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混凝土
裂缝修复
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修复冷却塔混凝土裂缝的多组分材料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混凝土作为建筑物、高铁的轨道板、大坝、机场等等常用的弹塑性材料,在荷载或温湿度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收缩和温度变形等。所以混凝土符合弹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一些特质。由于其自身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作用,会产生一些细小的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应该及时进行填补,否则在外界环境作用下,裂缝会随着时间地推移逐渐变大,在雨水、震动等环境影响下,裂缝很容易扩大、延长,极易出现渗漏或钢筋锈蚀等情况,影响冷却塔混凝土的安全使用寿命。
3.混凝土裂缝按照裂缝宽度可分为0.4mm以下的超细裂缝和0.4m-4mm的
微细裂缝。对于超细裂缝而言,目前主要是采用有机树脂乳液类材料进行填补修复,常见的有环氧树脂乳液、聚脲树脂乳液、聚氨酯乳液、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乳液等。这类乳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可渗透进狭小的混凝土裂纹中,其主要是通过发挥材料的成膜性和粘结性达到修复功能。
4.然而,这些有机树脂乳液类材料仅适用于修复非常细小的裂缝,若用于修复缝宽为0.4mm-4mm的微细裂缝,则往往由于强度和环境耐受度不够而导致其修复有效时间短、效果不理想。此外,常见的丙烯酸乳液等材料修补裂缝后,还会形成不透气的膜,抑制了混凝土内部的有害水汽的向外扩散,时间长(室外)容易分层、开裂,耐久性差。对于宽度大于0.4mm的裂缝,目前主要是通过注浆法修复。但是注浆法对这类微细裂缝的修复效果也较差,原因在于,一方面无机粉体粒径较大,不易渗透到超细裂缝中对有害毛细孔缝进行有效封堵,且和混凝土基材的粘结力较差,如此情形下所做修复不具有牢固的根基,仅浮于表面,无机粉体与微细裂缝的结合不牢固,容易遭受水汽等环境中的酸碱盐侵蚀而再次脱落。另一方面,单纯的无机粉体材料注浆后固化形成刚性结构,其抗拉伸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容易因环境温度的变化等而再次裂开出现裂缝。
5.本技术人此前提出名称为《一种用于修复高强混凝土微细裂缝的双组分材料》(授权公告号cn112321324b)的专利申请,该方案主要是先用液体组分a润湿裂缝,然后向微细裂缝中涂覆粉体组分b,之后再向微细裂缝中喷洒液体组分a,最后再进行养护。此种方法具有高机械强度和柔韧性、耐受性、抗拉伸性和热稳定性,且不易因环境温度的变化等而再次出现裂缝的优点。但是,其需要涂覆粉体组分至裂缝处的方式,对施工时的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比如在风力大于4级时不能准确地保证粉体组分的覆涂量和在裂缝处的留存量,进而无法保证良好的修复效果,存在一定的施工局限性。此外,喷洒/喷涂粉体时,由于粉体极轻,其填充到微细裂缝的量和紧实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修复效果。
6.为此,需要开发一种应用范围更广,同样可以有效修复冷却塔混凝土中0.4mm-4mm宽度裂缝的材料和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8.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修复冷却塔混凝土裂缝的多组分材料及施工方法,在修复施工时,将材料包中的各组分按要求进行调配和施工,可有效修复混凝土中宽度0.4mm-4mm的裂缝,解决了现有这类裂缝修复方法中在有风的环境中不便施工的技术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11.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修复冷却塔混凝土裂缝的多组分材料,其包括:液体材料a、b、d和粉体材料c;若按重量计,各材料的组成分别如下:
12.液体材料a含有50-70份水、3-10份助剂和20-40份水溶性硅酸盐;
13.液体材料b含有60-80份水、3-10份助剂和10-30份强碱;
14.粉体材料c含有50-70份超细水泥、20-40份细砂、0.1-0.6份碱金属氧化物、5-8份丙烯酸树脂粉末、1-5份胶粉和0.5-3份助剂;
15.液体材料d含有43-45份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乳液、1-2份聚乙烯醇和54-56份水。
16.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液体材料a中的助剂为渗透剂、分散剂、防腐剂及ph调节剂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水溶性硅酸盐为硅酸钠、硅酸钾、硅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7.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液体材料b中,所述强碱为氢氧化钙;所述助剂为渗透剂、分散剂、防腐剂及ph调节剂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8.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粉体材料c中,所述超细水泥为po42.5或pi42.5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在450
㎡
/kg以上。
19.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粉体材料c中,细砂粒径为80-630μm之间,所述细砂为重质碳酸钙、石英粉、纳米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用于提高修复部位的刚性强度;所述碱金属氧化物为为氧化钙、氧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优选为氧化镁;碱金属氧化物主要起膨胀作用以填补缝隙。
20.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粉体材料c中,所述胶粉是以聚乙烯醇作为保护胶体的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eva)、醋酸乙烯/叔碳酸乙烯共聚物、丙稀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21.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粉体材料c中,所述助剂包含聚羧酸减水剂、速凝剂和增强强度的纤维素。
22.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修复冷却塔混凝土微细裂缝的施工方法,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所述多组分材料进行修复施工,施工步骤如下:
23.s1、按照体积比1:3-5将液体材料a和b混合(优选是1:4体积比混合),搅拌至形成
凝胶;
24.s2、将s1中的凝胶加到蓄压喷雾器,然后使用蓄压喷雾器将凝胶注入待修复的微细裂缝中,用刮板刮净所述微细裂缝处溢出的凝胶;
25.s3、第一次注入凝胶后,观察20-50分钟,若该微细裂缝内的凝胶减少、出现部分虚空,再使用蓄压喷雾器二次补充注入凝胶;
26.s4、将液体材料a、液体材料b、粉体材料c和液体材料d按照9-12ml:9-12ml:28-35g:2.5-3.5g的比例混合,搅拌直至得到分散均匀的水泥浆体;
27.s5、将该浆体装入填缝中,使用填缝将该浆体填充至所述微细裂缝中,使用平整的工具将浆体向该微细裂缝深处压紧,最后用刮板刮净所述微细裂缝处溢出的水泥浆体;
28.s6、5-9天后,使用液体材料a沿着该微细裂缝进行喷涂。
29.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s3中,通常两次注入凝胶,但可以根据该微细裂缝中凝胶的减少程度适当增加施工次数。
30.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s6中,使用液体材料a沿着该微细裂缝进行喷涂,喷雾量为140-180ml/
㎡
,优选为150ml/
㎡
。
31.(三)有益效果
32.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33.(1)在对微细裂缝进行修复时,首先用由液体材料a和液体材料b组成的凝胶注入填充到该微细裂缝中,使凝胶中的活性成分,包括水溶性硅酸盐和强碱(优选是氢氧化钙)等与混凝土基面反应生成凝胶和结晶体,一方面反应生成物渗透到混凝土裂缝内侧面更细小的毛细孔中,使凝胶紧密结合在混凝土裂缝内侧面,另一方面为后续由材料a、b、c、d组成的水泥浆体提供大量的亲水基团(硅酸根、-oh等),为浆体中无机粉体的结合提供优质的基础结合界面,实现快速的封堵效果。随后再喷涂液体材料a,又可以进一步与混凝土和浆体中未反应的活性成分继续发生反应,与浆体共同发挥作用,对裂缝表面残留的毛细缝进行封堵,实现对微细裂缝的密实修复。
34.(2)粉体材料c中,细砂作为骨料,用于提高修复部位的刚性强度,碱金属氧化物主要起膨胀作用以填补和封堵缝隙;粉料材料中的胶粉在溶剂中溶解,在浆体中搅拌分散后再固化形成柔性网络,使修复部位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助剂包括聚羧酸减水剂、速凝剂和增强强度的纤维,用于控制凝固速度和增强修补强度。
35.(3)按照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仅需施工一次即可将裂缝处完全封堵;先用液体材料a和b组成的凝胶与裂缝内侧的混凝土反应,已生成结晶体将毛细孔封堵,此时凝胶与混凝土界面之间形成刚性连接,而凝胶中的活性成分又与浆体反应,此时胶粉形成柔性网络,而浆体中的硅酸盐、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无机材料又与凝胶之间形成刚性网络;最后在表面喷涂液体材料a,又与浆体中的中未反应的活性成分继续发生反应,生产刚性网络。如此,在微细裂缝处形成了刚性网络结构与柔性网络结构互穿的稳定结构,使修复部位具有较高强度和柔韧性、耐受性、抗拉伸性和热稳定性,不容易因环境温度的变化等因素而再次出现裂缝,具有持久的修复作用。
36.(4)本发明在修复时,先用蓄压喷雾器将凝胶注入待修复的微细裂缝中,此时凝胶具有流动性,可以很好地注入到细小缝隙中,也不会受到环境如大风的影响;然后使用填缝将该浆体填充至所述微细裂缝中,浆体具有流动性,也可以很好地填充微细裂缝,同样不受环境大风等影响。相比现有技术,解决了有风的环境中不便施工的问题,修复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发明一种修复冷却塔混凝土微细裂缝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将液体材料a和b按照体积比1:4混合搅拌得到的凝胶。
39.图3为使用蓄压喷雾器将凝胶注入裂缝中的示意图。
4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液体材料a、液体材料b、粉体材料c和液体材料d按照150ml:150ml:30g:3g的比例混合搅拌至水泥块彻底分散均匀,得到的水泥浆体。
4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为水泥浆体填充到裂缝中1周后,使用液体材料a沿着裂缝进行喷涂的操作示意图。
42.图6为修复完成后在室外自然放置3个月的效果,无开裂、脱落等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44.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修复冷却塔混凝土微细裂缝的施工方法,所述微细裂缝的缝宽是0.4mm-4mm,下雨天不可施工。施工前,对裂缝部位进行清扫,然后将液体材料a和液体材料b按照预定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溶液,搅拌1-2min直到得到凝胶材料,使用蓄压喷雾器将凝胶注入待修复的微细裂缝中,作为修复的基底层,一方面用于封堵有害的毛细孔结构,使凝胶材料在混凝土缝隙内侧紧固结合,另一方面将混凝土表面活化,提供大量亲水基团供后续浆体(由液体材料a、b、d和粉体材料c组成)反应和结合。凝胶的注入可以进行2次或2次以上。第一次注入后,等待20-50min,观察微细裂缝中的凝胶有无减少(减少主要是由于水挥发、气泡破裂漏出虚空部位、凝胶渗透到混凝土更深层),如有减少,再用蓄压喷雾器注入凝胶。(标准施工是2次,但是根据凝胶的减少程度可适当增加施工次数)
45.注凝胶施工结束后,将液体材料a、液体材料b、粉体材料c和液体材料d按照9-12ml:9-12ml:28-35g:2.5-3.5g的比例混合,搅拌直至得到分散均匀的水泥浆体(或称之为水泥砂浆),将水泥砂浆使用填缝填充至微细裂缝中,使用刮板将微细裂缝两侧的水泥浆体向该微细裂缝深处推挤和按压,最后用刮板刮净微细裂缝处溢出的水泥浆体。等待约5-9天,通常是7天后,使用液体材料a沿着该微细裂缝进行喷涂,利用液体材料a将水泥砂浆中残余的活性成分反应掉、生成结晶体,实现对水泥砂浆上的毛细孔进一步封堵,达到表面保护的效果。
46.实施例1
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修复冷却塔混凝土微细裂缝的施工方法,使用一种多组分材料包进行修复施工,所述多组分材料包含:液体材料a、b、d和粉体材料c。按重量计,各材料的组成分别如下:
48.液体材料a含有:62份水、1.5份ph调节剂(调节ph≥12以上)、1份六偏磷酸钠、1份混凝土专用防腐剂、3份三乙醇胺(渗透剂)、24份硅酸钾、6份硅酸锂。
49.液体材料b含有:62份水、1份六偏磷酸钠、1份混凝土专用防腐剂、3份三乙醇胺(渗透剂)、15份氢氧化钙。
50.粉体材料c含有:64份po42.5超细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450
㎡
/kg以上)、25份细砂(石英砂,100-300μm)、0.5份氧化镁、6份丙烯酸树脂粉末、3份eva胶粉、0.5份聚羧酸减水剂、0.3份速凝剂(硫酸铝盐)、0.4份hpmc。
51.液体材料d含有:44份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乳液、2份聚乙烯醇和55份水。
52.施工前,制作一块混凝土板并人为形成一个缝隙宽度0.4mm-4mm的裂缝,将混凝土板表面用抹布擦干净,准备对该裂缝进行修复。施工步骤如下:
53.(1)、按照体积比1:4将液体材料a和b混合,然后使用打泡器搅拌混合后的溶液1-2分钟至形成凝胶。如图2所示,白的凝胶液。
54.(2)、凝胶加入蓄压喷雾器,然后使用蓄压喷雾器将凝胶注入裂缝中,再使用刮板清理裂缝处溢出的凝胶。如图3所示,为蓄压喷雾器向混凝土基面裂缝中喷入凝胶的过程。
55.(3)、第一次注入凝胶后,观察30分钟,若该微细裂缝内的凝胶减少、出现部分虚空,再使用蓄压喷雾器二次补充注入凝胶;标准施工是2次,但是根据凝胶的减少程度可适当增加施工次数。
56.(4)、按150ml液体材料a:150ml液体材料b:450g粉体材料c:45g液体材料d混合,搅拌直至水泥块彻底分散,得到分散均匀的水泥浆体。如图4所所示的水泥浆体,此时的水泥浆体细腻柔软、流动性好,易于使用填缝填充。
57.(5)、将水泥浆体采用填缝注入填充到已经使用凝胶处理的微细裂缝中,并使用刮板等工具将砂浆压入裂缝处,然后使用刮板等工具清理裂缝处溢出的砂浆。
58.(6)、7天后,使用液体材料a沿着裂缝进行喷涂,喷涂量为150ml/m2。如图5所示为采用一个喷瓶盛装液体材料a,沿着修复的微细裂缝来回喷涂的示意图。
59.如图6所示,按照上述方法修复的微细裂缝,修复完后,将混凝土测试板放在室外自然放置3个月的效果,经检查,手摸,无开裂、脱落等现象。置于80℃的热水中浸泡隔夜,第二天检测测试板的缝宽,无增加现象、缝内的修复材料开裂、脱落等现象。
60.实施例2
6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修复冷却塔混凝土微细裂缝的施工方法,使用一种多组分材料包进行修复施工,所述多组分材料包含:液体材料a、b、d和粉体材料c。按重量计,各材料的组成分别如下:
62.液体材料a含有:70份水、2份ph调节剂(调节ph≥12以上)、1.5份三聚磷酸钠、1份混凝土专用防腐剂、4份聚氯化乙烯(渗透剂)、20份硅酸钾、10份硅酸锂、5份硅酸钠。
63.液体材料b含有:80份水、1.5份三聚磷酸钠、1份混凝土专用防腐剂、3份聚氯化乙烯(渗透剂)、15份氢氧化钙、2份氢氧化钠。
64.粉体材料c含有:70份po42.5超细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450
㎡
/kg以上)、28份细砂(石英砂,100-300μm)、0.4份氧化镁、8份丙烯酸树脂粉末、4份eva胶粉、0.6份聚羧酸减水剂、0.2份速凝剂(硫酸铝盐)、0.5份hpmc。
65.液体材料d含有:43份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乳液、1.5份聚乙烯醇和54份水。
66.施工前,制作一块混凝土板并人为形成一个缝隙宽度0.4mm-4mm的裂缝,将混凝土板表面用抹布擦干净,准备对该裂缝进行修复。施工步骤如下:
67.(1)、按照体积比1:5将液体材料a和b混合,然后使用打泡器搅拌混合后的溶液1-2分钟至形成凝胶。
68.(2)、凝胶加入蓄压喷雾器,然后使用蓄压喷雾器将凝胶注入裂缝中,再使用刮板清理裂缝处溢出的凝胶。
69.(3)、第一次注入凝胶后,观察30分钟,若该微细裂缝内的凝胶减少、出现部分虚空,再使用蓄压喷雾器二次补充注入凝胶;标准施工是2次,但是根据凝胶的减少程度可适
当增加施工次数。
70.(4)、按150ml液体材料a:150ml液体材料b:460g粉体材料c:48g液体材料d混合,搅拌直至水泥块彻底分散,得到分散均匀的水泥浆体。
71.(5)、将水泥浆体采用填缝注入填充到已经使用凝胶处理的微细裂缝中,并使用刮板等工具将砂浆压入裂缝处,然后使用刮板等工具清理裂缝处溢出的砂浆。
72.(6)、7天后,使用液体材料a沿着裂缝进行喷涂,喷涂量为160ml/m2。
73.按照上述方法修复的微细裂缝,修复完后,将混凝土测试板放在室外自然放置3个月的效果,经检查,手摸,无开裂、脱落等现象。置于80℃的热水中浸泡隔夜,第二天检测测试板的缝宽,无增加现象、缝内的修复材料开裂、脱落等现象。
74.实施例3
7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修复冷却塔混凝土微细裂缝的施工方法,使用一种多组分材料包进行修复施工,所述多组分材料包含:液体材料a、b、d和粉体材料c。按重量计,各材料的组成分别如下:
76.液体材料a含有:50份水、1份ph调节剂(调节ph≥12以上)、1份焦磷酸钠、0.8份混凝土专用防腐剂、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20份硅酸锂、6份硅酸钾。
77.液体材料b含有:60份水、1份焦磷酸钠、1份混凝土专用防腐剂、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2份氢氧化钙。
78.粉体材料c含有:50份po42.5超细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450
㎡
/kg以上)、20份石英砂(粒径100-300μm)、0.3份氧化镁、5份丙烯酸树脂粉末、3份eva胶粉、0.5份聚羧酸减水剂、0.1份速凝剂(硫酸铝盐)、0.4份hpmc。
79.液体材料d含有:43份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乳液、1份聚乙烯醇和54份水。
80.施工前,制作一块混凝土板并人为形成一个缝隙宽度0.4mm-4mm的裂缝,将混凝土板表面用抹布擦干净,准备对该裂缝进行修复。施工步骤如下:
81.(1)、按照体积比1:3将液体材料a和b混合,然后使用打泡器搅拌混合后的溶液1-2分钟至形成凝胶。
82.(2)、凝胶加入蓄压喷雾器,然后使用蓄压喷雾器将凝胶注入裂缝中,再使用刮板清理裂缝处溢出的凝胶。
83.(3)、第一次注入凝胶后,观察30分钟,若该微细裂缝内的凝胶减少、出现部分虚空,再使用蓄压喷雾器二次补充注入凝胶;标准施工是2次,但是根据凝胶的减少程度可适当增加施工次数。
84.(4)、按160ml液体材料a:160ml液体材料b:450g粉体材料c:45g液体材料d混合,搅拌直至水泥块彻底分散,得到分散均匀的水泥浆体。
85.(5)、将水泥浆体采用填缝注入填充到已经使用凝胶处理的微细裂缝中,并使用刮板等工具将砂浆压入裂缝处,然后使用刮板等工具清理裂缝处溢出的砂浆。
86.(6)、7天后,使用液体材料a沿着裂缝进行喷涂,喷涂量为160ml/m2。
87.按照上述方法修复的微细裂缝,修复完后,将混凝土测试板放在室外自然放置3个月的效果,经检查,手摸,无开裂、脱落等现象。置于80℃的热水中浸泡隔夜,第二天检测测试板的缝宽,无增加现象、缝内的修复材料开裂、脱落等现象。
88.对比例1
89.本对比例是在实施例基础上,未使用液体材料a和b组成的凝胶进行预处理,直接由150ml液体材料a:150ml液体材料b:450g粉体材料c:45g液体材料d混合,搅拌直至水泥块彻底分散,得到分散均匀的水泥浆体。使用填缝将水泥浆体填充到经过清扫的微细裂缝中,并使用刮板等工具将砂浆压入裂缝处,然后使用刮板等工具清理裂缝处溢出的砂浆。
90.对比例2
91.本对比例是在实施例基础上,使用粉体材料c加水拌和成均匀的水泥浆体后,再将水泥浆体采用填缝注入填充到已经使用凝胶处理的微细裂缝中,并使用刮板等工具将砂浆压入裂缝处,然后使用刮板等工具清理裂缝处溢出的砂浆。
92.对比例3
93.本对比例是在实施例基础上,不进行步骤(6),即不使用液体材料a沿着裂缝喷涂进行表面保护施工。
94.将对比例1-3修复的混凝土测试板,与本实施例1的混凝土测试板一同放置在室外,自然放置3个月,经检查有毛细缝隙,手摸,触感有凹坑和脱落的修复材料颗粒。然后将三块混凝土测试板置于80℃的热水中浸泡隔夜,第二天检测测试板的缝宽,缝宽有增加的情况、手模有修复材料脱落。由此说明,对比例1-3的修复部位抗热稳定性较差,但总体来说,对比例3的情况略好于对比例1-2。由此说明,本发明在使用水泥浆体对微细裂缝修复前,先使用材料a和b的凝胶处理后,再填水泥浆体,可增加修复效果,提高修复部位的抗环境性能。
9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修复冷却塔混凝土裂缝的多组分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液体材料a、b、d和粉体材料c;若按重量计,各材料的组成分别如下:液体材料a含有50-70份水、3-10份助剂和20-40份水溶性硅酸盐;液体材料b含有60-80份水、3-10份助剂和10-30份强碱;粉体材料c含有50-70份超细水泥、20-40份细砂、0.1-0.6份碱金属氧化物、5-8份丙烯酸树脂粉末、1-5份胶粉和0.5-3份助剂;液体材料d含有43-45份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乳液、1-2份聚乙烯醇和54-56份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材料,其特征在于,液体材料a中的助剂为渗透剂、分散剂、防腐剂及ph调节剂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水溶性硅酸盐为硅酸钠、硅酸钾、硅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材料,其特征在于,液体材料b中,所述强碱为氢氧化钙;所述助剂为渗透剂、分散剂、防腐剂及ph调节剂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材料,其特征在于,粉体材料c中,所述超细水泥为po42.5或pi42.5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在450
㎡
/kg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材料,其特征在于,粉体材料c中,细砂粒径为80-630μm之间,所述细砂为重质碳酸钙、石英粉、纳米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碱金属氧化物为为氧化钙、氧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材料,其特征在于,粉体材料c中,所述胶粉是以聚乙烯醇作为保护胶体的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醋酸乙烯/叔碳酸乙烯共聚物、丙稀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材料,其特征在于,粉体材料c中,所述助剂包含聚羧酸减水剂、速凝剂和增强强度的纤维素。8.一种修复冷却塔混凝土微细裂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多组分材料进行修复施工,施工步骤如下:s1、按照体积比1:3-5将液体材料a和b混合,搅拌至形成凝胶;s2、将s1中的凝胶加到蓄压喷雾器,然后使用蓄压喷雾器将凝胶注入待修复的微细裂缝中,用刮板刮净所述微细裂缝处溢出的凝胶;s3、第一次注入凝胶后,观察20-50分钟,若该微细裂缝内的凝胶减少、出现部分虚空,再使用蓄压喷雾器二次补充注入凝胶;s4、将液体材料a、液体材料b、粉体材料c和液体材料d按照9-12ml:9-12ml:28-35g:2.5-3.5g的比例混合,搅拌直至得到分散均匀的水泥浆体;s5、将该浆体装入填缝中,使用填缝将该浆体填充至所述微细裂缝中,使用平整的工具将浆体向该微细裂缝深处压紧,最后用刮板刮净所述微细裂缝处溢出的水泥浆体;s6、5-9天后,使用液体材料a沿着该微细裂缝进行喷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使用液体材料a沿着该微细裂缝进行喷涂,喷雾量为140-180ml/
㎡
。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修复冷却塔混凝土裂缝的多组分材料及微细裂缝的修复方法,所述多组分材料包括:液体材料A、B、D和粉体材料C;若按重量计,各材料的组成分别如下:液体材料A含有50-70份水、3-10份助剂和20-40份水溶性硅酸盐;液体材料B含有60-80份水、3-10份助剂和10-30份强碱;粉体材料C含有50-70份超细水泥、20-40份细砂、0.1-0.6份碱金属氧化物、5-8份丙烯酸树脂粉末、1-5份胶粉和0.5-3份助剂;液体材料D含有43-45份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乳液、1-2份聚乙烯醇和54-56份水。使用本发明的多组分材料,不仅易于施工,克服了在有风的环境中不便施工的问题,且修复部位具有较高强度和柔韧性、耐受性、抗拉伸性和热稳定性,不易因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而再次出现裂缝,修复耐久性良好。好。好。
技术研发人员:
高肇春 李念震 高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易晟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4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