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塞阀及包含其的灶具。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燃气灶具,灶具的内部通气管道容易发生堵塞,而灶具内部的闭子处尤其容易发生堵塞,闭子和旋塞阀阀本体之间因为需要起到密封的作用,会使用密封脂,如果采取直接在闭子上通过开孔或开槽的手段来实现
流量段位阀,一般在闭子上开孔孔径要大于1.5mm才不容易被堵住,而传统的闭子上的流量孔的最小孔径一般在0.6mm左右,就很容易发生堵塞,导致流量孔易被密封脂封堵,进而难以实现燃气的流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旋塞阀的闭子上所开设的部分流量孔孔径较小、易被封堵的缺陷,提供一种旋塞阀及包含其的灶具。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塞阀,
所述旋塞阀包括阀本体和闭子,所述闭子设于所述阀本体的内部且能够相对所述阀本体绕自身转动,所述闭子的周向侧面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闭子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流量孔,所述阀本体的出
气口内固定有
遮挡部,所述遮挡部靠近所述闭子的一端位于所述闭子的外周侧,在所述闭子的旋转过程中,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流量孔部分重叠。
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遮挡部对流量孔起到部分遮挡的作用,此时通过流量孔的实际流量可以理解为流量孔的区域减去流量孔中与遮挡部重叠的区域(即流量孔中未被遮挡部遮挡的区域)的流量,则在需要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流量孔的直径需要设置得更大,而大直径的流量不容易被密封脂堵塞,从而实现防堵的功能。
7.较佳地,所述遮挡部靠近所述闭子的端面为弧面,所述弧面的形状与所述闭子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匹配。
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闭子的转动过程中,遮挡部靠近闭子的端面不易与闭子的外周面之间发生碰撞,以避免闭子在转动过程中产生阻滞。
9.较佳地,所述遮挡部靠近所述闭子的端面与所述闭子的外周面间隔设置。
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闭子转动过程中转动顺滑,避免闭子在转动过程中产生阻滞,提高用户体验感;另外,也避免遮挡部靠近闭子的端面与闭子的外壁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磨损,影响旋塞阀的性能。
11.较佳地,所述遮挡部为自所述出气口沿着所述闭子的径向方向向靠近所述闭子的方向延伸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的至少一端固定于所述出气口的内壁。
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遮挡片的至少一端固定于出气口的内壁,便于加工,且空间布局合理。
13.较佳地,所述遮挡片的相对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出气口的内壁,且所述遮挡片垂
直于所述闭子的轴线方向设置。
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遮挡片的左右两端均固定于出气口的内壁,遮挡片的安装效果稳定,避免旋塞阀在使用过程中,遮挡片发生脱落。
15.较佳地,所述遮挡部为覆盖所述出气口的遮挡板,且所述遮挡板中开设有通孔。
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出气口中安装设有通孔的遮挡板,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及安装,且成本较低。
17.较佳地,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流量孔由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构成,在所述闭子的旋转过程中,所述遮挡板遮挡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部分所述通孔重叠。
1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孔的数量为一个,便于降低加工成本。
19.较佳地,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流量孔由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构成,所述第三区域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四区域,在所述闭子的旋转过程中,所述遮挡板遮挡所述第三区域,两个所述第四区域分别与两个所述通孔部分重叠。
2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遮挡板中开设两个通孔,避免燃气堵塞,方便燃气的输送。
21.较佳地,沿着所述闭子的周向方向,多个所述流量孔的直径由大到小设置,所述出气口的直径大于直径最大的所述流量孔的直径。
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避免阀本体的出气口处发生堵塞,方便燃气的输送。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灶具,所述灶具包括如上所述的旋塞阀。
24.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5.本实用新型中的旋塞阀在出气口安装遮挡部分流量孔的遮挡部,遮挡部对流量孔起到部分遮挡的作用,此时通过流量孔的实际流量可以理解为流量孔的区域减去流量孔中与遮挡部重叠的区域(即流量孔中未被遮挡部遮挡的区域)的流量,则在需要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流量孔的直径需要设置得更大,而大直径的流量不容易被密封脂堵塞,从而实现防堵的功能。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旋塞阀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旋塞阀的剖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闭子和遮挡片的配合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闭子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旋塞阀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旋塞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旋塞阀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旋塞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阀本体1
36.遮挡部11
37.遮挡片12
38.遮挡板13
39.通孔131
40.出气口14
41.闭子2
42.流量孔21
43.第二区域211
44.第四区域212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以下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46.实施例1
47.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塞阀,旋塞阀包括阀本体1和闭子2,闭子2设于阀本体1的内部且能够相对阀本体1绕自身转动,闭子2的周向侧面上开设有多个沿闭子2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流量孔21,阀本体1的出气口14内固定有遮挡部11,遮挡部11靠近闭子2的一端位于闭子2的外周侧,在闭子2的旋转过程中,遮挡部11与流量孔21部分重叠。
48.在本实施例中,在出气口14安装遮挡部分流量孔21的遮挡部11,遮挡部11对流量孔21起到部分遮挡的作用,此时通过流量孔21的实际流量可以理解为流量孔21的区域减去流量孔21中与遮挡部11重叠的区域(即流量孔21中未被遮挡部11遮挡的区域)的流量,则在需要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流量孔21的直径需要设置得更大,而大直径的流量不容易被密封脂堵塞,从而实现防堵的功能。
49.遮挡部11靠近闭子2的端面为弧面,弧面的形状与闭子2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匹配。在闭子2的转动过程中,遮挡部11的靠近闭子2的端面不易与闭子2的外周面之间发生碰撞,以避免闭子2在转动过程中产生阻滞。在其他实施例中,遮挡部11靠近闭子2的端面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只要能不影响闭子2相对阀本体1的转动即可。
50.遮挡部11靠近闭子2的端面与闭子2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换言之,遮挡部11靠近闭子2的端面与闭子2的外壁之间设有间隙,使得闭子2转动过程中转动顺滑,避免闭子2在转动过程中产生阻滞,提高用户体验感;另外,也避免遮挡部11靠近闭子2的端面与闭子2的外壁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磨损,影响旋塞阀的性能。
51.如图1至图3所示,遮挡部11为自出气口14沿着闭子2的径向方向向靠近闭子2的方向延伸的遮挡片12,遮挡片12的至少一端固定于出气口14的内壁。请结合图1进行理解,此处通过流量孔21的实际流量可以理解为通过流量孔21中的未被遮挡片12遮挡的区域的流量,遮挡片12的左右两端中至少一端固定于出气口14的内壁,便于加工,且空间布局合理。其中,遮挡片12可以直接焊接于出气口14的内壁,或者通过转接结构安装在出气口14内,例如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以保证遮挡片12的稳固性。
52.优选地,遮挡片12的相对的两端均固定于出气口14的内壁,且遮挡片12垂直于闭子2的轴线方向设置。请结合图1进行理解,遮挡片1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于出气口14的内壁,遮挡片12的安装效果稳定,避免旋塞阀在使用过程中,遮挡片12发生脱落;另外,遮挡片12
垂直于闭子2的轴线方向设置,便于计算流量孔21被遮挡片12遮挡的区域,以便设计流量孔21所需的开孔直径。
53.如图4所示,沿着闭子2的周向方向,多个流量孔21的直径由大到小设置,出气口14的直径大于直径最大的流量孔21的直径。避免阀本体1的出气口14处发生堵塞,方便燃气的输送。
54.实施例2
55.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塞阀,其与实施例1中的方案区别在于:遮挡部11为覆盖出气口14的遮挡板13,且遮挡板13中开设有通孔131。燃气依次通过流量孔21和通孔131流出,请结合图6进行理解,此处通过流量孔21的实际流量可以理解为通过流量孔21中被通孔131所覆盖的区域的流量。在出气口14中安装设有通孔131的遮挡板13,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及安装,且成本较低。其中,遮挡板13可以直接焊接于出气口14的内壁,或者通过转接结构安装在出气口14内,例如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以保证遮挡片12的稳固性。
56.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31的数量为一个,流量孔21由第一区域(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区域211构成,在闭子2的旋转过程中,遮挡板13遮挡第一区域,第二区域211与部分通孔131重叠。请结合图6进行理解,流量孔21中的第一区域被遮挡板13遮挡,流量孔21中的第二区域未被遮挡板13遮挡(第二区域211与部分通孔131重叠)。通孔131的数量为一个,便于降低加工成本。
57.实施例3
58.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塞阀,其与实施例2中的方案区别在于:通孔131的数量为两个,流量孔21由第三区域(图中未示出)和第四区域212构成,第三区域的两侧分别设有第四区域212,在闭子2的旋转过程中,遮挡板13遮挡第三区域,两个第四区域212分别与两个通孔131部分重叠。请结合图8进行理解,流量孔21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三区域以及位于第三区域上下两侧的第四区域212,遮挡板13中第三区域被遮挡板13遮挡,流量孔21中的第四区域212未被遮挡板13遮挡,即每一个第四区域与一个通孔131对应,第四区域212与对应的通孔131中的部分重叠。在遮挡板13中开设两个通孔131,避免燃气堵塞,方便燃气的输送。
59.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通孔131沿着闭子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60.在其他实施例中,遮挡板13中所开设的通孔131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而定,只要通孔131能够覆盖部分流量孔21即可。
61.实施例4
6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灶具,灶具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旋塞阀。闭子还与灶具的旋钮装置相连接,旋钮装置包括旋钮杆和限位结构,调节旋钮杆就能转动闭子,使闭子能够相对阀本体绕自身转动,限位结构的设置就限定了闭子的转动范围,提高了灶具的安全性。
63.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旋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塞阀包括阀本体和闭子,所述闭子设于所述阀本体的内部且能够相对所述阀本体绕自身转动,所述闭子的周向侧面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闭子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流量孔,所述阀本体的出气口内固定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靠近所述闭子的一端位于所述闭子的外周侧,在所述闭子的旋转过程中,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流量孔部分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靠近所述闭子的端面为弧面,所述弧面的形状与所述闭子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匹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靠近所述闭子的端面与所述闭子的外周面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为自所述出气口沿着所述闭子的径向方向向靠近所述闭子的方向延伸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的至少一端固定于所述出气口的内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片的相对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出气口的内壁,且所述遮挡片垂直于所述闭子的轴线方向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为覆盖所述出气口的遮挡板,且所述遮挡板中开设有通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流量孔由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构成,在所述闭子的旋转过程中,所述遮挡板遮挡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部分所述通孔重叠。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流量孔由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构成,所述第三区域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四区域,在所述闭子的旋转过程中,所述遮挡板遮挡所述第三区域,两个所述第四区域分别与两个所述通孔部分重叠。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塞阀,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闭子的周向方向,多个所述流量孔的直径由大到小设置,所述出气口的直径大于直径最大的所述流量孔的直径。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旋塞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塞阀及包含其的灶具,所述旋塞阀包括阀本体和闭子,所述闭子设于所述阀本体的内部且能够相对所述阀本体绕自身转动,所述闭子的周向侧面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闭子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流量孔,所述阀本体的出气口内固定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靠近所述闭子的一端位于所述闭子的外周侧,在所述闭子的旋转过程中,所述遮挡部与所述流量孔部分重叠。本实用新型中的旋塞阀在出气口安装遮挡部分流量孔的遮挡部,遮挡部对流量孔起到部分遮挡的作用,在需要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流量孔的直径需要设置得更大,而大直径的流量不容易被密封脂堵塞,从而实现防堵的功能。从而实现防堵的功能。从而实现防堵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
苏慧玲 俞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5
技术公布日:
2023/2/28