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
电子烟雾化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电子烟是一种以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供电驱动的雾化器,透过加热油舱中的烟油产生“蒸汽”供用户吸食,有着与卷烟类似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主要由烟油(含香精、溶剂丙二醇等)、加热系统、电源和过滤嘴四部分组成。
3.用于电子烟的雾化管内设置有加热网片以及导油
棉布,导油棉布浸入烟油后通过加热网片加热产生烟气,在电子烟雾化管实际生产组装过程中,便需要将加热网片以及导油棉布插入电子烟雾化管内,但是,由于加热网片以及导油棉布是直接插入电子烟雾化管内,进而存在加热网片以及导油棉布插入电子烟雾化管后容易曲折变形的问题,影响电子烟的使用效果,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网片以及导油棉布直接插入电子烟雾化管后容易曲折变形的问题,影响电子烟的使用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包括:
7.电子烟雾化管体,
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内穿设有安装定位棒,所述安装定位棒沿电子烟雾化管体长度方向设置;
8.所述安装定位棒底部套设有发热网片,所述发热网片的外周缠绕有导油棉布;
9.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底部一侧开设有供导油棉布透出的导油棉透出槽,所述安装定位棒能够带着发热网片以及导油棉布插入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内。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发热网片环绕在安装定位棒底部,并且在发热网片的四周呈u形缠绕导油棉布,将导油棉布呈u形缠绕在发热网片四周,随后只需将安装定位棒沿电子烟雾化管体长度方向穿入电子烟雾化管体内,便可带着发热网片和导油棉布一同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内,完成电子烟雾化管体的组装,形成半成品,使组装操作更加便捷,且尽量避免发热网片和导油棉布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内后容易变形的问题。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棉布呈u形缠绕在所述安装定位棒上,所述导油棉布的首端和尾端均透出所述导油棉透出槽。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油棉布和发热网片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内后,导油棉布能够与发热网片紧密贴合,有利于对导油棉布内浸入的烟油加热。
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棉布透出所述导油棉透出槽的首端和尾端齐平。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该结构安装于电子烟外壳体内。
1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靠近中部的位置处开设有透油窗,所
述透油窗位于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远离导油棉透出槽的一侧。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透油窗能够增加透气量。
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的接缝处设置有多块相互错位的连接耳片,相邻的两块所述连接耳片间距与所述连接耳片的宽度相等。
1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棉布叠设有多层。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浸入更多的烟油。
2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棉透出槽底端贯穿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的端部,且所述导油棉透出槽侧壁底部倒角处理。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油棉布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内部的时候,通过倒角处理能够尽量避免对导油棉布造成刮擦的问题。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通过安装定位棒的设置,将发热网片环绕在安装定位棒底部,将导油棉布呈u形缠绕在发热网片四周,随后只需将安装定位棒沿电子烟雾化管体长度方向穿入电子烟雾化管体内,便可带着发热网片和导油棉布一同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内,完成电子烟雾化管体的组装,形成半成品,且利用导油棉透出槽能够供导油棉布首端和尾端透出限位,相较于传统中直接将发热网片与导油棉布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内的方式,采用安装定位棒辅助定位,使组装操作更加便捷,且尽量避免发热网片和导油棉布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内后容易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烟雾化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定位棒与发热网片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油棉布的俯视图。
29.图中:1、电子烟雾化管体;2、安装定位棒;3、导油棉透出槽;4、发热网片;5、导油棉布;6、连接耳片;7、透油窗。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包括:电子烟雾化管体1,电子烟雾化管体1内穿设有安装定位棒2,安装定位棒2 沿电子烟雾化管体1长度方向设置,通过穿设在电子烟雾化管体1内部的安装定位棒2,可供电子烟雾化管体1组装使用。参照图3、图4和图5,安装定位棒2底部套设有发热网片4,发热网片4的外周缠绕有导油棉布5,组装时,只需将安装定位棒2沿电子烟雾化管体 1长度方向穿入电子烟雾化管体1内,便可带着发热网片4和导油棉布5一同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1内,完成电子烟雾化管体1的组装,形成半成品。其中发热网片4和导油棉布5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1内后,利用安装定位棒2的支撑,可尽量避
免发热网片4和导油棉布5 变形的问题,且易于操作。
32.参照图1和图2,电子烟雾化管体1底部一侧开设有供导油棉布 5透出的导油棉透出槽3,安装定位棒2能够带着发热网片4以及导油棉布5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1内,在发热网片4和导油棉布5跟随安装定位棒2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1内后,导油棉布5的首端和尾端透出导油棉透出槽3,能够对导油棉布5限位,尽量避免导油棉布5 偏移活动的问题。导油棉布5呈u形缠绕在安装定位棒2上,导油棉布5的首端和尾端均透出导油棉透出槽3,其中,导油棉布5透出导油棉透出槽3的首端和尾端齐平,有利于该结构安装于电子烟外壳体内。
33.参照图1和图2,导油棉透出槽3底端贯穿电子烟雾化管体1的端部,有利于导油棉布5的插入,且导油棉透出槽3侧壁底部倒角处理,在导油棉布5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1内部的时候,通过倒角处理能够尽量避免对导油棉布5造成刮擦的问题。
34.参照图1和图2,电子烟雾化管体1靠近中部的位置处开设有透油窗7,透油窗7位于电子烟雾化管体1远离导油棉透出槽3的一侧,利用透油窗7能够增加透气量。
35.参照图1和图2,电子烟雾化管体1的接缝处设置有多块相互错位的连接耳片6,相邻的两块连接耳片6间距与连接耳片6的宽度相等。
36.参照图1和图6,导油棉布5叠设有多层,采用无纺布或棉布制成,可浸入更多的烟油。
37.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发热网片4环绕在安装定位棒2底部,并且在发热网片4的四周呈u形缠绕导油棉布5,导油棉布5叠设多层,然后将安装定位棒2穿过电子烟雾化管体1,带着发热网片4和导油棉布5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1内,即可完成组装,形成半成品,此过程中,导油棉布5的首端和尾端透出导油棉透出槽3并齐平,有利于该结构安装在电子烟壳体内。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烟雾化管体(1),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1)内穿设有安装定位棒(2),所述安装定位棒(2)沿电子烟雾化管体(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安装定位棒(2)底部套设有发热网片(4),所述发热网片(4)的外周缠绕有导油棉布(5);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1)底部一侧开设有供导油棉布(5)透出的导油棉透出槽(3),所述安装定位棒(2)能够带着发热网片(4)以及导油棉布(5)插入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棉布(5)呈u形缠绕在所述安装定位棒(2)上,所述导油棉布(5)的首端和尾端均透出所述导油棉透出槽(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棉布(5)透出所述导油棉透出槽(3)的首端和尾端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1)靠近中部的位置处开设有透油窗(7),所述透油窗(7)位于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1)远离导油棉透出槽(3)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1)的接缝处设置有多块相互错位的连接耳片(6),相邻的两块所述连接耳片(6)间距与所述连接耳片(6)的宽度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棉布(5)叠设有多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棉透出槽(3)底端贯穿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1)的端部,且所述导油棉透出槽(3)侧壁底部倒角处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属于电子烟雾化管技术领域,包括:电子烟雾化管体,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内穿设有安装定位棒,所述安装定位棒沿电子烟雾化管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安装定位棒底部套设有发热网片,所述发热网片的外周缠绕有导油棉布;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底部一侧开设有供导油棉布透出的导油棉透出槽,所述安装定位棒能够带着发热网片以及导油棉布插入所述电子烟雾化管体内。该电子烟雾化管组装结构,通过设置安装定位棒能够辅助发热网片和导油棉布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尽量避免发热网片和导油棉布插入电子烟雾化管体内后容易变形的问题。化管体内后容易变形的问题。化管体内后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晏国华 张海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弗我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5
技术公布日: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