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柔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柔性显示屏需要对屏体上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等元器件进行弯折处理,以将fpc等元器件设置于柔性显示屏的背面。在此过程中,屏体会进行极小弯折半径的翻折。这会对屏体线路提出很高的抗弯折能力要求。由于该弯折
区域的线路弯折角度小,因此极易出现线路折断,进而导致屏体信号异常。同时,对于翻折的设备和翻折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精度要求和复杂的技术加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方式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屏,用于防止显示屏内的
导线在弯折的过程中折断。该柔性显示屏包括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弯折区域和第二区域;柔性显示屏内设置有线路层,线路层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一非牛顿流体层,第一导线分别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导线位于弯折区域,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第一导线连接,第二导线嵌入第一非牛顿流体层,第二导线在弯折区域的弯折弧度所在平面内的投影是弯折延伸的,且第二导线的强度和柔韧性大于第一导线的强度和柔韧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线路层还包括分别夹设于第一非牛顿流体层两侧的第二非牛顿流体层和第三非牛顿流体层。
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线包括石墨烯材料或者纳米银材料。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线呈波浪形延伸或者呈螺旋弹簧形状延伸。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线包括直导线部分。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线具有多个凸起段和凹陷段,凸起段和凹陷段依次连接;凸起段与一方形的三个边重合,凹陷段与一方形的三个边重合。
9.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的第一导线为直线结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内还设置有与线路层隔离的第四非牛顿流体层。
11.本技术实施方式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任一上述的柔性显示屏。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域连接有柔性电路板,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膜,显示区的另一侧设置有偏光层。
13.本技术通过将柔性显示屏中线路层的第二导线进行弯折延伸设置,使得弯折区域在弯折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导线的高低差形成一定程度的伸缩,以达到弯折应力的释放。将受力方向分散,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二导线的折断,且弯折区域内的第二导线的强度和柔韧性大于第一导线的强度和柔韧性,以实现柔性显示屏近似“零”角度的翻折而不使第二导线出现折断问题。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另外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图1所示实施例中显示屏弯折区域的剖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屏弯折区域的剖面示意图;
19.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需要指出的是,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22.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在
……
上”、“在
……
上形成”和“设置在
……
上”可以表示一层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也可以表示一层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即两层之间还存在其它的层。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所采用的术语“位于同一层”指的是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可以通过同一构图工艺形成,并且,这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表述“构图工艺”一般包括光刻胶的涂布、曝光、显影、刻蚀、光刻胶的剥离等步骤。表述“一次构图工艺”意指使用一块掩模板形成图案化的层、部件、构件等的工艺。
23.目前,在将fpc等电子元件设置在柔性显示屏上后,为了减小非显示区的占比,故需要将fpc等电子元件弯折至柔性显示屏背面。然而在柔性显示屏弯折的过程中会进行极小弯折半径的翻折,这对柔性显示屏内的线路提出了很高的抗弯折能力要求。在弯折的过程中,弯折区的线路容易折断,从而导致柔性显示屏信号异常。现有技术中,是将线路设计为麻花线,通过镂空的设计将屏体线路在弯折时的应力释放。
24.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外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所示实施例中显示屏弯折区域的剖面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柔性显示屏10。在柔性显示屏10上连接有柔性电路板20、为整个柔性显示屏10起到支撑的作用的支撑膜30和偏光层4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机、数码相机、智能手表、导航仪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柔性电路板20可与柔性显示屏10电连接,以进行信号输送。
2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屏10,该柔性显示屏10可以包括显示区a和非显示
区b,非显示区b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c、弯折区域d和第二区域e。柔性显示屏10内设置有线路层11,线路层11包括第一导线110、第二导线120以及第一非牛顿流体层1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线110分别位于第一区域c和第二区域e,第二导线120位于弯折区域d;第二导线12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第一区域c和所述第二区域e的第一导线110连接,第二导线120嵌入第一非牛顿流体层130。具体的,位于弯折区域d内的第二导线120在弯折区域d的弯折弧度所在平面内的投影是弯折延伸的,且第二导线120的强度和柔韧性大于第一导线110的强度和柔韧性。
26.本实施例将位于弯折区域d内的第二导线120设计为波浪式。使位于弯折区域d内的第二导线120在弯折的时候达到类似弹簧的弯折效应,通过第二导线120的高低差形成一定程度的伸缩,以达到弯折应力的释放,将受力方向分散。
27.第二导线120在弯折区域d的材质可以为石墨烯。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线120采用石墨烯制成,利用石墨烯的分子结构所表现的强度和柔韧性,以实现屏体近“零”角度的翻折而不使石墨烯线路出现折断问题。
28.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线120的材料可以为纳米银或者其他可以实现弯折不易断的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29.可选地,第一导线110为常规导线材料。本实施例通过石墨烯线路与其两侧屏体常规金属的线路结合,从而简化现有屏体线路设计的难度,保持现有屏体设计的可靠性。
30.请继续参阅图3,柔性显示屏10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侧相对第一侧设置且包括显示区a的显示面;线路层11包括夹设第一非牛顿流体层130的第二非牛顿流体层140和第三非牛顿流体层150。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0的第一侧是柔性显示屏10弯折的内侧面,而第二侧是柔性显示屏10弯折的外侧面。
31.此外,第二侧可以包括柔性显示屏10向外界显示图像的显示面。也就是说,用户在使用时在柔性显示屏10的第二侧能够看到柔性显示屏10所显现的图像。
32.非牛顿流体,从概念上讲,是指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即其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的流体。也就是说,只要流体的流动特征不符合牛顿黏性定律,它就是非牛顿流体。第一非牛顿流体层130、第二非牛顿流体层140以及第三非牛顿流体层150的材料选择有多种,只要形成的非牛顿流体层能够实现对第二导线120的支撑防护等功能即可,例如液态硅橡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3.第二非牛顿流体层140和第三非牛顿流体层150可以相对设置在第一非牛顿流体层13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当显示屏进行弯折时,缓慢的弯折动作使非牛顿流体层易于翻折,同时第一非牛顿流体层130也起到支撑保护线路的作用。此外,翻折后该区域的第二非牛顿流体层140和第三非牛顿流体层150具有抗冲击的能力,以起到保护弯折区域d内第二导线120的作用。
34.由于柔性显示屏10在正常显示时,需要使用覆晶薄膜通过金属线连接到柔性显示屏10的外引脚贴合区,从而使得集成于覆晶薄膜上集成电路的信号通过外引脚贴合区导通到柔性显示屏10中。因此,可以将外引脚贴合区作为弯折区域d,将柔性显示屏10中的显示区a作为非弯折区域,显示区a即为用于显示的区域,显示区a内可以设置有发光层等。需要
说明的是,显示区a可以为全部显示,亦可以包括边框等不显示的区域。可以理解地是,本技术提供的柔性显示屏10,可以为全面屏,当然也可以为普通有边框或者窄边框的显示屏。
35.非显示区b与显示区a相邻,主要用于设置电路诸如信号线和显示驱动器电路等。在非显示区b不会显现图像。非显示区b的第一区域c可以为显示屏的黑边区域,其主要作用就是防止柔性显示屏10漏光。如果一块柔性显示屏10上没有这个黑边区域的话,在柔性显示屏10的边缘就会看到明显的光晕。第一区域c与显示区a相邻设置。非显示区b的弯折区域d就是柔性显示屏10进行弯折的部分,该部分由于弯折会承受一定的弯折应力,因此该部分需要具有很好的抗弯折能力。非显示区b的第二区域e位于整个柔性显示屏10的背面,其并不处于弯折状态,是为了减小非显示区b的占比,故将安装有fpc的第二区域e弯折至柔性显示屏10的背面。
36.柔性显示屏10内可以设置有线路层11,线路层11包括第一导线110、第二导线120以及第一非牛顿流体层130。可以理解地是,柔性显示屏10的布线空间主要是在非显示区b内,故在非显示区b内设置有线路层11和其他结构层,而线路层11可以包括有多根第一导线110和第二导线120。
37.由于柔性显示屏10的弯折区域d在弯折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弯折应力,为了释放弯折区域d的弯折应力,将弯折区域d内的第二导线120弯折延伸设置,且该第二导线120在弯折区域d的弯折弧度所在平面内的投影也是弯折延伸的。其中,弯折弧度所在的平面指的就是柔性显示屏10的剖面所在的平面,如图1所在的平面。
38.进一步地,位于弯折区域d的第二导线120可以呈波浪形延伸(如图1所示)、锯齿状延伸或者呈螺旋弹簧形状延伸(图未示)。弯折区域d的第二导线120在弯折的时候能够达到类似弹簧的弯折效应,通过第二导线120的高低差形成一定程度的伸缩,以达到弯折应力的释放,将受力方向分散,进而达到防止第二导线120折断的目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线120可以包括多个波浪结构,相邻的两个波浪结构之间直接连接。
39.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波浪结构之间可以由直导线部分160连接(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地是,相邻的两个波浪结构之间可以不是直接连接,而是通过直导线部分160连接。当然,在本技术中的柔性显示屏10内,也可以是部分相邻两个波浪结构直接连接,另外的相邻两个波浪结构通过直导线部分160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40.请参阅图3和图4,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屏弯折区域的剖面示意图。位于弯折区域d的第二导线120具有多个凸起段121和凹陷段122。凸起段121和凹陷段122依次连接。凸起段121与一方形的三个边重合,凹陷段122与一方形的三个边重合。
41.可以理解地是,位于弯折区域d的第二导线120并不是直线形的,而是城墙式的第二导线120。具体地,在弯折区域d内的第二导线120由多段导线组成。凸起段121具有三条边,这三条边可以是一个方形的其中三条边,也就是说,凸起段121的三条边加上另外一条边可以形成一个方形。凹陷段122也具有三条边,这三条边可以是一个方形的其中三条边,也就是说,凹陷段122的三条边加上另外一条边可以形成一个方形。其中,凹陷段122和凸起段121均具有开口,凸起段121和凹陷段122的开口朝向相反。
42.在一实施例中,凸起段121的开口可以朝向内侧设置,此时凹陷段122的开口朝向外侧设置。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凸起段121的开口可以朝向外侧设置,此时凹陷段122的开口朝向内侧设置。柔性显示屏10的内侧便是前文所述的第一侧,外侧便是前文所述的第二
侧。
4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凸起段121和凹陷段122也可以不是依次连接的。也就是说,凸起段121和凹陷段122之间的第二导线120可以不是凸起或凹陷的形状。位于弯折区域d内的第二导线120只要是立体式设计或其他类似具有较大型变量的立体结构线路即可。因此,第二导线120可以设置成多种形状,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实现不同的第二导线120类型的设计。对第二导线120进行立体式设计是使得第二导线120在弯折时能够形成类似弹簧的效应,使得第二导线120具有一定的伸缩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减小弯折区域d处第二导线120的应力。
44.位于第一区域c和第二区域e内的第一导线110为直线结构。由于非显示区b的第一区域c和第二区域e并不需要进行弯折,故第一区域c内和第二区域e内也并不需要将第一导线110进行弯折设置或立体式设置。石墨烯线路与其两侧屏体常规金属的线路结合,从而简化现有屏体线路设计的难度,保持现有屏体设计的可靠性。
4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区域c和第二区域e内的第一导线110也可以呈波浪形延伸或者呈螺旋弹簧形状。
46.请参阅图5,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显示屏的剖面示意图。柔性显示屏10内还设置有与线路层11隔离的第四非牛顿流体层12。可以理解地是,在显示屏中,除了一层线路层11,还设置有其他层13。在其他层13背离线路层1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有第四非牛顿流体层12,该第四非牛顿流体层12并不与线路层11接触。
47.柔性电路板20设置在柔性显示屏10的第二区域e的第二侧。支撑膜30设置在柔性显示屏10的显示区a的第一侧,为整个柔性显示屏10起到支撑的作用。偏光层40设置在柔性显示屏10的显示区a的第二侧。
48.本技术通过将柔性显示屏10中线路层11的第二导线120进行弯折延伸设置,使得弯折区域d在弯折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导线120的高低差形成一定程度的伸缩,以达到弯折应力的释放。将受力方向分散,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二导线120的折断,且弯折区域d内的第二导线120的强度和柔韧性大于第一导线110的强度和柔韧性,以实现柔性显示屏10近似“零”角度的翻折而不使第二导线120出现折断问题。
49.此外,在线路层11内设置第一非牛顿流体层130,第二导线120嵌入第一非牛顿流体层130,使第一非牛顿流体层130吸收弯折应力的同时起到支撑保护作用(类似于电线的外层皮套);同时在第一非牛顿流体层130的两侧设置第二非牛顿流体层140和第三非牛顿流体层150,起到防护外力冲击的作用。
5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1.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弯折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柔性显示屏内设置有线路层,所述线路层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一非牛顿流体层,所述第一导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导线位于所述弯折区域,所述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嵌入所述第一非牛顿流体层,所述第二导线在所述弯折区域的弯折弧度所在平面内的投影是弯折延伸的,且所述第二导线的强度和柔韧性大于所述第一导线的强度和柔韧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还包括分别夹设于所述第一非牛顿流体层两侧的第二非牛顿流体层和第三非牛顿流体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石墨烯材料或者纳米银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呈波浪形延伸或者呈螺旋弹簧形状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直导线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具有多个凸起段和凹陷段,所述凸起段和所述凹陷段依次连接;优选的,所述凸起段与一方形的三个边重合,所述凹陷段与一方形的三个边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导线为直线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线路层隔离的第四非牛顿流体层。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连接有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膜,所述显示区的另一侧设置有偏光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该柔性显示屏包括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弯折区域和第二区域;柔性显示屏内设置有线路层,线路层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一非牛顿流体层,第二导线嵌入第一非牛顿流体层,第二导线在弯折区域的弯折弧度所在平面内的投影是弯折延伸的,且第二导线的强度和柔韧性大于第一导线的强度和柔韧性。本申请通过将柔性显示屏中线路层的第二导线进行弯折延伸设置,使得弯折区域在弯折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导线的高低差形成一定程度的伸缩,以达到弯折应力的释放,将受力方向分散,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二导线的折断。以有效地防止第二导线的折断。以有效地防止第二导线的折断。
技术研发人员:
孔令泽 付相杰 朱修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6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