板上以接收所述无人机,或者所述传动机构移动至所述存储架中以将接收的所述无人机存储在所述存储架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辊道,所述辊道设置在所述存储架靠近所述停机板的一侧,所述辊道沿所述车仓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轨道,多个所述轨道沿所述车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辊道上,所述辊道驱动所述轨道沿所述车仓的宽度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仓内设有多个所述存储架,多个所述存储架沿所述车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存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轨道沿所述车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升降模组,所述升降模组设置在所述车仓的一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升降模组连接,所述升降模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车仓的高度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轨道移动至与不同高度的所述存储架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板上设有限位槽,多个所述轨道以及所述连接件均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以使所述轨道的顶面与所述停机板的顶面齐平。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仓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模组对应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人机设备还包括归中机构,所述归中机构设置在所述停机板上,所述归中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轨道的位置,以使所述轨道与所述无人机对应,或者调整多个所述轨道沿所述车仓的长度方向收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中机构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设置在所述停机板上;x轴调整臂,所述x轴调整臂可移动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上,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x轴调整臂沿所述车仓的长度方向移动;y轴调整臂,所述y轴调整臂可移动设置在所述x轴调整臂上,所述x轴调整臂驱动所述y轴调整臂沿所述车仓的宽度方向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板的底部与所述车仓的底部边缘铰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人机设备还包括控制台,所述控制台设置在车辆的驾驶舱中,所述控制台分别与所述停机板及以所述传动
机构电连接,且所述控制台与所述无人机通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无人机设备,车载无人机设备包括车仓、停机板、传动机构,车仓内设有多个存储架;停机板可转动设置在车仓上;传动机构可移动设置在车仓上;当停机板转动至与车仓的底面平行时,传动机构移动至停机板上以接收无人机,或者传动机构移动至存储架中以将接收的无人机存储在存储架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传动机构可以将车仓内的无人机移动至停机板上,以便于无人机起飞进行编队表演;表演完毕后无人机则返回到传动机构上,从而在通过传动机构回收至车仓中。整个过程均采用自动化的方式,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编队表演的效率。提高了编队表演的效率。提高了编队表演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张叶 张进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四川一电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0

技术公布日:

2023/3/3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6:49: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5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无人机   机板   轨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