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结构、显示面板、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显示面板、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都是折叠形式的显示模组,折叠区域(也叫弯折区域)固定;如图1所示,折叠区域11一般固定设置在显示屏1的中间部分。为了能进一步缩小设备体积和提高便携性,厂家逐渐开始使用整体卷曲形式的显示模组。柔性显示屏的卷曲通常采用柔性显示模组的卷绕首端与卷曲轴固定,而卷绕尾端围绕卷曲轴卷绕的方式来实现。
3.但是,在卷曲过程中,随着卷绕动作的进行,柔性显示模组存在应力,且柔性显示模组的各区域应力差异不同,从而导致各膜层之间易发生剥离(peeling)及形变。市面上现有的改进方案是尽量减少膜层堆叠和厚度,例如减少柔性盖板、偏光片pol、不锈钢片的厚度等,从而降低各区域应力差异。但是随着厚度的降低,制作成本定必会增加,不利于批量生产的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显示面板、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柔性显示模组在卷曲过程中,模组的各区域应力差异不同,导致各膜层之间易发生分离及形变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层、第一粘合层及第二粘合层,第一粘合层设于支撑层的一面,第二粘合层设于支撑层的另一面;在第二粘合层上开设有若干个从第二粘合层连通到支撑层的连通孔,连通孔内设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将第二粘合层与支撑层沿着连通孔的开设方向上连为一体。
6.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贯穿或不贯穿第二粘合层。
7.优选地,所述连通孔贯穿或不贯穿支撑层。
8.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贯穿支撑层,并连通至第一粘合层;所述填充物将第一粘合层、支撑层及第二粘合层在连通孔的开设方向上连为一体。
9.优选地,所述连通孔贯穿或不贯穿第一粘合层。
10.优选地,所述支撑层为金属支撑层;进一步优选地,金属支撑层为不锈钢片。
11.优选地,所述填充物为胶体;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胶体为热熔胶。
1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的开孔方向为支撑结构的一端向另一端倾斜,且连通孔与第二粘合层之间的夹角为倾斜角度;
13.优选地,若干个连通孔的倾斜角度从支撑结构的一端向另一端不断变小。
14.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屏体和上述支撑结构,所述屏体通过第一粘合层与支撑结构连接。
15.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包括上述显示面板,以及依次层
叠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的偏光片、柔性盖板,偏光片与显示面板之间通过第三粘合层粘合。
16.优选地,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卷曲首端和卷曲末端;卷曲时,卷曲末端卷绕于卷曲首端外侧;所述连通孔的开孔方向为向柔性显示模组的卷曲末端倾斜,连通孔与第二粘合层之间的夹角为倾斜角度。
17.优选地,若干个连通孔的倾斜角度从卷曲首端至卷曲末端不断变小。
18.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模组、支撑运动结构及卷曲驱动结构,支撑运动结构包括首端和末端;柔性显示模组固定在支撑运动结构上,其中支撑运动结构的首端与柔性显示模组的卷曲首端相对应,支撑运动结构的末端固定在卷曲驱动结构上;柔性显示模组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
19.柔性显示模组在卷曲时,在连通孔的开孔方向上所述填充物对柔性显示模组产生作用力,所述作用力用于抵消柔性显示模组卷曲时所受的应力。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显示面板、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显示装置,在胶层与金属支撑层中设有连通孔,连通孔中填充填充物,使胶层与金属支撑层在竖直方向连为一体,加强胶层与金属支撑层之间的作用力,避免胶层与金属支撑层之间发生剥离(peeling)。由于无需降低膜层厚度或者额外增加膜层结构,柔性显示模组制造的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21.此外,本发明中的连通孔开孔方向可以进一步设计成相对于膜层倾斜,能够在柔性显示模组的卷曲过程中提供拉力,抵消卷曲产生的应力,进一步避免胶层与金属支撑层之间发生peeling。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现有技术中折叠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柔性显示模组金属支撑层与第二粘合层之间开有连通孔的示意图;
25.图3是柔性显示模组金属支撑层与第二粘合层之间的连通孔贯穿第一粘合层的示意图;
26.图4是柔性显示模组中连通孔呈倾斜角度设置的示意图;
27.图5是柔性显示模组中连通孔的俯视图;
28.图6是柔性显示模组中连通孔的倾斜角度渐变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a)是柔性显示模组中连通孔渐变倾斜角度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30.图7(b)是柔性显示模组中连通孔渐变倾斜角度的受力分析示意图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31.图7(c)是柔性显示模组中连通孔渐变倾斜角度的受力分析示意图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32.图8是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说明:1、显示屏;11、折叠区域;2、卷曲驱动结构;3、支撑运动结构;100、柔性
显示模组;110、卷曲首端;120、卷曲末端;10、屏体;20、金属支撑层;30、第一粘合层;40、第二粘合层;50、连通孔;60、胶体;70、偏光片;80、柔性盖板;90、第三粘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7.实施例1
3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的偏光片70、柔性盖板80,柔性盖板80与偏光片70、偏光片70与显示面板之间均可通过第三粘合层90粘合。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屏体10及支撑结构,而支撑结构包括金属支撑层20。屏体包括显示面和背面,金属支撑层设于屏体的背面,以支撑屏体。可以理解,显示面是屏体能够显示图像的一侧表面。本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可以应用于手机、仿生电子、电子皮肤、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物联网设备及人工智能设备等领域。例如,上述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掌上电脑、ipod、智能手表等显示装置。下面对柔性显示模组的各部分进行一一介绍。
39.屏体可以为具有弯曲变形能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显示面板或者电子纸。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为例,屏体包括依次层叠的基板、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层、阳极、显示发光层、阴极以及封装层等。
40.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支撑层为不锈钢片,不锈钢片具有较好的抗弯强度及可弯曲性能,适合作为柔性显示模组中的支撑层材料。此外,金属支撑层还可以采用铜、铜合金或者铝等常用于柔性显示模组中可弯曲性能好的金属制成。
4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粘合层30和第二粘合层40,金属支撑层的一面通过第一粘合层与屏体粘合,第二粘合层设于金属支撑层的另一面,所述第二粘合层用于将柔性显示模组固定在显示装置上。
42.在第二粘合层上开设有若干个从第二粘合层连通到金属支撑层的连通孔50,即金属支撑层及第二粘合层上开有连通彼此的连通孔,连通孔内填充有胶体60,所述胶体将第
二粘合层与金属支撑层沿着连通孔的开设方向上连为一体。通过上述方式,胶体可以起到柱状加强筋的作用,使第二粘合层与金属支撑层在连通孔的开设方向上也能产生粘合力,并增加了两者粘合面积,最终产生第二粘合层与金属支撑层两者之间的粘合力得到加强的效果。其中,连通孔50可以不贯穿第二粘合层40和/或金属支撑层20,也可以贯穿第二粘合层和/或金属支撑层;将连通孔设置为不贯穿第二粘合层、金属支撑层时,连通孔在第二粘合层、金属支撑层内为盲孔;将连通孔50设置为贯穿第二粘合层40时,可以方便地从第二粘合层远离金属支撑层的一面进行胶体的填充,便于生产加工;将连通孔50设置为贯穿金属支撑层20时,可以加大连通孔内胶体产生的粘合力,还可以使胶体抵达第一粘合层30表面。
43.因此,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可以进一步优选为:金属支撑层与第二粘合层之间的连通孔贯穿金属支撑层,并连通至第一粘合层,即第一粘合层、金属支撑层及第二粘合层三者开有贯通的连通孔,连通孔内填充有胶体,所述胶体将第一粘合层、金属支撑层及第二粘合层三者沿着连通孔的开设方向上连为一体。其中,连通孔可以贯穿或不贯穿第一粘合层,即连通孔可以为从第二粘合层贯穿金属支撑层并延伸到第一粘合层内部的盲孔,也可以为从第二粘合层贯穿金属支撑层及第一粘合层的通孔。
44.本实施例中的连通孔的开孔方向为支撑结构的一端向另一端倾斜,且连通孔与第二粘合层之间的夹角为倾斜角度。
45.为了进一步避免弯曲时支撑结构的膜层之间相互剥离这一问题的发生,本实施例中的若干个连通孔的倾斜角度从支撑结构的一端向另一端不断变小,具体的,倾斜角度可沿着卷曲方向的不断变小,在卷曲时,能够使得连通孔的填充物给予金属支撑层一个分解的作用力,且该作用力沿着卷曲方向的不断变大,抵消或者完全抵消卷曲时,膜层之间产生的应力。
46.具体的,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4、5所示,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卷曲首端110和卷曲末端120;卷曲使用时,卷曲末端卷绕于卷曲首端外侧。所述连通孔的开孔方向为向柔性显示模组的卷曲末端倾斜,并与第二粘合层之间的夹角为倾斜角度a
°
(其中a为锐角)。柔性显示模组在卷曲时,在连通孔的开孔方向上,所填充的胶体会给第一粘合层一个作用力f
1n
,并给金属支撑层一个作用力f
2n
;经过力的分解,两个作用力在竖直方向y(即支撑结构的厚度方向)上分别分解为f
1y
和f
2y
,在水平方向x(即支撑结构的宽度方向)上分解为f
1x
和f
2x
,其中f
1y
=f
1n
*cos a,f
2y
=f
2n
*cos a;f
1y
能够抵消或者大于第一粘合层卷曲时竖直方向上所受的应力,使第一粘合层和金属支撑层之间不易发生剥离;f
2y
能够抵消金属支撑层卷曲时竖直方向上所受的应力,使金属支撑层和第二粘合层之间不易发生剥离。
47.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连通孔的倾斜角度设计为渐变式变化,多个连通孔的倾斜角度从卷曲首端至卷曲末端不断变小,以图6中三个连通孔为例,三个连通孔的倾斜角度分别为a
°
、b
°
、c
°
,即∠c<∠b<∠a,如图7(b)所示,随着卷曲动作的进行,胶体能够给第一粘合层、金属支撑层和第二粘合层之间提供的作用力逐渐变大,用来抵消卷曲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应力。
48.具体力学原理如图7(a)、(b)、(c)所示:在某一连通孔的开设角度为r
°
,r《a,其中f
ny
=f
nn
*cos r、f
(n+1)y
=f
(n+1)n
*cos r;因为r<a,所以f
ny
>f
1y
、f
(n+1)y
>f
2y
。其中n表示支撑结构上开设的第n个连通孔。
49.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述胶体为热熔胶。
50.实施例2
51.与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通过本实施例,提供了包括实施例1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柔性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模组100、支撑运动结构3及卷曲驱动结构2。支撑运动结构包括首端和末端。柔性显示模组固定在支撑运动结构上,其中支撑运动结构的首端与柔性显示模组的卷曲首端相对应,支撑运动结构的末端固定在卷曲驱动结构上。
52.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在卷曲时,在连通孔的开孔方向上,填充在连通孔内的胶体将分别对柔性显示模组的金属支撑层、第一粘合层产生作用力,且所产生的作用力用于抵消柔性显示模组卷曲时金属支撑层、第一粘合层所受的应力。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运动机构为链条式的结构。卷曲驱动结构可以为滚筒,滚筒内设有电机旋转机构。
54.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55.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56.上面参考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5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层、第一粘合层及第二粘合层,第一粘合层设于支撑层的一面,第二粘合层设于支撑层的另一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粘合层上开设有若干个从第二粘合层连通到支撑层的连通孔,连通孔内设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将第二粘合层与支撑层沿着连通孔的开设方向上连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贯穿或不贯穿第二粘合层。优选地,所述连通孔贯穿或不贯穿支撑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贯穿支撑层,并连通至第一粘合层;所述填充物将第一粘合层、支撑层及第二粘合层在连通孔的开设方向上连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贯穿或不贯穿第一粘合层;优选地,所述支撑层为金属支撑层;进一步优选地,金属支撑层为不锈钢片;优选地,所述填充物为胶体;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胶体为热熔胶。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的开孔方向为支撑结构的一端向另一端倾斜,且连通孔与第二粘合层之间的夹角为倾斜角度;优选地,若干个连通孔的倾斜角度从支撑结构的一端向另一端不断变小。6.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屏体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屏体通过第一粘合层与支撑结构连接。7.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的偏光片、柔性盖板,偏光片与显示面板之间通过第三粘合层粘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卷曲首端和卷曲末端;卷曲时,卷曲末端卷绕于卷曲首端外侧;所述连通孔的开孔方向为向柔性显示模组的卷曲末端倾斜,且连通孔与第二粘合层之间的夹角为倾斜角度;优选地,若干个连通孔的倾斜角度从卷曲首端至卷曲末端不断变小。9.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模组、支撑运动结构及卷曲驱动结构,支撑运动结构包括首端和末端;柔性显示模组固定在支撑运动结构上,其中支撑运动结构的首端与柔性显示模组的卷曲首端相对应,支撑运动结构的末端固定在卷曲驱动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柔性显示模组为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运动结构为链条式的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显示面板、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装置;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层、第一粘合层及第二粘合层,第一粘合层设于支撑层的一面,第二粘合层设于支撑层的另一面;在第二粘合层上开设有若干个从第二粘合层连通到支撑层的连通孔,连通孔内设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将第二粘合层与支撑层沿着连通孔的开设方向上连为一体。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显示模组在卷曲过程中,模组的各区域应力差异不同,导致各膜层之间易发生分离及形变的技术问题。生分离及形变的技术问题。生分离及形变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石龙飞 李孔来 郑红 朱修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7

技术公布日:

2023/1/11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04:03: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51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柔性   模组   卷曲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