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面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服装潮流趋势发展,彩已经成为吸睛的首要条件,其次为款式设计,再次为面料。春夏服饰,主要体现为轻薄,吸湿排汗,凉爽的功能,这无疑都是针织面料开发的主要领域。夏季天气炎热,高温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排汗速度会增快,身上的汗液需及时排出体外,否则身体很可能因为衣服的不透气而导致吸汗过多,造成身体不适,因而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根据人的穿衣归属感,设计出适合春夏季节穿着的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上述提出春夏面料设计上更有层次感,面料舒适度、弹性及透气性能都加以提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织绉布面料,采用涤纱与涤纶包芯氨材料,使面料具有轻薄透气的同时,具有细腻、透气、回弹性强的性能,使面料舒适柔软、吸湿排汗,轻薄透气能极佳。
5.(二)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针织绉布面料,包括若干最小循环结构单元,所述最小循环结构单元由三十路
线圈横列和四路线圈纵列组成,其中:
7.所述第1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10、12、14、16、 18、20、22、24、26、28、30路
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1、13、15、17、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
8.所述第2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10、12、14、16、 18、20、22、24、26、28、30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1、13、15、17、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所述第13、14、15、16、17、18、19、20线圈纵列由第1、2 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
9.所述第3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10、12、14、16、 18、20、22、24、26、28、30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1、13、15、17、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
10.所述第4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10、11、13、15、 17、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2、14、16、18、20、22、24、26、28、30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2.进一步,所述第1、2、3、4、5、6、7、8、9、10、12、14、16、18、20、 22、24、26、28、30路纬纱为涤纱,所述第11、13、15、17、19、21、23、 25、27、29路纬纱为涤纶包芯氨,使面料上形成间条绉布的结构,具有绉布的提花效果,布面褶皱效果均匀,手感细腻,弹力极好,从而形成
轻薄柔软舒适的绉布,从后整理加工上赋予了面料仿吸湿排汗、透气性强且具有高弹的效果。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与反面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的针织方式,在面料上形成间条绉布的结构,与普通面料相比,具有绉布的提花效果,并且布面褶皱效果均匀,手感细腻,弹力极好,从而形成轻薄柔软舒适的绉布,采用涤纱与涤纶包芯氨材料,使面料具有轻薄透气的同时,具有细腻、透气、回弹性强的性能,使面料舒适柔软、吸湿排汗,轻薄透气能极佳,从后整理加工上赋予了面料仿吸湿排汗、透气性强且具有高弹的功能,这样的设计能使面料的透气性能好,又具有美观的外表,更贴近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针织绉布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针织绉布面料,包括若干最小循环结构单元,最小循环结构单元由三十路线圈横列和四路线圈纵列组成,其中第1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10、12、14、16、18、20、22、24、 26、28、30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1、13、15、17、 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第2 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10、12、14、16、18、20、22、 24、26、28、30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1、13、15、 17、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所述第13、14、15、16、17、18、19、20线圈纵列由第1、2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第3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 10、12、14、16、18、20、22、24、26、28、30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1、13、15、17、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第4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10、11、13、15、17、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2、14、16、18、20、22、24、26、28、30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
19.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与反面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的设计方式,在面料上形成间条绉布的结构,与普通面料相比,具有绉布的提花效果,并且布面褶皱效果均匀,手感细腻,弹力极好,从而形成轻薄柔软舒适的绉布,采用涤纱与涤纶包芯氨材料,使面料具有轻薄透气的同时,具有细腻、透气、回弹性强的性能,使面料舒适柔软、吸湿排汗,轻薄透气能极佳,从后整理加工上赋予了面料仿吸湿排汗、透气性强且具有高弹的功能,这样的设计能使面料的透气性能好,又具有美观的外表,更贴近市场需求。
20.使用不用的材料,第1、2、3、4、5、6、7、8、9、10、12、14、16、18、20、22、24、26、28、30路纬纱为涤纱,第11、13、15、17、19、21、23、 25、27、29路纬纱为涤纶包芯氨,不同材质的选择,
使面料上形成间条绉布的结构,具有绉布的提花效果,布面褶皱效果均匀,手感细腻,弹力极好,从而形成轻薄柔软舒适的绉布,从后整理加工上赋予了面料仿吸湿排汗、透气性强且具有高弹的效果,满足春夏面料轻薄,吸湿排汗,凉爽的功能,又具有美观的外表,更贴近市场需求。
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针织绉布面料,包括若干最小循环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循环结构单元由三十路线圈横列和四路线圈纵列组成,其中:所述第1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10、12、14、16、18、20、22、24、26、28、30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1、13、15、17、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所述第2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10、12、14、16、18、20、22、24、26、28、30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1、13、15、17、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所述第13、14、15、16、17、18、19、20线圈纵列由第1、2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所述第3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10、12、14、16、18、20、22、24、26、28、30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1、13、15、17、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所述第4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10、11、13、15、17、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2、14、16、18、20、22、24、26、28、30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绉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2、3、4、5、6、7、8、9、10、12、14、16、18、20、22、24、26、28、30路纬纱为涤纱,所述第11、13、15、17、19、21、23、25、27、29路纬纱为涤纶包芯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绉布面料,包括若干最小循环结构单元,所述最小循环结构单元由三十路线圈横列和四路线圈纵列组成,其中:所述第1线圈纵列由第1、2、3、4、5、6、7、8、9、10、12、14、16、18、20、22、24、26、28、30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由第11、13、15、17、19、21、23、25、27、29路纬纱在面料反面经过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本实用新型的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与反面纬编依次不形成串套的设计方式,在面料上形成间条绉布的结构,具有绉布的提花效果,并且布面褶皱效果均匀,手感细腻,弹力好,又具有美观的外表,更贴近市场需求。更贴近市场需求。更贴近市场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
梁瑞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佛山市东成立亿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2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