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包回弹装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线包回弹装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2.在许多应用领域,尤其是机器人领域中,机器零件供应线(如电动,液压,气动,数据线等等)在设备动作时,需要通过回弹装置来方便供应线的受控引导。
3.回弹装置通过壳体固定安装在机器人上,回弹装置的移动部分包括弹簧、移动支架和固定座,移动支架和弹簧均设置在壳体内,利用弹簧的弹性作用来实现移动,固定座位于壳体外并与移动支架相连接,通过固定座在管线包的作用下在左右方向自由活动。
4.目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件相连接,两个连接部件再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分别与壳体和移动支架相连接形成一整体。由于连接部件和螺栓与移动支架、壳体等为分体式零件,使得加工零件的数量多,且加工工艺复杂,造成成本高;且安装耗时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线包回弹装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管线包回弹装置,其包括盖板、底板、两个挡板、移动支架和至少一个弹簧,所述挡板包括挡板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两个所述挡板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的两端,且所述盖板、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挡板本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移动支架和所述弹簧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弹簧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挡板本体中朝向所述弹簧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挡板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移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件,所述支架本体滑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弹簧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支架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
8.进一步地,所述挡板还包括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连接于所述挡板本体中朝向所述移动支架的一侧,且所述安装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挡板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管线包回弹装置还包括橡胶体,所述橡胶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件,所述橡胶体的另一端露出于所述安装部件的外表面并用于与所述支架本体相抵靠。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件具有安装槽,所述橡胶体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管线包回弹装置还包括固定座支架,所述固定座支架的底部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凸起部,所述固定座支架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固定座支架的顶面起贯穿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支架本体的端部露出于所述容纳腔外,且所述支架本体的端部的顶面具有定位凹槽,所述支架本体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自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起贯穿所述支架本体,所述第一凸起部插入至所述定位凹槽内,一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并
连接于所述连接孔,以实现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固定座支架相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部,所述连接孔自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起贯穿所述第二凸起部。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的形状呈圆柱状,所述连接孔的内壁面具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连接于所述紧固件。
13.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连接孔的内径。
14.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有板本体和两个定位部件,两个所述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板本体的两端,两个所述定位部件分别位于所述板本体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定位部件的底部均连接于所述板本体,两个所述定位部件的顶部均具有定位缺口,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插入至两个所述定位缺口内。
15.进一步地,所述管线包回弹装置还包括导轨和滑块,所述底板还包括第三连接部件和两个支撑部件,两个所述支撑部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上,且两个所述支撑部件的底部均连接于所述板本体,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件之间,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板本体和两个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板本体、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和两个所述支撑部件之间一体成型,所述滑块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且所述滑块连接于所述导轨并能够在所述导轨上滑移。
16.一种机器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管线包回弹装置。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连接部件与挡板本体一体成型,第二连接部件与支架本体一体成型,使得弹簧能够直接与挡板和移动支架相连接,有效减少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零件数量,节省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安装时间,降低了成本;同时,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使整体结构更加简洁。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管线包回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管线包回弹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管线包回弹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管线包回弹装置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管线包回弹装置的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管线包回弹装置的固定座支架以及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管线包回弹装置的固定座支架以及移动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管线包回弹装置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底板1
28.板本体11
29.定位部件12
30.定位缺口121
31.第一定位部122
32.第二定位部123
33.支撑部件13
34.第三连接部件14
35.盖板2
36.挡板3
37.挡板本体31
38.第一连接部件32
39.第一导向部321
40.第一阻挡部322
41.第一连接部323
42.第一缺口324
43.安装部件33
44.安装槽331
45.移动支架4
46.支架本体41
47.定位凹槽411
48.连接孔412
49.第二凸起部413
50.第二连接部件42
51.第二导向部421
52.第二阻挡部422
53.第二连接部423
54.第二缺口424
55.弹簧5
56.固定座支架6
57.通孔61
58.第一孔611
59.第二孔612
60.第一凸起部62
61.导轨7
62.滑块8
具体实施方式
63.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发明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64.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管线包回弹装置。该管线包回弹装置包括底板1、盖板2、两个挡板3、移动支架4和至少一个弹簧5,挡板3包括挡板本体31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32,两个挡板本体31分别连接于盖板2和底板1的两端,且盖板2、底板1和两个挡板本体31之间形成有容纳腔,移动支架4和弹簧5均位于容纳腔内。通过将移动支架4和弹簧5均设置于容纳腔内起到防护作用,延长了移动支架4和弹簧5的使
用寿命,提高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稳定性。
65.第一连接部件32与弹簧5一一对应,第一连接部件32连接于挡板本体31中朝向弹簧5的一侧,且第一连接部件32与挡板本体31一体成型,移动支架4包括支架本体4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件42,支架本体41滑设于底板1上,第二连接部件42与弹簧5一一对应,第二连接部件42连接于支架本体41,且第二连接部件42与支架本体41一体成型,弹簧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件32和第二连接部件42。
66.通过将第一连接部件32与挡板本体31一体成型设计,第二连接部件42与支架本体41一体成型设计,使得挡板3和移动支架4都无需通过螺栓等来实现自身组装连接,从而节省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安装时间。且挡板3和移动支架4均采用铸造的方式加工,由于铸件的应用范围广泛,不受尺寸、形状、重量的限制,可以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所以只需要加工制作挡板3和移动支架4,而无需分别加工制作连接部件、螺栓等零件,与常规的机加工工艺相比减少了零件的数量,有效减少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零件数量,节省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安装时间,降低了成本。同时,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使整体结构更加简洁,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外形美观。
6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件3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部321、第一阻挡部322和第一连接部323,第一连接部323连接于挡板本体31,第一阻挡部322自第一连接部件32的径向向外延伸并露出于第一连接部323的外表面,第一导向部321朝向弹簧5的一侧具有第一导向面。
68.弹簧5需要套在第一连接部件32上并与第一连接部件32相连接,挡板3与弹簧5在组装时,弹簧5将通过第一导向部321和第一阻挡部322并套在第一连接部323上,通过第一阻挡部322将会紧密抵靠于弹簧5内并阻止弹簧5脱离出第一连接部323,从而实现挡板3与弹簧5相连接。第一导向部321的第一导向面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弹簧5的通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稳定性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321的形状呈圆台状。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
69.第一连接部件32的外表面具有第一缺口324,第一缺口324自第一阻挡部322和第一连接部323的外表面起沿第一连接部件32的径向向内凹陷并位于第一导向部321内。挡板3与弹簧5在组装时,弹簧5将通过第一导向部321便于穿过,之后将通过第一缺口324便于弹簧5通过第一阻挡部322并与第一连接部323之间卡扣连接,实现安装非常方便。
70.挡板3还包括安装部件33,安装部件33连接于挡板本体31中朝向移动支架4的一侧,且安装部件33、第一连接部件32和挡板本体31一体成型,管线包回弹装置还包括橡胶体(图中未示出),橡胶体的一端连接于安装部件33,橡胶体的另一端露出于安装部件33的外表面并用于与支架本体41相抵靠。橡胶体具有防护作用,使得移动支架4在滑移到最端部时与橡胶体相互抵靠碰撞,对移动支架4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使用寿命,且稳定性更高。
71.安装部件33具有安装槽331,橡胶体嵌设于安装槽331内。橡胶体的一端将嵌设于安装槽331内,橡胶体的另一端将会露出于安装槽331外,使得橡胶体安装非常方便,且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
7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4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导向部421、第二阻挡部422和第二连接部423,第二连接部423连接于支架本体41,第二阻挡部422自第二连接部件42的径向向外延伸并露出于第二连接部423的外表面,第二导向部421朝向弹簧5的一侧具有第
二导向面。
73.弹簧5需要套在第二连接部件42上并与第二连接部件42相连接,移动支架4与弹簧5在组装时,弹簧5将通过第二导向部421和第二阻挡部422并套在第二连接部423上,通过第二阻挡部422将会紧密抵靠于弹簧5内并阻止弹簧5脱离出第二连接部423,从而实现移动支架4与弹簧5相连接。第二导向部421的第二导向面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弹簧5的通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稳定性高。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421的形状呈圆台状。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
74.第二连接部件42的外表面具有第二缺口424,第二缺口424自第二阻挡部422和第二连接部423的外表面起沿第二连接部件42的径向向内凹陷并位于第二导向部421内。移动支架4与弹簧5在组装时,弹簧5将通过第二导向部421便于穿过,之后将通过第二缺口424便于弹簧5通过第二阻挡部422并与第二连接部423之间卡扣连接,实现安装非常方便。
75.管线包回弹装置还包括固定座支架6,固定座支架6的底部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凸起部62,固定座支架6开设有通孔61,通孔61自固定座支架6的顶面起贯穿第一凸起部62,支架本体41的端部露出于容纳腔外,且支架本体41的端部的顶面具有定位凹槽411,支架本体41开设有连接孔412,连接孔412自定位凹槽411的槽底起贯穿支架本体41,第一凸起部62插入至定位凹槽411内,一紧固件穿过通孔61并连接于连接孔412,以实现支架本体41与固定座支架6相连接。
76.固定座支架6与移动支架4在组装时,固定座支架6通过第一凸起部62插入至移动支架4的定位凹槽411内,使得固定座支架6与移动支架4之间在组装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大大提高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安装精度;之后将紧固件穿过通孔61并与连接孔412相连接,从而实现移动支架4与固定座支架6相连接。实现精确定位,提高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安装快速且方便。
77.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41的底部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部413,连接孔412自定位凹槽411的槽底起贯穿第二凸起部413。通过第二凸起部413向下凸起,将连接孔412设置在第二凸起部413上,使得连接孔412的深度将进一步得到加长,有效加强了移动支架4与紧固件之间的连接面积,大大提高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稳定性。
78.连接孔412的形状呈圆柱状,连接孔412的内壁面具有内螺纹,内螺纹连接于紧固件。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为螺栓,螺栓将穿过通孔61并与连接孔412的内螺纹相连接,从而省去了螺母的使用,安装连接方便,降低了成本。其中,通孔61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连接孔412的内径。优选地,通孔61的轴线与连接孔412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便于固定座支架6与移动支架4的安装连接。
79.在本实施例中,通孔61包括第一孔611和第二孔612,第一孔611位于第二孔612上并与第二孔612的顶部相连通,第二孔612的底部插入至定位凹槽411内并与连接孔412相连通。螺栓将依次穿过第一孔611和第二孔612并与连接孔412相连接。其中,第一孔611和第二孔612的形状均呈圆柱状,且第一孔611的内径大于第二孔612的内径。使得螺栓便于插入至第一孔611内,之后将穿过第二孔612并与连接孔412相连接,实现安装连接非常方便,从而节省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安装时间。
80.第一凸起部62和通孔6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通孔61分别位于固定座支架6的两端,连接孔4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孔412分别位于移动支架4的两端。使得固定座支架6
的两端通过螺栓与移动支架4的两端相连接,实现固定座支架6和移动支架4在移动的过程中稳定性更高。
81.底板1包括有板本体11和两个定位部件12,两个挡板3分别连接于板本体11的两端,两个定位部件12分别位于板本体11的两侧,且两个定位部件12的底部均连接于板本体11,两个定位部件12的顶部均具有定位缺口121,盖板2的两侧分别插入至两个定位缺口121内。盖板2的两侧将分别插入至两个定位部件12的定位缺口121内,使得盖板2插入至底板1的两个定位缺口121内,盖板2与底板1之间精确定位,有效避免了盖板2在底板1上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实现安装精度高,提高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稳定性。
8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定位部件12均包括有第一定位部122和第二定位部123,第一定位部122和第二定位部123均间隔连接于板本体11,且第一定位部122、板本体11、盖板2与第二定位部123之间形成滑移口,移动支架4的两侧分别穿过两个滑移口并在滑移口内移动。通过第一定位部122和第二定位部123与板本体11、盖板2之间形成滑移口,移动支架4的两侧将在两个滑移口内滑移,使得移动支架4在既定的空间内移动而不会发生脱离现象,进一步提高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稳定性。
83.定位缺口121的截面形状呈l形,且定位缺口121位于定位部件12的外侧。两个定位缺口121相背设置在两个定位部件12的外侧,使得盖板2与底板1之间安装连接非常方便,且实现安装精度高;同时,结构简单,加工制作非常方便。
84.在本实施例中,板本体11与两个定位部件12一体成型。使得定位部件12无需与板本体11组装连接,从而节省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安装时间。且板本体11与两个定位部件12采用铸造的方式加工,由于铸件的应用范围广泛,不受尺寸、形状、重量的限制,可以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所以只需要加工制作底板1,而无需分别加工制作板本体11、定位部件12等,与常规的机加工工艺相比减少了零件的数量,降低了成本。
85.管线包回弹装置还包括导轨7和滑块8,底板1还包括第三连接部件14和两个支撑部件13,两个支撑部件13间隔设置于板本体11上,且两个支撑部件13的底部均连接于板本体11,第三连接部件14位于两个支撑部件13之间,且第三连接部件14连接于板本体11和两个支撑部件13,板本体11、第三连接部件14和两个支撑部件13之间一体成型,滑块8连接于支架本体41的底部,且滑块8连接于导轨7并能够在导轨7上滑移。
86.导轨7的两侧将抵靠支撑于两个支撑部件13的顶部并与第三连接部件14相连接。通过板本体11、第三连接部件14和两个支撑部件13之间一体成型,有效加强了底板1的整体结构强度,且通过导轨7直接连接在底板1上,有效避免了导轨7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偏移错位现象,大大影响了机器人的安全稳定性,且精度高。
87.其中,第三连接部件14与两个支撑部件13之间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槽。通过凹槽的空间使得第三连接部件14的厚度得到了缩小,从而节约材料,降低了成本。
88.在本实施例中,弹簧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簧5分别位于导轨7的两侧,且两个弹簧5分别连接于移动支架4的两端。弹簧5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导轨7的两侧,使得移动支架4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大大提高了管线包回弹装置的安全稳定性。
8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管线包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盖板、底板、两个挡板、移动支架和至少一个弹簧,所述挡板包括挡板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两个所述挡板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的两端,且所述盖板、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挡板本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移动支架和所述弹簧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弹簧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挡板本体中朝向所述弹簧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挡板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移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件,所述支架本体滑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弹簧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支架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包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还包括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连接于所述挡板本体中朝向所述移动支架的一侧,且所述安装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挡板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管线包回弹装置还包括橡胶体,所述橡胶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件,所述橡胶体的另一端露出于所述安装部件的外表面并用于与所述支架本体相抵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线包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具有安装槽,所述橡胶体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包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包回弹装置还包括固定座支架,所述固定座支架的底部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凸起部,所述固定座支架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固定座支架的顶面起贯穿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支架本体的端部露出于所述容纳腔外,且所述支架本体的端部的顶面具有定位凹槽,所述支架本体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自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起贯穿所述支架本体,所述第一凸起部插入至所述定位凹槽内,一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并连接于所述连接孔,以实现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固定座支架相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包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部,所述连接孔自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起贯穿所述第二凸起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包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形状呈圆柱状,所述连接孔的内壁面具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连接于所述紧固件。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包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连接孔的内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包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有板本体和两个定位部件,两个所述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板本体的两端,两个所述定位部件分别位于所述板本体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定位部件的底部均连接于所述板本体,两个所述定位部件的顶部均具有定位缺口,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插入至两个所述定位缺口内。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线包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包回弹装置还包括导轨和滑块,所述底板还包括第三连接部件和两个支撑部件,两个所述支撑部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上,且两个所述支撑部件的底部均连接于所述板本体,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件之间,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板本体和两个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板本体、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和两个所述支撑部件之间一体成型,所述滑块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且所述滑块连接于所述导轨并能够在所述导轨上滑移。
10.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线包回弹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线包回弹装置及包含其的机器人,管线包回弹装置包括盖板、底板、两个挡板、移动支架和至少一个弹簧,挡板包括挡板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两个挡板本体分别连接于盖板和底板的两端,且盖板、底板和两个挡板本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腔,移动支架和弹簧均位于容纳腔内,第一连接部件连接于挡板本体中朝向弹簧的一侧,且第一连接部件与挡板本体一体成型,移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件,支架本体滑设于底板上,第二连接部件连接于支架本体,且第二连接部件与支架本体一体成型,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有效减少了零件数量,节省了安装时间,降低了成本;同时,使整体结构更加简洁。加简洁。加简洁。


技术研发人员:

张卫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乐连智能化系统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8.25

技术公布日:

2023/3/2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20:4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38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部件   支架   本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